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班說課展示活動

  說課是依照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主要因素,把備課、上課等主要過程從教學理論角度進行闡述,安排教學內容與程序,選取教學方法與手段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由於說課中不單要說出教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教師怎麼教和學生怎麼學,更要從理論角度說出教師為什麼要這樣教和學生為什麼要這樣學;所以,說課不僅能體現出一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它不僅能促進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而且還能增大教研容量,提髙教研活動的效率。

  人教 一年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 盧春容老師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盧春容老師

  本節課教師能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學流程順其自然地進行,並沒有刻意追求和過分強求。讓學生在輕鬆自然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知識,思考了問題,整節課都圍繞學生來進行,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學數學”的思想。在抓住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同時,注重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認證特點,採取合作擺小棒—一展示擺法——整理算法一一歸納算法的教學層次,引導學生在一系列擺、想、說、議、聽的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進了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這樣的教學,既發展了學生思維,又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了實處。練習部分如果能加入遊戲化的教學內容,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

  人教 三年下冊《認識小數》 林苗妹老師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林苗妹老師

  小數的認識這一課從邏輯結構來看是全新的,但從學生的生活現實來看,已有一些粗淺的瞭解。老師對本內容的教學,其教學起點把握準確,按部就班地先學小數的意義再學讀寫,最後練習,先從學生有一定基礎的讀寫開始,再重點突破小數的意義。在理解小數意義時,藉助於分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感悟小數與十進分數的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過小數的認識後,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小數,能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進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建議教學過程中結合元角分的知識進行類比學習,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小數的含義。

  人教 二年下冊《認識軸對稱圖形》 姚翠萍老師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姚翠萍老師

  本節課是《圖形的運動》這個單元的知識,是與生活實際聯繫非常緊密的內容,圖形的運動存在著三種現象:軸對稱、平移、旋轉。教師在教授本課時通過主題圖的引入和動畫的交互展示能非常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本節課重點是會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能找到圖形的對稱軸。基本目標已達成,大部分同學都能辨認出來軸對稱圖形:沿著對稱軸對摺兩邊能重合。教學中需要將核心概念講清楚,加入動手操作的環節,聯繫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更深刻。

  人教 三年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 陳炳秋老師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陳炳秋老師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本節課教師重視情境的創設。無論是導入課題還是感知面積或者是體驗面積單位都力求從情境中來到情境中去。感知面積時又以數學課本、練習本和課桌的面為例,體驗面積單位時又讓學生自己去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觀察、重疊、割補”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擺學具說面積大小,體驗到沒有統一的面積單位不便於交流,從而自然地導出面積單位。在面積單位教學過程中通過類推、比較、測量,使學生建立了各個面積單位的表象,形成正確的感性認識,獲得了教學的最大效益。建議在比較面積大小的時候,增加數格子的方法,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快速地認識和比較面積的大小。

  人教四年下冊《小數點移動》 姚志雄老師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姚志雄老師

  “小數點移動”這課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法算理的理論依據,又是名數改寫的重要基礎。教師通過“初步感知→實踐感悟→推理概括→運用提高”四個環節貫穿整節課。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教師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課堂中引入孫悟空的故事更能增強學生求知的慾望。建議將孫悟空的故事製作成微課播放給學生看,這樣可以提升課堂效率,節省出時間運用在其他的教學環節。

  人教 五年下冊《圖形的旋轉》許國志老師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許國志老師

  兒童的抽象思維需要具體形象思維與生活經驗給與支撐,對感知圖形變換這樣的抽象概念尤其需要。本節課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選取學生熱悉的實例(風扇、風車)作為研究旋轉現象的素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討旋轉問題。在觀察的基礎上,請學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學生對旋轉要素有了全面的認識。想象與操作有機結合,建議鼓勵學生能夠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初步體會圖形旋轉的基本要素,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開放的。

  人教四年下冊《軸對稱》曾榮華老師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曾榮華老師

  本節課教師著力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思考、交流、討論等等活動,主動獲取知識,掌握和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基本特點,並在自主探索中體會到探索之趣,成功之樂,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更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教師努力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原則。教師只是對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導以及對整個教學流程加以控制,其餘都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操作、聯想、討論等,這樣有利於每位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耳聞、目睹,各種器官並用,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其中動手操作不僅適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求知狀態,從而創設良好的求知氛圍,這樣將有利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發現與掌握新知識。在經歷了親自探索、討論交流、相互啟迪的過程後,每位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都將得到提高,最終將達到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教育目的。

  人教 六年上冊《扇形統計圖》 陳小玲老師

讓教育充滿智慧的陽光——記陽西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高效課堂研修

陳小玲老師

  本節課教師的設計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把握新知識的生成點。在教學中,通過與所學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對比,使學生明確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趨勢,從而自然形成新知識的生成點。板書設計清晰呈現出整節課的知識結構,讓學生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