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不怕舊 最緊要“受”

“橋”不怕舊 最緊要“受”

潮安村幹部當起“廣播員”喊話村民防疫。受訪者供圖

“橋”不怕舊 最緊要“受”

吉利村工作人員張貼海報。孫景鋒 攝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連日來我省農村地區採取了“鄉村大喇叭”、“大篷車”等形式滾動、流動宣傳播報疫情防控知識,引導群眾儘量減少聚會和串門。鄉村大喇叭響起了村民熟悉的“鄉音”,用普通話、白話、客家話、潮汕話等播報防疫宣傳內容,通俗易懂,讓防疫的聲音傳遍田間地頭。

關鍵詞

修復大喇叭

讓“大啞巴”重新發聲 喊話村民防疫

“通知通知,正月初六不準‘勞熱’做桌請人,不準聚眾喧譁!”“少外出,不聚餐,勤洗手!”“確需要外出的,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連日來,潮州市潮安區使出“十八般武藝”,綜合運用宣傳欄、宣傳單、廣播車、村廣播等方式,實現疫情防控宣傳全覆蓋。特別是許多村幹部甚至當起“廣播員”,用潮州話等“接地氣”方式,提醒村民們做好防護。

記者瞭解到,從正月初二起,鳳塘鎮30個村在上午、中午、晚上各時間段,通過有線廣播的方式向村民宣講有關防控措施。“有部分老人和小孩,很少去看手機和村裡貼的公告,村裡大喇叭正好補足了這方面的宣傳短板。”鳳塘鎮宣傳委員洪業生介紹稱,近年來由於新媒體發展,許多鄉村大喇叭變成了“大啞巴”,但目前鳳塘鎮各村已完成所有大喇叭的檢修調試,“這種傳統村村響的大喇叭宣傳方式,村民們更易接受,有親切感。”

依當地民俗慣例,自春節開始,潮州各地“勞熱”等民俗活動本將陸續開始。“勞熱”在當地是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動,通常“勞熱”期間將聚集大量的人流。“原本浮洋鎮從正月初四開始到二月初二,每天都有大小‘勞熱’,現在全面禁止了。”浮洋鎮宣傳委員郭偉介紹,為顧全大局,更好地防控新型肺炎疫情,潮安各村除了發佈通告取消或暫停當地的“勞熱”活動,並通過廣泛宣傳,還讓機關幹部包乾到村,負責巡查監管,堅決杜絕一切聚集拜神活動。

在登塘鎮,一輛輛宣傳車進村入戶宣傳,廣播電視站滾動播出預防宣傳音視頻,宣傳標語處處可見。各個村還結合自身實際,由村幹部、志願者等手持喇叭,積極開展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有關政策宣傳,確保全方位、廣覆蓋、無遺漏。

截至1月31日,潮安區滾動刊播防控疫情公益宣傳片、宣傳畫、宣傳標語超12萬次,佈置張貼防控疫情公益宣傳畫超30萬張,佈置懸掛防控疫情橫幅超300條,入戶宣傳數超25萬戶次,手機短信均發送到全區移動、電信、聯通等手機用戶。

南方日報記者 紀金娜 達海軍

關鍵詞

多方言廣播

廣州話信宜話客家話傳播防疫知識

“特殊時期,外村人不能隨意進來!”1月31日,信宜市督導組前往硃砂鎮蓮塘村督導疫情防控工作時,抵達疫情發生地返鄉人員家門口對面被村民攔停了腳步。

原來蓮塘村現有一名居家隔離觀察對象,村民為防止互相串門,早已設下層層防控關卡。看到村民們的舉措,督導組表明身份後豎起大拇指,“防控期間加強管理,就是要有這種鐵面無私的工作作風。”

據瞭解,為將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到位,信宜市錄製了廣州話版、信宜話版、客家話版,多種廣大老百姓聽得清、聽得懂、聽了會按規範要求做的疫情防控村村通廣播版本,如同一日三餐,每天早中晚在全市400多個村(居)大喇叭固定響起疫情防控知識廣播。在一些距離村(居)委會較遠的自然村,流動宣傳車、移動音箱、高音廣播則肩負起了進村入戶、穿街過門的宣傳重任;在一些村頭巷尾,還能看到鎮村幹部一手提著鑼鐺、一手拿著木槌邊走邊敲,喊話提醒廣大村民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南方日報記者 劉俊 楊建雄 通訊員 張宇

關鍵詞

創作“抗疫”新曲

山歌鹹水歌為抗擊疫情鼓勁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牽動人心。廣東各地不少非遺傳承人也用自己的行動,參與到“戰疫”行動中來。

“確有急事要外出,戴上口罩防傳染,勤洗手來勤開窗,野生動物莫沾邊……”春節期間,新鮮出爐的快板書《萬眾一心防疫情》,傳遍梅州市興寧市的大街小巷。快板書將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等防疫知識要點編成口訣,朗朗上口,提醒市民做好自我防護,鼓勵民眾齊心協力共同“抗疫”。

《萬眾一心防疫情》的作者、竹板歌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興寧市山歌協會副會長鍾柳紅告訴記者,大年初三接到了創作任務,只花了4個多小時就完成了創作。“當時馬上發動家人、徒弟上網幫忙蒐集科學防疫的資料,即興填詞,連吃午飯的時間也沒有顧得上。”

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梅州客家山歌的保護單位,梅州市文化館(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也在“聽山歌”微信小程序率先上線“山歌抗疫情”在線聽歌專欄,第一時間將弘揚正能量的文藝佳作獻給聽眾。不少作品點擊量突破10萬。興寧市五句板《同心戰勝疫情惡魔王》、大埔縣五句板《萬眾一心鬥疫情》、梅州市流行音樂協會《武漢加油!》、五華縣五句板《疫情面前莫驚慌》等防疫題材的文藝佳作也頗受市民喜愛。

在中山市東昇鎮,一首《抗擊疫情鹹水歌》同樣膾炙人口。“萬眾一心齊開展,拒絕野味為子孫,驅走病魔身壯健,一年四季喜團圓。”鹹水歌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歌曲根據民間鹹水歌(高堂歌)進行即興創作。通俗易懂的歌詞道出“抗疫”前線的點點滴滴。

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見習記者 萬璇

關鍵詞

貼宣傳海報

萬份海報立體宣傳疫情防控

1月29日,1.2萬張海報,從通知領取,到145個村居全部張貼完畢,只用了短短6個小時。早在兩天前的27日,同樣是1.2萬張海報,也在6小時內覆蓋了禪城全區村居。

1月26日,大年初二,佛山市一剪梅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裡燈火通明。公司負責人戴善繼和8名員工正在加緊印刷疫情防控海報:當天20時,機器開始吐出一張張帶著紙墨味的防疫宣傳海報……1.2萬份海報在3個時裡就印刷完畢。

1月27日,大年初三,0時45分,200多卷共計重達1.6噸的海報已整齊地放在了指定場所。當天16時許,禪城區南莊鎮吉利村後備幹部關敏研拿到了分到自己村的海報。“第一批數量不多,我們20個自然村每個村不到10份,只能優先保障村宣傳欄、公告欄,還有大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張貼需要。”到18時,南莊鎮23個村居1500份海報已全部張貼完畢。

據悉,第一批印製的1.2萬份海報在1月27日當天傍晚已全面覆蓋禪城145個村居。1月29日,第二批1.2萬份海報也在當天傍晚全部張貼到了各個村居。

“村民可能記不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那個難記的英文名,但勤洗手、不串門、出門戴口罩這些簡單易記的措施,是一定會記得的。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幾點,我們的疫情防控工作就離勝利更進一步。”禪城區有關負責人說。

南方日報記者 段思午 高綺樺 孫景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