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精神病藥物對神經系統有沒有損害或影響?

歲月殘花


你好,抗精神病藥物對神經系統有沒有損害或影響?這個問題,作為精神科醫生,我會不保留的告訴你,有影響。不但精神科藥物有影響,其他所有藥物都有相應的副作用,但是因此我們就不治病了嗎?

每個藥都是有缺點的,零副作用的藥物是不存在的,我們評估一種藥物好或者不好,要看其治療作用,同時還要評估其相關的副作用,如果治療作用>副作用,那就可以選擇。我們常說的“是藥三分毒”就是這個道理。

說說抗精神病藥

大多數的抗精神病藥物都是通過阻斷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D2受體發揮著治療精神病陽性症狀的作用,然而中腦邊緣系統同時又屬於我們的“犒賞系統”負責著人們的快樂、幸福感、對於美食、美景等的欣賞體驗功能。然而藥物在作用時都是呈彌散分佈於全腦,沒辦法有選擇性的作用於單一受體或區域,這就造成了患者服藥後可能愉快感缺乏、動力下降等表現。

當作用於黒質-紋狀體時,阻斷了多巴胺通路,患者則可能出現肌張力增高、靜坐不能等症狀,這是出現了“藥源性帕金森”的表現。

抗精神病藥物,作用於不同受體,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尤其有些藥物,作用於膽鹼能受體,而抗膽鹼能往往能夠影響認知障礙,具體可表現為記憶下降、執行能力、計算力、注意力等下降,對於老年患者影響可能會更加明顯。尤其,抗膽鹼藥物還可能造成患者出現口乾、眼花、心率過速,這就更加加重了患者想拒絕服藥的信念。

其實,大多數抗精神病藥物帶來的相關副作用,都可以通過減量來緩解,也就是說,這些能夠被發現的、被感覺到的副作用,都是暫時的。而很多精神疾病,本身就是致殘性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那才是會嚴重的損傷腦神經,而且呈不可逆趨勢發展。

所以,我們一直強調,精神疾病需要儘早治療,否則將會導致疾病的加重或增加後期的治療難度,這裡,希望更多患者家庭能夠看到,解除對於服藥的恐懼和擔心,充分相信醫生,配合治療,希望每一個患者都能最終迴歸社會,達到最好的康復狀態。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繼續關注後續內容!


精神科汐煒醫生


是藥三分毒!

又是南京!女子因3歲兒子不願午睡,狠心捂死:有精神病,怕丈夫麻煩!

8月24日,江蘇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1日審理故意殺人案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這是一起母親因為自己3歲兒子不願午睡,就狠心對其下殺手的案件。案發後,這位女子還聲稱:殺孩子是因為不想給丈夫帶來麻煩。身為母親如此行徑,到底怎麼回事呢?

妻子殺字只為不願午睡!

案發當日,年僅3歲的兒子貝貝在家中玩鬧不肯午睡,身為母親的耿某一怒之下,用枕頭捂住兒子的口鼻,長時間不放開,兒子貝貝因此窒息身亡。丈夫回家後才報警,警方抓走了妻子耿某進行調查。

妻子:精神病!

據調查:孩子的母親耿某31歲,安徽人,跟隨丈夫定居南京浦口。自己因為患有精神類疾病,所以不上班。案發前7、8個月,耿某因為胃不舒服停止了精神類藥物的攝入。

坦言:起先不忍心,這次正好!

在法庭上,耿某的態度表現出對孩子非常不喜歡,甚至是討厭。並坦言:兒子生下來就是個麻煩,如果兒子死了才是解脫,還不會給丈夫帶來麻煩。丈夫要照顧他,還要送他去幼兒園上學,太辛苦了。孩子生下來的時候自己就想扔掉,但是一直不忍心。這次他不睡覺,正好把他捂死算了。

對孩子的死:難過,但不後悔!

據進一步的瞭解:孩子的母親在案發前兩天,還在網絡上搜索如何殺害孩子的網頁,對於孩子窒息身亡的事實,這位母親表示:難過但是不後悔!

網友對此有看法

有網友說:精神病的患者就不該結婚。發病期間難以控制自己的所作所為,缺乏正確的抉擇和觀念,對丈夫和孩子是個隱患!

也有網友說:精神病的患者怎麼就不應該結婚了?人人都在愛情面前平等,適度的藥物治療完全可以康復,請不要對病人充滿偏見!

更有網友認為:虎毒不食子,對於該母親的所作所為表示很不理解。作為一個母親如何能夠對孩子痛下毒手,實在讓人費解。

個人看法

看完新聞後,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陷入了反思。精神病患者到底應不應該結婚呢?到底應不應該生孩子呢?這成為這篇文章的核心問題。對於孩子身亡的事實,我們表示惋惜,更令人們思考的是這位孩子的父親。以後怎麼面對妻子?這是個丈夫現在想的問題。這種事應該怪罪母親嗎?但是這位母親身患精神類疾病,有時身不由己,怎麼辦呢?大家認為該怎麼辦?

今日話題:你認為精神病患者應該結婚生子嗎?

關注:悅享新社會


悅享新社會


當然有影響

抗精神病藥物主要是調節腦神經遞質的藥物,像抗精神分裂藥物多是多巴胺受體阻滯劑,抗抑鬱藥目前主要是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正常人服用當然會造成腦神經遞質紊亂,也可能出現神經精神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