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之後就業成了問題,究竟是誰的問題?學生還是社會?

望嶽影視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關注高校師生的成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就業衝刺階段了,如果說前段時間大家還可以把希望寄託在考研上,那現在,考研結果基本塵埃落定了,沒考上的同學必須要面對現實,重啟漫漫求職路。

在前不久剛結束兩會明確提出了今年要大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這說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難題。大學生就業為什麼這麼難,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社會、學校和畢業生這三個角度都有值得挖掘和深究的原因。

從社會角度看,社會結構性變革造成資源的過度集中和分配不均,進而引發了崗位爭奪。目前,社會資源越來越向大城市聚集、向少數行業聚集、向少數精英聚集,而對其他城市、其他行業、其他從業者來說,越來越多的職業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比如一個學IT的大學生,在中小城市沒有合適工作,在北上廣深雖然能找到月薪上萬的工作,但每月租房和通勤費用就要用掉一大半,那種既能成就事業,又足夠養家餬口的工作便成了求職者爭搶的對象。而在市場化環境下,好崗位一旦走俏,便會不斷抬高招聘門檻,相反,有些地方的有些崗位,卻年年面臨招人難的困境。這種現象可以叫做“

結構性失業”。

從高校角度來看,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質量決定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在中國,大學生這個概念比較大了,985高校的叫大學生,三本獨立學院的也叫大學生,高職高專、民辦高校的學生也叫大學生。而社會上常說的大學生就業難,說的其實不是985、211高校。這些985、211學校標稱95%以上的就業率,除去那些到人才市場掛檔案的“就業水分”,考研、就業、創業等正經出路也能佔到80%以上。真正不好就業的是一些培養定位不準確的三本院校,或者跟風設置的水貨專業,有些大學生,既沒有全面的綜合素質,又沒有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長,這裡面多半是學校的責任。這種情況可以稱作“能力性失業”。

從學生自己的角度來看,實際就業與心理預期的落差是就業難的主要體現。大約30年前,大學生還是包分配的,分得好壞大家都能接受,後來市場化初期,雖然不包分配了,但學校會組織雙選會,絕大多數學生都會在雙選會上籤約,來校的是些什麼單位就籤什麼單位,學生們也不大會去人才市場找工作。到現在,就業市場已經基本上全國一體了,甚至都國際化了,用人單位能遇到更多的畢業生,畢業生也能見識更多的用人單位,而眼界的提升帶來的是彼此要求的提升。比如說我所在的這所工科學校,此前畢業生普遍選擇行業內單位,但現在,已經有很多畢業生開始參與一些國際大型公司的競爭了,每年來學校雙選的公司還是往年的那些,需求也不少,但很多學生已經看不上了。這種情況可以稱作“

預期性失業”。

在這三種失業情況的交叉作用下,整個社會顯示出大學生就業難的表象。這裡面,第三種失業可以通過就業指導、心理調節或者通過政治宣傳等方式來改善,以推動更多大學生到一些發展相對落後、對人才十分渴求的地方去工作。第二種失業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就像近期撤銷一些本科專業,把誤人子弟的專業撤銷掉,從很大程度上就解決了今後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最難解決的問題是第一種失業,社會發展必然呈金字塔型,少數人掌握多數資源,想要不失業,想要更好的職業發展,還得靠自己的努力,其餘別無他法。

感謝大家閱讀我的回答,如果對我的回答感興趣,還請點擊關注。


高校人才真經


不請自來。九十年代大學是精英教育,那時候叫天之驕子,大學畢業代表著一定的社會能力。如今的大學是全民教育,門檻低,加之社會學風不好,包括媒體、電視、綜藝節目的不良導向,大學生中大多數人遊戲人生,缺乏專研學業的能力,最後畢業發現現實與理想差太遠。回頭看看早早學習一技之長的人,過早接觸社會,開始打拼,反而比畢業大學生要做的好。

小侄子去年畢業,一直沒有像樣的工作,回看上學的時候,明星的演唱會參加的不少,同學聚會也是靈魂人物,也打過好多兼職賺點零花錢。可是大學畢業憑本事說話的時候,只剩下交際能力,可這個本領不是那些更早接觸社會的同齡人更有優勢嗎?

小侄子上學期間就開導過他,追星和聚會本無錯,發展人脈很重要,經營人脈更重要,人脈是互相幫持的,你沒有能力怎麼經營?打工也沒錯,打工是為了增長見識,有人打工是為了填補學費,你打工為了去唱ktv,我覺得還是安心去圖書館待一待多好。

其實社會上工作很多,只不過有些畢業大學生沒學到本領,又脫不下來身架,追求有面子的工作。解決辦法就是時間洗滌一兩年就好了,我的小侄子後來找了月薪三千的工作,慢慢開始自己的奮鬥了,我覺得他長大了。

如果有大學生能看到我的回答,我希望你能熱愛專業,珍惜上課時間,真的,你那麼聰敏,只要上課的時候你認真了,哪怕下課去唱k,談戀愛都是可以的,學會最高效率的過自己的生活。不要讓學業荒廢,不要讓業務生活單調,等到畢業那天,專業方面有見識,人際處事有手段,即便沒有工作,還可以在愛好領域創業。

以上,社會沒有問題,問題是你在社會中是否隨波逐流,忘記初心。





流光職場情緒分析


大學畢業就應該有工作,究竟何時,我們有了這樣的想法?

是什麼讓我們覺得,大學畢業就應該有工作?

新中國是在經歷了清朝末年列國的入侵,經歷了民國時期的動亂,又經歷了八年抗日戰爭,以及最後國共兩黨的戰爭,才最終成立的。

建國之初,可以說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國家國家對於人才的渴求,可以說已經到了極致的地步。只要是讀過書,有點文化的人,國家都要把他找出來,安排在奮鬥的第一線。

這個特殊時期給我們造成了錯覺,只要讀書出來,就會有工作,就該有鐵飯碗。然而,可曾有人想過,這何嘗不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哀?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竟然連挑選人才的權利都沒有!人員剛剛學成,就迫不及待的推上崗位!

建國之初與現在兩相比較,到底哪一種狀態才是一個大國該有的狀態?

學校其實只是我們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的地方,畢業之後,畢業生可以有自己更多的選擇,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就業,這本應該是好事,但為何成了現在畢業就失業的樣子?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其實問題出在教育!很多招工的部門為什麼不願意招畢業生?

第一,知識儲備不達標,畢業生剛進入崗位,有多少是不需要培訓,直接使用的?

第二,畢業生比較浮躁,容易頻繁的更換工作,企業好不容易把畢業生培養的可堪重用了,畢業生跳槽了!

第三,學生的相對盲目,可以說學生在高考完後,選擇專業的時候,可以說是一點都不瞭解,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進了大學,再稀裡糊塗的畢業。

第四,思想觀念的問題。很多人大學畢業後,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很多職位都看不上眼,覺得自己堂堂大學畢業生怎麼能做那麼low的工作呢,太丟份了!


願做一顆小小草


題主你好,社會制約著大學生的就業,如果說是自身問題,那麼,10個人競爭一個崗位,假如這10個人都是學業能力相差無幾的人,那麼崗位只有一個,那麼就要必然淘汰9個人。10個都是人才,如果其他9個人因為喪失了這次就業機會而沒再找到更好的就業崗位,是不是耽誤了人才?前提是10個人相差無幾,這個情況是很常見的。

  為什麼現在大學生就業難?更多背後的是社會崗位的制約,畢業生多,崗位少,必然會造成人才積壓,而這部分人才何去何從?我們不否認自身問題的存在性,畢竟崗位還是擇優錄取,但是我們更多的要考慮,如果這樣下去讀大學還有多大意義?會為大學生帶來多大的心理負擔?能考上大學並順利畢業,這本身就是對大學生的肯定,如果一個人他連在社會生存的機會都沒有,那麼大學對任何人來說還有什麼更多的意義呢?

  每年有多少大學生從學校畢業,又有多少大學生真正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有多少大學生能真正地為國家服務?如果不能的話,國家培養大學生還有什麼用?也許大學生的能力有差別,但我們也不否認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下畢竟還有很多東西不夠完善,教學的環境,軟硬件設施,師資力量以及社會實踐的參與程度等。這些都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能力培養。這不也是一定程度的社會因素麼?

  固然現在是弱肉強食的社會,但是對於那些“白白”奮鬥了這麼多年的大學生,我們是應該冷嘲熱諷,還是報以關懷的態度呢?社會是不是更多的要有些人道主義呢?

  1、社會地域發展不均衡

  根據經濟學相關理論,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將會創造100萬個就業空間,我國近年GDP增長一直都保持在8%以上。可實際情況是地區發展差據明顯。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的擇業意願是大城市,基層和相對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較少有人願意去。

  2、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營企業用人制度極不合理,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或只有三險而無一金。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並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


小升初大數據考試調查


在畢業之初 我也無數次思考過這個問題 與其問是誰的責任 不如轉化為另一個早已爭辯很久的問題 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千百年前的社會就會比現在好嗎 現在人的壓力難道會比古往今來的同類小嗎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 不談大我 就小我而言 有多少人 進入大學之後 沒有了目標 沒有了督促 沒有了規劃 放浪形骸四年之後 在人潮中投簡歷找工作 卻發現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作性質都是銷售崗位 百分之十職能類崗位需要相關專業 曾經的豪言壯志 變成了現在的房租加班

在城市中感受自己的渺小 卻也感知到什麼是人間 有朋友在下班給自己充電學習 有同事在工作上不知疲倦 上了研究生的同學受著導師的壓榨 家境好的同學回家繼承了魚塘 下班後 拖著這具軀殼 刷手機看著沙雕網友的評論不自覺的傻笑 偶爾 以為自己應該像個年輕人 於是約上好友一起吃飯吹牛

你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 和你能分享日常的 日漸減少 你在心裡默默祝福她們 卻想不通為什麼時光帶走了這麼多東西 你沒有辦法去分辨這是好是壞 這就跟你看的公眾號文章一樣 沒有卵用 徒增焦慮 你也會突發奇想 想學一門新的技能 每次打開電腦 卻又先點看了一集新的電視劇或者開啟你的可惡遊戲

平庸這個詞 不是貶義 只是太多人誤以為這是失敗的代名詞 你心中的熱血不滅 怎知這就是結局 你不一定能做造時勢的英雄 但你肯定要是你人生故事的最佳主角


H學歷提升資訊


問題總是兩方面的,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缺乏吃虧耐勞的精神。現在很多企業問題也很嚴重,加班已經成為常態,甚至直接叫囂996 、997工作制,這種工作時間是個人都受不了,何況是孩子,每年各省市對應屆學生的就業安排是絞盡腦汁,但是最後還是很多孩子直接走向了社會 走回了家庭。就我附近的家庭 很多孩子,不願去企業,也沒人去企業。而馬鞍山的很多企業都是從外地招工,住廠裡宿舍。本地孩子很多在服務業混日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的去幹房產銷售,當導遊等等。父母也隨便他們,很多家庭都是三四代工薪家庭,有退休金 有一點資產和積蓄,就一個孩子,90後的父母都還在工作。也不缺他們掙的那點錢。 自己努力運氣好的考公考編,運氣不好的就啃老吧。就這樣一個社會,大家都一樣,也就接受這個現實吧。


博浪的水手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學校其實只是我們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的地方,畢業之後,畢業生可以有自己更多的選擇,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就業,這本應該是好事,但為何成了現在畢業就失業的樣子。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平庸這個詞 不是貶義 只是太多人誤以為這是失敗的代名詞 你心中的熱血不滅 怎知這就是結局 你不一定能做造時勢的英雄 但你肯定要是你人生故事的最佳主角。

我認為不是說社會不好,教育培養出來的技能型人才,不符合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還有事學校教育跟不上時代。另外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崗位是在不斷變化的,尤其是科技互聯網的發展。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初學者之路張老師


都有問題,社會的進步,家庭條件的提高。

孩子從小在優越的環境下長大,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成長,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啃老族的隊伍越來越大。

並不是說社會不好,教育培養出來的技能型人才,不符合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還有事學校教育跟不上時代。另外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崗位是在不斷變化的,尤其是科技互聯網的發展

所以社會進步,教育落後,家長對孩子正確的教育


裙子小高


都有問題。

學生的問題多一些。

現在很多學生被家長照顧的太周全。

上班太早起不來。認為太累,不願意上了。

不會為人處事,這很正常。誰剛剛入社會,都是這樣。這其實是你的優點。只要虛心求教,很多人還是願意幫助你的。

年輕人要知道,社會跟學校,家庭都不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會無所保留的對你好,不是你的真心就能換來真意。

這個年齡很美,應該努力上進,打拼。社會學是你人生以後的全部生活。無法逃避。


向日葵的花語


基本上學校和專業在當地名氣不錯的畢業生就業情況還是可以的,像我們二流本科的畢業生,就業狀況就一般般了,好企業都不來校招,不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感覺和初高中畢業生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