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什麼樣的詩詞?哪一類或者哪一首?

廁所詩人劉二毛


豪情萬丈時,我喜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孤獨靜處時,我喜歡“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被人誤會時,我喜歡“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取得成就時,我喜歡“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喜歡某人時,我喜歡“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思念某人時,我喜歡“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感謝他人時,我喜歡“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朋友聚會時,我喜歡“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詩亦是如此。


春秋觀止


木心的詩。

之前看到從前慢的時候,心中也是難以言表的喜歡,但是後來這首詩越來越被網絡所追捧,我便覺得這種喜歡不夠私密,後來我找來了木心先生的詩集來看,很多都很喜歡,最喜歡的是《眉目》,你的眉目笑語使我病了一場……

《火車中的情詩》,愛才是生命,然後生命才能愛,……我要對她說的

《我至今猶在等待》,我所等候的,就是這樣送來的一封信

《春汗》,我們窮,只此一身青春

《素描旅者》,溼鼻尖和鬍子的涼水,確實像接吻那樣地銷魂

還有很多的詩句很有哲理:

女人守口如瓶,然後把瓶子交給別人

小有才氣,反而顯得小家子氣

……

馮唐的詩也不錯,不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春風十里,我比較喜歡的有《達賴》,難得你是一個徹底的輕重,二十四歲被沉湖底,難得你還沒來得及不徹底

《回望》,你舊時的眼睛是飽熟的橄欖,現在望去,仍是我橄欖蜜汁般的淚泉

《無題》,時間竟是如此的線,一步便是十年,可為什麼還是,怕聽雨聲,怕聞啼鵑


八月初上


我喜歡的詩詞有:

1.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喜歡原因:這是我人生的第一首詩,人的第一次總是刻骨銘心。刻骨是因為疼。當時父親教我這首詩時,我3歲。我親愛的老父親高估了他的兒子,把我當做神童,結果讓他大失所望,兒子不僅不是神童,還很笨拙。一首詩教了一上午沒學會。中午吃飯前,父親打了我,我在刻骨之下,迅速背住了這首詩。許多年過去了,兒時的事情早就模糊不清,只有那個中午和這首詩讓我銘記一生。銘心是因為我上學後,身為農民後代的我在暑假跟父母回鄉幫爺爺勞動,三十多度的太陽把從未勞作過的我和多年不曾勞作的父母直接烤焦,歇下來時候,在田邊大樹的陰涼下。我和父母,爺爺,吃著奶奶送來的大白饃綠豆湯,終於體會到了這首詩的含義。在我以後的道路上,無論有錢沒錢,從未浪費過一粒糧食。


2.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喜歡原因:我喜歡這首詩是一種曲解的喜歡。這首詩是匈牙利詩人所做,我不知道外文是什麼樣的,只知道它的翻譯者一定是個高人。一首外國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被翻譯成中國詩歌的樣式,朗朗上口,這是什麼水平?之所以說曲解的喜歡。是因為我為了尋找所謂“自由”,放棄了自己曾經視為生命的愛情。大學畢業剛工作的一段時間,不知怎麼的,總看著為了我放棄家鄉穩定工作,來到北京和我一起打拼的女友不爽,無故找茬,百般刁難,氣走了女友。回頭想想,可能是當時喜歡自在,不想身邊總有人嘮叨,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擺脫了父母的墨跡,又找了個新的麻煩。一句話,就是豬油蒙了心。我喜歡這首詩,是要告訴自己,曾經有一個女孩,在她最美的年華里陪在最無用的我身邊,而我辜負了她,這是我感情最大的犯罪。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反省自己,認真對待每一個人,負責付出每一種情。值得欣慰的是,那個女孩現在生活的比我好。


3.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喜歡原因:時光荏苒,歲月如歌。80後的我們三十多歲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父母也都老去,甚至有的離開了我們。曾經的懵懂少年如今也泡起了枸杞花茶。工作多年,世事早已磨平了我們的稜角,剩下的一點點激情只能在各種自媒體裡自怨自艾。在家人,朋友眼中,我們不能愁,不敢愁,因為沒時間,因為生活讓我們不能有片刻的懈怠。不管你幹什麼工作,有什麼事業,天涼了不用別人說,自己就穿上了秋褲。


請關注風舞鷹翎,一個熱愛讀書和中國文化的胖子


風舞鷹翎


我最喜歡的是毛主席詩詞,特別喜歡的是沁園春雪。

毛主席詩詞,抒發革命鬥志,見景生情,博古通今,黨政民意。











丁德忠1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沁園春《雪》,是毛澤東1935年10月到達陝北,1936年2月,率領中央紅軍抗日,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一路上西北高原冰雪覆蓋,茫茫高原一望無際,毛澤東到達陝西省清澗縣高傑村袁家溝,寫下沁園春《雪》。

這首詞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毛澤東寫完這首詞後,交於好有柳亞子先生,柳亞子看後愛不釋手,由柳亞子傳出,當時這首詞毛澤東並沒有提款,後來柳亞子又找毛澤東重寫一張並提款。

第二種說法,是毛澤東去西安談判時,帶著這首詞,被蔣介石高級官員于右任看到,是由於佑任傳於世上。

無論哪種說法,由此可見,沁園春《雪》的魅力,多少年來,這首詞氣勢恢宏,無人能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沁園春《雪》,將會流芳千古,我最喜歡這首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用戶愛在他鄉的季節


喜歡的詩詞歌賦小令等太多,在此不一一回復,就當今社會的風習等,只拿此首詩詞讓更多的人來研習其中真意。其他的也就不做多說,現把憨山大師的《憨山大師勸世文》詩篇轉述至此: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做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惹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身焉得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無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嗔墮地獄,公正平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一劑養神平胃散,兩盅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雖說此首詩篇每句每字每行都是在勸勉世人,其實又何嘗不是憨山大師的自勉詩呢。所謂人生苦短,所謂人生幾何,一切都不過是過往煙雲,一切身外之物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每一個人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若說人死後都將會魂歸故里這個又有誰知道?

所以說人生在世,還是看淡一切,能夠平安、平凡、平淡一生一世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還要如何去過分強求什麼呢?個見。



指尖浪漫者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

【作者】牛希濟 【朝代】唐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翻譯過來就是:春山上的煙霧即將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將落的月兒照在我們臉上,流著離別的淚水,天已經接近黎明。話已經說了很多,情意卻沒有盡頭。回過頭來仍說道:記得綠羅裙,無論走到何處都要憐惜芳草。


猶記得當年大學老師在課堂上講到這首詞,一時間驚為天人,趕緊記下來,感覺這可比現在的什麼“愛屋及烏”、“愛我便要連我家裡的狗一起愛”之類的話動人多了。


想象著,因為離別時你穿著那件綠色的羅裙,此後無論我走到哪裡,見到同樣綠色的芳草,便總會想起你,因此連對著這略有相似之處的芳草都格外憐惜些,我愛的不是芳草,而是遠方的你。

心心念念,心有所繫,於是看山看水,皆有你的影子。

古人表達感情真是既含蓄又直白、簡單動人而意味深遠,總感覺看起來似乎沒說什麼,但一想卻似乎已經說了許多。


還有一首:

《當你老了》

葉芝著 袁可嘉譯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悽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1893


自從那首歌火了之後,可能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首詩了吧,但我卻有些失落,因為周圍的人都只記得這首歌講的親情,我卻還記得當時初讀這首詩時的感動:我愛你,與其他所有人都不同,別人愛的是你青春美麗的容顏,唯有我愛的是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嗶咔說


一、天生萬物養於人,人無一物回於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二、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三、睥睨天下英雄,誰堪與我爭鋒。殺一人者為罪,屠百萬者為雄!

四、惟大英雄能好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五、老死不相往來,此生不復相見!

六、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七、慷慨過燕市, 從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多好的詩詞啊可惜是大漢奸汪精衛寫的)

八、粗柳簸箕細柳鬥,世上哪嫌男人醜!(豬八戒在《西遊記》裡說的)

九、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亮劍》中孔捷對李雲龍說的)

十、欲悲鬧鬼叫,我哭豺狼笑,灑血祭雄傑,橫眉劍出鞘。(親愛的周總理寫的)

十一、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成龍大哥在電影《快餐車》裡說的)

十二、情義千斤抵不過胸前四兩!

十三、花非花 夢非夢 花如夢夢似花夢裡有花花開如夢.

心非心 鏡非鏡 心如鏡鏡似心鏡中有心心如明鏡.(《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孟煩了說的)

十四、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孫子兵法》中"風林火山"的出處)

十五、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十六、葉裡藏花一度,夢裡踏雪無痕

十七、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十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十九、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二十、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水滸傳》宋江題的反詩)

二十一、修羅宮門規恨盡,殺盡天下負心人!

二十二、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二十三、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

二十四、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少帥張學良的佳作)

二十五、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若成佛,天下無魔。佛不渡我,我自成魔!

二十六、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滅我我滅天。(《太極張三丰》中錢小豪說的)

二十七、我非英雄,廣目無雙。我本壞蛋,無限囂張。(《壞蛋是怎樣煉成的》中名句)

二十八、我有一壺酒,足以慰天下;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二十九、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三十、高天雲海長,飛霧翻波浪.俯視山河小,風帆去遠航.

三十一、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三十二、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三十三、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三十四、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三十五、殺一人者為罪,屠百萬者為雄!

三十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三十七、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三十八、天地悠悠,我心糾糾。此生綿綿,再無他求。求之不得,棄之不捨。來世他生,無盡無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天地悠悠,我心糾糾。此生綿綿,再無他求。求之不得,棄之不捨。來世他生,無盡無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三十九、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風雲雄霸天下》中的開篇句)

四十、待我長髮及腰,將軍歸來可好?此身君子意逍遙,怎料山河蕭蕭。天光炸破遇,幕雪白頭老。寒劍默聽奔雷,長槍獨守空壕。醉臥沙場君莫笑,一夜吹徹畫角。江南晚來客,紅繩結髮梢。

《回信》:待卿長髮及腰,我必凱旋迴朝。昔日縱馬任逍遙,俱是少年英豪。東都霞色好,西湖煙波渺。執槍血戰八方,誓守山河多嬌。應有得勝歸來日,與卿共度良宵。盼執手終老,願與子同袍。

四十一、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恰恰

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

(《唐伯虎點秋香》中對聯)

四十二、大丈夫生於世,當往天地間一展胸懷,安能齷齪久居筆硯間,自誤光陰耳!(袁世凱語)

四十三、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

四十四、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陳後主亡國之詞)

四十五、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陳叔寶所做)

其他的像什麼小學、初中、高中學的詩詞名句就不列舉了,相信喜歡詩詞的諸君肯定耳熟能詳!


褪色的愛4


我很欣賞李白的《秋風詞》。


這是李白陷入情網之中,不能自拔而作的詞。

先來看看原文。

《秋風詞》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詩人在秋天的一個月夜裡,曉清風,望明月,風捲落葉聚了又散,散了又聚,飄忽不定。月亮很亮,躲在樹上棲息的烏鴉,不得不避開月亮,躲向暗處,怕人發現。這一切的景象不由讓人思念知心朋友。夜長夢多,思想難奈啊。只有瞭解我的朋友,才知道相思的苦衷。

長期陷入相思中的人,永遠都在回憶中。就是偶爾想起,也會無限度想下去。早知道如此鬧人心,絆著不開心。還不如以前不相識省心。



全詩在清風明中寄相思,文詞悽婉流麗,動人心絃。



七律

秋去秋來秋風霜,

相思想念愁斷腸。

知秋一葉愁人意,

牽掛一絲夜漫長。

望月中秋人團聚,

異鄉此月賞銀光。

有情天下相思苦,

中意此時相戀忙。


微詩陽春白雪


《題烏江亭》

作者:杜牧 (唐代)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是晚唐杜牧的七言絕句詩。杜牧於公元841年(會昌中)官池州刺史時,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詠史詩。“烏江亭”即現在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舊傳是“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失敗自刎之處。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惋惜他負氣自刎,使如日中天的英雄事業歸於覆滅,詩中暗寓諷刺之意。

《示兒》

【宋】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 wàng)告乃翁。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對祖國深深地愛戀之情

我喜歡《示兒》這首詩不僅表達了對兒子的期盼,更充分說明了詩人對祖國的無限的熱愛,讀來蕩氣迴腸,讓人覺得沒有國就沒有家的那種悲哀是每一個熱血男兒無法接受的,也是需要我們一代代傳下去,爭取完成祖國統一的那種熱切期盼。
  • 1
    《題烏江亭》和《示兒》相比較我喜歡《示兒》這首愛國詩。陸游(1125-1210),南宋偉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現浙江省紹興市)人,做過寶章閣待制。父親陸宰不僅曾有文學創作傳世,且是當時有名的藏書家。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滅,陸游跟父親經過了一段流亡歲月,才回到山陰老家。陸宰不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個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常與志士往來,談論家國局勢,受父親影響,年少的陸游早已埋下文學與愛國的種子。 這首詩是陸游對兒子的臨終遺囑,也是陸游的絕筆詩。詩中表達了一個即將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的那一天,告訴他勝利的消息。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作為一首絕筆,它無愧與詩人創作的一生。陸游享年八十五歲,現存詩九千餘首。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詩人中是少有的;而以這樣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卻十分沉重的壓卷之作來結束他的漫長的創作生涯,這在古代詩人中更不多見。 作為一篇遺囑,它無愧於詩人愛國的一生。一個人在病榻彌留之際,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環顧家人,兒女情深,要抒發的感慨、要留下的語言,是千頭萬緒的;就連一代英傑的曹操,在辭世前還以分香買履為囑。而詩人卻以“北定中原”來表達其生命中的最後意願,以“無忘告乃翁”作為對親人的最後囑咐,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在這一點上,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能與他相比?陸游生於北宋覆亡前夕,身歷神州陸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為恥,念念不忘收復中原;但他從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罷職閒居,平生志業,百無一酬,最後回到故鄉山陰的農村,清貧自守,齎志以沒。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減退,恢復信念始終沒有動搖。其可貴之處正在於他的愛是如此強烈,如此執著;從這首《示兒》詩中,更會受到他對國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 從語言看,這首詩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飾,直抒胸臆。這裡,詩人表達的是他一生的心願,傾注的是他滿腔的悲慨。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得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效果。賀貽孫在《詩筏》中就說這首詩“率意直書,悲壯沉痛,……可泣鬼神”。這說明,凡真情流露之作,本來是用不著藉助於文字渲染的,越樸素、越平淡,反而更能示其感情的真摯。

  • 2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裡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是一個通假字;“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望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 3
    題烏江亭 ——是杜牧於公元841年(會昌中)官池州刺史時,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詠史詩。“烏江亭”即現在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舊傳是“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失敗自刎之處。項羽潰圍來到烏江,烏江亭長建議他渡江回去,招兵買馬、東山再起。項羽覺得愧對江東父兄,羞憤自殺。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惋惜他負氣自刎,使如日中天的英雄事業歸於覆滅,詩中暗寓諷刺之意。

    同《示兒》相比意思顯得很低沉,也沒有積極向上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