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身上有抗體吧,不然到人體上怎麼就會爆發?

虛空幽龍475


抗體,又稱為特異性免疫,是抗原入侵生物體後,身體產生的對抗物質。抗體只針對特定的抗原有效,當然,還有從母體直接獲得的先天抗體,也不排除一種抗體碰巧對幾種病毒都起作用。

所以,只有感染過或者攜帶著肺炎病毒的蝙蝠身上才有抗體。那麼,接觸肺炎病毒呢?


抗體是特異性免疫,還有非特異性的免疫,比如唾液能殺毒,胃酸也能,人體很多物質都能殺毒。如果接觸病毒後,這些殺毒系統直接把病毒幹掉了,是不會產生抗體的。那麼,為什麼感染後都有抗體,人類卻要患病?

所謂潛伏期,就是已經感染病毒,但是在免疫系統的壓制下無法大規模爆發。人的免疫系統太弱了,所以發病了。所以你可以換個說法:人和蝙蝠都感染了,人的潛伏期不大於14天,蝙蝠的潛伏期無限長。


飛魚科普


蝙蝠身上有抗體吧,不然到人體上怎麼就會爆發?

科學家們曾經對69個國家的大約200種蝙蝠做過研究和統計,他們在這些蝙蝠身上發現了4000多種病毒,其中至少有60種是對我們人類有威脅的,比如說埃博拉、SARS、MERS、馬爾堡、亨德拉、尼帕等等,由此可見蝙蝠的“移動病毒庫”這個稱號並不是空穴來風。

能夠攜帶大量病毒的蝙蝠早就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並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表明蝙蝠之所以這麼“毒”,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言,蝙蝠的機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很弱,這種特性使得進入蝙蝠體內的病毒更加容易存活。

那麼為什麼蝙蝠會有這種特性呢?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種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大家都知道,飛行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的,因此在蝙蝠體內的新陳代謝就非常的快,這個過程會對蝙蝠的機體產生各種損傷,特別是會導致DNA複製的出錯率大幅上升。動物的免疫反應就是機體對可疑的異己成分做出的防禦反應,因此可以說,如果蝙蝠的免疫反應不這麼弱的話,它們將無法存活下去。

病毒其實就是由蛋白質外殼包裹著的遺傳代碼(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蝙蝠的免疫反應弱了,其機體也就很難將它們區分出來,於是蝙蝠也就很容易被病毒入侵了。蝙蝠的祖先可以追溯到5000萬年以前,再加上它們又是群居動物(一個群體的數量甚至可以達到幾百萬之多),它們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互相傳播病毒,小小的蝙蝠這麼“毒”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病毒自己卻沒事?

炎症反應就是我們常說的“發炎”,通常表現為紅腫、發熱等等現象,這是動物的免疫系統對入侵病毒進行抗爭的反映,但這也會導致動物機體自身的損傷,如果某個部位發炎太厲害,甚至會危及到生命。研究表明,蝙蝠對由病毒引發的炎症反應有著的強大的抑制能力,簡單地講就是,當蝙蝠的機體被病毒入侵時,它只會有一點點發炎,甚至根本就不會發炎。

那麼蝙蝠的機體就這樣對病毒不管不問嗎?其實不然,對於這種情況,蝙蝠進化出了兩大特殊的本領,首先就是它們體內的干擾素隨時都是處於活躍狀態。所謂干擾素,是指動物機體內分泌的一種具有抑制細胞增殖以及抗病毒作用的糖蛋白,其中I型干擾素最為重要,當某個細胞被病毒入侵後,它能夠促使其附近的健康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從而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入侵。

其他的哺乳動物(包括我們人類)的I型干擾素,通常都只有在機體被病毒入侵之後才會被激活,但在蝙蝠的體內,不管有沒有病毒入侵,其體內的I型干擾素一直是處於激活狀態,這使得蝙蝠的免疫系統對被病毒入侵的細胞高度警覺,一旦發現馬上阻止病毒繼續在體內傳播。

更重要的是,蝙蝠擁有其他哺乳動物無法企及的DNA修復能力,研究表明,在蝙蝠的基因組中有很多與DNA修復有關的基因,這使得它們體內的病毒複製過程受到了很強的抑制。除此之外,蝙蝠的體溫是可變的,在很多時候它們的體溫都維持在40攝度,這使得很多病毒根本無法在其體內正常複製。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蝙蝠並不是擁有非常強大的抵抗病毒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抗體”),而是它們對病毒擁有極高的耐受能力。這就是“蝙蝠身上有抗體吧,不然到人體上怎麼就會爆發?”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漫長的演化史裡,蝙蝠進化出了飛行的能力,這使得它們成功地成為了地球上除了人類以外分佈最廣的哺乳動物,然而它們也為飛行付出了代價,那就是隨時都與大量病毒共存。值得一提的是,蝙蝠是植物的授粉者、種子的傳播者、蚊子等夜行昆蟲的捕食者,森林生態環境的重建者……總而言之,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物種。

(上圖為蝙蝠分佈圖)

我們不能因為蝙蝠很“毒”,就想著去怎麼讓它們滅絕(其實這也很難做到),蝙蝠的棲息地與人類互相遠離,對人類也沒有攻擊性,並且它們攜帶的病毒必須要經過非常複雜的過程才可能對人體造成威脅,因此我們只要做到儘量不與野生動物產生接觸(吃野生動物更加不可以),就可以保證自己安全了。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魅力科學君


說的一點不假,蝙蝠從遠古代生息到今天說明它有特殊生存密碼,蝙蝠身上帶著致命病毒和細菌,SARS病原體,埃博拉病原體,尼帕病原體,MERS冠狀病原同蝙蝠同宿,文書記載約8000億萬年屬於古生物,長期進化演變而成,身體居有特殊抗擊能力也就是特殊密碼,蝙蝠夜間飛行時間長,體溫超過40度無影響,而且蝙蝠生息和其它鳥類有千差萬別,特殊構造就有特殊的生存方式。

你看過鳥兒休閒頭朝下嗎?沒有吧,但蝙蝠它就這樣頭朝下休閒不影響而且不掉下來呢,這是為什麼呢,而且它視力不好照樣飛行自如,在茂密森林中,高底不平的樓群中撲捉食物,雖然蝙蝠視力不好,單靠耳朵聽覺照樣把細小的蚊子捉到,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說明它高超的能力,和生存能力,要是人白天捉蚊子,是完全做不到事情,然而蝙蝠它做到了,這就是大自然的給它生存密碼。


董書林


蝙蝠身上有抗體吧?不然病毒到人體上怎麼就會爆發?今天就來簡單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這是很多網友關注和有疑問的地方。這次新型肺炎的爆發,再一次讓人類領會到了病毒這種簡單到極致的“生物”毒起來是多麼可怕。

從森林古猿開始算起人類在地球上進化發展了一千五百萬年,從南方古猿開始算也有三五百萬年,現代人類都是智人的後代,智人在地球上也有二十萬年了。人類在進化之路上一路狂飆,從食物鏈下游弱小的小可憐,通過進化大腦更好的學會製作工具和使用工具,一躍到食物鏈頂端,甚至已經跳出了食物鏈。沒有生物學裡所說的天敵關係,人類沒有天敵,想吃的食物自己種自己養。


但每一次都會讓新出現的病毒,這種簡單到極致的生物給我們一個下馬威。2019年12月中旬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出現了幾個新型肺炎的確診病例,一個多月過去了參考最新的統計數據,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等共有確診病例11821例。

導致這次新型肺炎的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它屬於2002-2003引起非典肺炎病毒的近親,科學家已經發現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共有6種,世界衛生組織把這個新發現的病毒命名為2019 novel Coronavirus,即2019-nCoV。這些病毒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從某個野生動物為源頭開始傳播,中間會經過一個宿主,最後感染人類。例如引起2003年的非典肺炎病毒中年宿主是果子狸,最初的源頭是蝙蝠。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次新發現的冠狀病毒大概率也是來自於蝙蝠。



蝙蝠被人稱之為“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目前在所有的蝙蝠身體內發現了4100種病毒,最多的一種蝙蝠身體上攜帶的病毒種類超過130種。很多人都好奇蝙蝠這類生物為何如此強大,攜帶大量病毒還可以生存的這麼好,最長的壽命甚至可以達到30年,而一傳播到人類的身上我們就承受不了。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蝙蝠的體內有各種病毒的抗體,我們是否可以藉助這一特性來解決這一次的新型肺炎危機?


蝙蝠是唯一一類具備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在翼手目下共包含19科185屬961種蝙蝠,翼手目也是哺乳綱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在全球範圍內除了兩極幾乎都有分佈,並且進化史比較長,和靈長目差不多是並駕齊驅的。蝙蝠之所以成為“病毒庫”,跟它的飛行能力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我們要了解的第一點是蝙蝠因為需要飛行,那就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機體新陳代謝速度加快,整體的溫度就偏高,蝙蝠的體溫一直都維持在37-40攝氏度,可以說是一直處於發高燒的狀態。但是由於自身細胞超高的DNA片段修復能力,讓蝙蝠的細胞在持續快速複製中,保持穩步有序地進行,這種能力讓蝙蝠更好地適應病毒入侵後引起的免疫反應。即使發燒40攝氏度,連續24個小時,蝙蝠也可以輕鬆承受,因為人家本來就能受的了這種“苦”。


第二點是蝙蝠並非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樣,有著超高的免疫能力,實際上蝙蝠只是承受能力強,自己的免疫系統並不能徹底消滅這些病毒,只是和這些病毒在進化中維持著一種勢均力敵的態勢。我消滅不了你,你也影響不了我,那麼大家就相安無事的共處吧!

同時由於蝙蝠的生活方式,在出生後不會單獨的生存,都是群體性的生活在一起,有數據統計在一個大型的蝙蝠都洞中甚至可以聚集上千萬只蝙蝠個體,大家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那麼有病毒大家就要共享了,因此說幾乎每隻蝙蝠的身體都是一個病毒庫。



同樣作為哺乳動物我們面對一種病毒過度的免疫反應就可能受不了了,持續的高溫就可能要去我們的生命。雖然我們沒有蝙蝠那樣的抵抗能力,但是人類有著聰明的大腦,有著科學技術,面對病毒的入侵我們也有辦法去解決。但是我們不要去主動招惹病毒,蝙蝠那麼“毒”、在人類的眼中長得那麼醜陋,真的有人下得去口嗎?



科學黑洞


它們的飛行特質導致了它們超高的新陳代謝,體溫具有40攝氏度,這是人類不可想象的,早在500萬年前,它們就已經變異了。蝙蝠的超高新陳代謝導致它們的細胞更換速度難以想象的快速,它們的細胞更換速度快就意味著次數多,一般來說次數多會導致DNA複製出錯,出錯意味著癌症的幾率增加,但是長此以往的更替,使得它們擁有了自身的DNA修復能力,讓它們擁有了超長壽命,不會輕易致癌,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自身沒有事情的原因。



聽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在進化上,蝙蝠選擇了飛行,在飛行過程中,會帶來相應的代謝率升高,此時氧化應激水平也會升高,這一過程會更容易造成DNA的損傷。為了對抗以上這些飛行帶來副產物,蝙蝠進化出了適應高水平DNA損傷的修復能力。另外,實驗表明,蝙蝠細胞核內缺失了某些可以誘導炎症反應的基因,且熱休克蛋白本底表達水平極高,這導致蝙蝠本身的炎症水平低,且具有更強的本底水平的固有免疫應答系統。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蝙蝠在攜帶大量病毒時,自身卻很少發病或並不發病。

蝙蝠是很多新發傳染病病原體的自然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MERS冠狀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不僅是蝙蝠,很多野生動物都攜帶病原體,人類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時,有可能被傳染。

本次流行的新型肺炎,系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目前追蹤已確定首發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也與野生動物有關,具體來源尚不明確,極大可能為蝙蝠。為了安全起見,建議不要吃任何野生動物,家中炊具和餐具也應生熟分開,肉類應做熟,避免生食。


跪射俑


是的,蝙蝠身上有抗體,這是蝙蝠長期進化的結果。同時蝙蝠的體溫保持在40多度,病毒的毒性相對較小。


瀑布123


做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運動量極大,飛翔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抑制病毒的複製,且蝙蝠在世界上已經存在萬年以上,做為病毒的宿主已經和各種病毒共同形成了一種共生的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