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投資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為什麼?

tiantinligong


投資確切來說是科學,是一門學科,它的基礎是數學,這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藝術的基礎也是數學,比如達芬奇的創作,黃金分割率等等。


用戶2651657038987619


不僅僅是投資,在任何一門行當裡,均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體。只不過藝術是對頂尖水平的高手而言的,科學是對尚未融會貫通的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的。

對於一個行業裡的頂尖選手,他應該已經掌握了該行業裡需要認知的所有理性知識,並已經將這種理性知識轉化為某種條件反射,在這種層面上的博弈就涉及到天分和靈感的問題,所以對於他們而言問題就上升到哲學和藝術層面。

但是對於普通人,你連基本的行業規律還沒認識清,A選項和B選項之間的區別還搞不清,你說你靠靈感,你跟我開玩笑呢?老老實實下苦功夫研究吧。

最後稍微說一下股票投資,包括各種投資,投資有一些共性的基本規律。對於絕大多數人,能充分認知這些規律,並進而設計一個合理的交易系統就已經算極為難得。至於藝術層面,大多數人是涉及不到的。或者說,當你到了能討論藝術層面的時候,你根本不會提以上問題。當然,就賺錢這件事而言,沒有藝術層面,也不是什麼問題。





股海雲深


我認為投資是經濟活動中的一種形式,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而“研究投資”卻是一種科學。我們可以用研究出的成果再進行投資活動。

關於投資學和藝術學

投資學是建立在經濟學和現代金融理論基礎之上,與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管理學等學科密切結合的一門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的獨立學科,是金融學專業的專業課程之一。

藝術學是研究藝術性質、目的、作用任務和方法,它是帶有理論性和學術性的成為有系統知識的人文科學。

所以,無論是投資還是藝術都可作綜合學科進行科學研究。

關於投資和藝術

投資和藝術分別是兩種不同行業的表現形式。而藝術通常在我們的心目中是比較神聖的,精益求精的。所以我們經常會把做其他事情比喻成做藝術一樣,是希望把工作做的一絲不苟,盡然盡美。這只是對工作質量的一種追求。

結論

投資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但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做投資。把投資做的像做藝術一樣細緻和完美。


大聖學知識


我的觀點是,投資是建立在科學上的一門藝術。

投資是一門科學

這個毫無疑問的。為什麼說它是一門科學?我認為,投資明顯需要建立在數學+宏觀微觀經濟學+地緣政治學+心理學+相關投資領域科學等等各個方面。在這些複雜的全方位的綜合學科面前,我們不得不說它是一門集大成的科學。投資為什麼就跟上面的學科有關係?舉個例子,拿地緣政治學來說,假如你投資的是黃金,黃金的短期價格明顯會受到避險情緒的影響,國際地緣摩擦都會提升市場避險需求,金價會上漲,因此能不瞭解地緣政治嗎?假如你投資的是證券,那麼對於散戶的市場心理學能不多加研究嗎?比如,世界有位著名的投機家寫過《證券心理學》這樣的一本書。

因此,投資不折不扣是一門複雜的綜合科學。

投資是一門建立在科學上的藝術

投資縱然是一門科學,但是並非把這些學科都研究透了就能做好投資。因為,投資更是一門藝術,這就像藝術家,並非所有搞藝術的最後都能成為藝術家。成為“大家”是需要天賦的,搞投資也是跟搞藝術一樣,需要有天賦。因為投資有時候也是需要有想像空間的,也就是空間思維能力,整個投資過程的三維推演等都是需要有藝術般的細胞。能否先人一步,這需要悟性和天賦。

但是,這並不代表很多人就不能搞投資,恰恰相反,投資是每個人可以學會也必須學會的一個技能。只是說,到了更高層次之後,它已然成為一門藝術。


投資社論


我認為價值投資是一門藝術,而量化投資是一門科學。

價值投資要獲得超額收益需要做到別人恐慌時你貪婪,當別人貪婪時你恐慌。這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只有少數人能做到。

2011年年末,受益於乙肝疫苗概念的重慶啤酒項目失敗,股價從82元連續跌停至20元。

澤熙投資逆市於20元上方連續抄底,被嘲笑是傻蛋。

就在市場認為高位上購入重慶啤酒的資金翻身無望時,重慶啤酒卻發生驚天逆轉,截至2012年2月23日短短20個交易日反彈86.13%,同期大盤僅漲6.3%,澤熙掌舵人的兇悍之筆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經典的操作,真的是令人驚歎的傑作了!

藝術創造力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因此我覺得這是一門藝術。

量化投資是指通過數量化方式及計算機程序化發出買賣指令,以獲取穩定收益為目的的交易方式。這是一種機械的非主觀的交易方式。因此我覺得這是一門科學。因為科學是客觀的,是可以複製的,可以量化的。





月明花濃


你覺得投資是一門科學還是藝術?在表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科學和藝術是怎麼定義的。科學,是人類瞭解這個世界一切事物的一種以客觀為目的的主觀活動;藝術,是自由,是認識,是表現,是展現現實形而上學的真理,藝術展現中隱藏的深層次的理念可以揭示現實的本質。(乖乖隆滴個東,是不是感覺很拗口?藝術家的世界,我們普通人真不懂。)

在我看來,投資既不屬於科學,也不屬於藝術,我認為它是一門技術,它屬於技術的範疇。當然,如果你偏要說它是科學或者藝術,那也不是不行,畢竟,投資之道,涉及的東西太多,面太廣,抱著主觀的態度,以自我意識為中心,即使說得頭頭是道,最終也逃不出“牽強附會”四個字,就如同老太太嚼麻花,人家要的就是那個勁。

說到投資,很多人在第一時間閃現在腦海裡的就是“生意”、股票、基金、期貨、黃金等等,無疑,這些都是可以作為投資的項目或標的,要運作或操作這些項目或標的,不僅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也需要洞察市場的眼光和實施買賣交易的技巧。專業的理論知識是“道”,指導著投資者在大方向上不跑偏,投資的眼光和技巧,那是“術”,是投資者前行路上的開山斧。有了理論知識為基礎,經過長時間個人經驗的積累,投資的眼光和技術,自然獨到。

我們以股票交易為例,你說它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假如你運用科學的基本理念和藝術的獨特思維去做股票,那樣的結果,你敢想象嗎?能不能賺到錢咱先不說,在股票市場中,毫不誇張的說,恐怕你要虧得只剩下內褲。

投資,是一門技術,是一門很有難度的技術活,所以,我們應該把它歸在技術的範疇裡去看。



吹沙見金


投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是投資的世界觀,藝術是投資的方法論,在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整體。

無論投資哪個行業,都要對這個行業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出臺投資方案,這整個過程就是一種科學的行為。科學的對立面是愚昧,哪個投資者會不管青紅皂白,把錢盲目的投到一個未知的行業。再者,很多行業都是科學的範疇,比如高科技行業,你沒有一點科學知識,用什麼去做前期的調查?又如何投資呢?

同時投資也是一門藝術。投資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不講時機,再好的投資標的,也會讓你虧得傾家蕩產。比如,現在火熱的芯片行業,多年前都被認為像生命一樣重要的行業,先知先覺者過早殺入這個行業,無論是在虛擬的股市和實體,很多人都成了先驅。當時,芯片行業基礎薄弱,產業鏈不完整,過早介入這個行業的部分投資者,奉獻出了自己的資金和青春,換來的是收穫甚微,在股市裡,晶方科技上市時的買入者,今天又賺了幾何?而現在投資這個行業的人,都混得風生水起。同樣,在領域的細分,深度,廣度各個方面,都需要投資的藝術。


悟時世造英雄


巴菲特說股票就是一門科學,是因為他會做大量的分析統計工作,得出科學的結論,做出科學的決策,一切都是嚴謹的,有章可循的。

  所以,學習巴菲特的人也是最多的,因為簡單易懂,只要下苦功就行。

  索羅斯是學哲學出身,他的投機行為確實充滿了哲學的味道,思維異於常人,從不按常理出牌,你很難知道他下一步想幹什麼。所以儘管索羅斯做的如此成功,但是他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如果你的哲學功底達不到他的水平,根本無法理解他的行為。

  彼得林奇說炒股票是一門藝術,而藝術又是充滿想象力,具備豐富的節奏感,也是沒有標準的。

  三種方式,三種風格,互不兼容,想想就頭大,我該聽誰?

  其實也很簡單,就像你在學習寫字,一開始當然不能去講什麼哲學,藝術,一筆一劃你必須有章法,先寫出規整的字來,這是科學的練習。科學的練習,也可以寫出一手好字。

  但有些人寫字就可以能夠把他的思想,格局,藝術品味各方面因素才能融入到他的字裡面,那他寫字就不只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

  又例如搞編程的,用嚴謹的算法,程序,去實現基本的,或者非常複雜的功能,這是科學。

  有些境界比較高,想象力豐富的程序員,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把他的思想,哲學觀,藝術感融入到代碼中去,形成一個富有美感和哲學思想的遊戲,或是其他應用程序,這就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哲學的。

  那麼,炒股票也一樣,一開始你必須懂得各種基本的分析方法,價值投資也好,投機也好,什麼技術分析,財務分析,總要弄明白,這就是科學。

  等到你把基本的東西都弄明白了,你就會有所取捨,有選擇性的交易,選擇跟你世界觀,性格相匹配的方法去做交易,那就開始涉及哲學了。

  再昇華一下,你會發現價格圖表波動的規律,發現走勢形態的美感,踩著波動的節奏去做交易,那你又把交易變成了一門藝術。

  節奏是很重要的,就像音樂藝術,繪畫,運動一樣,沒有節奏,就沒有美感。

  如果你是一個具備嚴謹科學觀的人,你也可以通過專業的知識,嚴格的執行,機械化的交易去贏錢。

  如果你是一個具備具備深入哲學思維的人,你可以通過深邃的洞察力,利用市場情緒的不理智去贏錢。

  如果你是一個具備敏銳藝術細胞的人,你可以通過良好的節奏感,順著K線圖的節奏去贏錢。

  如果你是一個具備嚴謹科學觀,又具備深刻哲學思想,還有良好藝術感的人,那你可能是鄰居家的小孩,只生活在聽說裡面。

  如果,你什麼素質都不具備,那,完了,你可能就是一顆韭菜。



看趨勢的藝術


投資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應該是一項博弈的技能。投資謀利,而利益險中求,所謂的險就是危機,機會一定是在危險中存在。利益也是對這種博弈的回報。

投資技能卻不是盲目冒險,是建立在對行業、市場、形勢、人群充足的瞭解下的選擇。投資也是對自我能力的充分認識,可以接受失敗的結果才能運籌帷幄,否則就是賭博一輸到底。

投資有風險,選擇須謹慎!


江南收藏


投資永遠是一門藝術,需要的是情商、經驗和感受及直覺,而不是科學。我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有一定的道理,又不完全正確。

因為:其一、說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指當投資人在面對整個未來市場環境的變化時,充滿了未知,沒有人會精準的告訴你未來會怎樣或者如何變化,將有哪些風險因素會導致你的投資會產生多少損失,那些風險因素會導致你的投資血本無歸。至今無論科學技術如何先進,都沒有辦法來準確預測商業投資行為發生之後的未來結果,更無法精準的提前到現在就告訴你能賺多少或者賠多少。因此投資人的經驗教訓和經歷,並由此實戰出來的而伴生的情商、直覺和靈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但是也存在科學的成分,比如經濟學、數理統計、概率學、投資心理學、金融投資學,甚至包括哲學等都屬於科學的範疇,正是由於人類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發現商業行為的規律,形成理論,再又回到實踐中去檢驗,反覆證偽,就形成了科學體系。雖然這樣的科學技術並不能做到投資行為的未來結果精準性的問題,但是可以做到發現趨勢性的機會和將小概率轉換成大概率,提高投資成功的概率。這在投資人抉擇投資企業項目時對應的是市場系統風險問題的科學方法。

其二、就是從投資人投後到企業項目能開始提供出穩定品質和數量規模的產品和服務時,這樣的“有效資產形式的孵化”全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其實這個風險是不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是屬於非系統風險。這個風險實際上佔到了構成投資成敗整個風險要素的大部分權重,而這樣的非系統風險是完全可以通過現代科技的應用將其“物理結構化和數字化”的。也就是說可以將這部分的風險無限趨於零。因此簡單地說投資不是科學是站不住腳的。我們結構洞在構建“投資決策模型”時,科學成分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其三、我們認為個人或者某個團體組織對市場的認知和意識,相對於整個市場而言顯得異常渺小,微不足道,更不可能對市場環境帶來什麼影響作用。因此唯有遵循商業和科技的本質規律,並依據市場運行的節奏和趨勢順勢而為才是正道。今天的觀點是:投資是在遵循科學規律基礎上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