發工資了,第一時間把錢轉到支付寶或微信,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jsy809371305


影響就是流失大部分活期儲蓄,被支付寶與微信分流,即使銀行提高定期與活期儲蓄收益,這一現象仍未改變。因為現在支付寶與微信覆蓋人群太廣泛,人們消費使用產生了慣性,銀行只好推出同類產品進行競爭,在動用親兒子的特權限制支付寶用戶與微信用戶的交易額上線,從餘額寶誕生至今,確實印證了馬雲的話,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總之一句話,這波銀行血虧!



好戰的蚊子


雖然我本人是銀行工作人員,但每個月還是會往支付寶和微信裡轉一部分錢。原因也只有一個:使用方便。

今年去青海旅遊的經歷還是比較讓我震驚的,本來怕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無現金支付不方便,準備了兩千元帶過去,沒想到旅行結束了,一分錢都沒花掉。 那裡的牧民脖子上都掛一個牌子,一面支付寶一面微信,我們同行的一個旅伴因為高反,去一個普通話都不怎麼會講的藏民家借藥,他們都拿出微信讓我們掃碼支付,可見兩者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普及程度。

如果要說利息高的話,我還真不會因為這個轉到支付寶或者微信。現在二者的收益率已經長久徘徊在3個點以下,而被支付寶反逼的銀行,已經開發了多款類似貨幣型基金,收益率在3.5以上。


而題主說會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第一:在支付寶出現之前,大多數人發了工資扣去花銷,基本都放在活期了。而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會有一部分資金流失到支付寶微信上去,所以最直接的影響是存款流失。

第二個影響就是資金成本變高。銀行本身肯定是想留住這些錢的,當然不能靠嘴說,於是各種各樣的銀行貨幣型基金誕生了,之前0.3%就能留下的錢現在3%都不一定留得住,這部分資金成本幾乎翻了十倍。間接導致的後果就是銀行息差變窄,利潤降低。


四大財子


發工資後第一時間把錢轉入支付寶或微信,是用戶的選擇,銀行無可厚非

為什麼我們一發工資,就馬上把錢轉到支付寶或者微信?難道銀行心裡沒數嗎?工資放在銀行卡里,每年利率只有0.3%。而轉到支付寶上的餘額寶或者微信裡的零錢通,目前可以獲得年化收益2.3%-3%的收益,差不多是放銀行卡里利息的7-10倍,而放在餘額寶或者零錢通可以像銀行活期一樣方便使用。因而,大家發了工資就把錢轉走,怪不了客戶,這是人的本能而已。


第一時間把錢轉走對銀行會有什麼影響?

我以中國銀行為例來看一下,2018年按收入類別來看,利息收入佔比81.4%,也就是說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利息,貸款利率要高於存款利率,銀行賺錢這中間的利差。而活期存款利率僅為0.3%,可獲利的利差就最大,銀行按照存款準備金率計提存款繳存在央行,剩下的就可以用來放貸或者投資。

這意味著,在央行沒有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情況下,存款越高,可放貸的的資金就越多,獲得的收入就越高。反之,存款越小,可貸金額越小,獲得的收入就越低。而大家一發工資就把錢轉走了,瞬間就會減少銀行的存款總額。假如每個月都是這樣,就不會產生增量,對銀行造成持續性的業績影響。

銀行也在想辦法爭奪存款

就算是大家一發工資就把錢轉走,會減少銀行的存款,那這也是客戶的選擇,銀行也沒有什麼辦法。因而,銀行只能從自身找原因,為什麼我們要轉走?因為銀行存款的利率太低了,因而現在銀行也有所改變,各家銀行現在也推出了各種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業務,可以打破銀行存款利率的上限,留住一批客戶,畢竟銀行有存款保險制度,依然是很多人的選擇。而且,很多銀行也在手機APP上推出了各種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有短期,也有中長期,用戶在買入前或者贖回後,都會馬上回流到銀行卡上,大量客戶彙集在一起,就能不斷提供銀行款的增量部份。


財經宋建文


對於銀行最大的影響當然就是銀行的攬儲的成本越來越高了。

第三方支付機構

很多人會認為,發工資了,第一時間把錢轉到支付寶或微信,那麼銀行會減少儲蓄存款,這個確實沒錯,會少掉一部分,但是現實中轉入微信或者支付寶中的錢,大部分還是迴流至銀行,比如餘額寶、零錢通等等,其資金大部分的配比基本均為銀行存款。

不過迴流的存款,銀行付出的成本就遠遠高於儲戶直接存銀行的成本,舉個例子:雖然目前餘額寶的收益率一直在下降,但是其給出的收益率仍然可以超過2.5%,而且可以隨時存取,與活期類似,但是銀行的活期遠遠沒有達到這麼高的收益率,這是因為餘額寶聚少成多,資金量足夠龐大之後可以與銀行協議利率,而我們普通的存款者資金量太少,遠遠無法達到與銀行協議利率的起存金額。

有何後果?

銀行的利潤來源為存貸息差,吸收存款的成本提高了,除非銀行肯壓縮自身的利潤,否則貸款的利率也會相應的提高(這個跟大小銀行一樣,大銀行攬儲利率低,相應的貸款利率也低;反之小銀行由於攬儲利率高,現實中的貸款利率也比較高)。

所以當這個資金量足夠大的情況下,最終的結果就是銀行提高貸款利率,這個對於有貸款的用戶增加了融資成本。其實相當於有在銀行融資的客戶,多支付成本給予未在銀行融資的客戶。

額外說一點

如果你近期有打算在辦理房貸,而你又需要銀行流水資料的話,那麼建議不要第一時間把錢轉到支付寶或微信,因為這種立馬進立馬出的流水對於銀行而言屬於無效流水,銀行是不認可的。其實支付寶或者微信提供的服務(定期理財或者貨幣基金),銀行本身也有提供,可以選擇把資金存入銀行系的產品中,且收益率更高(自身的產品很多沒有收取託管費用)。


鯉行者


影響肯定是有的,自從第三方金融科技巨頭崛起後,確實是吸收了部分原來屬於商業銀行的存款。比如,天弘餘額寶在2013年6月上市之初,還不過是一家名不見傳的小型基金公司,而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單隻貨幣市場基金,達到了1.13萬億元。要知道,如果沒有餘額寶吸收這部分資金的話,那幾乎都是被銀行吸收。



而且,現在的餘額寶不僅僅是天弘基金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對接有21只貨幣基金為用戶提供服務。除了天弘基金外,其他20只貨幣基金也都從小微企業一躍而起,基本上通過2018年一年下來就成為上百億甚至千億規模的大型基金公司。比如,華安日日鑫貨幣A從一開始的3.25億規模發展至2018年年末的418.14億元,規模增長超過100倍。如下圖所示:


很明顯,餘額寶平臺的吸收資金的能力非常強勁,儘管今天的餘額寶收益率跌破3.0,但依舊阻擋不住大家的轉入。事實上很多工薪階層發工資後就是第一時間轉入餘額寶進行理財的。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餘額寶,還有微信零錢通、京東金融小金庫等互聯網“寶寶類”產品都是發展迅猛。

舉個例子來說,幾個月前,建設銀行在發佈2018年年報的發佈會上,建行首席財務官(CFO)許一鳴就說,“第三方金融科技企業拼命讓銀行客戶不再接觸銀行,給銀行未來的攬儲需要造成巨大的壓力和影響”。


由此可見,銀行自身也早已意識到這個來自於互聯網理財產品對銀行的影響。以餘額寶系目前總規模來看,突破1.94萬億元,比不少商業銀行的存款餘額都要高出一籌,甚至比國有四大行之一的中行同期存款規模都高。

從近年來的銀行攬儲壓力越來越大來看,面對逐漸下降的存款增速,各大銀行為了攬儲需要紛紛將大額存單業務作為重要攬儲工具,較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比如說,20萬元起存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上,國有四大行上浮50%、股份制銀行上浮52%、農商行等最高至上浮55%。


根據央行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住戶存款餘額74.22萬億元,按照總人口13.95億計算的話,平均每人儲蓄存款51931元。整體規模呈現下降趨勢。而餘額寶、微信零錢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推出的理財產品規模越來越大。這就是大家更願意選擇支付寶、微信的原因造成的結果。尤其是大部分年輕人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往往都是將互聯網金融看做首選。


東震木


一個人這樣做對銀行的影響不大,但是當許許多多人這樣做,那麼對銀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意味著銀行的客戶資金外流,銀行的成本會增加。

當工資到賬到銀行卡之後,資金可能會通過支付寶或微信裡面的設置定時自動轉入,如果是一個人,那麼當然這對銀行是有影響的,銀行會感覺到“一筆資金到了支付寶或微信”,但是這個影響不會太大,畢竟個人的一小筆資金相對於銀行的體量來說太小,給銀行帶來的利潤是有的,但是也非常小。

但是如果是許許多多個這樣的客戶,那麼這筆資金可能會匯聚成為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對於小銀行來說,可能是幾百萬的資金流出,對於大型銀行來說,可能是幾千萬或者幾個億都資金流出。

假如你的資金在銀行卡里面,那麼這就相當於活期存款,銀行給你付利息,也可以利用這筆資金來給企業等放貸收貸款利息,銀行可以產生利息差,給銀行利潤,當這些鉅額資金流出,那麼銀行就從這筆資金賺不到錢了,可想而知,對銀行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對客戶來說應該怎麼辦呢?

客戶當然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利益出發,當銀行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收益或便利的時候,那麼這筆資金就應該放在銀行,當支付寶或微信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好處或方便,那麼就選擇支付寶或微信,畢竟作為客戶的我們不需要為銀行考慮,只需要考慮自己的收益等就行了。

更多投資理財,盡在這裡,歡迎關注我。


理財鴨


一旦越來越多的人,把銀行只作為資金的中轉站,一有錢就轉入到餘額寶(或微信)當中,對銀行的影響,其實並不會很大,只是

存款端資金增長降低、利潤增速放緩罷了

存款是銀行核心利益

我們都知道,有足夠的存款,銀行才能進行放貸,賺取存貸息差收入!2018年,國有六大行累計營收總額為2.96萬億,利差收入為2.26萬億,約佔營業收入的76.35%。其中郵儲銀行的利差收入更是佔到營收的90%以上!

因此,存款事關銀行的核心利益,如果存款都流失了,銀行利潤又該從哪來呢!所以,現如今的銀行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推出各類“寶寶類”產品,試圖挽留儲戶,尤其是年輕一代!這正應了馬雲2014年說的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雖然貨幣基金的資產配置,大部分還是銀行存款,不過此類協議存款的利率,是要遠高於銀行活期攬儲利息的。而現如今,餘額寶貨幣基金規模已達到了1.94萬億(2018年底),微信零錢通的規模也有近5000億,兩者相加就有高達2.44萬億。因此,哪怕每年只損失2%的利差收入,也有488億元!這麼大的收入損失,銀行不“心痛”才怪呢!

對於有貸款需求的人來說,一發工資就將資金從銀行卡中轉出,其實並不是個好習慣

如果,近段時間(6個月內)有辦理銀行貸款的打算(房貸、車貸等),個人建議,還是將資金至少要留存銀行一天以上,這樣才能形成有效流水,對於辦理貸款更加有利!

退一步來說,將資金轉入餘額寶(或微信)也不是最好的選擇,現在的靈活理財產品眾多,智能存款、活期理財,哪一個不比餘額寶的收益更高啊!

總之,將資金轉入餘額寶(或零錢通),只不過是換一種方式存銀行罷了,銀行付出的攬儲成本會更高,說不心疼、那是假的,但即便是這樣,銀行無非就是損失點利潤,又會有多大影響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如果發工資後大家都把錢全部轉到微信或支付寶上, 那對於銀行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進而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再小的水滴集聚在一起也會變成很大的力量,雖然單個人的工資不高,就算有部分人發工資之後馬上把錢轉到微信或支付寶上,對於銀行來說影響也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所有人一旦發完工資全部轉到微信或支付寶上,那對銀行來說影響會非常大。

以前就算大家發完工資就把錢轉到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上,但對銀行的影響都不是很大,因為錢到了支付寶之後還是會回到銀行系統內,比如客戶從建設銀行把工資轉到支付寶上,有可能這個錢又會回到支付寶開設在建設銀行的專屬賬戶上,這個跟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

不過從2019年1月份之後,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必須繳存所有的備付金,也就是客戶的錢不再放入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合作銀行的賬戶上,而是放在網聯的專屬賬戶上。這樣一來,大家每從銀行轉出一筆錢到支付寶上,這個錢都會進入網聯繫統,而不是銀行自己的賬戶,如此一來,客戶每轉出一筆錢銀行系統內的流動資金就會少一筆,如果大家都這麼做,對於銀行來說將是重大的打擊。

目前全國人均工資大概是6000元左右,截止2018年末,我國就業人口大概是77586萬人,這意味著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大概是4.65萬億,一個月突然少這麼多存款對銀行來說影響非同一般。要知道目前工資性存款是很多銀行的重要存款來源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銀行都搶著去拉企業通過本行發工資的原因。

而且工資性存款基本都是活期存款,目前活期存款利率是0.35%左右,這個利率跟定期存款相比成本是非常低,所以活期存款是銀行非常重要的利潤來源,如果一下突然少了4.65萬億活期存款,很多銀行的利潤會出現很大的下降。

當然在實際當中,是不可能出現所有人都把錢放在支付寶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情況。

第一、如果微信、支付寶資金規模過大必定會引來監管;

第二、目前有很多人發工資之後會用於還貸款、信用卡等債務,這些錢還是會回到銀行體系內;

第三、有不少人發工資之後會存成定期,而目前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要比餘額寶高出不少;

第四、除了銀行、支付寶、微信等渠道,目前還有很多理財渠道,比如股票、基金、信託等,這些理財渠道的錢最終還是會託管在銀行,錢也會回到銀行體系內。

第五、如果有大量的錢進入支付寶、微信,一方面是支付寶微信上的一些理財產品收益下降,另一方面是銀行的存款會變得異常緊張,這樣銀行為了吸收存款會上浮更高的利息,最終還是有很多人把錢從支付寶取出來拿到銀行去存款,最終達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市場自動調節的一種結果。


貸款教授


對銀行來說,是赤裸裸的搶劫。

一直在金融食物鏈頂端的銀行大哥,想必內心是極度抓狂的。


但是大哥就是大哥,有地位有影響力,重要的是也有腦子。

畢竟儲戶選擇支付寶還是微信,選擇A行還是B行,說到底顧客還是上帝。


在市場上策略方面,銀行所做的不過是軟硬皆施、多重突破:

從銀行卡轉到支付寶、理財通上,各個銀行都是設有限額的。

比如,銀行卡轉入支付寶,郵政儲銀行單筆限額是10000元,中信銀行是20000元,興業銀行是50000元,而四大行幾乎一致性設定都為10000元。

從金額上看,各大行對支付寶的態度上看,有一種很明確的態度:小數額我不跟你計較,大賬目就死了這條心的意思。

第二,在支付寶、微信上出售理財產品。

真的是小數額不計較嗎?實則不然,看似一個人數目小,經不住支付寶上億用戶,每天這麼小折騰,也是很恐怖的。於是,大佬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跟支付寶和微信分一杯羹。就是在其平臺上投放理財產品,那麼自然這筆錢又將回流到銀行的口袋中,成為銀行的資產。支付寶和微信也從中獲取了好處,大家都一團和氣,何樂而不為?

第三,在銀行活期儲蓄中開展類似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業務。

細心的小夥伴們也發現了,很多銀行都開始推出活期的貨幣基金了,更厲害的是你發了工資以後根本不用取,超過一定額度就按照貨幣基金的理財收益率計算收益了。大有要將支付寶和微信取代的架勢。

總的來說就是一堵、二疏、三替代。



不過事實也是很殘酷的,支付寶有強大的電商平臺,微信也有強大的社交平臺,這些都是銀行系望塵莫及的。更可氣的是,由於它們搶先佔領市場,大到購房小到路邊小攤,使用範圍已經非常廣了,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消費習慣,再拿張銀行卡消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因此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理財支付平臺在大哥的眼裡,不僅僅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大家各有千秋,又彼此利用,用戰略型夥伴關係最合適不過。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發工資第一時間把錢轉到支付寶或微信,對銀行和個人都有一定影響,下面詳細說一下。

對銀行

近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深深打擊著傳統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在餘額寶和理財通等貨幣型基金的資金量不斷增加,這個代表銀行存款相對降低,變相增加銀行吸收現金的難度還有成本,所以對銀行是有一定衝擊的。

不過對於銀行來說,我認為是一件好事,原因是:

1.增加銀行業的競爭,銀行業算是半壟斷行業,一直處於一個攬儲相對容易的水平對於存款人來說是一件壞事,自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後,銀行利率不斷提高,銀行之間競爭最終受惠的是存款人。

2.提升了銀行的服務質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利於銀行服務水平的提升,畢竟手機可以轉賬,減少了一部分人去櫃檯交易,還有近年不少銀行都推出智能櫃檯,加快服務速度。

對個人

對於個人來說,一發工資就轉入銀行其實影響不大,不過對於需要房貸的人來說影響有點大,畢竟貸款方是銀行,銀行的收入流水是貸款的重要證明,貸款人一般貸款前都會把銀行流水做漂亮,銀行貸款才能更容易通過審核,銀行審核是看個人賬號上的結息,所以要貸款的人建議把資金放在銀行中,方便貸款,這也是銀行的優勢,畢竟目前銀行是市面上貸款利息最低的地方。

最後總結

自從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出臺,不少用戶把資金都放在裡面方便日常手機支付,不過轉賬出來要收取一定手續費的,這也是平臺的盈利方式,所以存入第三方支付寶平臺前要考慮清楚,建議零錢可以存入平臺,大錢存到銀行,畢竟固定儲蓄都合適放在安全性較高的地方,保本為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