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非洲豬瘟的影響,雞鴨魚的養殖戶越來越多,可以滿足市場肉類的需求嗎?

小魚兒快長大


1、從理論上講,生豬存欄減少後,若是把雞鴨魚搞多點,再進口一些,確實能滿足市場上的肉類需求。但從有關部門不斷髮出鼓勵肉類生產的信號可以看出,僅靠替代和進口要想完全解決豬肉缺口問題有較大困難。

2、全球豬肉貿易量在800-850萬噸,2018年中國的豬肉產品進口總量215萬噸有限,2019年進口不會超過300萬噸。在非洲豬瘟疫情的衝擊下,對於國內生豬產能的下降,現在行業內的共識是起碼下降20%,換言之,國內豬肉缺口至少有1080萬噸,進口豬肉補不上這個窟窿。

3、2018年,我國肉類進口總量421.7萬噸,僅為今年豬肉缺口的39.5%。不過世界肉類貿易總量為3330萬噸,是缺口的308.33%,在肉類進口上有一定的空間。

4、生豬產能下降是暴發式的,但不管是雞鴨魚,還是牛羊,產能增加不會一蹴而就。由於不同步,市場就會存在需求缺口。

5、我國的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消費佔肉類總消費63%,國人對豬肉的喜好根深蒂固。雖然非洲豬瘟會改變一部分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習慣,但不會改變豬肉是我國肉類消費主體的結構。

綜上所述,受非洲豬瘟影響,我國生豬存欄下降較大,但豬肉供應缺口要比很多人想像中低,主要是豬肉的消費下降超出市場預期。一方面進口各種肉類補充,另一方面國內的家禽、牛羊的產能在增加,隨著時間推移,我國肉類供應能基本滿足需求。


畜牧大集網


雞鴨魚牛羊豬,作為一頓美味餐桌上不可少的肉類,我國的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始終是佔比最大部分,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轉型升級,居民飲食開始向多樣化、科學化轉變,老百姓對豬肉的需求量有所減弱。2013-2016年豬肉消費佔比下降3.57pct,2014-2017年豬肉消費量減少4%。

中國肉類消費市場份額情況

近3年中國豬肉消費量開始下滑


豬肉消費方面,國內居民偏好熱鮮肉,隨著冷鏈物流及商超渠道的發展,冷鮮肉消費佔比呈上升態勢。且因非洲豬瘟向全國蔓延,生豬禁運後,熱鮮肉供給受限,居民豬肉消費必然向冷鮮肉轉移。2005-2015年冷鮮肉消費佔比由2%增至20%,預計2020年冷鮮肉消費佔比或達30%。

冷鮮肉消費佔比提升


2018年以來,由於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中國對美大啼、玉米和豬肉產品等加徵25%關稅,此次加徵關稅後,美國豬肉出口到中國的總關稅將高達88%。中國豬肉進出口量從2016年起開始呈現下滑態勢,2018年下滑幅度進一步增長。

2014-2018年中國豬肉進出口量走勢


判斷未來豬肉消費需求穩中略降的趨勢仍將延續,主要原因在於:1、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肉需求或將繼續下滑。2、在飲食結構日益多元化背景下,外出用餐中牛羊肉、魚肉、海鮮等其他肉類佔比提升,擠壓豬肉消費需求。


生態白蓮鵝


不會的 豬肉是目前我國第一大肉類消費品,

每年上百萬噸的進口量不是那麼容易替補的,況且豬肉在有些方面是其他肉類無法替代的像什麼紅燒肉 回鍋肉 鍋包肉 小酥肉 東坡肉 梅菜扣肉 豬肉燉粉條 滷豬蹄。 不說了我先擦下口水





籬笆男人大兵


豬肉,乃百肉之王,尤其是在我國京津冀,豫、陝西等北方地區,百姓有“論吃還是豬羊肉”等傳統嗜好,雞鴨魚雖然近年豐富了菜籃子,但是北方地區口味對豬肉菜餚情有獨鍾,特別喜歡,有豬肉的菜老百姓稱呼為“硬菜”!說明天上龍肉,地下豬肉的地位不可代替。


武安三農


豬肉缺口太大!雞鴨魚肉一下也多不了太多!補不了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