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詩中,最為精彩的是哪一篇?為什麼?

誰是逸光年


山水詩作為盛唐時期與邊塞詩一起扛鼎詩壇的派別,留下的佳作數不勝數。彼時詩人皆有道心,入仕則心懷天下,離官則求仙問道。上承遊仙詩、齊梁體,山水詩發展的精彩紛呈。

基本上每個大詩人都是山水詩好手,李白、杜甫不以山水詩名,依然佳作不少。而箇中高手就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後期是個信佛的高官,他的山水詩境界空靈,禪機暗隱。而孟浩然作為一個莊園主,則更多地是田間地頭的淳樸、純粹的生活謳歌。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取捨。我們來看他們的作品,先看王維的: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在山光水色,人閒月靜之中,我們能感受到王維那種超然於世的心態,他的詩完全進入了“無我”的狀態,我們甚至感受不到他內心的波動,只能靠他筆下的景色來感悟那份清淨、淡泊。

再看孟浩然的詩: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義公習禪處,結構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

我們可以看到,孟夫子的淡泊是真正的行為淡泊,他的詩文呈現出一種“有我”的狀態,而他的“我”本身就是淡泊的,自然地在山水描寫中傳達出這種狀態。

而王維的“無我”,我們是看不到他的狀態的,他和我們一樣是站在他自己的詩外面,審視著自己筆下的景色,自己筆下的自己。相比之下,王維這種表現方式在講理的方面更加高妙,讓讀者自己悟,充滿了禪意。

這也是他被稱作“詩佛”的原因。

這兩位大家,想必各位都很熟悉,作品千人千解,從山水詩的角度來看也沒有高下之分。我們不如來講一首大家不很熟悉的詩人的山水詩。

這個詩人也是唐朝人,叫做常建。我們今天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因為《唐詩三百首》僅僅收錄了他兩首詩:《題破山寺後禪院》、《宿王昌齡隱居》。

可就是這幾首詩,不但流傳千古,還為我們創造了幾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成語。盛唐詩派中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之稱,常建在當時名聲甚至不落李杜。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常建的山水詩不同於王維的高妙,也不同於孟浩然的平淡,而是別樣一種閒雅清警。

詩意簡單明白,無需多解。“曲徑通幽”、“萬籟俱寂”這些現在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成語,都是從這裡來的。常建寫“曲徑”、“禪房”、“鳥性”、“人心”、“俱寂”、“鐘磬”,都是比較明白地寫空靈優美壞境洗滌人心,讓遊人(詩人)擺脫塵世的煩惱,進入一種逍遙適世的狀態。

這其實是“有我”的寫法,但是不同於孟浩然的純粹生活的平淡,而是融入了求佛問道這種思維的淡泊。和王維的“無我”的狀態不同,但闡敘的義理確實相同的。

“有我”、“無我”只是寫詩的兩種境界,沒有高低好壞之分。

這些大詩人都是高手,作品都是好詩,我們覺得哪一篇更好,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理解。

正所謂“文無第一”,詩人不同,讀者不同,偏好不同。

僅此而已。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推薦一首李白的山水詩,李白雖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但他寫的山水詩也是第一流的。

大家都知道,李白先生除了喝酒,最愛的就是尋仙人、採仙草、煉仙丹。所謂的仙人,其實就是在山中隱居的不世出之士,尤其是一些道士,是李白最愛打交道的。曾經,李白去尋找一個修仙的道士,卻沒有遇見他,但李白為此寫了一首詩,真是絕美無比,這位仙人就是戴天山道士,這首詩就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 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犬吠隱隱,桃花帶露,濃豔耀目;鹿群出沒,山林沉寂,野竹翠綠,泉水掛流。動中有靜、色彩鮮豔,一幅清麗的深山幽林畫卷活潑呈現,真實自然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天然生活情境。即便李白最後因訪道士不遇而愁倚松樹,但整首詩給人清新幽靜、超塵拔俗的感覺,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溪流、桃花、露水、野鹿、竹石等一系列自然風物進入詩人的審美視野,經由李白的描寫詠歎而得以詩意化和人文化。李白將自我主體與自然物象融為一體,獲得了生命的欣悅,他歡喜地描寫和詠歎自然山水及動植物情態,抒發了對自然的依戀、欣賞、讚美,從而營造人與自然的依存共生、適性自得的和諧畫卷。

李白先生雖然現在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但他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關愛自然,大自然也無私地回以李白厚報,激發了李白的靈感,培養了他的浪漫思維,進而促使詩人佳作紛湧。這首《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就是李白先生描墓自然的傑作。


張家公子名無忌


古人寫的山水詩很多,能夠流傳至今,說明每一首詩都有她的韻味獨到的見解,都是精品。

你要說哪一篇山水詩最精彩,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為的最美的山水詩,每個人的答案也不一樣。

我心中覺得最為精彩的山水詩是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近處兩隻黃鸝翠綠的柳條間歌唱,柳條翠綠應該是初春時候,柳剛發新芽,春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經過一個冬季的荒蕪,眼中的翠綠是多麼有詩意,黃鸝的歌唱,讓人心生欣喜。抬頭遠望,一行白鷺正向著藍天飛去。近有黃鸝鳴翠柳,遠望白鷺翔藍天,色彩分明,遠近有致,聲聞入耳,好美的一幅春的詩畫,在詩人廖廖兩句就讓我們感受到了迎面撲來的春天的氣息。

透過窗,看見珉山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來自江浙的萬里航船。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定格在窗口裡,門外停泊的航船將要萬里遠行。一門一窗,一靜一動,千年不化的積雪,萬里遠行的航船。這一對比,不光有詩意還有哲理。

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的胸襟是多麼博大,而將萬里遠行的航船載著詩人的抱負和希望。

杜甫的絕句這首詩整體充滿喜悅,希翼。雖然透過窗口還看見千年不化的積雪,但門泊東吳的萬里船不正準備揚起喜望之帆遠航嗎。

詩人經安史亂,經顛沛流離,經親人分散,而這首詩給人以無限美感,和希翼。

世界再大,在我眼中,風光無限,在我心中。生活不缺少美,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乏陽光,只是我們的心靈關閉了門窗。讓陽光照進心靈,就處處有美景,處處有詩意和感動,希翼永在。我認為杜甫的這首詩是山水詩中最精彩的。

你們覺的呢?


走心的行客


閒情雅趣,只為娛樂,評鑑《黃鶴樓》

評鑑古人的詩應從原文入手,詩的好壞前人自有評說。本人首先聲明,人醜而才疏學淺,對於學詩的體會不是很精道,但在此想寫出一點,自己對於學詩的認識、見解和體會。純粹娛樂,如有不對之處敬請詩家高人指出雅正,敬請諸位賢人對小的不才,虛心一點,原諒安的不是。

評賞《黃鶴樓》應從本詩原文開始,這首詩的內容寫的是什麼呢?應該是作者見到黃鶴樓,而聯想到它的過去,描寫了它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情懷。至於本詩的四聯八句我想在此就省略了,凡是有點文化的人都能背下來,現就只把它的白話譯文書寫在下面:

第一句就是說:過去的什麼仙人子安,在此處乘駕黃鶴飛走,至於這個"昔人,仙人"到底是什麼人呢?,我想可能是過去得道的高人,或者比較有名氣的人,才把他神化了在此修建一棟樓來記念他。不然那裡來的什麼仙人?書上說的都是民間傳說,記載的都不可信。但作者藉此典故傳說而開頭,也因此得出黃鶴樓這樓在此的原因,當然標題以《黃鶴樓》為題目,自然要以它為中心,不論你寫什麼?都要寫與黃鶴樓有關的東西,或事,不然開頭就不入題,首先以它的典故傳說來寫,進入題目,律詩章法上的起、承、轉、合這就是說開頭入題了,叫破題。

接著第二句說這個地方現在只有這一座樓在這裡,而且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一座孤零零的摟,與上句合起來就是,過去的人己經駕鶴而去了,現在只有這一棟空樓在這裡,到這裡看不出什麼來呀?說得明白如話,不怎麼難。接著說黃鶴、仙人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過,至於飛到什麼地方這裡沒有作說明,我們不管他。只有天上的白雲,千百年來,在此天上悠悠飄飛,幽閒自在。說明了這樓時間長的問題,也就是說這樓在這裡很長時間了,悠久的古樓。這下聯都是承接前面寫。下面第三聯就寫所見到的景色:晴朗的天空下,進入眼簾的全是這山川平原,歷歷在目,清清楚楚漢陽的樹,和鸚鵡洲上那茂密萋萋的芳香花草。最後一聯說:此時已是日暮傍晚了,說明作者來得很早了,再不走天就要黑了,而日暮時分放眼望去,我的家鄉在何處呢?在那裡呢?下面煙波浩渺的江上的黃鶴樓只有我一個人,漂泊在外的我不禁失落惆悵。由於羈旅,漂洎在外,想到自己的苦衷或者說自己事業上的不順,思念家鄉,對時、對景所以說"煙波江上使人愁",

總觀全篇作者由寫樓的由來開始,典故傳說開頭,啟上承下到樓的千古,轉到寫景最後合到抒發愁情,結構上毫不含糊一路直下,一氣呵成,非常符合律詩起承轉合的結構。沒有半點拖泥帶水的痕跡。生髮的非常好,而自然流暢,所以受到後人的好評。

評鑑《黃鶴樓》當然還要依據律詩的要求來解析,律詩的要求除結構、字數、四聯八句外,重要的還有三大特點:庒韻、平仄、對仗。詩的好壞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心主旨。書中說的要新,要寫出新意來,不能用詞陳腐,堆砌成句,重點突出"新意"。舊文,過去的人寫出象《黃鶴樓》這樣的詩,都已經寫得很好了。現在的人都把它作範本,標準來寫。現在的人再寫,能寫出新意來嗎?我想各個時期都能寫出新意來,文以時而作,要依時進取,這是古人總結出的原因和結果。

此詩開頭以樓名入筆,由樓名生髮敘述承接,轉折自然流暢,娓娓道來。寫景開闊雄遠,結尾生髮愁情,是一首借物抒懷的經典之作,或弔古傷今之作品。前人把它評為律詩第一,是有一定道理的。雖前兩聯平鋪直敘,只注重音律壓韻,不講究平仄,這屬於創作中的"無形",人們說的散格,然後進入規範的律詩對仗,也就歸正,律詩對仗的整飭之美,所以把它歸入律詩之列。這屬於創作中的章法,於章法無形,由無形到有形。由無形中進入有形,"有形"就是達到律詩的所有情況,平仄,壓韻,對仗實虛結合這些全部吻合。古人評價已進入最高境界了。而有人說的對仗這句有缺陷,平仄不合律。我覺得再也不能因為一點瑕疵而淹沒了詩的精髓。瑕不掩瑜,也就是說好玉有點瑕疵也不能掩沒它,好玉還是好玉。

上面說的"陳腐",舊文就是陳文,他所用的詞句,都是作者都獨創出來的,別人再用他的詞句,就是舊句,俗語,如用了就是陳腐,不新。所以說只能化用別人的句詞,把別人用過的句詞轉化為自已的言語,叫化用。

此詩的立意上是借物抒懷,弔古傷今,懷念過去感嘆眼前。作者寫來自然生髮,娓娓道來。書上說的"只要立意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都使得。"還說"若是果有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若果此處按平仄、對仗來寫,我想可能就達不到這麼好的境界。所以說格凋規矩是未事,或者說不重要,只要新奇為上。

李白到黃鶴樓,而擱下筆不敢作,留下一首詩就走了。一拳錘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雖然說是後人附會,但也說明此詩好的程度。李白寫黃鶴樓的詩也有名句傳下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誰說他不敢寫呢,只是換一種方式寫了。難道說他寫的《登金陵鳳凰臺》是為了仿寫崔顥的詩。雖有模仿的成份,但也有獨創的成份,為什麼說他寫的又不及崔顥的詩呢?又說各有千秋。"古人的詩有對的極工,也有不對的,也有順的,也有二、四、六上錯的,難道是古人不懂律詩規矩?我想不是的,現代的人寫出詩來,用搜韻網來對平仄,當然有時也能增長知識,詞彙量。但有時改來改去,都把意思改變了,這就叫“不以詞害意"。你把詞句改了,原來的意思就變了,除非用相近的詞,就是近義詞有些表現的意義都不一樣,皆有出入。這就叫意變了,或意趣不真了。本來你想抒發這樣的感情,但為了合律把詞改了,你表達的意就變了。但有時改變詞意合平仄又比較好,這就要看具體情況而定,而非要平仄相合虛實相對,不一定是好詩,只要律詩能夠符合某些條件,就算有不對之處,只要意真了,也就是好詩,能夠全對的,意又真,境界又高的,當然就更完美了。

《登金陵鳳凰臺》的詩,它的第一聯是仿崔顥詩的,但承接的第二聯就變了,"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寫了兩種"花草“"衣冠"情況,我覺得這種並列的寫法,只要有兩種情況,就屬於堆砌詞澡,這種對仗法,生髮的不好,所以有的說,此詩沒有崔詩好就在於此。其它兩聯就和崔詩一樣,只是抒發情感不一樣。有的說崔詩抒發的情感是愁情,而李白的詩,抒發的不僅有愁情而有愛國之情,所以李詩又比崔詩高,這不覺得是瞎扯淡。只能說此二詩的異同,他們都寫了他們所要歌頌的事物,其抒感情層次不一樣。

評詩注重三平頭,三仄尾,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句子合乎語法,意真,感情真實,果有奇句應不論平仄這最特殊的一種,其寫作要領要合律詩,總的寫法,再看這首詩的質量。

損律取意,反過來合律無意的文章怎樣,當然既合律意又好的,當然就更完美,有的不合律的但意又奇的,稱為奇句佳聯,傳唱千古的名句也有。古人評詩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特點,"詩中有人,詩中有事,"比如巜黃鶴樓》寫的是《黃鶴樓》有關的東西,比如寫它的典故,景色。並沒有敘述事件,而其中暗含人物、事件在裡面,人物有作者本人,及思念的親人,事件暗含作者登樓賞景拜訪"黃鶴樓"的原因和結果,參觀拜訪黃樓樓也許還有同伴。其次詩背後還有的含義。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看像現在人,有的寫詩,以某一事件作標題或題記,然後依據律詩平仄、壓韻湊出一首詩來,還覺高妙,且不知已誤入歧途。



楓蓮涼都


論起山水詩。當然數王維詩作最佳,尤其是《山居秋暝》,讀來朗朗上口,意境清新悠遠。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

王維詩作的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

每當我身心疲憊的時候,總是設法到人跡罕至的山野,或是淙淙流淌的泉邊,再高聲的朗讀這首詩,疲憊的身心,彷彿又回到了清新的大自然。

每當這時,我總是在心裡暗暗的告誡自已,官場的勾心鬥角,世間的爾虞我詐,你方唱罷我就登場,鬧鬧哄哄的,實在沒有什麼意思,唯有“山間之清風,水中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耳聞之者成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須爭鬥,心安理得。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退休職工老於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歷朝歷代都有大量詩歌湧現。詩歌體裁最成熟的當數五七言古今體詩。而唐詩是我國五七言古今體詩的高峰。無疑在山水詩中,最高水準的應該是唐詩。唐代在安史之亂前的盛唐,詩人們在創作中都散發著強烈的浪漫氣息。這就是前人所講的“盛唐氣象”。

盛唐時以孟浩然、王維、常建、儲光羲等為代表人物的山水詩。中唐時以韋應物、柳宗元等為代表人物的山水詩以及晚唐時以杜枚、溫庭筠等為代表人物的山水詩,代表著唐代山水詩的高原俊峰。

山水田園詩是我國唐代詩歌流派。它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光、謝朓等山水詩。唐代山水田園詩詩人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成功地描繪了幽靜的景色,雄奇壯闊的景物。能夠巧妙地捕捉適合於表現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後的山水田園詩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在唐代崇嶺爭秀的山水詩人中,成就最高者,當之無愧首推王維。

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其以卓越的藝術素養和才能,使他筆下的山水詩“物我兩忘、空靈清幽,獨具禪思畫意。”意境之美在詩苑中獨樹一幟。在王維的山水詩中《山居秋暝》可稱一絕。詩曰: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山水名篇,詩情畫意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這首詩從結構和藝術及思想上都有其獨到之處。

一、音韻結構和體裁。

這首詩是五言詩,共八句。從平仄方面來看: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平仄結構,符合近體詩即格律詩中,起句平起仄收的平仄格式。

從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對句的最後一個字來看,它們都是平聲字。分別是:秋、流、舟、留。在平水韻中《下平聲十一尤》韻部。押的是平韻,並且一韻到底。

從四聯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來看:頷聯和頸聯是對仗工整的兩聯。首聯和尾聯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平仄對立,四聯都相粘。

通過以上句、言數字,平仄相對,押韻,粘對,中間兩聯對仗工整的情況看,《山居秋暝》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

二、寫作手法。

以空山點出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空氣清新,萬物一新,景色美妙。

以明月引出在皓月當空之夜,月光靜射在青松如蓋的林中。清冽的泉水淙淙地流在石上,像一條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描畫出清幽明淨的自然美。頷聯寫景如畫,用照和流兩字,以靜帶動,隨意揮灑。自然流露出既動人又自然的寫景手法。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能達到。

頸聯用二個動詞竹喧、蓮動描繪出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此聯給我們一種質感的畫面:竹林裡傳出陣陣笑聲,那是一群洗罷衣服的姑娘笑逐著回家了;河中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荷塘月色的寧靜,使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分開,掀翻了無數晶瑩的水珠。一幅純潔美好,沁人心脾的安靜而又純樸的生活場景力透紙背。

尾聯用隨意兩字帶出了詩人情不自禁的歸隱想法。反映出詩人嚮往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王維出身高貴,詩中以王孫自喻,表達了其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的一個重要藝術手法,就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的社會美。表面看來,這首詩是以賦的手法,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是用比興手法,寄託詩人情懷,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這首詩在藝術上還有一個妙處,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但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靜帶動。頸聯側重寫人,以動帶靜。二者互為相補。青松、泉水、翠竹、碧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所以可以認為詩人在這兩聯中,以物明志,渴望人和政通。

《山居秋暝》這首詩無論是從格律詩的結構,對仗的工整清新來看,還是從語言表達和寫作的藝術手法來講都可算得上是一篇最為精彩的山水詩。

圖/網絡



鳴響77181294


唐詩的山水詩每篇都是匠心獨到的精彩。作者都是詩律好手,各具神韻。

我的看法:鑑篇之好,在句中動詞的酌選。如“獨釣寒江雪"的釣字,“飛流直下三幹尺″飛;“若到江南趕上春″之趕;“竹喧歸浣女″的歸;“窗含西嶺千秋雪″含;“綠柳更帶朝煙″的帶,“碧海藍天一線牽″的牽,“十里江陵一日還″的還,“返景入森林″之返;“明月松間照"的照………如此等等,選對了動詞,一句話,一首詩就活了,神妙矣!

每位作者,有自己鍾愛的文路:

一.高遠飄逸帶仙靈的;

二.白字易句寫實通俗的;

三.照鏡式實錄場景的;

四.入聯寫景為哲性鋪開的:

五.借景物描寫發洩個人喜怒哀樂的;

……

可以有許多分條。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認定佳作為喜歡的精彩,看你從什麼角度去切入助題!

寫物,看比擬的神放;

寫景,看意切的宏遠丶清晰或朦朧

寫人,看特定環境的心態必然或應有的天時地利人和;

審詩,特定的思想性,時代性,跨越性

一茗茶,看各人的泡製;一勺米,看各人的煲法。

句取動詞,物以比擬,聯看心應,詩取境意!


印真1975


田園山水詩我還是喜歡王維的田園樂。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山客鶯啼猶眠。

怎麼獨獨喜歡這首?“詩詞以境界為上”王國維如是說。這首詩光看意境,已經是妙不可言。整首詩就是一副聲光色的畫卷,細細品味,讓人置身其中流連忘返。詩歌一定要代入感,能產生美感,同時也能帶入情感,否則再好的詞藻,也是一個華麗的新裝。

奼紫嫣紅的桃花瓣上覆著一層晨露,晶瑩剔透。嬌豔欲滴的柳葉圍繞著青晨的雨霧,若隱若現。花落灑滿的小路,不見家童的身影。只有空氣中偶爾傳來了幾聲布穀鳥的叫聲,再提醒客人還在酣睡,請勿打攪。😊

多麼美的畫卷,寂靜悠閒的田園風光。真是“身雖靜,而心已遠”

如此有意境的田園山水風光,舍王維而取何人?



咿丫丫263


列位大可不必厚古薄今,以下是老夫看圖所寫的山水詩,頗似有古韻。

七律,世外桃源

有詩為證:

一湖碧水泛蘭舟,

兩岸青山印緞綢。

烏桕千丈撐宇漢,

青篙幾尺劃清流。

漁夫撒網船舷後,

賤內梳妝鏡泊頭。

濁世紅塵多痛苦,

青山綠水少憂愁!

注:賤內,是古代男人對自已老婆的稱謂。


老張335536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 ·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