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第一年考研,如果考不上,他想邊上班邊考研,這樣合適嗎?

沙漠風暴一滴水


我是

博雅燕園,我來回答。

孩子今年第一年考研,如果考不上,他想邊上班邊考研,這樣合適嗎?

我作為一個考研過來人,先明確回答題主的問題:不合適。

邊工作邊考研,然後兩頭都沒做好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考研那會兒,遇到一個研友,是一個初中教師,就是邊工作邊考研的。當時認識的時候,他已經考研兩次了,次次失利,還在繼續考,但都考得不太好。

作為普通中學的教師,他的工作壓力並不大,空閒時間比較多,所以就想通過考研走出那片他自己覺得比較窒息的天地。

但他似乎對考研的認知比較淺,以為只要努力就行,兩次不行,多考幾次就能成功,所以從一開始就是打算邊工作邊考,而且報考的是一所985熱門專業,目標不低。

最初,他給自己定下了三年考研成功的目標,但是三年後並沒有成功,後面繼續考,也不想更改目標。把大量時間用在考研上,工作自然做得不太好,據說考核年年墊底,沒少挨校領導批評。

最終,他陷入了困境中。

因為考研,他之前的工作狀態不好,時間長了,讓他在那所中學有點待不下去了,但考研又很沒把握,幾次沒考上,就失去了考研的好時機。一方面,他剛開始考研那會兒,考研還遠沒這兩年這麼熱,難度相對較小,另一方面,那會兒年齡也相對較小,學習能力較強,考研讀研年齡也不是問題,但幾年下來,年齡就大了。還考嗎?不考不甘心;繼續考那所985?把握太小;繼續考但降低目標報考一所普通院校?年齡大了又花了那麼多年,即便成功,結果考個普通學校,價值在哪裡?更不甘心。

其實,這一切來源於兩點:1、對考研決心不夠,不能破釜沉舟;2、對考研難度認知不足。

對照一下,題主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這樣兩個問題?

就因為考研的決心不夠,所以他覺得一次沒考上,可以邊工作邊再考,以為可以兩手抓,其實很難;就因為他對考研難度的認知不夠,所以他可能覺得邊工作邊考也可以考上。

如果你是有心人,而你身邊又有親戚或者朋友是考研成功者,尤其是考上的學校還不錯的話,你可以問問他們考研為什麼能成功,十之八九你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因為下了大決心。

我自己對此感受非常明顯,我覺得自己能考研成功,除了形而下的學習方法之類的東西,最重要的一點,是形而上的“決心”——大決心!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邊工作邊考,很不合適。

一方面,考研本來就難度不小,這兩年更難,可以預計,2021年難度依然會很大,對於多數考生而言,要考上,全力以赴尚且未必成功,還能邊工作邊考?

另一方面,如果題主孩子本來比較優秀,學習能力很強,為何不把時間好好用在備考上,全力以赴去爭取考一個好學校,而要把很多時間耗費在不痛不癢的工作上?

當然,也許題主孩子並不太想考了,只是也不想放棄,就採取折中的辦法邊工作邊考,如果是這樣,我建議讓他自己好好想想,要麼工作,要麼考研,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再考慮要不要考也行。

另外,讀研雖然是好事,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做的,如果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也不必非要走考研讀研的路子。

一切,取決於他自己怎麼看待。


博雅燕園


如果真的想讀研究生,如果今年真的考不上,那麼我不建議邊上班邊考研。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身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想法,他們都想考研,但是又想找一份工作做做,邊工作邊考研,但是最後卻發現,這些人中幾乎沒有考上研究生的,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再也沒有了考研的念頭。


我為什麼說不建議邊工作邊考研呢?

對於報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學生而言,考研是一項系統工程,並不是簡單的看完幾本書就能保證考上了,大多數人花費半年的時間去準備,連國家線都過不了,這就說明考研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要想考上研究生是需要系統的複習準備的。

  1. 首先邊上班,邊考研,考研複習的時間就很難得到保證,因為對於一個工作的人來說,每天會遇到很多瑣事,即便很小的一件事,也會影響他去複習,這就是典型的一心二用,結果就是工作表現不好,考研成績也不會很高,特別是那些經不住誘惑,耐不住寂寞的人,基本上會放棄考研。

  2. 還是那句話,考研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是需要花時間去準備的,有句話說的很對“功到自然成”,這句話特別是適用於考研,但凡能夠過國家線的學生,基本上都是花了很多時間在考研上的,特別是數學和專業課,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複習準備的,理科的學生要做很多的試題才能掌握考點知識,才能提高做題速度,這對於一邊工作一邊考研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每天工作結束以後,就會很勞累,這個時候即便想去複習,複習效率也不會很高。

所以我個人建議如果真想考研究生,並且今年考的不好,那麼就花一年時間再去努力一下,這樣即便沒考上,也能讓你安心去工作,如果一邊工作一邊考研的話,那就會和我那些當初同樣想法的同學一樣,不想去考研,甚至認為考研是多麼幼稚的想法。

佛系教育


作為考研過來人,我第一年沒有考上,後面工作了還準備考,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還是最終沒有再考研,邊考研邊上班完全可以,但注意把握二者的關係,趁早努力,趁早考上為上策。


第一,如果有邊上班邊考研的思想準備,那麼所找的工作,最好是相對清閒一點的,工作要認真幹,但是要有空餘時間,那麼才有更多的時間,準備考研究生。

我學習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我第1次考研報的是四川大學現當代文學的碩士研究生,但是沒有考上,後面我還想考,後面我找了一所私立學校從事教師,然後沒有做班主任,課後有一部分課餘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很好的準備考研。

第二,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師就考了研究生,一邊工作,一邊考試。


她考的是重慶師範大學語文教育研究生,平時上班,空餘時間抓緊時間複習,寒暑假就去讀研,一邊上班一邊讀研也是不錯,工作學習兩不誤。

第三,上班之後,知道自己不足,而且對現有工作不滿,迫切希望提高自己,學習動力很強,這也是對考研有利的。

歡迎關注,一起交流學習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資格證持有者


你好,根據我個人考研的經驗以及我自己周邊的很多同學的經驗來看,邊上班邊考研很困難。

我先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考驗經歷。我大學畢業當年沒有選擇考研,而是去工作了。工作了半年之後,我發現自己並不適合本專業的工作。當時有人建議我去考研以後當大學老師,很久之後我下定決心考研。做出來的決定是邊工作邊考研,但是嘗試一段時間後發現我自己根本適應不了。

白天上班想看書,環境不允許呀!下班回去累的不行,根本看不進去書。最後猶豫來猶豫去選擇了放棄工作,專心複習。最後差一分無緣我心儀的院校,我決定第二年繼續考研。這一次,我是先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集中精力複習備考心儀的學校。直到最後被錄取了!


你要是真的想考研,就下定決心認真複習。複習時間必要太長,我身邊有很多人考研的時候都不是高度緊張的狀態,而是張弛有度。這樣最後一定可以上岸。

一旦做了決定,就堅持不懈。很多人考研的時候用一年就可以了,也有很多人考了二年三年,只要你有恆心,不三心二意。成功一定會屬於你。

願每一位考研人都可以守得雲開見月明!


紅皮兒的小蘿蔔到底行不行


以我和身邊朋友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給您一些參考。

首先,考研這件事,是需要付出很長的時間備考的,少則三五個月,多則一年半載的時間,而且必須不間斷的專心致志的投入全部精力複習備戰。尤其是如果準備報考名校或者是熱門專業,是需要下定決心破釜沉舟決一死戰,才可能得到想到的結果。

我當年考研的時候,有點像跟風一樣,感覺很多同學都考研啦,我也試試吧。從四五月份開始瞭解考研的情況吧,然後複習階段中間有點斷斷續續的,中間暑假經不住誘惑又回家玩了玩,9月份開學繼續複習就感覺是重新開始一樣,之前複習的基本也都打了水漂,忘光了。也沒有做好複習規劃,就是稀裡糊塗懵懵懂懂的複習著。當時報考的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又是名牌大學又是重點專業,難度可想而知,我對自我的定位也不夠準確。後來因為數學成績拖後腿,沒考上,不過運氣比較好,調劑回了自己的母校讀研。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建議您的孩子第一年備戰考研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從學校和專業的選擇開始,到複習資料的蒐集整理,再到複習進度的安排,培訓機構的選擇等等,都要慎重考慮,不打無準備之仗,爭取一舉成功。而且整個複習階段,人的狀態肯定有所波動,但是即使低谷階段,也不能中斷複習,每天必須保證一定的複習時間,保持住備考的狀態,不能因為一段時間的狀態不好就前功盡棄。

其次,再來說說一邊考研一邊上班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論是第一次考研還是二戰考研,身邊的朋友們大部分是專職備戰考研的,也有個別人一邊工作一邊考研也成功上岸了。畢竟考研是個大工程,系統的複習需要很長時間和很多精力的投入。

一方面要看具體從事什麼工作類型,是否能夠抽出足夠的時間來複習備考。如果工作很忙,996,經常加班,那下班就累得夠嗆了,也沒多少時間複習備考,魚和熊掌想要兼得可能性就不大了。如果工作是比較清閒的,能夠按照正常的上下班作息時間,保障每天能夠有三個小時左右的複習時間,週末能夠有整塊時間深入複習,那麼可以考慮一邊工作一邊備考。

另一方面就要看個人的自制力了。如果個人自制力超強,能夠做到下班後不被各種因素所誘惑,獨守空房專心複習,那可以考慮邊工作邊考研。但是如果自身沒什麼自制力,抵禦不住各種誘惑,那就很可能下班後就去浪了,嗨到半夜回家看到考研的參考書也不想動了,直接躺床上睡死過去的可能性比較大,考研也就成了一個口號而已。


初見人生


關鍵是看孩子怎麼學,我同事的侄女,就是一邊上班,一邊考的研究生。

一開始她媽不同意她上班,女孩說,這樣更有動力,在上班的過程中,看看自己不如別人,就會更加努力。

結果還真考上了,並且考的學校很好。

孩子只要能吃苦受累,自己拼了命的學,並且是甘心情願,就沒有不成功。

關鍵是看孩子自己的決定,祝他目標實現,天遂人願。


範本娜


別聽那些說沒可能的,我大學同學,也是考了好幾次,最後是邊工作邊學習考上的,後來我畢業工作,我們科室新來的也是中間工作了又考研畢業的,這樣的多了去了,但是,邊工作邊學習真的有點難度,得有很大的毅力才行。


差不多的完美主義


我覺得邊上班邊考研不適合,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執著讓孩子考研,如果第一年考不上,既然都能找到工作,那就別考了。

1、邊上班邊考研,精力有限,真的很難兩邊都顧及到。因為剛參加工作,新手上路肯定也是比較費力氣的,要熟悉工作環境,處理人際關係、完成工作任務,一定是要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的。這種情況下再去準備考研,試想能準備好嗎?第一次專門備戰一年還沒考上,現在竟然一邊上班一邊備考,結果倒能考上,你覺得這可能性大嗎?

2、直接就業也有好處,考研至少要上2年,如果將來再讀博,那時間就更長。把深造的時間放到工作中來,就可以積累很多經驗,甚至有的人還可以成為小領導呢。我的親戚當年就選擇本科直接就業,結果他的同學有讀研的,現在還不如他的待遇好呢。

3、讀研也很辛苦的,沒必要執著於讀研。最近,我想大家都非常關注南郵研究生自殺的事件,萬一遇到無良的導師,那讀研的過程該有多麼折磨人,生生能把人逼得自殺。雖然這種情況是極少數的個例,可是就算導師很好,大家也知道讀研比考研更辛苦,既然都能找到工作,自己也考過一次沒考上,那就放棄得了,還不如認真做好工作,積累工作經驗,在工作上幹出點成績來呢。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我自覺是個胸無大志的人,我覺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如果結果還不如願,那就是我自己能力不夠,沒必要堅持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讓自己倍感痛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覺得這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所以,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當還請海涵!


道道快談


我覺得這樣做事不合適的!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關於項羽的“背水一戰”:在鉅鹿之戰中,項羽為了打勝仗,他就斷絕了將士們所有的退路:把自己一方的渡船全部弄沉,再把將士們吃飯的飯鍋全部打破。他為什麼要這樣“搞破壞”呢?項羽“破釜沉舟”當然是為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結果項羽還真在鉅鹿之戰中一戰成名。

而考研黨如果今年首次考研沒考上,那麼第二次考研的時候是邊上班邊考研,這種做法就沒有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危機感,因為你第二次考研時手中的工作就好比“鉅鹿之戰”中項羽軍隊裡的“渡船”和“飯鍋”一般,有著手中的工作當作“靠山”,你可能會在心中產生一種心理暗示:就算第二次考研還是沒過又怎麼樣反正我現在有工作可做......如果是抱著這種想法參加考研,考研通過的概率有多少呢?答案不言自明。

考研想要順利通過,需要一定的專注度

對於學習能力非常強悍、一心二用依然能保證學習效率的人而言,一邊工作一邊考研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在工作的時候考研,心中的壓力會非常大——考研複習的時候想著工作的事情,工作的時候想著考研複習還沒到位,如此充滿矛盾的心理加上如山的壓力,不僅考研複習無法進入狀態,就連工作也無法心無旁騖,這種做法無論是對於考研還是對於工作而言,都是相當不利的。

考研想要成功,需要“破釜沉舟”的決心

有些人選擇考研之後,在即將參加考研初試的前夕就放棄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他們在考研複習的過程中無法下定決心,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毅力,臨陣脫逃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考研對於大部分研友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是擦亮他們人生底色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但是考研的難度並不容小覷,考研初試通過了之後還有複試,過了國家線還要過複試線和自劃線。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研友看來,考研和唐三藏去西天取經有的一拼。

舉個簡單的例子:高考“釘子戶”張非參加4次高考,2次考上清華,1次考上北大,還有一次考上覆旦,但是他在參加考研的時候卻碰壁了——他成功通過考研初試,卻在複試中“折戟沉沙”2次,最終放棄考研這條路。雖然張非的例子只是個例,但我們也不難從側面可以看出,考研的難度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對於一些研友而言,如果目前已經有了心儀的工作,那麼不參與考研也沒有多大的關係,畢竟很多人選擇考研也只是為了找到好一些的工作而已。當然,如果你想要在科研事業方面做出非凡的貢獻,那麼最好暫停手中的工作心無旁騖準備考研,這樣被目標院校錄取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微雨潤苗


考研熱持續升溫,考研人數越來越多,考研難度越來越大,孩子今年第一次考研,如果考不上,想邊上班邊考研,這樣做合適嗎?我覺得不太合適。

因為剛上班,剛到一個新的環境,需要熟悉環境,熟悉工作,要做的事情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考研中,恐怕很難。俗話說:心無二用。搞不好,結果是工作做的不好,領導有意見;考研準備不充分,錯失機會。

現在考研越來越難,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第一年考研考不上是正常的。畢竟今年考研人數341萬,能被錄取的也不過七八十萬,因此考不上正常。那麼,考不上怎麼辦呢?現在二戰、三戰的學生越來越多。如果今年考不上,可以選擇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來年再戰。

我朋友家孩子985大學畢業,第一年考研,英語失利,沒能過國家線。第二年就全力以赴,報了一個英語輔導班,全身心投入,心無旁騖地努力備考,最終心想事成。

當然,邊工作邊考研的人也不是沒有。但是,那需要付出百倍的經歷。而且上班兩年之後,在對工作能駕輕就熟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專心備考。

與其這樣,還不如趁熱打鐵,畢竟有了第一年備考的基礎和經驗,有了應考的技巧。經過一年的努力,再次走進考場,信心也是滿滿的,考上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