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該不該有一年的存糧?

泓葉兒


現在,許多種糧的農民為了圖省事,在小麥收穫以後,直接在田間地頭把小麥賣掉,或者是直接把小麥送到麵粉加工廠代存,家裡不存一點糧食。什麼時候家裡沒有面粉了,再到麵粉廠去提取麵粉。這種做法究竟合理不合理,農戶究竟該不該存一年的口糧了?

我認為,存糧還是很有必要的。


俗話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農民把糧食全都賣掉,或者全部放到麵粉加工廠寄存,這樣雖然家裡省事不佔地方,但是,還是存有隱患的。風調雨順的年景,沒有自然災害或其他緊急情況,麵粉加工廠是能夠保證你的供應,可以隨吃隨用。但是,一旦發生了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性情況,麵粉廠代存的小麥量很大,但是日常的加工儲存量卻很小,發生了災害之後,家家戶戶都去麵粉廠取麵粉,類似於銀行的擠兌一樣,麵粉廠根本無法同時提供那麼多的麵粉,就會引起更大的恐慌。這樣的情況,以前在個別地區也發生過。所以, 單純的依靠在麵粉加工廠代存糧食,是不安全的。

我們當地農村,家家戶都有存糧的習慣。小麥收穫以後,經過晾曬,半下午趁著溫度比較高,把小麥收起來,放到裝糧食的大缸裡,或者放到鐵質的小糧倉裡。糧食上面,再蓋一層塑料布,上面用曬熱的細砂封存,這樣可以保證小麥不生蟲子。萬一遇到災害年景,這些糧食就可以發揮救命的作用。

一般來說,縣級以上都有地方儲備糧,以備應對突發事件。但是,這些地方儲備糧,是按照城鎮人口半年的口糧,來測算儲備規模的,也就是說,主要是用來保障沒有地的城鎮人口吃飯的。作為農民來說,還是要自己家中存糧。


裝在自己口袋裡的錢,才是自己的錢!裝在自家糧庫裡的糧食,才是自己的口糧!

為了在關鍵的時候有口糧吃,農戶在家裡存一年的糧食,還是有必要的。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或者啟發。您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關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評論】


農裡農氣


農民有一年的存糧是很正常的。一是怕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的減產或絕收,二是為了能吃上放心的糧食,畢竟自己種的地自己比較放心。




舉個我們自己家的例子,我們家種了七畝多地,現在基本上每畝地產小麥900斤左右。而在我小的時候,那時候家庭條件不好,麥子的產量也不高,全都是靠天吃飯,收的所有麥子家家戶戶基本都是儲存起來,等來年麥子長勢不錯穩當了才賣掉!然後我就問我爸為什麼小麥收下來曬乾不賣掉?賣掉多省事省得再儲存了,我爸說怕鬧了饑荒,我們就是趕上饑荒家裡的麥子三年也吃不完!而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全部都是機器,科學種田。地旱了可以澆水,莊稼生病了可以打藥,麥子熟了聯合收割機收割,收完就可以直接賣掉!耕、種、施肥、收、賣實現了一體化。現在我們家存的糧食也就是十來袋,夠一年吃的,再加上都出去打工了也吃不了多少糧食,其他的全部賣掉。




現在時代變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而農民存的糧食也越來越少。


鄉巴客vlog


“藏糧於民”一直是我國傳統的儲糧方式。人們常用大米桶、木板倉來裝糧食,後來糧食產量增加,木板倉已經裝不下了,再往後農村磚瓦房普及了,家家戶戶在蓋新房的時候,都會特意在一間屋子裡用水泥和磚塊建一個糧倉小屋來作為“糧庫”。曾記得那時候,農村人幾乎家家戶戶家裡都會常年存放很多糧食。農民在收完糧食後,立即進行晾曬,曬乾了挑些質量好的去交公糧,我(十來歲)和我的大妹妹(比我小兩歲)都多年參與了送糧隊伍,最煩的是交公糧時,那時的糧站檢查員很負責對糧食質量要求比較高,我家每次送的糧食質量都還好沒往返過,如若糧檢員吆喝、搖頭就是不達標還要挑回家晾曬,再挑去交,而每次交公糧都有很多人在排隊,特耽誤事;交完了公糧,剩下的糧食,農民們都會先放家裡儲存起來。尤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家裡要是沒有存糧,說這家懶家子都至外,就好像現在年輕人沒車一樣,好像沒面子……

近幾年,筆者發現農村儲糧戶、存糧量不斷減少,土地撂荒就越來越多起來了;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農民再蓋新房,包括現在蓋的樓房,都已經不再建專門存放糧食的地方了。在筆者家鄉,竟出現了怪現象了----年青人都外出啦,少數在家的農民都只插一季了,在每次收完了之後,稻穀都不進家,收割機收完,直接就拉著去賣了,然後在家打牌悠哉或出去打工…… 更可怕的是小數農民們自以為是,他自己的土地撂荒了,他還以為全國,就他一個人的土地撂荒了呢?豈不知,全國七八億農民,都是互相這麼以為的。所有的人都以為,我不種地,不代表別人不種。因此說,糧食危機存在不存在、該不該多存糧……大家自己來分析分析羅! 特別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產糧較少的農村地區,一旦遭遇糧食歉收或稍大的自然災害,糧食供應容易出現緊缺等問題。

因此“繼續倡導‘藏糧於民’,防患於未然,意義重大。” 你們老家,情況如何?現在農民們還存糧食嗎?對此,您又怎麼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及評論,祝您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正能量news譚


農戶該不該有一年的存糧?



但是,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地區,在農民存糧和賣糧上還是有區別的。比如,在小麥主產區,以往農民普遍是留口糧的,也就是根據家庭人數,留夠口糧所需的數量,其他的出售。而留下來的小麥,以前農村的村莊基本上都有磨面的機器,自己磨面,麩皮還能用於飼料。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麵粉廠可以直接買麵粉,商店可以直接買麵條、饅頭等,村裡的磨粉機也基本上都沒有了。雖然還是有一部分農民會留口糧,但留下來的小麥也是要麼後期再賣、要麼去換麵粉或其他的面製品,大多數農民都選擇直接全部出售了。



而水稻產區,特別是以大米為主食的地區,農民留稻穀口糧還是很普遍的。比如南方兩季稻產區,農民會把口感不好的早秈稻基本全部出售變現,而晚稻或一季稻用於口糧,多的部分再賣掉。當然,玉米、大豆等其他非口糧品種,大多都不存糧的,存也是等價再賣,也談不上存一年。

在現行的經濟社會條件下,農民要不要存一年的糧食,糧小咖認為並不能一概而論。傳統的糧食生產大省又是勞務輸出大省或地區,農民農忙結束後大多外出打工,一年之中也沒多少時間在家裡,存一年的糧食沒有必要,而且還要操心存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壞糧風險、蟲噬鼠咬。如果主要是在家中務農或常年在家的話,適當存一些口糧,也無不可。



另外,農民存糧,還有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備災備荒。出於風險防範,每年都存一些糧食,確實有一些老年人還在堅持這一習慣。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在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的重視和救援機制的規範等,為了備災備荒而存糧已沒有必要。


糧小咖


1.存糧的來源

由於農戶的糧食大多數是自己種植的,在收穫以後通常會存一部分自己食用,至於存多少嘛,還要看農戶在一年之中種植收穫的糧食總產量決定,如果一年種植收穫的糧食產量還不夠自己吃,那麼也就只能有多少存多少。

再者就是目前大部分的農村人都很少種植糧食,基本上是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由於購買的糧食不容易保存或者放久了口感不好不新鮮,如果是購買散裝的糧食放久了還會容易發黴變質(除非是人工添加防腐劑),這樣的農戶是不會存一年的糧食的,基本上是購買夠一段時間的食用量差不多完了再去購買。

尤其是一些會享受生活的農戶,基本上是時不時的更換糧食的口味來購買,比如說今天吃大米,明天又下次餃子或者玉米等等,所以說多樣性選擇也是決定農戶不願意一次性存糧的原因。


2.北方和南方

如果一年種植一次農作物,比如說北方一年種植一季,那麼一般都會自己存一年的糧食備用。如果是在南方一年可以種植兩季水稻,那麼農戶正常情況下會存半年維持吃到下一季糧食收穫為止。

當然,大部分農戶還是多儲備一些的,為的就是防止下次種植時有可能出現的減產。尤其是一些離市集比較偏遠的農村人多存糧是必須的,除非離市集交通非常方便。


綜上所述,農戶該不該存一年的糧食是由農戶決定的,準確來說是農戶根據自己的需求適時調整的。


蜂果仁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以成為人類的真理,“家有餘糧”也成了農村人的口頭,每年的春節喜慶人們的習俗也用“年年有魚(餘)”這個詞作為吉言和信念。別說一個家庭,就是國家也應該有蓄備糧。自然界的災難有時很難預測,比如旱災,水災,蟲災等等這些天象,對於自然破壞力是防不勝防的。有些人認為有錢就有一切,這種認為是錯誤的,金錢只是一種勞動力的交換,糧食則是物質的食品,有錢沒物,錢就是一種廢紙。所以我自認為家有餘糧總比沒有的好很多多。


斌峰11


當然應該了,以前有備戰備荒為人民,受其影響,以防未然成了我們的優良傳統。別說糧食,就算錢也不會一下花光花淨。我們不提倡月光族。我們不學外國人,依靠貸款過日子。我們是一分一分存起耒,以備無時之需。不是有人說,外國人是經常花別人的錢,而我們是存起讓別人花。

雖說現在經濟搞活了,社會面上物資應有盡有。比如糧食方面,到處有賣大米,麵粉及五穀雜糧,且還有水餃,麵條,饅頭等半成品。但我們防備後患的思想不能丟。

我們這裡風俗是,新糧下耒後,不會一下賣完,留下足夠的糧食食用,等到下年的新糧打下後,才將這多餘的糧食賣完。年年如此。

也有人說,只要有錢就可以了,何必存糧?但沒有一家會將糧賣完。他們有時也認為,買的麵粉不如自已去麵粉廠磨的面好吃,賣的饃不如自己蒸的好吃。

家裡存些糧或將延續下去。


未雨綢繆180973058


有四五年啦,家中無一粒存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44ca000008f553616710\

泰山7353992905848


中國以前是小農經濟,農戶大多受到傳統思想的引導,按理說大多數家裡是該有一年的存糧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交通便捷後,以前那種經濟和社會動盪的局面不復,很難再有那種自給自足的思想了,城鎮化水平提高,農戶的購買力也增長了,不願意再吃陳糧。但是你問該不該,這個從當今格局看,至少中國現在和長期一部分時間來看,是不該的,這也是給農戶一定意義上的自由。


三恩茶業


家有餘糧肯定是件好事。我是一個純農村人,可是現在我們吃的糧食也是買的。想想都對不起我的稱呼,(農民伯伯)原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裡要是沒有存糧,就好像現在年輕人沒車一樣,好像好沒面子。那知道現在家家戶戶都沒有存糧。我們村十戶最少也有七戶都是買糧食吃。你們看怪不怪?我看這是很危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