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廣西省的省會在桂林市,1950年後,為何遷到了中部的南寧市?

羅鎮鴻


誠邀,如題。桂林和南寧的關係,與河北省的保定和石家莊,河南省開封和鄭州關係頗為相似,正如保定和開封一樣,歷史上桂林一直是廣西的首府,自宋太宗設立廣南西路之後,千百年來桂林一直髮揮著廣西地界的省會作用,直到建國後,廣西的省會才確定變成了南寧,而今年的南寧與桂林的發展又不可同日而語了。那麼廣西府治為何要遷離桂林,來到南寧呢?

其實廣西省會變遷的過程也是有些反覆的

第一次遷省:1912年廣西省會由桂林遷到南寧。

第二次遷省:1936年廣西省會由南寧遷回桂林。

第三次遷省:1950年。

在清末民國時期,南寧相對於桂林有著更好的地理位置

在清末的時候,由於法國入侵越南,廣西邊防形勢嚴峻,管理廣西粵督岑春煊、廣西巡撫林紹年及廣西諮議局曾提出遷省會到南寧,因桂林京官對立,被清廷否決。

辛亥革命迸發不久,袁世凱復闢帝制,78名議員來到南寧,建立了廣西省議會。並通電全國。豈料,同月19日,留在桂林的十餘位議員,也通電省內外,宣佈建立省議會。形成了一南一北兩個議會,廣西當局只得作出一個折衷的決定,把南寧作為行省,先設議會和銓敘、法制兩局,其餘六司暫留桂林。這一年,出於其他社會壓力,六司亦陸續遷至南寧,爭議數年的省會問題才終究劃上了句號。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廣西解放前夕,針對省會設置,存在桂林、南寧、柳州三種意見,最終決定南寧為廣西省會。

桂林之前一直是廣西的省會,歷史名城,設施齊全,工業條件好;柳州是廣西的中心,有工業基礎,交通方便;南寧水路方便,靠近越南,地處少數民族地區,又靠近欽州灣,極具戰略意義。毛主席在比較各方意見後,最終將廣西省會設在南寧,1950年2月8日,廣西人民省政府正式成立,省會在南寧。

剛解放的廣西滿目瘡痍,土匪猖獗。尤其是南寧,交通不便,對指揮全省工作存在一定難度。當時廣西省政府主席張雲逸進京或去廣州開會,返回南寧時都要到柳州轉乘汽車,其中還需要部隊護送。

隨後,1951年5月廣西匪患肅清,1952年民航南寧站成立,從南寧到北京、廣州、昆明均有航線,交通比之前方便許多。


五味社


廣西省的省會不僅僅變更了一次,歷史上廣西的省會一直在桂林與南寧來回變更,總共三次,直到1958年才最終定型。廣西省發展歷史悠久,古代省會搬遷就不說了。但是在近代20世紀初以來,廣州的省會竟又變更三次,這是為何呢?

第一次變更原來是有人“動了手腳”

近代廣西省會第1次變更是1912年,由廣西桂林先到南寧,而主持變更的人就是中華民國舊桂軍閥領袖陸榮廷。

陸榮廷之所以要把省會變更到南寧,除了因為桂系軍閥勢力強大,阻礙自己的政治地位發展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悲慘的遭遇。

陸榮廷出生於廣西南寧,家徒四壁,父親靠耕田和打短工維持整個家庭,是家中唯一的頂樑柱。但是因為父親被誣陷與太平軍勾結,被毆打致死,而母親也隨之改嫁,陸榮廷只能跟隨養母生活。

可能是養母家出了狀況,陸榮廷又去尋找母親。但是不久母親便離世,他只能輟學乞討街頭,風餐露宿。對於陸榮廷來說,在母親送他上私塾的日子是他童年最美好的時光,所以自己有所成就時就又回家鄉去了。


在陸榮廷的暗地操作下,廣西省會就從桂林遷到南寧了,這是近代以來廣西省會第一次變更。而第二次變更是在1936年,又從南寧遷回了桂林。

因形式所迫而進行的第二次變更

很多人都說這次也是由當時新的桂系領袖操縱的,但是其實這次變更確實是高瞻遠矚,如果廣西沒有把省會從南寧遷回桂林,那麼廣西可能就全部淪陷了。

1936年,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的前夕,廣西桂系領袖決定將省會遷回桂林。主要原因是由於南寧靠海,海路與陸路交通地帶。如果日軍從西南入侵,一定先打的是南寧。

廣西距離國民黨陣地南京遙遠,兵力來不及補充,南寧可能迅速淪陷。但是桂林不一樣,桂林屬於廣西內陸地帶。與湖南、貴州兩省較近,方便調遣湘、黔兩省兵力援助。

後來日本攻打廣西省時,10天之後確實攻陷了南寧。由此可知,日本對攻陷南寧早就是蓄謀已久之事。幸好當初遷回了桂林,不然整個廣西省就真的迅速淪陷了。


而桂林因是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有利於躲避日軍瘋狂轟炸,保存軍隊實力。桂林也多山地,有利於與日軍周旋,是天然的防禦基地。所以當初再次把廣西省會遷回桂林是正確的選擇。

鞏固政治與發展經濟的需要

1950年,廣西省會又將省會由桂林遷回了南寧。雖說桂林是防禦最佳地帶,但卻不是能夠統籌全局,帶動廣西省經濟發展的最佳城市。

建國之後,面對國內國外的壓力,我國需要強化國防與發展經濟。為了推動廣西省的發展與鞏固邊疆地區,於是又將廣西省會遷回南寧。

從地理位置上看,桂林處於內陸,地形以多山為主,交通不便,不利於發展經濟。南寧靠海,陸路與海路交通比較便利,對周邊地區經濟輻射作用比較大。

而南寧地處廣西南部,對於鞏固廣西南邊邊疆地也具有強大的作用,所以把廣西省會遷回南寧是為了發揮南寧強大的經濟輻射作用,進一步推動廣西省的發展。
1958年,廣西省取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省府為南寧,自此不再變更。廣西省府的每一次變更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而廣西省進一步發展也是我們所期待的。


史之策


問題太傻了,因為南寧離欽州很近啊!


欽州蔡氏


桂林作為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已經歷經一千多年,但是到了近代之後,桂林這個“中心城市”的地位卻受到了威脅,乃至於被南寧所取代。

對於廣西省會的遷移,須得說說廣西近代史上的兩個人物,一個是陸榮廷,一個是李宗仁。

陸榮廷,是舊桂系的掌舵者。

李宗仁,則是新桂系的當家人。

陸榮廷此人出身貧寒,是一個孤兒,所以身上一直有一股狠勁兒,一股能夠為了活下去而不顧一切的拼勁兒。

他當過受人冷眼、吃人冷飯的乞丐,也幹過遭人唾罵、遭人恨的土匪勾當,不過,他在24歲那一年投身軍旅,給一個清軍管帶當了親兵,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

1884年,中法戰爭打得正酣,陸榮廷為了往上爬,於是應募去了唐景崧所部,參加了中法戰爭,並在戰爭中立了不少功。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所換來的卻是清政府裁撤了他所在的部隊,陸榮廷不甘心,所以便帶著一幫人扛起了槍械溜了,又幹起了土匪勾當,但卻一直在和法國人對著幹,氣得法國人牙癢癢。

1894年的時候,陸榮廷手下已經聚攏了數千人,這可嚇壞了清政府,知道不能任由他繼續發展下去了,於是由廣西提督蘇元春出面招撫了陸榮廷,陸榮廷也因此成為了一個正正經經的清軍軍官。

如果是在和平時代,陸榮廷即便被招安了,也難有前途,可是在亂世之中,清政府卻不得不慎重對待像陸榮廷這樣出身草莽的將領。

所以,陸榮廷的升遷之路可以說走得非常舒暢。

1911年,陸榮廷便已經成為了廣西提督,這就意味著廣西一省之軍權盡在他一人之手。

辛亥革命之後,因為陸榮廷手中掌控著廣西軍權,所以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廣西都督,成為了廣西軍、政一把手。

陸榮廷雖然是在桂林宣誓就職成為廣西都督,可是,他卻不想待在桂林,因為身在桂林總有客居之感。

他好不容易熬出頭了,哪能不回老家炫耀炫耀,讓老祖宗看一下他有多威風?

陸榮廷是哪的人呢?

他是南寧武鳴人,當時武鳴還叫武緣,但是陸榮廷覺得自己是以武起家,以武取得廣西的統治權,所以想著“以武而鳴於天下”,於是才將武緣更名為武鳴,看看,陸榮廷陸都督是一個多高調的人呀。

為了更高調一點,陸榮廷當時還做了一個決定——將廣西省會搬到南寧去!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所以,在1912年10月,廣西的省會城市一夜之間,由桂林變成了南寧,直到24年之後才再一次發生了變化。

所以說南寧之所以能夠成為今日廣西之首府,還真得謝謝陸榮廷陸督軍。

1924年之後,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這三個年輕人打出了“定桂討賊”的旗號攻打陸榮廷和沈鴻英等舊桂系軍閥,成功控制了廣西,成了廣西新一任的當家人。

李、白二人是桂林人,他們在取得了廣西的控制權之後實際上也想過將省會遷回桂林,但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們並沒有這麼做,一則是因為可能會遭到身為容縣人的黃紹竑的反對;二則是當時廣西局勢方定,如果突然將省會遷回桂林的話,他們也在擔心這麼做會不利於局勢的穩定。

後來在1936年的時候,李、白又為何做出了將廣西省會遷回桂林的決定呢?

此時黃紹竑早已脫離桂系,這也就是說桂系已經是“李白”二人說了算了,所以,他們也不用在顧忌黃紹竑的反對。

此外,對於當時越來越緊張的戰爭局勢而言,南寧不如有桂林有地理位置優勢,日軍不論是從海上來,還是從越南來,想要攻佔南寧的難度遠小於桂林。桂林因為地處山區,更有攻守之優勢,所以才能保證廣西的指揮中心的安全。

所以,“李白”才得以在此情況下,受到最小的阻力,將省會遷回了桂林,廣西的政治、軍事中心也在時隔24年之後再一次回到桂林。

只不過,廣西省會城市的變化並沒有因此結束,13年之後,將會再一次面臨遷移。

1949年之後,廣西省會城市之選再生波瀾,到底是繼續選擇桂林,還是選擇南寧,或者柳州、梧州?

經過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選定了南寧作為廣西省的省會。

於是在1950年,廣西省會又從桂林遷到了南寧,自此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各個領域中心開始全面遷向南寧。

這個選擇的背後並不是因為桂林地處桂北,地理位置過於邊緣化,不利於輻射廣西,也不是因為所謂的山多,格局小,實際上桂林可延伸的方向很多,格局並不小。

北京不夠邊緣嗎?重慶的山不夠多嗎?但這並沒有對它們的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只是因為南寧比桂林多了兩個優勢,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軍事的。

論政治優勢,一個是對內,一個是對外。對內自不用說,1958年廣西省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便是一個信號。對外,則是因為南寧更適合作為廣西的一個對外窗口,和中南半島國家,乃至東南亞國家溝通。

論軍事優勢,說白了還是對中南半島,或者說對越南局勢的反應能夠更加迅速,守有崑崙關,退還有桂林作為保障。

所以,廣西省會或者說首府才被確定為南寧。


寧糊塗


有人云,桂林位置太過偏遠,而南寧恰在正中,廣西遷省會,就是為了取個恰中正正好。對於這種觀點,我的回答是:純屬鬼扯!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古至今,郡選郡治,州選州府,省選省會,都不會拿著比例尺在地圖上選個中心點,再定省會。

咱舉幾個例子:江西的省會是南昌,但南昌在江西中部麼?論中間,吉安、撫州顯然更合適。浙江的省會是杭州,但杭州在浙江中部麼?義烏、東陽才是浙江正中位置。黑龍江的省會是哈爾濱,但哈爾濱在黑龍江中部麼?顯然伊春、綏化更符合這個概念。

所以可以這麼講,省會跟地理位置,並無絕對聯繫。

那麼,什麼城市可以做省會呢?咱實話實說,就是比實力。第一比政治,第二比經濟,第三比 文化。

廣西的省會為什麼是桂林,就是因為桂林當時是廣西最牛的城市。

為什麼這麼講?桂林的歷史地位: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之際,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

而南寧呢?一直到東晉才分置出晉興郡,郡治即今南寧。唐朝貞觀八年,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 “邕”由此而來。而南寧之名,直到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才有。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從秦始皇到清朝後期,桂林都是廣西毫無疑問的NO。1!

可是為什麼後來桂林退居次席了呢?因為民國元年那會,廣西首任都督是陸榮廷,而他的老家離南寧近而離桂林遠。而今他做了都督,順理成章,南寧便替代桂林,成為廣西省會。

當然,遷居南寧,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第一是地理位置確實比較居中一點,第二是更適合廣西與越南的對外貿易。

省會遷徙之後,南寧歷經十餘年發展,經濟水平便超過了桂林。然而,旋即抗日戰爭爆發,1936年,廣西省會又回到了桂林(李宗仁是桂林人)。

應該說,真正決定省會地位的關鍵因素,還是廣西的定位問題。如果廣西要發展旅遊文化為本省特色,做一個綠色發展的模範,那麼桂林就毫無疑問是廣西的首席。而如果廣西要發展工業,同時考慮與越南的問題,那麼南寧就不錯。

最終,後一個選項成為了當時廣西的選擇。由此決定了南寧,成為廣西省會。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桂林是政治文化發達地,地靈人傑,開放大度,交通方便屬廣西首府為佳。


青梅煮酒181347570


貞觀六年(632年),又將南晉州改為邕州,州治在南寧,這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永徽(650~655年)後,以廣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寧)、容州(治今容縣)及安南五州隸嶺南五府經略使,名嶺南五管,以廣州刺史充經略使,駐廣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朗寧郡為邕州。鹹通三年(862年),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嶺南東道,治所設在廣州;嶺南西道,治所設在邕州(今南寧)。統轄原屬邕管(統管邕、橫、貴、賓四州)、容管(今容縣)、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這就是說,這就是說。南寧在唐朝時已成為省級治所。


輕風魅影1


桂林風水更好!


手機用戶10016985040


廣西中部是來賓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