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字在句子中順序錯亂會不影響閱讀?這是漢字博大精深的體現嗎?

斯萊特林的洛妍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脈,從甲骨文開始,到今天見到的楷書印刷體,從假借到另創,從本義到引申義,漢字陣容逐漸龐大,但實際用字也在五千以內,而二三千識字量已足夠交流與閱讀;表達的關鍵不在字量,而在於字與字的相合;字詞意義組合的靈活性是隨著字義的擴展而得到充分的體現的,詞彙因詞序的自由變化搭配而豐富起來,如明天-天明,打假-假打,光榮-榮光,科學-學科,進行-行進……,這種詞序的顛倒,擴充了書面或口語更準確更細膩的感情表達需要,詞序變了,其意義或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或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但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意義就在於使表述有了另一種選擇的可能,而因之達到了另類的意境。這大概是漢字博大精深的一個特徵吧?

漢字不同於拼音音節字母,它始終保持了甲骨文初創時的圖畫特性,也就是說,它是由橫平豎直筆畫組合而成的圖形,因之叫方塊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傳承下來的古老文字,這大概也可以說是其博大精深的又一個特徵吧?

正由於漢字的圖畫性,所以它比單一字母字體組合成一串時更容易辨識,因為圖形的形象化對眼有更強烈的衝擊力,比一個個字母連成串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所以,所謂漢字連句混亂,並非亂到毫無規則不成句,一般都是成句的,錯往往出現在字序組詞上,或出現在錯別字上;由於圖形認識的習慣性印象刻骨銘心,即使句中出現字序混亂,也會在腦海中迅速調出已有的圖形存儲信息加以準確修正,不會因之而誤解。如:

你明天把去它拿來過。

它是一個亂序的句子,但事實上在讀時卻會馬上自然地在腦海中修正過來,正確理解為:

你明天去把它拿過來。

我想,原因就在於它的形已經給了我們常識性的提示了吧?使讀者自覺按常理去理解認知它。這就是漢字的優越性。中國人聰明,與識別漢字結構無不有關;形象思維是極易吸收的一種思維!


正道行953554


漢字在句子中順序錯亂會不影響閱讀,應該是和我們習慣了漢字有關,並不能說是漢字博大精深的體現。

1

第一次看到這種說法,感到很神,幾乎不敢相信真實是的說法。漢字錯順序亂,真的不會閱讀影響嗎?

是不是能看得明白,回過頭再看,才發現確實怪異,但並不影響理解意思。

因為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漢字,漢字對於我們來說太習慣了,所以,看到文字後,很自然的、無意識就進行了加工重整,自己都沒有察覺到這個過程。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些熟悉的字詞組合在一起時,曾經的閱讀經驗讓潛意識默認為這句話是簡單句式,大腦的淺層意識便會迅速按照記憶中的順序自動對文字加工排序,最後我們自然就以為這個順序是對的。

下面這個耳熟能詳的唐詩,就更不會對理解有任何影響。

望山廬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紫生煙,遙看布瀑前掛川。
飛流下直三千尺,疑是河銀落九天。

2

除了漢語,我只瞭解英語。英語是否存在同樣的現象呢?其實是一樣的。

Aoccdrnig to a rscheearch at Cmabrigde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e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be at the rghit pclae. The rset can be a toatl mses and you can sitll raed it wouthit porbelm. Tihs is bcuseae the huamn mnid deos not raed ervey lteter by istlef, but the wrod as a wlohe.

懂英語的人,可以很輕鬆的看明白上面寫的是什麼,即使每一個單詞中字母順序都是錯亂的。而下面幾句話,雖然單詞位置不對,但也不影響閱讀。

This morning my key I in the kitchen left.

A tree in the corner of the garden he planted.

A new park built the government near the hospital a few months ago.

3

雖然漢字的確是博大精深,但漢字在句子中順序錯亂會不影響閱讀,倒是算不上這個優點的體現。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Celave


(一)

在特定的情景下,漢字在句子中的順序可以靈活變通,不一定完全按主謂賓順序。

舉個例子:“你放心,錢我已經交了。”這句話裡,為了強調“已經交錢”,可以把賓語“錢”移到句首,不會引起歧義。

(二)

但是,通常來說,在漢語句子裡,字的順序還是有一定規則的,不能無原則地任意把順序完全打亂,否則將會對閱讀造成不利影響,讀起來不知所云。

例1,如果把主謂賓完全倒過來,“她吃飯”改成了“飯吃她”,那樣的話,意思豈不是全亂套了?

例2,如果把“大人”二字顛倒為“人大”,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請對比:A句——“曉敏,你要聽一聽大人的意見”;B句——“曉敏,你要聽一聽人大的意見”。在此,兩個字的字序一變,整句話就面目全非了。


曉帆輕舟


我完全理解你的偏見小心眼:

1.你的意思是站在英語的語法角度來看漢字順序是錯亂的,你的這種說法大錯特錯。

2.漢字的語法是全世界最先進、最合理的語法,英語的語法是雜亂無章、最落後、最失敗、最愚蠢的語法,英語的語法就是你所說的雜亂無章根本不適合表達。


明宇智遠


漢字是表音表義文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有的漢字本身就是一個詞,能單獨使用,能準確回答問題,這叫單純詞,一般表示單獨的事物名稱,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馬,牛,羊,,,等。代詞,代人,代事,如,你,我,他,它,,等。表示動作行為的如,幹,打,拿,吃,喝,,,等,表示方向的如,上,下,東,西,南,北,中,,等。還有的單純詞由兩個以上的漢字組成,如蟋蟀,乒乓,孑孓,知了,蜻蜓,旯旮,尷尬,,,,等這樣的單純詞只有組合在一起才能表達準確的意義,拆開後就不能表答意義,只是單純的漢字。這也是漢字和詞的意義。即能單獨使用,能準確表答問題是詞,不能單獨使用,不能準確表達問題是字。在文章中要準確地使用漢語詞彙,使語言符合漢語言語法,才能表達清晰,明確,當然有時會出現詞彙混亂的現象,或者用錯,漏字現象,讀者根據上下文的意思也能讀通理解。有些約定成俗的語法毛病甚至病句在長期生活中已習慣,也能讀明白。嚴格來講,寫作時用語必須準確,表達清楚明白,不能含糊,養成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班門弄斧,請諒解!


步蘭香407


這種說法有失偏頗。

舉個例子。“我吃飯”,人人都懂;可是“顛倒一下變成“飯吃我”,這還像話嗎?如果再顛倒一下順序,變成“飯?我吃!”這個意思還是一樣嗎?

漢語是“綜合型語言,和英語等“分析型語言”不一樣;後者必須分析句子成分;而漢語則必須看看每一個漢字的“上下文”和語序。上下文不一樣,語序不一樣,語義也不一樣。

舉個例子。“父在母先亡”。解讀有兩種;一,父親還在;但是母親先過世了。第二種解讀:母親核健在,可是父親卻先了。(語序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卻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另外,現代漢語中語序基本固定;的都是“主語+謂語+賓語”(我吃飯);主語+ 表語(天真熱),等等。但是,古漢語卻不是這樣的。舉個例子:

寡人將誰朝而可?(《戰國策·燕策》)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盜者孰謂?謂陽虎也。(《公羊傳·定公元年》)

大王來何操?(《史記·項羽本紀》)

上面這些句子沒有任何生僻字,只不過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沒有受過訓練,也不一定能夠理解。

再舉個例子。“今日頭條”,顛倒一下變成“頭條今日”;這兩個能夠一樣嗎?

最後再舉個例子: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有七種解讀: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6、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7、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這個語序還沒有錯亂,可能讀者都要崩潰了。


閒看秋風999


首先,我認為漢字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文字和漢字文化,而且是世界上奇特的書寫和書法藝術。

中華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妙趣橫生。每一個漢字都有獨特的表達意思和意義,都有它的出處、來歷和典故。

漢字書法藝術分為: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

漢字歷史形成、演變、發展進程分為:最原始古老的符號(象形文)、甲骨文、金文、六國古文、大篆體、小篆體、最終形成正楷字體。古文字為象形的音節表意文字,今文字為符號音節表意文字。

象形字:是通過描摹圖形所概括的客觀實體來表達字義的一種造字法。

指事字:是運用指示性符號來指物體中的一部分或表現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形聲字:是以聲符表示字的讀音、以形符表示字義屬類的兼表聲義的造字法。

會意字:是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代表某種物體的圖形以表示新義的造字法。

每個漢字根據漢字四聲、韻律、平仄、詞性結構(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語性結構(如主語、謂語、賓語等)、意思和意義結構等,可仼意組成前、後、左、右、上、下、反、順等詞、語、句、成語等,只有不違背每個漢字使用規律、規範,使用語句邏輯通順、流暢,我認為都不會影響讀者閱讀。

漢字博大深精、奧妙無窮、妙趣橫生的顯著特點是:一字多音、一字多義、一字多境、一字多情等,屬於‘’圖像‘’文字、‘’聲音‘’文字,有韻律、平仄聲。漢字屬於‘’方塊‘’天書,它的奇妙之處在於:它的造字結構,很多漢字中的每個漢字上、下、左、右、內、外可拆開、可合併組詞、組句等,表達的意思和意義不盡相同,幹差萬別。

我們的楹聯文化,有很多就是經常使用的折字聯、合字聯、字形筆畫上下、左右、內外大致‘’模形‘’相同或相近的趣味字聯,如琴、瑟、琵、琶等。


袁聰


這是大腦博大精深的體現。

大腦記住的不是句子,而是句子的恆定形式,這種恆定形式經得起單字的干擾。

比如,大多數中國人都不認識“倜”這個字,直到看見“風流倜儻”這個詞。不認識字但認識詞,這就是大腦的博大精深之處,電腦也許永遠都做不到。

母語的獨特優勢就是很多你認為不認識的詞或字,其實你認識,你只是不知道你知道而已。


循天法常


不要把這種錯誤的語言文字應用現象當什麼優點。這種詞語順序混亂的情況在其他語言中也都是會出現的,都是因為粗心大意,或者別的不認真的原因,這種現象除了給表達和理解帶來困難外,沒有任何好處。是應該極力避免的極壞的用字現象,而不是去洋洋得意地炫耀。使用語言文字應該力求精確準確,而不是這種亂來


之乎者也46


這跟漢字的博大精深沒有多大關係,大腦主要是記憶功能和反應速度,先是正確的文字順序已儲存在你的大腦裡了,書面上偶有錯漏,大腦裡的儲存會自動按習慣去理解,而且閱讀時掃視的時間很快,就會忽視書面的錯誤,如果是一段較陌生的,複雜的句子或者新詞彙,在你腦海並沒形成很深的記憶,如果出現錯漏,大腦就會出現閱讀卡頓,就會很快發現錯誤,英語也是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