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有問題,腿部會有異常,具體是指哪幾種異常?

嘻嘻論英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於健康的關注程度也是日益升高。其中關注血脂的人越來越多,因為血脂有異常的話會有很多健康問題出現。今天我們談談血脂升高在腿部會有哪些病變和表現。

一般我們講到的血脂有問題、血脂異常多半是血脂升高,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是人體內脂蛋白的代謝異常,主要包括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等。


血脂升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會導致動脈壁增厚變硬、血管腔狹窄。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在我國血脂異常的發生率高,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這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習慣發生改變等原因有密切關係。

血脂升高,在腿部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狹窄嚴重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下游組織將缺血或壞死。腿部會有以下表現:

1)腿部皮膚異常感覺高血脂可以引起腿部的動脈血管硬化,當我們腿部動脈狹窄導致供血量不足時,這時腿上的皮膚就會表現為發涼、發麻、疼痛,大家所熟知的“老寒腿”,就是此病的表現之一。這是因為動脈管腔狹窄,血流供應不暢,腿部組織缺血、缺氧所導致。


2)間歇性跛行。有時候還會出現腿部間歇疼痛症狀,表現在靜息時正常,但行走一段距離或是爬樓梯時,腿部就會發酸、疼痛,休息之後可以緩解,重複運動又會重複疼痛,這種症狀被稱為“間歇性跛行”。有時候還會出現腿部間歇疼痛症狀,表現在靜息時正常,但行走一段距離或是爬樓梯時,腿部就會發酸、疼痛,休息之後可以緩解,重複運動又會重複疼痛,這種症狀被稱為“間歇性跛行”。

3)足部皮膚潰爛、發黑、壞疽,嚴重者可有持續性疼痛,下肢動脈尤其是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動脈管腔如完全閉塞時可產生足部皮膚潰爛、發黑、壞疽。

如果血脂有問題,就要注意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應注意平時多做有氧運動,運動可以減肥、控制體重,還可以降低血壓,多喝水,忌菸限酒,多吃蔬菜和水果,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熬夜,保持心情愉快舒暢。如果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一定要開始服用降血脂,穩定斑塊的藥物來進行干預和治療。狹窄重者可能需要進一步介入或者手術治療。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單純的高血脂,本身是不會有任何感覺的,如果出現了腿部異常,那往往意味著併發了外周血管疾病。比如發生了動脈硬化性閉塞、下肢動脈血栓等疾病,就會引起腿部的感覺、外觀、功能等方面的異常。

一、高血脂對外周血管的影響

大家一提到高血脂,就會想到心腦血管疾病,許多高血脂患者去醫院檢查身體,也是圍繞著心、腦、腎、肝等重要器官進行檢查。擔心自己患心梗、腦梗。然而高血脂並不僅僅影響這些臟器,其對外周血管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當血脂高了之後,就容易沉積在動脈的血管內皮之中,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這種動脈粥樣硬化,不只發生在大動脈、大血管,而是會累及全身所有的血管。當下肢的動脈血管發生了粥樣硬化之後,動脈的管腔會逐漸變得狹窄,甚至閉塞。雖不像腦梗、心梗那樣有致命的危險,卻可以導致患者致殘。

二、腿部會有什麼異常

當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腿部動脈狹窄之後,最開始出現的是感覺上的異常。比如說腿部異常發癢、發冷。大家所熟知的“老寒腿”,就是此病的表現。這是因為動脈管腔狹窄,血流供應不暢,腿部組織缺血、缺氧所導致。

患者還會出現腿部間歇疼痛症狀,表現在靜息時正常,但行走一段距離或是爬樓梯時,腿部就會發酸、疼痛,休息之後可以緩解,重複運動又會重複疼痛,這種症狀被稱為“間歇性跛行”。

腿部缺血癥狀還會出現腳趾甲生長緩慢、變厚,腿部皮膚發青、發白、暗紅、乾燥、脫屑等外觀改變。隨著疾病進展,動脈完全閉塞,即使不在活動的時候也會發生持續劇烈的疼痛。肢端可出現潰瘍,壞疽,傷口感染難以癒合,感染嚴重者往往需要截肢才能保住生命。

三、如何預防外周血管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一旦發生,就無法逆轉,與之相關的外周血管疾病也是如此,只能中止疾病進展,無法徹底治癒。通過手術治療,可以緩解部分患者的症狀。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祛除病因,預防疾病的發生才是最重要的事。

除了高血脂,高血壓與高血糖也是危害血管的重要因素,還有吸菸、肥胖、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家族史、大於50歲等,都是此病的高危因素。保持健康生活,進行體育鍛煉,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外周血管疾病。

需要說明的是,血脂、血壓和血糖,只要堅持合理用藥,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把發生併發疾病的概率降至最低。但是藥物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之下使用,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的藥劑師。


藥師華子


大家都知道,血脂偏高易導致心血管系統發生動脈硬化、血管栓塞,其實高血脂症同樣會對外周血管造成影響,比如我們的腿部,引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使腿部出現一系列的症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高血脂症可能會對腿部造成哪些傷害。


什麼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其發病機制與動脈硬化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血脂長期偏高,會影響血管功能,導致血管出現粥樣硬化等,出現血液循環不暢、局部供血不足,從而使腿部產生各種不適的症狀。

其高危人群包括:5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者、高膽固醇或高血壓者、有心臟病或中風家族病史者以及吸菸者。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表現

腿疼

由於腿部供血不足,患者會有腿部沉重、疲勞或疼痛感,疼痛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的腿部。

夜間痙攣

患者容易在睡眠過程中發生腿部痙攣,坐起或搖晃後可緩解疼痛。

除此之外,當體內過高的膽固醇無法正常代謝,積聚在周圍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縮,也會導致腿部抽筋疼痛。

皮膚和趾甲變化

由於供血與營養不足,腿上的腿毛會發生脫落,使腿部皮膚光亮緊繃,腳趾甲變厚且長的慢,這些症狀會同時出現。

腳冷

同樣也是由於血液循環不暢所導致的。

腿部皮膚顏色異常

腿抬起時,皮膚變白,放下後又出現微紅或紫紅色。坐著或者站立時,腳趾甲會蒼白或者變青。

創口難以癒合

重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會導致腳部出現缺血性潰瘍,傷口呈棕色或黑色並難以癒合,患者疼痛不堪。

小腿肌肉萎縮

供血不足會導致肌肉纖維減少,重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小腿肌肉萎縮程度會高達50%。

腿部麻木或無力

感覺腿部麻木或無力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一大信號,尤其是休息時出現麻木或疼痛。

組織壞死

有極少一部分的重症患者會出現局部組織壞死。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應該怎麼辦

首先當然是要及時就醫,通過正規的治療來改善病情。其次,可以通過合理適度的運動來增加血流量,改善血管功能,降低疼痛敏感性。除了出現發熱、感染、血栓性靜脈炎、深靜脈血拴、動脈瘤等患者不宜進行運動外,其他患者日常應該堅持一些比較溫和的運動,比如步行等。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咚咯隆咚


我是小鋆醫生,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血脂有問題,短時間內不會出現相關性的症狀,如果出現腿部異常,多半是這3種情況。

四肢動脈粥樣硬化

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最終導致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和管腔縮小,常見的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粥樣硬化等等,如果表現在四肢,就叫做四肢動脈粥樣硬化。

四肢動脈粥樣硬化易下肢較為多見,尤其是腿部動脈,由於血供障礙而引起下肢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即行走時發生腓腸肌麻木、疼痛以至於痙攣,休息後消失,再走時又出現;嚴重者可有持續性疼痛,下肢動脈尤其是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閉塞性動脈硬化

動脈管腔如完全閉塞時可產生壞疽,可見於閉塞性動脈硬化,閉塞性動脈硬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累及周圍動脈並引起慢性閉塞的一種疾病。

主要表現為患肢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動脈搏動消失、肢體組織營養障礙、趾或足發生潰瘍或壞疽。如腹主動脈下端或髂動脈發生閉塞,行走時整個臀部和下肢均有酸脹、乏力、疼痛,且可有血管源性陽痿表現;股動脈或膕動脈閉塞時可發生小腿的麻木、疼痛症狀;踝部動脈閉塞可發生趾、足部的感覺異常、疼痛。另外有些患者可表現為肢體抬高時蒼白、下垂時潮紅、發紫或兩側膝蓋溫差大於1-2℃。

自檢:患肢抬高及下垂試驗

肢體抬高到水平位以上1-2分鐘,觀察足底面的皮色。正常人足底保持粉紅色,當患肢循環不足時,足底呈蒼白色。然後將肢體下垂,觀察足背靜脈充盈時間及足部發紅時間,正常人≤15秒,發紅時間小於10秒,肢體發紅≥15秒為中度缺血,≥30秒為明顯缺血,≥60秒為重度缺血;靜脈充盈時間>15秒也可提示患肢動脈供血不足。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血液凝固性增高因素,即血液呈高凝狀態只是其中一個小因素,主要誘因為吸菸、慢性砷中毒、內分泌紊亂。

病變從下肢肢端開始,以後逐漸向足部、小腿發展,主要表現為受寒凍或接觸涼水後,覺足部麻木、發涼疼痛,走路時小腿痠脹、易疲勞,足底有硬脹感,症狀逐漸加重至間歇性跛行,安靜休息時也會感到疼痛、足部抬高加重,下垂減輕。皮膚溫度降低,夜間痛更加明顯,皮膚乾燥、潮紅、紫紅色或蒼白色,汗毛脫落,小腿肌肉萎縮、動脈消失,嚴重者發生肢端潰瘍、壞疽、壞死。

總結:單純血脂高很少會出現這3類情況,所以大家不必太杞人憂天,自己嚇自己,動脈硬化是一個長期的血管硬化過程,血脂僅為其中一個誘因,但這些足以讓大家對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產生足夠的重視,管住嘴邁開腿,發生腿部疾病的幾率其實小得很。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小鋆醫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於健康的關注程度也是日益升高。


作為三高團隊的成員之一,血脂也逐漸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臨床上血脂過高帶來的身體損傷不容小覷。

因為血脂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脂是一種全身性血管疾病,往往通過血液檢查才能被發現,因此,也被稱為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腿部出現某些異常表現,多半和血脂升高有關。

這些症狀通過出鏡率來排序,大概是這樣的!

1,小腿抽筋

晚上睡覺的過程中出現小腿抽筋的情況,經常出現腳後跟,前腳或腳趾等,甚至會讓你在睡眠時被驚醒。平時很多人認為小腿抽筋是因為身體缺少了鈣質,雖然這是一個原因,但也不能排除是高血脂的緣故。當血管裡脂肪的成分越來越多時,血液的流動就會受到阻礙,腿部血管如果被脂肪堵塞,就會出現腿抽筋的情況。

2,腿部疼痛

血脂高的時候容易造成血管堵塞,血液流通不暢就會造成腿部供血不足,缺乏血壓的腿部就會活動困難,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跛腳走路,走的時候還會有點疼痛感。

3,雙腿麻木

在血脂過高的影響下可能會導致正常的血液循環受阻,如果腿部的血液沒能及時供應,常有的感覺就是腿部麻木。如果腿部總是麻木明顯,正常的行走也受到阻礙,有可能是血脂過高引起。

4,腿部皮膚異常

高血脂會導致腳部的動脈血管硬化和堵塞,當腿部的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下,那麼腿上的皮膚就會變得緊繃和無光澤。

溫馨提示:高血脂患者一旦發現自己的腿部出現這些症狀,必須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積極進行治療,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病情嚴重時會出現局部組織壞死而導致截肢,甚至會危及到生命安全的情況,所以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視。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血脂有問題,腿部會有異常,具體是指哪幾種異常?

有的老人時常出現腿腳抽筋,小腿發涼、發麻等不適,多數人以為是缺鈣所致。可事實上,這種情況有時並不是因為鈣少了,而是血脂高了。一方面,體內過高的膽固醉無法正常代謝時,可能積聚在周圍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縮,導致抽筋。另一方面,過高的血脂很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變窄,導致局部供血不足、血液循環不暢,使得肢體末端因為缺血出現抽筋、疼痛等不適。如不及時發現治療,外周血管狹窄逐漸加重,可能引起外周器官營養缺乏,嚴重時發生壞疽等不良後果。

因此,出現不明原因的腿腳抽筋,補鈣、休息也沒有好轉時,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一下。抽點血化驗、做個簡單的血管超聲檢查,也許就能發現問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進食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多吃些豆製品和新鮮蔬果同時戒菸限酒,根據身體情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對於已經確診為高脂血症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治療。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一種、多種脂肪成分超過正常標準。

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往往通過血液檢查才能發現,因此,高血脂有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之稱。

目前,我國高血脂患者人數高達2.2億,因高血脂而發的心腦血管疾病,每年以上百萬的速度增加,因此要積極防治高血脂。

腿部若有3處異常,多半血脂已超標,佔一個也要警惕

異常1、小腿抽筋

睡覺時小腿抽筋,除缺鈣、肝病等因素外,還與血脂升高有關。

血脂水平過高,會導致腿部的血液供應發生異常,導致小腿痙攣,部分患者痙攣部位在腳後跟與前足,在活動後可緩解。

異常2、腿部皮膚異常

這也是腿部血液供應不足的表現。

若腿部的血液供應異常,會引起腳步的動脈硬化甚至堵塞,使腿部皮膚緊繃,失去光澤,就連腳指甲也會變厚,生長速度也會減慢。

異常3、腿部浮腫

患有高血脂,在走路時間久的時候可能會感到疼痛。

在適當休息後會有所減輕。這是因為體內的血脂含量較高,導致血液供應不及時,導致腿部血管缺血、缺氧,出現腫脹、疼痛。

4件事常做,血脂悄悄降低

第1件、多喝茶水

多喝水,是降低血液粘稠的有效方式之一。

有條件的人,可以在喝水的同時,放一些:元芙菊、桑葉、杜仲等,有助於減少脂質在血管的沉澱。

其中,元芙菊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而黃酮作為一種抗氧化劑,能夠對抗人體內有害的自由基,減少血管壁的老化和"氧化LDL-C"在人體內的沉積,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預防動脈硬化及高脂血症。

第2件、戒菸限酒

吸菸、飲酒,都會導致血脂升高。

有研究結果表明,吸菸會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9.1%,並且還會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並誘發高脂血症。

過量喝酒還會導致血脂不穩定,增加脂肪肝的發生風險。

第3件、少油少鹽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惑,不經常吃肉為何也會患高血脂。

這與平時的烹調方法有密切相關,如有的人炒菜的時候,喜歡用動物油、或是用油過量,這些都是造成高血脂的重要因素。

建議,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嘗試蒸煮的烹飪方式。

第4件、有氧運動

高脂血症患者更應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

不僅能幫助遊離脂肪酸進行氧化,還能增強脂肪組織的脂蛋白酶的活性。

不僅如此,適當的有氧運動還能改善血脂的代謝,促進患者體內脂肪的消耗,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建議,做一些舒緩的有氧運動,比如練瑜伽、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騎自行車、做健身操等。

每週運動不少於4次,每次運動在不損傷身體的情況下,堅持30分鐘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