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拿到北清錄取書的學生,放到二本大學去,把二本的放到北清去4年後,誰優秀?

愛網人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教育,哪個更重要。

只不過,這個問題更具體精確。北清錄取線比二本錄取線,平均高200分左右。這200分的差距,能不能用4年的大學教育質量差距填平?

能考上北清的學生,肯定是天資聰穎、積極進取、堅韌不拔、高度自律。只考上二本的學生,多數情況下,資質普通,性格心理無過人之處。

而北清的軟硬實力及氛圍,亦是二本大學所望塵莫及。

將優秀的學生放到平庸的大學,將平庸的學生放到優秀的大學,如此交叉實驗,結果如何?其實我們見過很多類似的個案:

成績普通的學生,通過私人關係進入重點學校或重點班。這些學生,有的因為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受到良好學習氛圍薰染,最終取得長足進步。但也有一部分,跟不上節奏,排名經常靠後,信心受到嚴重打擊,成績反不如從前。

反之,另一些學生,本來達到了重點學校或重點班分數線,卻選擇了普通學校或普通班。成為“雞頭”的榮耀,讓一部分學生得到鼓舞,從而更加努力,成績大踏步前進。也有一部分學生,受不良學習風氣的影響,最終泯然眾人。

這些案例表明,學生的個性心理,對結果的影響最大。如果心理素質穩定,則先天的稟賦更重要。如果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則後天的教育更重要。

100名拿到北清錄取通知書的學生,放到二本大學去,肯定有一部分會變得平庸,而另一部分可以保持優秀。不過,因為接觸不到世界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得不到最好的大師指點,不會有特別優異的表現。

100名二本學生,放到北清去,也必定有一部分無法畢業,另一部分,潛能得取充分挖掘,將變得更優秀。

最近北大退檔河南考生事件,雖北大理虧,但536分的成績,想順利畢業,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二本的分數進入北清,畢業難度更可想而知。

所以,我預測這個交叉對比實驗的結果,應該是旗鼓相當。

有兩句名言,放在一起特別有意思。

一句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強調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另一句是: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強調了稟賦或才華的重要性。

這兩句話各有道理,又相互矛盾。但其實也都存在漏洞:橘的環境適應性不強,所以到了淮北變成了枳,人卻有主動適應環境的能力;金子如果放在黑暗的空間,就一定不會發光。

先天稟賦無法改變,適應環境的能力卻可以鍛鍊。穩定的心理素質,是讓我們變得更強的秘訣。李尋歡不懈地雕刻木像,不僅僅是為了紓解思念的痛苦,更是為了鍛鍊手的穩定。這樣,他的小李飛刀,才能例無虛發。


毫米


我兒子211學校,正兒八經考上去的,比學校錄取分數線高了十幾分。上大學後早上六點鐘起床,沒課的時間都去上圖書館,晚上11點才休息。和我微信聊天說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了,學著還嫌吃力。

他高中的時間學的是理科,高考成績609,語文128,英語130,數學119,因為覺得這一次數學成績考砸了,不想再上理工科,報的是文科法學。一個學理的學生改學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輕鬆的,就這還嫌吃力,我想象不出來,讓一個能上二本的學生去上清華,他要費多大的力氣才能趕上功課?

今年,河南一個考生以非常低的成績撿漏上北大,北大一開始是退檔,理由是成績太差,怕跟不上,結果輿論一片譁然,在種種壓力下,北大把這個學生給錄取了,可是我想在這以後學習中,他應該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勉強跟得上。這還是一本的孩子去上清華,更別提二本的了



淇水悠悠檜楫松舟


我兒子2000年考上北京一所二本,04年畢業就到一家民營企業工作。高中的同學考上清華北大還有985.211的很多,畢業後有的在大城市打拼,有的回老家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我兒子到民營企業從普通職員做起,月薪一千多塊,跟著企業一起成長,現在已是企業高管,年薪已近百萬。只要上大學後努力學習,工作認真打拼,上二本還是不錯的!


遠望9519


我有個同學,考大學是當年省理科狀元,後來去了中科大。大家替他惋惜,說不如去清華北大啦。他說我雖然是高考狀元,但在我們大學裡真沒什麼優勢,看別人像玩兒似的我要特別努力。用功肯學和高智商真不是一回事。去北大清華我都懷疑是不是跟得上。所以你把二本生扔到北大清華結局可想而知。能考上頂尖學校的和考不上一本的相差絕不是學習成績,更多的是智商和能力。出色的人並非造就於好的環境,而更多的是與生俱來。


嫣然三笑


我兒子北京工業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雙培生。高考630分。在北航上學。在北航的雙培生掛科的佔80%。其實北航學生掛科率也大於50%。有跟不上退回北工大的,回去就是學霸。這就是差距。不過兒子還不錯,無掛科,三年獎學金4萬。他說聽同學講高考如何努力。他如果也這麼努力可以直接北航了。前些天聽他與天津理工大學同學交流。北航的考試天津理工的同學嚇得吐舌頭。說簡直是一個大學水平一個小學。例如北航考試是閉卷設計一個可正確運行的CPU,修改操作系統的某個功能。天津理工是開卷寫幾十行的程序。天津理工是一本較好的學校。可想二本院校了,連幼兒園都不如。


人工智能學者


我說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初中比業那年,以前,補習生可以考重點高中,數以考上重點高中的大多數人都是補習生,到了我們補習那年補習生就不能考重點高中了,那年的普通高中的錄取分數線比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高出了三十多分,三年後普通高中考上了四個中專,當然那年的重點高中升學率也是最低的一年,學校是最重要的,主要是校風,教學經驗。


老38606316


一般情況下,二本跟清華北大還是有差距,智商差距。有個別是應為沒好好讀書,但大部分二本的再怎麼讀也是剛能過一本線,上清華北大是不可能。比如我兒子就是,我就不指望他能上一本線,智商遺傳擺在那裡。就是現在自己辛苦一點,多攢點錢,以後幫好他一把。


大堂副經理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案例你就知道了,我是衡水縣裡人,當年中考的時候正趕上衡水二中招生,由於衡水市區的學習好的學生都被衡中招去了,所以二中便到下面縣裡招生,學習好的學生直接高額獎學金,抵得上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最差的也是免交學費。現在已經是僅次於衡中的學校了。當年僅于衡中的冀中、武中早被二中甩下。這就是生源對於學校的影響力!就像一塊璞玉,稍加雕琢便價值連城。一塊朽木,就是請大師雕刻,照樣不值錢!


農生百態


這兩種情況我恰巧還都有例子。

我上次聽說過一件事,北工大和清華聯合培養學生,把北工大的優秀學生挑了幾個放入清華。那幾位同學苦不堪言,天天擔心考試不及格。要知道,北工大可不是二本,是一個正兒八經的211大學。當然,這些北工大的同學如果能在清華跟上兩年,我相信,他們回到北工大,比北工大本校的學生要優秀的概率大一些。但這是跟北工大的學生比,不是跟清華的學生比。

北工大跟清北的差距是多少?在2018年,北工大在北京的理科分數線是601,北大的理科分數線是686,而二本線則是432。北工大屬於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二本跟北大的差距是254分。這個差距能彌補嗎?

如果二本的學生放到清北4年,我估計絕大部分人會被退學。現在高校對學業抓的很緊。我聽我上清華的親戚說,他們的高數、線性代數都是英文書,很多書都是英文版,我家親戚英語高考140多分,第一年就把四六級考過了,4級分超過600分,六級不到600分一點,都是裸考。即便如此,他還叫苦,覺得好多內容看不懂,需要拿中文對照著看。所以,

第一,二本生的英文水平需要比較好。其次,因為學時有限,他們的課程很多都是我們以前兩門課的合併,老師沒時間講,基本都是自學,而且要求速度快,然後有幾次大作業,大作業經常要熬夜做。我對二本生自學本事不太看好,二本生如果有自學的本事,估計不會只考二本了。

那100位本應該上清北的,去上了二本的會如何?我相信有一部分人會放縱自己,也許會玩遊戲到掛科,但掛科我其實不太相信。據我看到的二本情況,二本上學基本都是混,玩遊戲的人不少,但掛科退學的應該沒有清北的學生多。這說明什麼?說明二本要求很低,很容易過關。在清北里面,每年都有一些人因為遊戲掛科被退學。但在二本里面會退學嗎?我覺得很難,因為隨便看兩眼就能秒殺其他同學了。大家想想今年湖北的理科狀元常書傑,2015年就考入北大,在北大玩遊戲掛科被退學。退學後再考,成了湖北狀元。我不是說常書傑是個優秀者,他不是,但智商上碾壓二本生毫無困難。去二本院校的清北學生也是如此。

不過好學生放縱自己的不多的,大部分好學生都有良好的習慣,對自己的超高要求。不會因為自己待在二本,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我有個師兄,一心想上協和醫學院,除了協和,什麼都沒填,最後落到了二本醫學院。他沒有復讀,就在二本醫學院裡讀了本科,後來自己一路折騰到名校的博士,到現在的專家。去了二本,也許讓他們的道路曲折了一些,但最終結果不會有太多變化。

我曾經聽一位老師聊過。他一直是位好學生,但由於文革,沒有上成大學,當了工人,等1978年宣佈能高考時,就兩三個月的複習時間,他考上了北大。好學生還是好學生

我不否認,部分二本生到了清華之後,激發潛能,越學越好,最終超過清華學生。也不否認,有部分清華學子,即便待在清華園裡,也可能不如在二本院校裡學習的二本生強。這都取決於個人,並不取決於學校。不過從概率上來說,二本生超過清華學生的概率不大。

大家覺得呢?歡迎來談談。


五道口的顏學姐


客觀來講,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表面上看的是分數,但是歸根結底是他們強大的自律性和學習能力。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校方法,有強烈的自學能力。而相比較而已,上二本的學生不論是高中知識的掌握,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是有欠缺的。把二本的學生放到北清,相信會有個別同學能夠發憤圖強,在四年的時間實現逆襲,但不可否認,決大部分同學會因為學習能力不足而最終退學或被淘汰。而北清的學生放到二本,最終自暴自棄的只會是少數,絕大部分會保持自己的優勢,在考研時候會再次展現自己的實力的。

所以說,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分層,讓不同智商和能力的學生在一開始就把他們放到不同的道路上,做他們適合的事情。雖然有人會在後期的工作學習中實現逆襲,但那只是極少部分罷了!

我是高考志願幫,話雖然不好聽,但我說的是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