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當工作接踵而至,如公開課,視頻推優課,而老一輩的同事們總說年輕人多幹點沒關係,怎麼辦?

杜耀雨


實則是大家對這種公開課等的不認同的一種推辭。

實際要不是為了評職稱,大家都不願去上現在的公開課。各種演,準備時間也久,還要磨課。老師們內心也不希望演,與平時上課的節奏、方式不一樣,又不能代表平時的上課。

但沒辦法,當老師得去評職稱,要不然到老都是和剛畢業相差不了幾塊錢的工資。老老師們基本是評到了職稱,在往上評已經很難了。就極不情願去上公開課這些。有些沒評到的一開始就很討厭這些一直沒去評,老了沒機會了也更不去評了。

再者,在大家都不是很想去做的情況下,以及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基本也是年紀大些的老師。他們負責安排誰去上哪個年級哪個班的課以及哪個老師去培訓去參賽。他們已經很熟悉老老師們的想法,一般也不安排老老師去上公開課這些。除了少數幾個自願提出或者是為了評跟高級職稱的老教師。

年輕老師需要鍛鍊,需要評職稱,就自然需要上公開課這些。所以,這樣的事就很正常了。


化學姐話教育


作為剛進編不久的新教師,我對這個問題也是深有感觸的。

我在江蘇一所偏遠的鄉村中學教初一,和大部分地區一樣,隨著大家對教育的越來越重視,我所在的這個中學也從原來的上千人的學校變成了現在的只有300多人的學校,從初一到初三三個年級每個年級只有三個班,而我所在的數學組一共是7名在編老師,7名裡面比我早來的一個已經入職近15年,其他更是來的久遠了。而我作為一名新進編老師,是7名老師裡面唯一兩個既帶班主任又帶初一雙班的老師。其實真是比我想象中要累一些。

首先,我一個人幾乎承擔了大部分外出學習培訓的各種活動,經常要調課。一旦調課就意味著等回來後有大量密集的課等著你。

其次,一些比賽活動,公開課比賽,論文指標都先讓年輕老師去做,說年輕人要多鍛鍊。

我的課量也是全校最多的一個,雙班初一數學,每週正課12節課,晚輔導4節課,每天午休課大概是80分鐘。學校公佈的月課時,我看我的是78課時,而好多老教師的只有12課時20課時,大部分老師的30多課時。好汗顏啊。我和別人過得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其他老師早上7點多到學校,有時候一週到週三了才上第一節課,也不用每天批作業,午覺可以美美地睡一下。而我只有不停地上課,批改作業,處理問題學生,外出聽課,一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說了這麼多,其實也不是抱怨吧,可能這就是學校圈子的常態,我還是經常告訴自己,要擺正心態,多學習,多磨鍊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梅子老師數學屋


作為一名一線老師,我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對於老師而言,公開課,推門課,各種評優課,可以說每一次參加這樣的評課,很多一線老師,都會有一種被扒了皮的感覺。

甚至我們更多的一線老師把這種比賽當做表演課堂。講得好還是不好,關鍵要看你表演的怎麼樣,有沒有演技,有沒有成為奧斯卡影帝的潛質,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舉一個很直接直白的例子。

比如說某某老師要講一節課,首先需要自己備好課,在本班裡面講一遍,然後呢,感覺還可以,讓領導來聽,聽完以後,就需要各個詳細的環節進行修改了,具體到哪一點呢?

甚至具體的哪一句話怎麼說,都要寫好背住,到了課堂上的時候呢,把這些話,按照稿子背好的說出來的。

沒錯,這就好像演員演戲一樣,背臺詞,至於說課堂上生成的一些情況,有時候啊,並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很可能是老師在上這節課之前已經進行了交代,已經進行了安排,也就是說,對了臺詞了。

老師和學生對了臺詞兒以後,再上出來的公開課,那麼可想而知效果是怎麼樣的。

甚至一些名師。要上一節公開課,在這之前已經反覆上了10次多,甚至更多,把這個課打磨好了以後,再表演給其他的老師看,我們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的課堂,其實並不是原始的真正的,而是經過修剪經過編導的,所以說這樣的課堂看起來很好,但是無法運用到一線教學上,我們只能欣賞,沒有辦法進行遷移。

鑑於這種情況,一些年長者老師,害怕在這個磨課的過程中,修改的過程中脫層皮,於是一聽到要做這樣的課,就開始打退堂鼓,沒辦法,年長者不上只能年輕老師上,所以我們會看到一說做公開課,很多年輕老師馬上眼神中露出排斥的情緒。

說文寫作老師作為一名一線老師,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現在想想,每一個年輕老師的成長都離不開這樣的講公開課過程。

儘管說他有表演成分在裡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一名老師的成長,是很有作用的。所以說我們應該抱著一個積極的態度,把每一次公開課當作自己的一次歷練,一次成長,不要想負面的,負面的想多了,你的整個人生也會充滿負能量。


說文寫作


年輕人多幹點,是應該的,不為別人,這是為自己鋪路呢。

以後評職稱定級,必須有的教學能手證書,不是誰都能得到的,是平時鍛煉出來的。

我們單位,原來都是一個組出幾節公開課,多數都是年輕人的事,久而久之,年輕人也有意見了,為了公平,索性一人一節,誰都別閒著。可苦了一些老教師,尤其年齡大的,眼睛都花了,記憶力也不好,還要求必須用白板,求人做課件,反覆練習,講課當中還容易出錯。

記得有一位即將退休的地理老師,出公開課沒少下功夫,還編排了小品,學生出來表演完,應該讓學生回座位,結果老師說,坐下吧,學生沒太注意,回座位了,我們都聽出來了,憋的不行了,沒敢笑,怕她緊張。下課討論時告訴她,她自己都不知道。

出大型的公開課,都是年輕人的了,他們有活力,有創造,勇於創新,學生也喜歡,願意配合。

搞教研,出公開課,大家互相探討,互相幫助,對提高教學水平大有益處。

我們單位有一名老師就是公開課講的好出名了,被城裡中學要去了。

年輕人,別懶,別推諉給你的鍛鍊機會,機遇都是給有準備人的。


元氣女神


教育行業的公開課、推優課這樣的工作,老同事推給年輕人做?在我們這裡的學校,要分兩種情況。

第一,如果是有證書的公開課、優課評比活動,老師會爭著參與。因為類似這樣的活動,只要參加了,一般都會得到獎項。這些證書對於考核、評優、晉升職稱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一旦有這樣的活動,需要證書的老師都會參加競爭,一些老師如果沒有得到

參加的機會還會不高興呢。

第二,如果這些活動的級別比較低,是學校組織的常規教學活動,那就每位教師都要參加。比如教研組的公開課,無論老師年齡大小,都是要參加的,而且會作為常規工作計入教師的學期考核。

此外,換個角度看,年輕教師大多也願意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來鍛鍊自己、提高教學能力。

一位老師就說:“我晉升職稱的時候,面試抽到的課剛好我參加XX活動的時候講過,發揮得很好,看來,平時多參加講課活動真的很鍛鍊人啊!”確實,如果年輕教師不怕吃苦,多參加類似的活動,既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錘鍊課堂藝術,也能學習其他參賽教師的長處,確實會有不少的收穫。

但這不是老教師不參與活動的藉口,年齡也不是落後的藉口。時代在變化,教育也在不斷變革,老教師也不能鬆懈,需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思想,不掉隊、不落伍。所以,正常的工作、比賽,該參加的,還是要克服困難參加。

我是“初中語文戚老師”,期待得到您的關注和點贊、評論。


初中語文戚老師


公開課、推優課幾乎是每個年輕教師必經之路!老教師們幾乎都不講公開課了!而老教師們說年輕人多幹點,這點也沒有錯!並不是老教師們把工作推給年輕教師。而是年輕教師必須要經歷的!

年輕教師要想晉職稱,就必須要用到公開課,而且一般是市級一等獎才有作用!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單項榮譽!我們這裡沒有公開課優質課是一票否決的!既然是做老師的就不要排斥公開課,多表現自己總會有好處的!我也很排斥講優質課,當時學校年輕教師少,每次公開課都是報我,但是後來晉級的時候我比他們多一個優質課就上去了,他們沒有的就下來了!我才覺得公開課該講還是要講。近幾年年輕教師多了,尤其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大學科,想講優質課也很難了。首先要從學校裡選出來再從鄉鎮裡選最後才能去縣裡!

年輕教師在單位裡真的是乾的活最多拿的錢最少,有時候真的挺羨慕老教師工資高幹活少!但是這些都是他們辛辛苦苦兢兢業業幾十年換來的!鐵打的學校流水的老師,我們學校對老教師比較照顧,臨近退休的老教師一般安排很少的課或者安排到後勤崗位!學校也沒有人有意見,因為每個老師都會老!對老教師的尊重也是對每個老師的尊重!

老教師對年輕教師也比較照顧,尤其是剛來的年輕教師不會做飯,經常看到有老教師邀請年輕教師到家裡吃飯!我們經常說尊師重教,首先從我們老師尊師重教開始!如果我們之間矛盾重重,只會讓別人更看不起!


跟我學生物


這種倚老賣老的觀念時下被年輕教師最為不屑,說是讓年輕人多幹點,多鍛鍊鍛鍊,其實這其中有一部分老教師壓根就是在偷懶,把原本屬於他們的任務,推給年輕教師,並且還冠一個你多鍛鍊早受益的理由。

在這裡我就要告訴年輕教師了,你步入校園成為教師後,必須要確立自己的做人原則,即屬於我本職的事我盡心盡力做好,不屬於我的工作誰也別想強加給我。除非你有打動我的理由讓我幫助你一次,但是你心裡必須要有感激之情,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會讓你還回這次機會。

或許有人開始挑刺了,你這不是慣著年輕人學自私嗎?請注意: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是每個人最起碼的原則與底線!如果一個年輕教師從步入職場開始,就忽略做人底線,那你就不可能做真正的自我。時間長了你就會成為任人擺弄的玩偶一樣,同事可以隨意拋你工作讓你代為完成,部分家長也會不尊重你不把你放在眼裡。

威信是靠堅定的做人原則樹立起來的,不是你幫過多少人就能讓別人對你心理感恩。現在很多人在職場內常常會耍小聰明,把原本屬於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做,他們看人家辛苦幹工作還要說風涼話,這種人最為可恨。所以,勸年輕教師要學會觀人,要看看你身邊的老同事,哪些人品好,值得你尊重與信任,必要時幫人家一把。哪些根本就不是好人,一次機會都不能給。


寒石冷月


來說說我的經歷吧。九八年上班,資格證與專業技術證上都是語文,但是剛剛上班時學校缺數學老師,我被安排教數學,這一教就是十多年。代數學期間,那些數學老師說,即使弄了數學上的優質課之類的晉級也用不上,因為大文大理。所以,只專注於教學成績,從來不想什麼業務榮譽。2013年春季開學,一位歷史老師調走了,我改成了歷史,最起碼文史不分家,學科相近。我才教了六年曆史,而與我一起上班的歷史老師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老教師。雖然教學成績突出,但人到中年,出去講個課 ,去和年輕人競爭,感覺精力疲憊,外在形象也不同於當年,感覺好難啊!所以,剛剛上班的老師一定要選準路,所教學科與資格證、畢業證一致很重要!剛剛上班的老師一定要好好把握每次鍛鍊自己的機會,因為一個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磨礪!年輕人,加油!


花非花99068706


作為職場新人,多做點其實是沒什麼關係的。從我個人經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檢驗自己。很多時候新人看老員工做一些工作得心應手,非常熟練,而且自己也接受過相關的培訓,就覺得這個工作很簡單,自己也能勝任。但實際上很多工作要自己真正動手去做,才會發現其中的關鍵點。一項工作是由很多細節的把控組成的,沒有親手做過,對很多細節的把控很容易出現缺漏,最終的任務質量也會受到影響。通過多做,就能檢驗自己頭腦中瞭解的工作方法,程序,標準等與實際操作是否一致,其中存在的偏差是什麼,應該如何修正等。毛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這個道理。

2.積累經驗。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新人與老員工最大的區別是新人大多知道正常程序如何處理,而老員工能夠知道出現應急情況如何補救。而應急情況各不相同,新人除了接受培訓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做。做的多了,自然會遇到一些應急情況。處置的多了,也就處變不驚了,遊刃有餘了。而這,也將成為你的競爭力。

3.與老員工搞好關係。有些人會覺得自己能力很強,並不比老員工差,自己沒必要多做工作去討好老員工。其實,這個想法比較淺薄。首先老員工在工作經驗上肯定比你豐富,而任何一個行業都有書本中永遠學不到的竅門或絕招。如果老員工願意在你遇到困難時給你指點指點,讓你順利完成工作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那麼想對多做點事來說,你顯然並不吃虧。

4.更好的融入團隊。現在的工作都很講究團隊協作,提倡1+1>2的團隊效應。我們必須承認,謙虛、內斂、順從的新人更易獲得好感。如果你因為多做點事讓老員工覺得乖巧懂事,印象良好,那麼他們就會比較容易從心裡接納你,你也更容易融入團隊。這將為將來工作中的溝通、協調、信任、互助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然,如果只是讓你重複技術含量非常低的重複勞動,或者老員工就是欺負新員工,這個不包括在我今天討論的範圍內。


Restart5


三水三心觀點:年輕人多幹點,真的沒有關係;但一味將分內工作推給年輕人,年輕人就要理直氣壯的拒絕。

任何一個單位,都有老中青三代人——唯有這樣的單位,才具有發展的持續性。學校尤其如此,老教師,見多識廣,經驗豐富,但有些時候,思想觀念跟不上趟,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中年教師身強力壯,堪當大用,但有些時候忙得暈頭轉向;年輕教師初出茅廬,不落窠臼,但一味敢打敢闖,容易弄出事端。

所以,一個真正的具有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學校,一定是三個年齡群體的教師,相互協作的:

——老教師將自己的經驗(包括一些負面的教訓)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中年和年輕教師,給他們提供指導;

——中年教師承上啟下,集繼承和傳承於一體,責任重大,所以,老教師要理解,年輕教師要主動;

——年輕教師要放低姿態,謙虛謹慎,多向老教師和中年教師學習,要深入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新觀念、新技術與現行的教育教學結合起來。

但有的時候,也會產生出一些矛盾:有些老教師自恃年齡大資格老,把工作推給年輕人,年輕人又該怎麼辦呢?

我當年剛剛畢業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比較主動。比如,辦公室有老師需要搬個東西,年級組需要寫給什麼告示啟示,教研組需要開展一些活動,我都積極主動——反正我一個人,上不需要奉老,下不需要撫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嘛。

包括改試卷,我都主動提出幫老教師改一些;出各種複習試題,我幾乎都願意承包!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一旦老教師將這些工作,逐漸當成我的分內工作,情況就不一樣了!

當時,學校有個男教師,比我大十來歲,也是屬於身強力壯的。他後來就逐漸習慣成自然,凡事都說“叫某某做”!

我願意做,但並不是必須做,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但作為年輕人,我豈能跟他置氣?

所以,這個時候,一所學校的文化,就開始起作用了!

我們有老教師就站出來說,“工作是大家的,不是某某一個人的,憑什麼叫他一個人做?”

於是,就先平均分配。但那個老師,就藉口家裡事情多之類,叫我幫忙。開始我也幫,但後來,次數多了,我也就要拒絕——畢竟,我不是你家請的長工啊!

但通過自己多做一些,我贏得了老教師的喜愛,很多時候,他們將我當做了自己的孩子,毫無保留地教我,甚至,在我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給我加油打氣。

而在多做一些的過程中,我也比同齡人,更快的熟悉了教育教學以及學校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