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縣六硍鎮

六硍鎮位於浦縣東北部,地處桂東南六萬大山,距縣城67公里,北與玉林市興業縣城隍鎮交界,東南與縣內平睦鎮、玉林市博白縣雙鳳鎮接壤,西與縣內寨圩鎮、官垌鎮毗鄰。下轄新坡、橫嶺、新華、白花等18個行政村,323個自然村,行政區域面積193.2平方公里。

據歷史記載,宋朝有一番皇在北坡建(現六硍糧所)一座皇都,因觸犯朝廷,被皇兵追捕。他出逃前,把六缸大銀埋藏在北坡附近大石底下,北坡村從此改名六硍村,六硍由此得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成圩,稱六硍圩。清朝、民國時期為合浦縣轄地。解放後,1950年設21區仍由合浦縣直管。1952年改為六橫區公所,下轄21個小鄉。1958年撤區並鄉成立六萬山人民公社。1960年2月六萬山公社劃分為六硍、平睦、橫嶺3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六硍鄉。1993年撤鄉改鎮,更名為六硍鎮至今。

六硍鎮自然資源豐富。鎮境地處六萬山區,鎮政府駐地是小丘陵,南北狹長,自東向西傾斜。境內的山峰葵扇頂,海拔1118米,是全縣最高峰。主要河流有橫嶺河、大江口河,境內流程分別是13公里和6公里,還有六秀、大能、民生、垌心山溪小河。年均溫度18~20℃,年降雨量為14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災、霜凍和風災等。憑藉地理條件優勢,六硍鎮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經濟。1958年,在境內建立國營六萬山林場,六硍成為縣內木材尤其是杉木用材林的主要發展基地。20世紀80年代前,農民主要以種植杉木用材林為主,也種植一些八角、苦楝木、竹子等經濟林。1981年全公社有林地面積12006公頃,林副產品主要有八角、桂皮、松脂等。實行改革開放後,實施治山造林和開山造林,消滅宜林荒山,做到營造新林、管好原林同步進行。1993年實現造林滅荒達標,1995年實現綠化達標。2005年,全鎮有林面積14007公頃,其中用材林7337公頃,經濟林6336.5公頃,其他林333.5公頃;林木蓄積量42.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4%。2007年後,積極組織發動群眾種植速生桉樹等豐產林和龍眼、酸梅、筍竹等經濟林果作物,實現林果生產基地化、商品化。2008年,全鎮種植速生桉樹1467.4公頃,八角、玉桂5869.6公頃,筍竹266.8公頃,其他水果林400.2公頃,並建造八角、玉桂、筍竹、桉樹和果基地12個。當年鮮八角產量1200萬公斤。

特色名優產品主要有八角、玉桂、松脂、茶葉、酸梅、楊梅、生薑、辣椒、竹筍、芒編、土紙、土雞、草魚(官垌魚)、山羊

浦北縣六硍鎮

酸梅樹


浦北縣六硍鎮

土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