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缺愛,用力過猛怎麼辦?

據我觀察,缺愛的人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徵:

1.對感情期望過大,把談戀愛當作頭等大事

2.日常生活很空虛,對自我現狀感到不滿意

3.思維敏感缺理性,稍有不順容易情緒氾濫

4.缺乏情緒自制力,情緒一上來就無法自己

所以所謂的缺愛或是在感情中上頭,就是這麼一回事:一個人生活單調,時常寂寞空虛,突然出現了一個有好感的異性,就不自覺把他當作是一根救命稻草,希望能夠帶自己擺脫當下的困境,於是會對他有諸多的要求和期望,明明知道不合理但又是控制不住自己,時常被情緒支配導致結果越來越糟,如此循環。

不難發現,以上的四個根源都是來自自身。第一個是認知誤區,後面兩個是性格因素,第二個看起來是外界環境,但事實上也是因為缺乏平常心,不知足所致。

很多人會說,缺愛就是缺乏自我,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充實一點就好。我倒不這麼認為,生活再充實,每天看起來很忙碌,但總有閒下來的那刻或是夜深人靜依然會一遍遍質疑這究竟是否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期待救世主來拯救,治標不治本。

缺愛的人自我意識太過渺小,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看了兩部狗血劇雞湯文就說我要找個把我當公主寵的男人,被領導批評幾句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委屈的那個人生一片灰暗,大晚上朋友圈看別人秀個恩愛,心裡又是羨慕嫉妒恨。好不容易找到個對象,自然又把全身心投入上去生怕有所差池。

但說到底她們最缺乏的是從自身汲取寧靜快樂的能力。她們的喜怒哀樂總是與外界掛鉤且往往難以知足,別人對她好就開心,別人對她冷淡了就猜忌,沒對象的時候想著找個對象,有對象了又去千方百計證明對方很愛自己,對方很愛自己了又嫌棄他哪哪還不好……

人一旦把快樂寄託到別人身上,那麼就註定難以幸福,因為沒有人有永遠提供你快樂的義務。

但也沒必要有太大壓力,缺愛本是再常見不過的心裡症狀,每個人在生活的某個階段或多或少都會如此,和原生家庭有關,和成長經歷有關。要想解決的話,根本辦法是修心,修得自給自足,寵辱不驚。

至於修心,我個人的心得是首先在意識上能夠有客觀認知,要知道這世間的規律和常態,比如這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戀人只有相對合適的,比如感情的進展不是取決於單方的付出,而是看雙方的意願,比如所有世事都可分兩面,學著辯證去看待……然後再把這些認知滲透到實際生活當中,讓行為和認知達成一致(參考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做自己該做的事,認可自己的現狀。剩下的就是對於情緒的控制能力,培養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在生活中具體的事件中有意識地去控制,養成習慣,再輔以冥想的方法反思固化。

這是貫穿於整個人生的修行,同時能帶來超乎想象的回報。

性格缺愛,用力過猛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