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的盟國幾乎都是發達國家?

用戶6230428977


未必!

美國最鐵桿的盟國——密克羅尼西亞,在聯合國反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每一次投票中,都投了反對票,儘管許多提案連歐洲國家都贊同。

而密克羅尼西亞就不是發達國家。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近日,有網友發現,全世界將近200個國家當中只有21個發達國家,而這些發達國家還全都是美國的盟友,難道這是機緣巧合嗎?事實上,只要是美國的盟國,即使不是發達國家,也很少有人混得比較差的。這有點像美國有意在挑選自己盟友那樣,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完全如此。

那麼,美國這些鐵桿盟友,他們又是如何成為發達國家的呢?首先,多數美國的盟友之所以能成為發達國家,主要是靠美國對他們的扶植有關。二戰之後,百廢待興,歐洲各國化為焦土。甚至糧食、煤炭、鋼鐵、生活用品都發生了嚴重短缺。就連美國大兵感到厭煩的午餐肉都是各國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就在歐洲諸國經濟陷入長期的困境之時,美國1947年開啟了“馬歇爾計劃”。把美國生產的糧食、石油、煤炭、生活用品,源源不斷的輸往歐洲大陸。整個“馬歇爾計劃”持續了四年,共向歐洲諸國提供了131.5億美元的緩助。其中90%是贈予,只有10%為貸款。

由於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全力支持和幫助,使得歐洲擺脫了二戰的陰霾,開始步入全速發展期,從1948年至1952年,歐洲工業增工了35%,農業已經超過二戰前水平。已經徹底告別了貧困和飢餓。由於受到了美國“雪中送炭”式的幫助,歐洲各國在經濟崛起之後,就與美國站在了一起。所以,英、法、德等歐洲發達國家常常與站在美國一邊。

再者,現在的這些發達國家,與美國的發展模式都是一致的,他們之間的價值觀趨同,這就容易成為鐵桿盟友。從政治制度上看,歐洲發達國家和日本、韓國都是發達的民主制國家,而美國也是提倡民主制的國家。而且發達國家都在二戰之後都保留著自己的科技技術。而且在戰後經濟和貿易又不斷對外開放,所以,用不了多久年在美國的支持之下,都成為了較為發達的國家。

拿日本來說,雖然是二戰的戰敗國,但日本在戰後依附於美國,從而獲得了大量的美國方面的訂單,這為日本經濟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而且日本還向歐美國家購買先進的專利技術,在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仍然實行全額免費義務教育制度。更關鍵的是,日本的很多企業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佈局海外鐵礦石、煤炭、原油等企業,這使得日本的海外資產實力現在可以反哺其國內經濟。

最後,美國選擇哪個國家做自己的盟友,除了有共同價值觀。以及政治體制之外,也是要找富裕國家做夥伴,因為,美國需要盟友出錢替自己完成戰略佈局,如果這個國家是窮國,那美國能讓它做些什麼呢?拿非洲國家為例,還沒賺到他們身上的錢,就要自己掏錢替非洲國家扶貧幫困了。

美國的盟友為啥都是發達國家?先是美國當年靠的是扶植政策,幫助歐洲國家的經濟迅速擺脫二戰陰霾,完成崛起,而這些歐洲國家在成為發達國家之後,也主動與美國站在一起。同時,美國把自己的政治體制、價值觀輸送給一些亞洲盟友,而這些盟友在戰後都得益於美國的支持,迅速成長起來。更關鍵的是,要成為美國盟友,該要替美國出錢的時候是不能吝嗇的,所以,窮國也成不了美國的盟友。


不執著財經


美國及其盟友都是發達國家,其中有幾個顯著的共同特點。

第一,政治上採取多極競爭(文爭而不是武鬥),最後由民選產生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體制。

第二, 產權私有制為主體以及自由競爭市場經濟體制。

第三,文化多元,開放自由競爭。

第四,實行法治,而不是人治。司法、立法、行政都必須在法律的約束下各司其職,互相監督。

實踐證明,一個國家要想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必須遵守這幾項原則。這幾條原則是符合人性的原則。


真牛46


我記得鄧小平同志在中美關係友好之前講過這樣一句話:他說世界上凡是跟美國關係好地國家都富了。言外之意中國要發展經濟,改善外部環境就要和美國搞好關係。所以發達抱團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其次他們價值相近,共同語言多,三是為打壓競爭者爭利。當中國發展壯大後,‘發現中國並沒有按照他們的路線圖改變國家政體。他們尤其是美國不幹了,實施各種手段干擾破壞我國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發展!


一盞燈589


中國為什麼不能成為發達國家?問誰啊?問中國人自己啊!去問儒家,去問孔老二的徒子徒孫,去問封建社會如此之長,去問傳統文化如此落後,去問為什麼最終成為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這一切已成歷史,今日之中國已經站起來來了,己經強大了,衷心感謝毛主席!


甬江人4145564256024


關於這個問題,菲律賓有句MMP一定要講。

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可以說盟友遍天下,有名有姓的就超過60個,在這些國家中,各色各樣的都有,但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發達國家,比如西歐各國、日韓以色列,某種程度上說,美國的朋友圈,幾乎就是發達國家的聚集地。

相比之下,像俄羅斯這樣常年與美國為敵的國家,其盟友別說發達國家了,更多時候連不發達國家也沒有,用光桿司令來形容今天的俄羅斯非常合適。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美國的盟友都那麼“壕”呢?靜夜史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1、歷史的積澱

今天的發達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資本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制度在大航海之後逐漸在世界各地確立,為完成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各國陸續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通過瘋狂的侵略擴張為本國發展賺得了第一桶金。

也因為瘋狂的殖民擴張,全球化迅速推進,國際市場逐漸建立,在資本主義陣營率先起步的國家紛紛躍居發達國家行列。而因為國際市場的存在,這些國家即便家道中衰,也能夠以吃老本的形式繼續作威作福。

美國的崛起,本質上是資本主義陣營霸主地位的流轉,通過兩次世界大戰,昔日高高在上的英國被打下神壇,美國趁機奪過了霸主之位。

而無論霸主地位如何流轉,始終都在這幾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進行。而那些被野蠻掠奪的亞非拉國家,即便也奉行資本主義道路,卻因為無法通過對外掠奪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只能通過抱發達國家大腿生活,且與發達國家差距越拉越大。

2、美國的扶持

資本主義國家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嚴重的衝突,尤其是後起之秀和老牌帝國的衝突,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兩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世界除美國外一片狼藉。

在這樣的情況下,比一片瓦礫的資本主義國家更著急的是如日中天的美國,因為如果這些國家不復興,並重建資本主義全球市場, 美國的過剩產品就只能積壓。所以為了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復興,更為了美國自己,美國在二戰後推出了“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迅速復興,同時對日韓等國大力扶持,使其在戰後迅速恢復了元氣。

美國扶持的力度是空前的,歐洲和日韓僅用了20年左右時間,就迅速回到發達國家的位置。利用世界貨幣美元,美國輕而易舉控制了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命脈,使其淪為美國的經濟附庸,從而使美國的實力更加膨脹。

另外,美國在二戰後發動的戰爭,比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也為德國、日本等國家帶來了海量的軍火訂單,這些都使得資本主義陣營能夠在二戰後快速發展。

因此,美國盟友的發達國家屬性絕非偶然,而且我們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堅定實行改革開放戰略,今日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才得到大幅度提高。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美國的盟國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就算不是也少有混的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美國的扶植;第二,美國與其他的發達國家發展模式類似;第三,美國主動與發達國家成為盟友。


發達國家是目前世界各國的追求
的目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標誌,全世界將近200個國家當中只有21個發達國家,而且還全都是美國盟友,這並非巧合。

第一,美國扶植

美國的扶植是一些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關鍵,世界各國都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進行的全面發展,其中歐洲地區作為二戰的主要戰場,上千座城市化為廢墟,損失了數千萬人,戰後的歐洲國家普遍窮困潦倒,苦不堪言。以戰敗的德國為例,根據悲觀統計,光是要清理街上的廢墟就要20年的時間。



戰爭期間一切都要保證戰爭勝負,所以物資消耗嚴重,糧食,煤炭,鋼鐵,生活用品嚴重短缺,被美國大兵吃到吐的斯帕姆午餐肉被各國百姓視作美味佳餚。

就在歐洲陷入困境之時,美國於1947年發起了“馬歇爾計劃”,源源不斷向歐洲運送物資,包括糧食,石油,煤炭,生活用品,“馬歇爾計劃”持續了四年,總共提供了131.5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10%為貸款。


在“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下,歐洲開始了全速發展,1948—1952年,歐洲工業增長了35%,農業已經超過二戰前水平,消除了貧窮和飢餓。

美國在歐洲復興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歐洲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任何情況下都願意與美國站在一起。

第二,發展模式

歐洲國家與美國在發展模式,政治制度方面都與美國相似,沒有封閉和保守,大力吸取經驗,加上歐洲原本就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科學技術仍在,即使短時間內陷入停滯,只要技術先進,很快就可以發展起來。

除了歐洲以外,亞洲的韓國日本也是類似,日本戰後獲得了大量的美軍訂單,為日本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其次,在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仍然實行全額免費的義務教育,並且從外國購買專利技術,通過技術積累,良好的教育,日本韓國也成為發達國家。

第三,美國主動尋找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意味著影響力與財力,“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放在國際社會仍然適用,美國需要盟友完成自己的戰略格局,這就需要盟友出錢,窮國能為美國做什麼?


就拿非洲為例,美國要想跟非洲國家成為盟友,沒賺錢還要花錢扶貧,美國人當然不願意,所以優先選擇發達國家。

最後,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民主制國家,能跟美國玩到一起,如果這一點不相同,很容易互相排斥,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國家始終無法融進美國的圈子。


視野新觀


因為美國及其盟友,全都是普世價值,思想意識形態一樣發達,文明的國家,他們有相同的價值觀,所以發達國家的朋友很多?反之與其普世價值,沒有相同的價值觀?是永遠得不到真心朋友?既使有一個半個的朋友,也是″明知不是伴,急時也相隨"的臨時利益,互相利用,抱團取暖的"朋友"!


鑫挺83563181


首先一件事,美國這些盟國在成為美國的盟國之前,大部分的國家就已經是世界上比較發達的國家,也就是已經大部分已經是發達國家了。
冷戰時期的北約國家,北約國家是美國的主要盟國。


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在歐洲對峙。

成為美國盟國後,才從發展中國家鹹魚翻身的好像只有韓國,而其他的國家象英國法國,這些都是原來的世界級大國,原來的書上都是說這幾個國家是所謂的帝國主義國家,這幾個國家都是擁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當時這些國家都是集中在西歐地區。
現在,如果要清算韓奸,朴正熙絕對算一個,而且這個仁兄還是在中國的唐山地區當過日本憲兵隊的小頭目,日本憲兵隊是幹什麼的,不會不知道吧。

應該說,韓國經濟崛起,朴正熙功不可沒,但是朴正熙可不是什麼民主人士,他是典型的軍事獨裁者。而且他組建財閥集團的做法也為今天韓國的麻煩埋下了伏筆。

本身西歐國家通過在大航海時代從各個殖民地刮地皮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通過這些原始積累,西歐國家首先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工業化,而這個時候世界其他國家還有是農業社會沒準還有在原始社會里邊混呢。中國當時算混的湊活的,在封建社會期間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在西方國家沒有發生工業革命以前,和原始的工業社會還有掰一掰手腕的能力,等到西方國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就再也沒有招架之功了。

當西歐國家完成了工業化以後,歐洲國家的老傳統,一個國家強起來以後肯定就是要收拾周邊的國家,這個強起來的國家就是德國,而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原來世界上最富庶的西歐地區成了一片廢墟。

而這個時候,西歐各國要面對的已經是一個變化了的世界,一方面二戰使過去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自己已經是不能像過去那樣刮地皮就能過得很好了,還有一個更可怕的敵人就是蘇聯。

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當時蘇聯的道路對於各個獨立的殖民地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這就進一步加深了西歐國家對於共產主義的恐懼,本身在二戰前西方國家對於共產主義那就是深惡痛絕,為什麼英法總是攛掇德國去打蘇聯就是有種借刀殺人的意思在裡邊,而二戰中蘇聯的軍功是任何人不可能抹殺的,特別是最終攻克柏林的是蘇聯紅軍!這一點非常重要。

不只是西歐,戰後的日本也是一片廢墟,如果不是韓戰特需,日本也沒錢,而原來在薩蘇的文章裡邊有一篇就提到過當時日本的電影演員都起義了,可以想見但是的情況是個什麼樣子。但是,日本和西歐一樣,人死的較少,98%受過教育國民還在,這種人力資源是非常寶貴的。

而這個時候的西歐是一片廢墟,說句不好聽的,這個時候如果是蘇聯搞一搞像今天的顏色革命之類的東西,西歐國家的政府恐怕都得換個顏色。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美國人適時的提出了馬歇爾計劃,對於西歐大量砸錢幫助西歐國家重建,穩住了西歐的局勢,而錢自然不是白給的,拿了人家的錢自然就要聽人家,到了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直到最後成立北約,就這樣西歐國家也就成了美國的盟國,而戰後的西歐雖然是一片廢墟,但是和東邊的蘇聯相比,受到的傷害還是小的,同時西歐國家的人力資源並沒有像蘇聯損失那麼慘重,俄國是到今天男女比例都還沒有恢復正常。有了人這個最寶貴的重建資源,加上美國的投資,西歐國家很快就恢復了經濟,而且應該說美國成立北約在國防上是幫助西歐國家節省了不小的開支,這樣也有利於西歐國家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發展經濟。


有痰


世界上各種勢力的聯合往往是”強強聯合”和”弱弱聯合”,當然也有”強弱聯合”。一般來說,強強結合多為欺負人的聯合,看不上弱者,欺負弱者。美國是發達國家,是強國,他的朋友、盟國也是發達、強國,不過他們大多也是欺負人的侵略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