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己養一兩頭豬的人基本沒有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潮流時代~1688


我是村官阿麗,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明確一點,在農村,如今農戶家庭養豬的人確實少了,個別戶養1~2頭豬,也是自己逢年過節宰殺,自己的親戚朋友食用。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阿麗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農村種地減少,糧食漲價,導致養豬成本高,賺錢少。


記得小時候,阿麗家每年至少養兩頭豬,那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養豬。那時村裡外出人口少,每家每戶都種很多地,自家的地,很少有拋荒現象,能種就種。收穫的糧食也多,尤其是玉米,每年除養豬外,玉米還能剩餘不少,用來賣錢。

那時候玉米、土豆、菜葉子是餵豬的主要食源,由於種地的人多,當地糧價也低,所以養豬是很不錯的家庭養殖。每年下來一頭豬能賺300元左右,那時候的300元,當現在的2000~3000元花。

到現在,隨著人口大量外出,種地的人越來越少,靠種地生活的一般都是50~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種的糧食不會很多,有時候養個兩頭豬,自家種那點糧食也不夠養豬,還要去買玉米等,如果養豬還要買糧食餵養,那多少有點不划算了。現在糧價見長,到豬出欄時,拋出去糧食成本及人工費,自己能賺的錢真的沒有多少了。

二、豬價不穩定,養豬風險大。



在農村養殖裡,比起養羊,養牛等,養豬算是風險係數較高的。豬價近幾年來一直不高,不太穩定,忽漲忽跌,去年還來個非洲豬瘟,讓養豬人現在都心有餘悸。農民養殖是賺得起,陪不起,所以漸漸的也就放棄養豬了。

三、養豬賺錢少,農民選擇其他養殖業。



農戶養一兩頭豬,基本都要喂糧食,雖然可以餵豬草,但基本都要人工去割,不像牛羊,可以去山上、溝裡放養。遇到春秋,尤其是夏季,草木旺盛,牛羊放出去吃飽後,不再需要餵養糧食,但豬就不行,必須每天要喂糧食才行,這樣導致養豬賺錢太少。

基於以上原因,現在農村農戶家庭,更願意養羊、養牛等,而養豬的寥寥無幾。

總結:如今,農村自己養一兩頭豬的人基本沒有了,根本原因還是養豬不划算、賺錢少。比起養豬,農戶更願意選擇價格穩定、收益客觀的其他養殖業。

我是村官阿麗,歡迎大家關注!

村官阿麗


以前比較小的時候,方圓十里的人家都會養上兩三頭豬,最普遍的配置就是兩頭生豬和一頭母豬。如今十多年時間過去了,村裡面養豬的人開始變少了,很多人家最多隻會養一頭。根據我的發現,我認為這跟我國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因此而轉變。



以前養豬的情況

我們小時候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野外割豬草,回來之後再弄碎餵豬,這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因為那時候的人們家家都養豬而且還養的不少。

大多數人都會養一頭過年,一頭母豬下崽,以保證每年都會有豬養。有吃豬肉比較厲害的人家甚至還會多養兩三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為什麼現在養豬的人少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養豬似乎不是那麼看重了,養豬的人也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

1、大家有錢了,口袋也鼓起來了

以前的農村人家沒有賺錢渠道,要吃豬肉就只能自己養,否則根本沒有錢去集市上買豬肉,而豬肉又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現在農村人開始進城務工,手裡的閒錢多了起來,就不一定要自己餵豬才有豬肉吃,隨時都可以去商場買。


2、養豬成本高,不划算

一頭豬要喂到宰殺的時間最少需要一年的,而一年時間一頭豬需要消耗的糧食需要4~5百斤糧食,按照每斤糧食1~1.3元左右來計算,大概是500多元的人民幣。再算上其他的豬食,以及生病需要的花銷,人工費等等,一頭豬最起碼要800元以上的成本。但是按照整頭豬價每斤8元左右來計,一隻飼養豬大概200多斤,能賣的價錢大約為1700多元,再除去成本,一頭豬,一整年能賺取的利潤相當少。如果要真正算上平時的人工費,按照當今市場價格,就更加不划算了。




3、思想觀念變化

以前大家生活條件有限,要吃豬肉就自己養,這是千百年來農民的生活習慣,如今大家不再墨守成規,自己沒有就買,反正市場的豬肉供給比較充足,不必擔心沒有豬肉吃。

現在的農民不再只是種地、養殖了,很多人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根本沒有時間和條件去養豬,所以說,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就不奇怪了。


紅葉知秋


你好!很高興與你交流!

說起來垚哥自己家養豬應該是2003年以前的事了,再往前追溯的話,那時農家大部分會在自家院子裡圈一個豬舍養一兩頭豬,豬糞可以撒地裡種莊稼,傍晚幹完農活回家的時候可以順便打些豬草,那時養豬其實不掙錢,只是把零散的錢最後積攢一起在豬賣掉的時候變現而已,不要小看這個變現,農家養豬是一個長期費時費力費心的過程,前幾十年都是打豬草,後來慢慢的用飼料,豬的成長過程不生病還好說,萬一生病或者中途死亡,農戶前期投入的勞動力和心力都白費了,好不容易等豬長到了能出售的斤兩,實時的價格又不好說,遇到行情好還行,不好的話不賠錢就不錯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力價值的提高,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在城市就業,有勞動力的中年壯年會到外地打工,村裡的地和房子都有很多閒置,莊稼地沒人種植。農村現在的環境和農民的生活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幾個籬笆圍成的院子現在基本都沒有了,弄個草棚養豬喂牛的也幾乎不存在了。如果村裡偶爾有農戶養一兩頭豬,豬糞的臭味不但會引起鄰居的反感,豬糞處理也是個問題。

所以,現在農村自己家養一兩頭豬的農戶基本沒有了





垚哥vlog


我們村還養豬,因我村人住的分散,我走你最近半里路的二里的,誰也不影響誰的環境衛生,種的玉米我們都不賣,我老倆玉米蕎麥就產近萬斤。價格底不賣就養三頭豬,過年吃的羊雞都養。留一頭賣二頭,因為玉米蕎麥二樣混和餵養,都是十個多月才殺,豬肉二十元就定賣了。二頭豬賣一萬多元。我老倆一年開消就沒問題了。我們村一到臘月初十以後,就開始殺豬了,組織殺豬組,家家買酒菜煙,那熱鬧的經兒真是讓感嘆:盛世啊!盛世,讓我們村五零後趕上了!共產黨萬歲!!!


用戶3429056269091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喂上一兩頭豬,山區裡習慣到過年時幾家一起吃肉,平原地區大多是過年時賣錢。現在呢?就像題主說的這樣,基本上沒有人會在家喂一兩頭這樣子了。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黑嫂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題主參考。

一、現在人嫌棄在家養不衛生

以前的農村,基本上每家都有豬圈,裡面放上一頭或者兩頭豬,而且這一兩頭豬吃的東西也都不是飼料,平時去地裡回來時捎來點草,家裡吃剩下的飯,刷鍋水拌一些麩皮,這些都可以餵它們。

我們可以看出來,就是地裡的草,剩飯和刷鍋水就把豬餵了,而且那時候的人也不著急著出欄,這豬是有可能喂一年的,反正就用這樣不起眼的東西喂,不用買飼料,什麼時候長大了或者吃肉或者賣。

可現在呢?如果在家裡喂頭豬,平時會有很大的味道,現在每家都是乾乾淨淨的,誰家裡有個豬圈,不但自己家難聞,左右鄰居也會受不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這樣散養豬了。

二、人們不指望這個賣錢過年了

以前很多人過年時花的錢就是一年下來喂這一兩頭豬賣的,餵了一年,賣上幾百塊錢,拿著這些年再買自己過年的年貨。

可現在呢?人們不會因為過年需要花錢而去特意的餵豬,人們不缺這個過年的錢,不會因為這個在家裡建個豬圈。

另外還有個重要原因,你歲數大的建個豬圈,家裡有新媳婦的會跟家裡孩子生氣的,人家嫌棄難聞,人家不樂意。

這不是胡說,我們這邊前幾年就有一例。

總結:以前家裡餵豬和現在不喂是農村的一個大變化,說明人們不再指望著這些豬來賣錢,人們掙錢的門路變多了。另外也說明了農村逐漸開始講究衛生,人們對自己本身的生活環境要求也高了起來。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過去農家真的是家家戶戶養豬,而且養的豬都是些大黑豬。年初從集市上買回豬娃子就扔進豬圈裡喂些菜葉子或者麥麩剩泔水,小豬禿嚕禿嚕連湯帶水吃的很香。過去農家養豬既是為了年底殺豬吃肉補充小半年的葷腥,也是為了秋末出豬圈積攢農家肥。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肉隨便買很方便更重要的是人們種莊稼基本上不需要農家肥了。

簡單說一下現在農家為什麼不養豬了:

  1. 過去養豬不僅僅是為了吃肉,還可以賣點兒肉換給錢貼補一下家用。

  2. 過去養豬要有豬圈,現在人們的衛生觀念好了,基本上沒有養豬的地方。


  3. 過去豬糞是重要農農家肥來源,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現在種地不用農家肥了。

  4. 養豬要給豬準備吃的,過去農家都有麥麩和玉米粗麵,現在沒有這種豬糧了。

  5. 養豬需要有成本,現在一頭小豬的價格不便宜,而且小豬病害很嚴重死亡率挺高。

  6. 現在農家沒有養豬經驗了,也不會養,成本高賠不起。

敲個黑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農家既沒有養豬的場所也沒有養豬的經驗,特別是近兩年仔豬價格上漲很快而且仔豬發病率高,稍有不慎會造成仔豬死亡;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不再依靠養豬吃肉,肉食供應充足隨吃隨買很方便;農村養豬的人家少了和養殖業成本與風險高有很大關係。


海棠小醉


農村人現在不願意養豬主要因為以下幾點:一:大量農民外出謀生。養豬需要很多的時間成本,現在靠在家種地來養家餬口的農民已經很少了,幾乎都到外面的建築工地做農民工,或者去城市謀求一份職業來賺取收入。主要原因是農民靠種地賺不到錢,甚至還會往裡面貼錢。二:養豬的成本和賣豬的收入不成正比。現在養一頭豬,從買小豬開始算,300元左右一頭小豬買回去,如果不喂飼料只吃糧食,至少需要將近一年才能出欄。這一年豬所消耗的糧食以及成本遠遠高於長成後賣豬肉所得的錢。三:環境汙染:現在的農村人,從城裡賺錢了就回家蓋小洋房,小別墅。內部的裝飾更是按照城裡人 的住房標準來裝修,整體居住環境質量大大提高,而養豬需要固定場所而且比較汙染環境,臭味也比較濃烈,再加上現在農村人普遍種的糧食都很少。即便是種糧食也就是種夠一家人的口糧,所以這也是導致很多農民現在不養豬的原因。綜上所述,糧食少,農民的居住環境大大改善,以及農民幾乎都是外出討生活,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成本在養豬上面,導致現在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了。


大米說說


確實是這樣,不光是養豬,農村養牛羊、散養雞鴨鵝的家庭也很少是,生活條件改善,大環境的改變,農村人過去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就改變了。

1. 以前農民生活水平較差,一年中差不多也就在過年能吃上肉,在家裡養豬其一是為了補貼家用,其二就是為了過年時能吃上豬肉,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豬肉也不再是“稀罕貨”。

2.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年輕人逐漸遷往城市發展,農村漸漸剩下一批中老年人,他們那一代人裡面很多都養過家畜,如今年紀已大。養豬則要花費很大的精力。

3. 隨著飼料成本的提高,養豬的成本也提高,養豬利潤被縮減,“禁養政策”的提出對“農村家庭養殖”也有一定的影響,雖然這一政策主要針對的是“大型養殖戶”和“養殖企業”,但農村人的“環保意識”和“衛生觀念”也提高了,家庭式飼養家畜既不衛生,又賺不了幾個錢,太費時費力,因而養豬場逐漸取代了過去的“家庭式養豬”。


尋味入海口


這種現象也不能一概而論,經濟比較好的農村這些年確實沒有什麼人養豬,而相對落後山區裡的農村人還是有養豬的習慣。為的就是過年的時候可以殺頭“年豬”。像三農領域創作者“農村四哥”,“小英子和小萍子”家裡就有養豬。自家用米糠餵養的豬是做臘肉最好的選擇。

我們老家大概07年這個樣子就陸陸續續沒人餵養豬了。造成這個原因:

  1. 縣域經濟發展迅猛,大量工業園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家門口都能就業,吸引了一批40—50這個年齡段的去上班掙錢。當然年青一點早就去了“北上廣”等大城市就業。現在的農村人普遍有這個意識,辛辛苦苦養幾頭豬的利潤還不如在工廠上班一個月的工錢。
  2. 城鎮化進展迅速,縣城面積不斷擴大。這些都離不開建設者,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就發揮著積極作用。工地上你會看到挑沙石,扎鋼筋,搬運水泥,內外牆粉刷等等農民工的身影。幹著這些朝九晚五的工作,誰還有精力養豬。這也進一步導致農村完全沒有養豬的。
農村物質經濟條件不斷改善,養豬已經沒有吸引力。這些年農村也的的確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泥路村村通,太陽能路燈亮起。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轉變了以前家家戶戶養豬的觀念。筆者所在的村裡,因為很多年農村人不養豬了,留下許多破敗的豬圈。為搞好農村環境,去年在政府的統一協調下把破敗豬圈,破敗的化糞池全部剷平。村民也是積極配合。


時代在進步,農村人有大量就業機會,從而改變了農村人單一的養豬賺錢的觀念。歸根結底,農村在不斷髮展,經濟創收的活路越來越廣!農村人現在不養豬並不代表農村人現在懶了,而恰恰反映農村人思想的進步!


老鋪子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真的符合我們當下的形象。當下的現實確實是這樣子,在農村裡面要麼有人養豬的,就是小的養殖戶,一般都養有十幾二十多頭。要麼就是中型大型的養殖戶。

那麼家裡面自己散養的養一隻兩隻的豬,這種情況似乎沒有。到底為什麼沒有呢?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說一說這個情況。


養豬賺不到錢。

這個我個人感覺到和這個掙錢的問題有關。畢竟目前來說養豬賺不賺錢,確切的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因為你們現在大多數都想著如何改善自己的經濟收入,如何能夠賺取更多的錢。

那麼還在農村裡面散養一兩頭豬,這種情況不僅賺不到錢,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投入大量的人工。

所以現在對於散養殖戶,對於農民來說,養殖一兩隻豬是賺不到錢的。那這種情況要麼養的就養多一點,要麼就不養這個情況,確切的來說跟錢有關。


養豬不是為了賺錢。

有人覺得說的比較矛盾,前面的說養豬不賺錢,後面的又說養豬,不為了掙錢。實際上是這樣的情況,我們之前養豬農村裡面養豬一隻兩隻的情況下,其實確切的來講不是為了賺錢。

養豬隻不過是可以不捨得我們農村裡面浪費那麼多的剩飯剩菜。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還可以殺豬來吃豬肉。

之前農村裡面耕種著的田地比較多。你們的糧食也比較豐富,但是對於現在整個情況來看。人們大多數有能力的都選擇外出幹活。現在剩下來的基本上屬於老人,兒童。

那麼剩下的老人和兒童在農村裡面種田種地的人手自然少了,沒有那麼多糧食,也沒有那麼多糧食可以浪費,所以對於養豬這個問題來看人們就漸漸的少養了。


經濟水平總體提升了。

對於這個問題來看,這幾十年改革開放以來的日子,特別是在農村近20年的水平,生活水平確切的來講,總體的提升了很多。

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對於養殖這個情況基本上能不動手就自己不動手去養殖,要麼就是做創業型的養殖,一隻兩隻豬對於農村裡面農戶來說,基本上是不會去養殖的。

所以針對於總體水平提高,我們對於購買能力變強的時候,多數是自己去購買別人的產品,而不是自己每一樣產品都要進行養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