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筆書法練習中,刻意追求法帖的用筆技巧,真的好嗎?

觀自在行方便


書法是一個人的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學習書法,讓人更加的自信,瀟灑,胸懷若谷,久而久之,還能給自身增添濃郁的文化氣息。現代社會一手好字可以迎來機會,所謂見字如見人。可以說,雖然我們工作生活中毛筆書法離我們越來越遠,但硬筆書法卻是和我們的工作、學習息息相關。

硬筆書法學習有沒有必要刻意地追求毛筆書法的用筆技巧?本人覺得,硬筆書法必須參照毛筆書法的技巧,才能保證自己的硬筆書法學習不偏正道、不落俗套,學好、用好毛筆書寫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彰顯硬筆漢字書寫的正大浩然之氣。但不必刻意去追求毛筆的書寫技巧,畢竟書寫工具不一樣,特點不一樣,沒必要強求硬筆書法全部按毛筆書寫的方式去書寫。

大家都明白,書法是為應用而生的大眾藝術,古人用毛筆寫書法,也是因為學習、工作中離不開毛筆這一工具,在長期的學習、應用中,一代代書法大師們承前啟後,奮筆學書,為後人學好毛筆積累了豐富的書寫技巧,留下了多如繁星、膾炙人口的經典書法作品,同時,毛筆書法也為每個朝代、每個時代的文化發展、知識傳承作出了難於估量的貢獻。

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毛書漸漸離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遠,而新興的書寫工具鋼筆、中性筆、鉛筆、秀麗筆等卻大張旗鼓地衝進了我們的生活,硬筆書法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學習的簡便性、欣賞的高雅性,讓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硬筆書法,硬筆書法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期。

硬筆書法為什麼要參照毛筆書法的書寫技巧,很簡單,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的新生產物,是我們博大精深書法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書寫漢字而生,為方便工作生活而來,為書法藝術發展而去,離開毛筆書法的技巧,硬筆書法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硬筆書法的筆畫、結字、章法都必須參照毛筆書法的書寫技巧,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硬筆書法根子正,根子正了,我們的硬筆書法才能更好的成長成才,才能讓我們的硬筆書法不入歧途,不落俗套。

因為硬筆本身它不像毛筆那麼柔軟,表現力也無法跟毛筆相配,如果我們刻意去追求毛筆的書寫技巧,就容易讓硬筆書法走上“畫字”書法的歪路,脫離了硬筆書法的本真——為漢字書寫而生、為方便學習工作而來,為書法藝術發展而去。“善書者不擇筆”,其實是說學好了毛筆書法的技巧,用什麼筆都能寫出好作品。再者,字要寫得好,不僅僅是書寫技巧的問題,書寫者本身的學識、氣度、胸懷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學習硬筆技巧,不僅要參照學好毛筆書寫的技巧,同時,也要講究硬筆書寫的特點,並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學識,不斷地學習為人處世的好方法,讓我們的硬筆書法不斷成熟,成為我們修身養性、增光添彩的好助手。

下圖為本人近來硬筆訓練的手稿,歡迎有同趣之友品鑑交流。









一生是少年


硬筆書法以傳統毛筆書法的經典法帖為學習對象,已經是硬筆書法的同仁們的共識。但是,如何向法帖取法,取哪些法,是否要刻意模擬法帖的用筆技巧,這些還是值得商榷的。

我學習書法的時候是硬筆和毛筆一起學的,那個時候還在上學期間,硬筆字是必須要寫好的。剛開始是臨摹龐中華的字帖,學了沒多久,就直接轉向毛筆法帖,那個時候主要臨的是毛筆小楷字帖,學的第一本法帖是王羲之的《樂毅論》,後來還臨了《黃庭經》。高中的時候學習臨寫了《靈飛經》,非常幸運的是,這次暑假回老家,我母親還把我高中時期的習字保存著兩張,其中有一張就是《靈飛經》。

上面是本人高中時期的習字《靈飛經》

看了那個時候的臨帖習作,不自然就想起了那個時候的學習狀態,剛開始臨摹古代法帖的時候,就特別注重用硬筆模擬毛筆的書寫效果,可以說在這個方面我花費的時間可真不少,特別是最容易出彩的“捺”的練習,幾萬次終歸是有的,現在也是捺畫寫的最好的。

我發現初學硬筆書法臨古代法帖的人,都會在點畫上下功夫,覺得能寫出像毛筆一樣的效果是很牛逼的事情。但是這樣做很容易出現誤區,就是容易造成畫字的現象,看了很多秀寫字的小視頻,發現用硬筆一個字寫下來比毛筆小楷花的時間還要長,這就有問題了。

網上很多寫硬筆字寫的很像毛筆字的人,書寫的時候很多筆畫都是畫來畫去,就是為了追求毛筆的那種效果,我覺得有點得不償失。

包括現在的毛筆書法,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共識,就是早期的書法教學中,寫毛筆字也是畫字,什麼入筆的藏鋒畫個圈,收筆的時候提筆頓筆再畫個圈等等,這種寫法根本不是古人拿毛筆書寫的自然書寫狀態。

而現在有了硬筆,為了模擬這種效果還要畫圈圈,這絕對是不對的。

我最近在用硬筆臨摹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百首》就很有感觸,記得啟功先生說過,他臨帖的時候更加關注的是古人用筆寫字時候的筆勢,而不只是單純的點畫形態。這次用硬筆臨摹啟功先生的字的時候,我也刻意去感受筆勢的問題,還有就是書寫的時候的節奏問題。對於毛筆書寫的一些效果,也就是在用硬筆臨摹的時候增加了一些提按變化,沒有刻意去非要寫出那種毛筆的感覺。

這樣寫下來的時候就會覺得,寫的時候很流暢,粗的地方按筆,細的地方提的起筆,重按的時候慢點,提行的時候快點,這樣寫下來就很有節奏感,不刻意追求那些毛筆的效果,而注重點畫之間的筆勢連接,這樣寫的字就是一個整體,而不是簡單地幾個特別像毛筆書寫的筆畫的拼湊。

所以,硬筆書法向毛筆法帖取法是沒問題的,但是刻意模擬這種用筆技巧是沒有必要的。但不代表不學,而是要把握個度,要在自然、順暢的書寫狀態下,寫出這種毛筆的提按效果。學習毛筆法帖,更加要注重筆勢和結字的學習,還有非常重要的節奏感的學習,這才是硬筆書法的學習方向。


翰墨今香


我的意見是 既要會硬筆實用書寫 也得懂臨帖 還要兼顧毛筆 都不可放鬆



龍哥學字


啟功有句話,我很認可,寫字一點不神秘,不要把書法搞得像神學宗教,神神叨叨的!不僅自己搞不清楚,也會誤導別人的!

若按程式化,你可以觀察一下,所謂的硬筆書法家,他們的握筆姿勢,大都不一樣,你能說誰對誰錯嗎?能說誰的握筆姿勢標準嗎?

甚至有位譽滿天下的硬筆大佬(已出字貼),寫硬筆行書時,每寫一個或幾個字,都要松下手,稍稍轉下握筆角度,找下手感。

但他寫的行書,確實也沒得說!



還有些喜歡小覷現代硬筆書法家的愛好者,用自己慢慢摹寫古貼的硬筆書法,去和硬筆書法家的硬筆行書去對比,由此得出結論:這些現代書法家,寫的沒古味,不足以學習!

照這邏輯講,高中生的百米衝刺速度,還比馬拉松冠軍跑得快呢!可有一點對比的意思嗎?

練字,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臨貼讀貼,多思考,多練習,提高眼力勁,這又是肯定的!

若你學硬筆書法時,剛找到感覺,來了一位道貌岸然的“高人”,他告訴你:“你選的貼子不對,沒有魏晉之風!還有,你的腕力不行!你的握筆姿勢不標準!”

記住,這人準備要裝了,你要默默的配合他,讓他飛一會……


行書一點通


筆法和結構是書法審美中兩個要素之一,不表現筆法,首先損失一半。



萬念一鋒


自寫,寫的不好,請老師們多指正



你我佳佳


在近代,由原來的毛筆書寫,到轉變為硬筆書寫,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毛筆書寫,都是和文房四寶聯繫在一起的。一般文人都有專門的書房,如果人在外面,因為文房四寶攜帶起來很不方便,需要書寫一些東西很困難。而鋼筆則不同,它攜帶方便,插進口袋即可,你只要帶一個小本子,隨時可以書寫。

現在,可以這樣說,毛筆書法是藝術,鋼筆書法是實用。作為文化人,最好兩者都要寫得好看才好。我覺得,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必須要認真臨摹古人的法帖,最好先從楷書臨起,因為楷書是基礎。只有先把楷書練好了,再練行書就好辦了。臨摹時可鋼筆、毛筆交替進行,這樣,二者可齊頭並進,相得益彰,待以時日,便可以寫出既有傳承又有個性的書法出來。至於說鋼筆書法是否釆取毛筆意境,寫出毛筆韻味,作為一般的書寫者,我認為大可不必,這既違反了鋼筆書寫快速的初衷,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鋼筆書法如果能夠實用的、快速地、規範地,瀟灑流暢地書寫,就是好書法!——這是我的一家之言!請各位大拿指正!

我曬幾張我寫的實用鋼筆字、仿趙體行書和柳楷:











蕭蕭秋雨jsz


學硬筆書法肯定要臨帖,今人的古人的都要學。所謂刻意問題說不清。如果是小學生初學者,你要他刻意某種技法達到什麼程度根本不可能。書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了一段時間臨寫。可以追求點畫,結構,提按,使轉,輕重,緩急等。最好先寫毛筆字,有毛字基礎,還要多臨帖。硬筆不但要學今人好的硬筆字帖。更要多學習古人法帖。其實古很多小楷字帖很適合練硬筆字,如靈飛經,趙孟頫的汲黯傳等都是很好的範本。



田宗連


個人覺得在於理解。一般初學者不懂筆法或者體會不了筆法,練得久了自然而然的就明白筆法是什麼!



劍旭秉蕭軒


書法發展到今天,處境略顯尷尬。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鋼筆逐步普及後,毛筆書法的實用性便基本被淘汰了。從明清以來伴隨著科舉而生的“館閣體”也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應該說,硬筆書法的出現就是以實用為主要目的的。雖然白蕉和鄧散木等書家也致力於挖掘其藝術價值,並且很早就寫出了第一本鋼筆字帖,但是硬筆書法真正得到普及和重視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了。龐中華和王正良等硬筆書法家的出現,使得硬筆書法熱潮迅速席捲大江南北。儘管後來幾經波折,最終還是在中國書協成立了一個硬筆書法委員會。直到今天,這個委員會形同虛設,沒有舉辦過任何有影響力的活動。被“招安”的硬筆書法,其實用價值在電腦和手機的衝擊下損失殆盡,本來就不受待見的“藝術性”前景更是如履薄冰。



大家都知道,除了工具性能上的差異,硬筆書法的藝術表現幾乎全盤來自於傳統的毛筆書法。事實上,大多數硬筆書法高手同時也具備紮實的毛筆書法功底。可以這麼說,硬筆書法要想真正成為一門藝術,從傳統的經典法帖中汲取養料是必經之路。

拋開那些只為實用、根本無需臨習傳統經典法帖的硬筆書法愛好者不談,取法傳統法帖的硬筆書法愛好者大多還是鍾情於真正的書法藝術的。既然如此,我們學習傳統法帖,就要努力傳承其精髓,包括筆法、結體、章法等藝術底蘊。



當然,由於工具特性迥異,硬筆書法幾乎不可能達到毛筆書法的豐富表現力,這一點無需刻意強求。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摸索,硬筆書法同樣表現出不少特有的優勢,其藝術表現力也越來越豐富。工具也從單一的普通鋼筆發展到美工筆、中性筆等書寫工具各領風騷。我們不時能看到非常精美的硬筆書法作品,展現出獨有的藝術魅力。

總的來說,無論是審美思維還是審美習慣,硬筆書法與傳統的毛筆書法並無本質的區別,甚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硬筆書法愛好者在取法傳統法帖時,既要最大可能地學習其藝術精華,也要考慮到書寫工具的表現力,靈活把握,前景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