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夢美
這要分幾種情況了
第一種,孩子的年齡。
孩子年齡越大,他越有自主意識,他有了個人意識,他就會爭取自己的權力。一旦父母觸及到了孩子的底線,孩子就會選擇離家出走。
第二種,孩子的性格。
有些孩子比較感性,有些孩子比較理性。感性的孩子比較衝動,遇到問題可能當下大腦一熱就做了什麼事。
理性的孩子,他想的多,顧慮的多,他明白離家出走不是良策,所以他就會選擇別的方法。
第三種,父母的愛(父母的陪伴)
從小把孩子帶到大的父母,比較明白孩子內心的心理活動。父母與孩子之間朝夕相處,多少都能摸到對方的一些小心思。
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會記著儘量不要觸碰對方的底線。所以,家庭裡還不太會發生太出格的問題。
但是如果之前一直是老人帶的孩子,可能問題就大點,因為父母摸不透孩子的心思。孩子也覺得父母不愛他,不瞭解他,所以出現問題,就會採用比較極端的方法。
歸根到底還是溝通的缺乏,互相不夠理解。很少有溝通好的家庭出現孩子離家出走的狀況。
孩子不是父母情緒的宣洩桶,父母出現情緒問題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如果控制不了自己,那自然幫不了孩子。
艾裡姆說:
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不當的責罰,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
萬事都要講究方法,不是父母把自己情緒宣洩出去就好了。
如果孩子讓自己生氣了,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自己先去冷靜一會,等情緒平復下來,在考慮如何教導孩子。
夜上透
不邀自來。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我家孩子,不管我多麼生氣的打他揍他,過了之後都是“最愛媽媽”,時常搞得我老公很鬱悶,因為不管他做的再好,孩子都是最愛我。
造成這樣的結果,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快6歲了,我幾乎沒有長時間的離開過他身邊。前幾年回老家買房,老公依舊在外地,而我和孩子從孃家輾轉到婆家,後來搬入自己的新家生活,幾乎一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生活我從來沒有遠離。
即使孩子犯錯,我揍了孩子,等平復之後,我也會和他講道理,不讓孩子單獨承受消化,所以孩子願意和我親。
我們一直離老家很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沒有參與孩子的日常管理,所以他沒有後援而變得任性。
結束語:孩子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如同小樹苗,他們的成長難免會有很多“斜枝”,該打的時候得打,該訓的時候也得訓,偶爾讓他知道大人生活中的難處,切身感受父母為什麼生氣或者為什麼打他。打了之後一定要講道理,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捱揍。不要怕讓孩子受委屈,因為父母做不到無時無刻的保護他,出門在外總會有各種磕磕碰碰,受點委屈沒關係,做好心理輔導,強大孩子的內心。
陪你從6歲到長大
前段時間遇到過一個家庭裡的孩子,父母說的時候他就會從家裡去奶奶家,然後在奶奶家如果不高興就會再從奶奶家回家。我想了想有些孩子一罵就離家出走,和以下幾點有關係。
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大了以後父母抱怨。
這個男孩兒從小就嬌生慣養 ,一般都是奶奶帶,五六歲的時候還要大人餵飯。上一年級家裡人開始對他有要求,而他自己又接受不了這麼大的轉變。在這個節骨點上就開始出現了父母的抱怨,這麼大了什麼也不會,什麼也做不好,實際上是家人的寵愛的結果。父母溺愛的時候一味溺愛,到了一定的年齡突然放手,孩子一點回神的時間都沒有。
父母極其暴躁惡語相斥
父母教育起孩子了,也沒有耐心,一般就是大聲呵斥,有的時候也還會說“滾起來,快滾”,孩子聽的次數多了,也就記在心裡了。有時候可能是家長髮脾氣的口頭語,但是孩子卻信以為真。
有可以安身的地方
就像我提到的這個小男孩,他在父母的家裡和奶奶家裡來回轉換。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兩個家庭之間找相對好一點的感受,但是哪一個其實孩子都不喜歡,只是自己的年齡還小,沒有辦法罷了。
孩子自身性格內向、倔強,缺乏自信心而又好面子
再一個就是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有什麼話不和家裡人交流。憋在心裡,事實上父母也沒有很好的,和孩子交流之間有一定的代溝。我父母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不理解父母的做法。
缺乏自信心,但是又很要面子,“讓我滾我就走好了”,在一定程度上還有點鑽牛角尖,誰說的話都不聽,只相信自己的想發。
前段時間一個家長說在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說,批評了一個班級裡的女生,然後這個女同學揚言要去跳樓,真自己到了樓頂,最後很多老師極力勸下來的。
現在的孩子懂得多,再加上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很衝動,他們要面子、一言不合就要自殺跳樓、離家出走。所以說父母應該平時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尊重、理解孩子,用相互尊重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即使小一點的孩子做錯了事情,要批評、要教育,甚至有時候打罵。事後都要和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去做。如果父母的方法有些偏激,認識到自己方式的不恰當也要及時和孩子道歉,並不是父母和孩子道歉就有失尊嚴或者被孩子笑話,恰恰相反孩子們能夠得到父母的尊敬和理解。
有些問題除了孩子特定年齡段出現,基本上可以在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上找到紕漏。
瀟常媽咪
我女兒上完舞蹈課放學十二點了,她說想去把頭髮剪短一點,於是帶去理髮,她又要求剪個劉海,然後理髮師忽悠軟化或著燙卷更好看,我拒絕了,兩個原因,一是作為學生絕對不允許燙髮,二是快一點了,真的很餓,只想趕緊吃飯。結果女兒一邊哭一邊跟我吵,說為什麼好多同學都能燙,而她卻不可以?我很堅決的告訴她不可以,若非要堅持己見,可以選擇離家出走,於是她跟我回家了,因為生氣,我也不想做飯了,直接去床上睡午覺了。睡到2點多,她突然推門進來,手裡拿著餅乾,說:媽媽,別睡了,先吃點東西,別餓壞了….…你生氣還沒緩過來呢,她又沒人事似的。這個可能跟孩子性格有關
柳絮輕飄4
我一個朋友她問她的女兒,她給了幾個小朋友的媽媽包括她自己給她女兒選擇,問她願意選擇那個阿姨做她的媽媽,她的女兒毫不猶豫的說選我做她的媽媽,然後我以為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我就回來也讓我的女兒做這個選擇題,我女兒說,媽媽你為什麼讓我去選擇呢?你就是我的媽媽,我為什麼去選擇別人的媽媽呢?我說媽媽總是吼你你不難過嗎?她說吼的時候難過,但是我知道你是愛我的!我喜歡你!她姥姥也曾老問她,你爸爸和媽媽誰更好啊,你喜歡哪一個?她總說都很好,我都喜歡!她還說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
林子144456845
現實中被家裡罵了就離家出走的孩子多數是初中的孩子,初中時的孩子進去青春期會比較叛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離家出走的孩子因為家裡過於溺愛,從未受過打罵,這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這麼大第一次被打罵他受不了這樣的差別對待,可能會離家出走。
也有的是家庭氛圍太差,父母整天打架玩牌忙工作,不管孩子,不盡父母責任,不顧孩子感受,這樣的孩子在忍到極限後也可能離家出走。
而從小因為犯錯被打罵過的孩子知道媽媽是真心為自己好,雖然委屈但也會反思自己的錯誤之處。
從我女兒出生到現在馬上六歲,和我沒有長時間的分離,最多就是一晚兩晚不在家!只要我在家,就要我陪著睡覺,不要爸爸哄,我不在家,她也乖乖聽爸爸話!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有雞飛狗跳的經歷,她三四歲時,被我打過幾次!
每次打完都心疼得不行,當時我是不會和孩子講道理的,但是晚上躺在床上睡覺前,我會問她被打的地方疼不疼,孩子做出響應後就哄哄她,問她我打她的原因,她犯了什麼錯,以後要不要這樣做等等。
同樣,我也會為我自己的衝動和她道歉,她總是很容易就原諒我,還會緊緊的抱著我,每當此時感受到她的弱小和依賴,我就會很內疚!
她在三歲的時候沒說要離家出走,但她說要換個媽媽。那會她最喜歡的一本繪本是《換媽媽》,她也想學繪本里的小老鼠,在被媽媽責罵後要去換媽媽,開始沒敢告訴我是先告訴爸爸了,說她要換個媽媽,自己也想了一圈能當她媽媽的人(我們有五六個寶媽一起帶孩子,她當時就想到了這些阿姨),可是最後她發現和書裡一樣,只有自己的媽媽才是最好的媽媽!
於是後來再被我兇了,不說換媽媽,她說要給爸爸換個媳婦😊(這次是虛幻的媽媽)。我問她:“你爸換了媳婦你就得換姥姥姥爺,行麼?”她想了想說:“那就讓姥姥再給我生個媽媽!”[捂臉]
現在早就不提換媽媽的事了,因為她可以和我講道理了,也會和我們發脾氣了!
其實這樣也很好,讓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可以更好的自我調節,父母也可以從孩子的發洩中找出自己的問題。
孩子被打罵後不離開媽媽的原因就是父母真心的愛著孩子,並能引導孩子認識錯誤,釋放情緒。
文君靜待花開
我兒子就是怎麼打罵也不會離開我的那種,因為他從小就是我自己帶大的,我跟他爸不管多生氣都不在孩子面前吵架,而且我也不會因為跟他爸過的不開心而遷怒於孩子,我這人比較樂觀,不專牛角尖,所以我和孩子處的像朋友,孩子有什麼事情都和我聊,他現在初中了,也是有事兒就和我說,包括他喜歡哪個女生之類的,我是感覺做家長的也別總端著爸媽的架子,試著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這樣矛盾就會少很多,我兒子學習成績也不錯,因為我從來不用疲勞轟炸似的方式讓他學習,而是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實現在家長和孩子們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學習成績,家長們要是能調整好自己,其實孩子們還都是好孩子的。
心態要好1314
關鍵是看這個孩子的性格是什麼樣的。我的親生哥姐有三個,我姐姐和大哥脾氣好,性子慢,老好人一個,聽說是隨了我去世的爸爸;我和我二哥性子急,脾氣大,聽說是隨了我去世的媽媽……那毋庸置疑,能離家出走的就只有我和我二哥囉!我姐姐和大哥是絕對不會離家出走的😂所以在我們當地才會有句老話,叫“順毛摸”,我和我二哥這種性格的孩子就服“順毛摸”,即要順著我們說,(就是要和藹可親、輕言細語地教育,不能靠打罵)要是跟我們這種性格的人反著搞的話,那我們是根本不會服從的,這就是造成你說的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鳳146983974
專家們現在常說小孩不可以打罵,會傷害小孩的自尊心,做錯了也不應該批評,會影響小孩的自信心,令他們以後做事不敢探索與嘗試。然而就這樣養大的兒女成為離家出走與遇罵跳樓的高危人員。
坦白說我個人是做錯了就被罵著長大的,但我沒覺得爸媽罵我是錯的,我不好好的長大了,沒想過離家出走。而且還挺感謝他們的,到現在我也成父母了,也理解他們的。如果他們對於我的事情不著急和關心,不管不問會發現我做錯了什麼嗎?
其實打罵是家庭教育一種方式,但要深究的是事情的起因與教育方式。如果發現小孩的行為不對,第一次提醒告訴他為何不可以這樣做的原因和導致的結果,第二次發現用警告的方式制止,第三次還不用罵的話,難道是不管嗎?
我個人覺得打罵也要有一個方式遞進,一開始就用打罵的話或許會有反作用,但小孩慢慢熟悉【事不過三】這種教育方式後會學會規矩。萬一真發現做錯的結果時小孩會反思,明白父母提醒的用心。
反之一直遷就著不罵的,真有大錯時被罵就心理會接受不了,或許會有反叛情緒,而固執地鑽牛角尖做出不顧後果的極端行為。
每位小孩和父母的性格不一樣,其實如何教育沒有固定標準,只要父母多關注小孩的行為思想,及時地進行勸導教育,打罵這種方式是可以儘量避免的,但真迫不得已要打罵,只要小孩感受到父母的善意與愛,始終是親父母,愛父母,離不開父母的。
閱野吐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家小孩就是打都要來粘著你,奶奶罵他就生氣不理奶奶。
這個小孩是二胎,前面是個男孩,又生個男孩,心裡也有氣,沒怎麼慣他,從小我帶著,也算是嚴厲那種;記得他三歲的時候總是喜歡撞牆,一發脾氣就撞牆,說了很多次就是不改,終於有一次我抓住他頭髮在牆上狠狠的撞了幾下,也痛了也哭了,撞牆那招也改了。一會兒又來粘著我。
他放學回來進門就是找媽媽,有時奶奶故意說媽媽不在家,馬上就會接到他的電話,好像放學回來沒看到我心裡就不自在。奶奶很寵他,但做錯事奶奶教訓他,他就會發脾氣罵回奶奶,也不理奶奶。奶奶經常說的媽媽還是媽媽,怎麼打他還是粘著媽媽。
我是慢半拍的花花姐,雖然慢半拍但堅持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