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麒麟芯片已經足夠強大,為什麼國產廠商都買不到?

阪東秀人


主要原因還是華為現在不對外銷售麒麟芯片,由於需求量和產能的原因,麒麟600/700/900系列芯片僅僅是華為自己用才剛好滿足需求,如果此時再供給國內其它手機廠商的話,芯片產能很可能會非常緊張,畢竟麒麟芯片也是需要華為交給臺積電來代工的,而且華為本身也不是高通那樣主要銷售芯片和專利為主,沒有太多的精力同時把麒麟芯片商業化。

另外華為也是出於自身的戰略考慮,麒麟980儘管已經很強大,但是整體性能方面仍然不如高通的驍龍855,鑑於現在不少驍龍855的高端機型只賣2500元,華為麒麟980的機型賣的價格卻大都比這個價格高,不過好在華為有優秀的攝像頭和信號能力,還有更好的軟硬件優化能力和品牌實力作為支撐,如果把麒麟980賣給其它國產手機的話,他們能賣出什麼價格還很難說,如果賣的太便宜那麼華為的高端機型也會受到影響,甚至逼迫華為降價,不符合華為的戰略需求。

然而現在麒麟芯片還沒有足夠的實力賣的比驍龍芯片還要貴,所以在完全趕超高通之前,我認為華為不會對外銷售麒麟芯片,對華為來說,擁有獨家的麒麟處理器也是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因為華為可以根據自家產品和芯片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優化,所以即使麒麟不如驍龍更好,但是通過全方位適配優化的華為手機在實際體驗上可能一點都不差。


嘟嘟聊數碼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歡迎加關注一起聊數碼科技。

目前來講,海思的麒麟芯片的確已經非常強大了,能跟高通站在一起較量足可以說明海思麒麟的進步。不過目前為止麒麟芯片只供華為和榮耀手機使用,不外賣!其他廠商是沒辦法買到的。目前來看,麒麟芯片不外賣應該屬於自身戰略,個人認為有多方面的原因。


後起之秀,還有諸多短板需補齊

麒麟芯片足夠的強大,但是也不能忽略麒麟芯片的短板問題,目前來看主要在於架構和GPU方面。雖然海思在芯片設計上有非常強悍的技術及團隊,但是目前麒麟還是使用的ARM公版架構,相對於高通、三星的自研架構來說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儘管在麒麟980上海思的魔改讓公版架構的性能發揮極致,但是跟驍龍855還是有一點差距。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大家最關心的GPU問題,目前依然採用公版GPU,而在自研GPU方面的消息還真沒有什麼情況,而華為方面也只有在軟件優化調度方面下功夫,推出的GPU Turbo技術在遊戲方面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當然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麒麟芯片在中端芯片的產品線上並不成熟,當下就是麒麟710獨自打天下,在手機定位方面並不能很好的區分開來。


差異化體驗

麒麟不外賣的另一個原因個人覺得就是差異化體驗問題,不管現在承不承認,手機處理器的性能過剩問題再漸漸凸顯。特別是在技術革新和製造技術的提升下,新的技術在手機性能方面的提升已經在漸漸向過剩趨近。今年以來,驍龍處理器在中端處理器方面的設計已經開始有所變化,由原來的4+4的組合改成了2+6的組合,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功耗等,但是也標誌著不再需要4個大核的強大性能的需求,目前的技術上2個大核基本上就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了。手機處理器的發展在未來勢必和PC端的CPU有類似的趨勢,可能未來幾年後,手機處理器在性能方面也會開始擠牙膏了。

那麼未來最主要的就在用戶體驗方面,特別是差異化體驗方面將是最大的賣點。驍龍自研高性能GPU就是差異化體驗,麒麟集成獨立NPU,提供高性能AI計算也算是差異化體驗。麒麟在這種封閉環境下,配合其他硬件產品以及軟件算法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優質差異化體驗。特別是在系統層面的持續改進和優化下,有更多的空間對系統層面、應用層面的提升。


產能也是大問題

按照目前華為在手機端的發展情況來看,麒麟芯片的產能應該是跟不上的,主要在於目前能代工的企業並不多,麒麟測代工臺積電的訂單也是滿的,要提升產能估計不太可能實現。同時國內的代工企業已經完全滿足不了麒麟的發展了,比如中芯國際目前量產14nm芯片,而麒麟980已經是7nm工藝。另外指望三星等企業代工估計華為也並不會考慮過多,畢竟競爭關係放在那裡。


總的來說麒麟還要時間發展,補齊短板。


Jooe科技數碼


首先不是買不到,而是華為不賣。

麒麟處理器是華為手中的制勝法寶,也是華為高端的象徵。

這幾年,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憑藉麒麟高端處理器邁上了高端路線。

蘋果的處理器就沒有單獨對外銷售,難道會說它技術不行、沒人買嗎?顯然不是……

我個人認為,華為不對外銷售麒麟處理器的原因有以下方面的可能。

一、華為的戰略決策決定的

核心技術不對外銷售,確保自家手機產品的竟爭力。若對外銷售可能會影響華為自家的手機市場走向,也可能會影響麒麟的地位。

聯發科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本來聯發科與魅族合作,將自家處理器推上高端市場,但被小米攪黃了。聯發科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啊。

二、臺積電產能不足

由於麒麟並沒有對外銷售的計劃,因此其產能目前只能滿足自家手機使用。

臺積電需要給很多廠商代工生產芯片,擴大產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墨痕T


因為麒麟的架構買arm的,gpu,cpu也是買的,裡面有些技術購自高通的。能不能賣給第三方還真是個問題



造謠海狗斬殺機


以海思目前的戰略規劃來看,短期內不會將手機芯片銷售給國產手機使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海思如果對外銷售芯片,對於市場競爭是極為不利的。既然是自己設計的芯片,在設計上肯定是符合自己的系統需求。如果別的系統也用這個芯片,設計構造肯定要和其它廠商進行交流更改,這樣對芯片的專利技術就不能起到保護的作用,因為芯片的技術是耗費大量的投資才研發出來的,技術保護尤為重要。


海思的芯片是採用了ARM的架構指令集,買了他們的專利授權後才能使用ARM的架構進行設計,因為ARM公司對這種架構已經完善了整體的框架,授權方式決定了海思只能對架構參數進行簡單的更改,而且不能再將芯片銷售給其它的公司使用,如果要進行外銷,就要與ARM公司重新更改授權方式。



海思主要是設計芯片,生產交給代工廠,現在三星的7納米工藝還不成熟,產能沒有提升。主要還是交給臺積電在代工生產,臺積電的7納米訂單除了海思,還有高通和蘋果,產能非常的緊張。近幾年由於手機的爆發,海思的芯片也只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根本無法對外銷售。



海思的芯片剛開始沒什麼影響力,隨著研發技術不斷提高,芯片工藝不斷升級,也帶來更廣闊的市場,至於未來有沒有對外銷售的計劃,那就要看海思以後的發展戰略。


星河方舟


1.能否保證其他廠家用在高端機型上?聯發科一直想做高端,聯手魅族發了很多高端手機,不過出於小米可以給聯發科更高的出貨,聯發科也一直在和小米合作,但是小米都是在千元機上面使用聯發科的芯片,又讓很多用戶認為其廉價,導致聯發科左右為難。

如果海思麒麟開始對外售賣,讓友商用在了千元機上,這也難免會讓其品牌溢價能力下降。

2.能代工CPU的廠家產能有限。眾所周知有能力生產CPU的、且有名的廠家有Intel,AMD,三星和臺積電,前兩家不說了,不對外代工。三星和臺積電每年大部分的產能都被Apple 高通 聯發科拿走了,三星還要解決自己獵戶座系列的產能需求,留給海思的其實並不多。

另外,小米旗下松果處理器也會搶掉一部分產能。

3.能否賣出個好價錢,可以和成本持平?如果海思想要入局,就必須用一個合適的價格作為談判的籌碼。要知道處理器出貨量越多其成本也就越低,能夠降價的空間也就越多。況且高通賣芯片其實不算貴,畢竟人家靠高通稅賺錢。


同道眾人


能代工CPU的廠家產能有限。眾所周知有能力生產CPU的、且有名的廠家有Intel,AMD,三星和臺積電,前兩家不說了,不對外代工。三星和臺積電每年大部分的產能都被Apple 高通 聯發科拿走了,三星還要解決自己獵戶座系列的產能需求,留給海思的其實並不多。另外,小米旗下松果處理器也會搶掉一部分產能。


入不敷出


強大嗎?你說強大就強大。


愚昧9079


其實,可以考慮賣點其他芯片給友商。圖中除了處理器,其他可以隨便挑。



101南昌號


麒麟芯片是華為的強勢賣掉,也是支撐愛國支持國產品牌的招牌。一旦給其它國內廠商用上,自己手機品牌競爭力極速下降?性價比?明顯不可能,Ui?也不行,明星廣告效應?OV每年的廣號投入不用說了吧!所謂的商務手機?看看金立吧。拍照?也就高端手機拍照還行,拍人美顏可沒有ov那麼招年輕人喜歡。並且,一旦其它廠商把你旗艦處理器用在千元機上,售價只有你的幾分之一,想想後果吧!所以華為絕不可能把麒麟處理器放開給國內其它廠商用,這就是壟斷的紅利,國產其它手機廠商自研處理器沒出現或不成熟之前,這塊蛋糕不可能讓別人分食,自毀長城的事華為可不會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