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被稱為“長壽果”,可經常吃炒花生,就會升高血脂嗎?

用戶4474649658


花生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堅果,花生有“長壽果”的美稱,雖然它個子小小,但它又並不平凡。花生和其他堅果類食物一樣,其中富含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成分,特別是人體無法自身合成,但又所必須的ω6系列脂肪酸,ω6主要的來源就是植物的種子部分中的脂肪酸,所以大部分堅果剛好可以滿足它的提供需求。

我們平時提到堅果都會提到“油脂重”,的確,因為作為植物種子部分,它們需要有充足的能源和營養去保全自己生根、發芽,甚至茁壯成長,所以,在它們的子葉中蘊含著豐富的營養物質和能量物質。不過,這些油脂和我們平時裡接觸到的肥肉、五花肉,或者零食、油炸食物中的油脂可不能相提並論,肥肉中、零食中的油脂大部分是“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雖然這飽和脂肪對人體沒有直接的威脅,作用就是提供儲備能源,不過如果它過多攝入,最終會導致肥胖,從而增加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反式脂肪酸就是個“反派角色”了,反式脂肪酸對人體並無功效,而且它還會誘發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數量的增長,低密度脂蛋白的上升會導致血液中循環的膽固醇量增加,從而升高血脂,它還會誘發脂蛋白、纖維蛋白堆積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粘稠度,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損傷血管健康。反式脂肪酸不僅在油炸食物常見,在諸多“加工類食物”中都屢見不鮮,如火腿、薯片、罐頭食物、各種甜點、小零食等等。

花生中的油脂大部分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它為人體所用,“價值不菲”,正因為用處多,所以並不會像飽和脂肪那樣容易儲存為脂肪,適當吃點花生,並不容易肥胖。花生種的多不飽和脂肪酸ω6佔主要地位,ω6是細胞膜的主要構成部分,可以調節荷爾蒙水平,維持皮脂代謝正常,保護皮膚健康。研究還發現,ω6能夠有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數量,和咱們剛提到的LDL恰好相反,它能夠促進膽固醇運輸到肝臟代謝的速度,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達到調節血清膽固醇的效果,維持膽固醇的正常運轉和代謝。

不過問題來了,多不飽和脂肪酸中還有一種ω3脂肪酸(多來源於深海魚、菜籽油、亞麻籽油等),它和ω6一樣是對人體有益的成分,ω3有助大腦發育,還是清楚炎症因子、抗血栓、降低血壓的重要成分,但兩者代謝需要相同的酶,如果攝入比例不均衡,無法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則會誘發多種慢性疾病的發作,同時很多研究也發現,ω6攝入的過量還會導致“炎症因子”累積,反倒增加肥胖風險,所以,我們還需要控制ω6的攝入量。這花生並不能吃太多,包括其他種子類、堅果類食物。膳食指南推薦,堅果類每日攝入量10g以內為宜,最好不要過多,很多朋友日常愛吃堅果,因為堅果味道真的很香,不過吃多了可並非一件好事,但適當地吃,反倒有助調節血脂。

有朋友問“吃炒花生會不會就會升血脂了?”

不少包裝食品把堅果做得“更好吃”,例如,油炸花生米、魚皮花生、酒鬼花生、糖衣花生,炒花生也一樣,如此一來,我們就增加了花生含鹽量、含糖量和含飽和脂肪酸甚至反式脂肪酸的量,原本適當吃花生是有益健康的,但多了這些成分反倒更需要控制攝入量,吃得多了更容易引起肥胖,或升高血脂、血壓。總之,選擇堅果類食物多選擇天然無加工的唯一,而更多的加工類食品也是我們需要減少食用量的。


只有營養師知道


血脂高一般有這兩種類型,一種是屬於甘油三酯高,而另外一種則屬於自身的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脂的蛋白相對比較的高。這兩種的高脂血症其實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分開詳細的說一下,

甘油三酯受到食物的影響相對比較的大:如果真的吃了相對比較多的炒花生,比如吃到200克左右,那麼第二天自身的甘油三酯或許就很有可能會有所升高。

但是這種影響的時間相對比較的短,少油飲食兩三天之後或許就會降下來。那麼我們身體血液之中的甘油三酯到底是去哪了?這當然是變成我們身上的肥肉了。

膽固醇和低密度的脂蛋白大部分其實都是我們的身體自己去合成的,而且受到食物的影響非常的小。即使是吃了很多的炒花生也不會有相對比較明顯的變化。

血脂高則是在遺傳體質的基礎上面,主要是受到自身長期不健康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從而導致的。其實某種單一的食物並不是高脂血症的這一誘因。

炒花生如果真的吃多了或許就會提高我們自身血脂的這一水平,尤其特別是甘油三酯的水平會有所升高。

如果長期超量的去吃,在甘油三酯升高的同時,低密度的脂蛋白或許也會有所升高。至於花生這種堅果類的食物應該如何正確吃的這一問題,2016新版我們中國膳食指南也是有所提及,該指南認為:堅果之中含有多種的不飽和的脂肪酸,可以延緩我們自身的衰老,增強我們自身的記憶。

而且新版的膳食將它和豆製品放在一起進行了推薦,要求這兩者相加了之後,每天食用25-35克左右。不過這兩者的推薦用詞是有所不同的,推薦豆製品使用的是“經常”,而推薦堅果使用的則是“適量”。

或許可能這個建議還不是特別的明確,但是,我個人認為由於堅果之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或許會提升我們自身的血脂水平。

所以堅果還是建議適量的吃,不建議各位多吃,一般普通人一天每一天推薦吃10-15克左右的堅果也就可以了。比如說:花生一頓或者是一天吃10粒左右,核桃一兩個左右,開心果10--15顆左右也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我們從營養的特點上面來看的話,花生其實就是屬於堅果的一類,而其脂肪的含量相對比較的高,主要是以不飽和的脂肪酸為主;蛋白質的含量也是相對比較的多;而且富含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的維生素的礦物質;還有多種的有益植物化合物,每天吃一把堅果或許還是對自身的健康有一定的好處。所以炒花生也是可以適量的去吃,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吃得太多,吃多了之後或許就對我們自身的催肥效果就是一級棒了。


醉音紅塵


炒花生如果是幹炒到也無妨,不過如果是油炸的恐怕就要注意一下了,原本花生也就屬於油脂含量比較豐富的堅果類食物,這一下油炸更是大大提高了花生的熱量和油脂含量。不僅僅是油炒花生,更多烹飪中添加油脂較高的食物吃多了,可能也都會成為肥胖或三高疾病的幫兇。另外,花生可以經常吃,但也不適合多吃,花生的熱量、脂肪含量較高,吃多了同樣對身體不利。


因為花生中油脂含量較高,很多高血脂患者都問起過吃花生會不會影響血脂,其實堅果類食物(包括花生)是一種神奇的食物,你適當吃點它們對控脂反而是有好處的,你要是忍不住敞開門大吃,那麼它們必然是對健康有威脅的。

花生中的油脂含量的確很高,不過這些油脂都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以ω6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不飽和脂肪酸和我們平時印象中的油脂差別挺大,它們不像肥肉中的飽和脂肪那樣,一心只為了儲存能量存在,而可能誘發肥胖,升高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分量,也不像加工類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那樣,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數量而威脅血管健康,它們大部分被身體利用,如維持細胞膜的流動性,輔助體內多種代謝過程的順利進行等等,有研究發現,它們還有降低血脂的效果(其原理是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數量,增加)所以它們並沒有那麼容易讓人肥胖,同時還有助保護心腦血管。



不過,任何成分攝入過多對身體都是一種負擔,拿花生來說,雖然ω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確有益處,但它的過量也是有害的。如不少研究發現,長期過量的ω6脂肪酸攝入,雖然不會增加心腦血管死亡幾率,但可能會增加身體炎症反應,它還會和另一種ω3脂肪酸競爭同一種酶,導致體內內分泌紊亂,甚至促進癌症的發展,並且也會誘發肥胖。總之,我們適當吃花生(或其他堅果類食物)為宜,膳食指南推薦每日堅果攝入量10g左右為宜,大概是一小捧的分量,可不要覺得堅果美味香脆就長期過多食用。


王旭峰營養師


花生吃多了對身體沒有害處,但花生熱量脂肪都很高,吃多了容易胖。不加限制地食用花生會增加熱量和脂肪攝入,使體重增加、血脂升高,不利於血糖和血壓的控制。沒事的時候不要多吃花生或瓜子之類的乾果。每天吃二十粒最好! 醫學界認為,為了降低膽固醇,也應該減少一些含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尤其是心、肝等動物內臟。蛋類每星期以不超過三四個為原則,尤其儘量少吃蛋黃,包括各種魚卵、蟹黃等。











美時尚街拍


花生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它含有的營養物質豐富,且具有多種保健作用。但對於高血脂來說,卻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吃花生能夠降血脂;另一種是吃花生能升高血脂。

  • 那麼,吃花生到底對血脂有什麼影響呢?

花生所含的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對人體大有益處,均具有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降解代謝等作用,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組止動脈粥樣硬化。

所以,花生是具有一定調節血脂作用的,但因為花生同樣含有大量脂肪,如果一次性進食太多,可能會導致血液中脂質含量增加。因此,高血脂患者吃花生一定要適量,並不是吃得越多,降脂效果就越好的。

  • 高血脂患者吃花生是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對於高血脂患者來說,最合適的吃法是水煮花生。

水煮花生可以避免營養成分流失,還能過濾可能含有的黃麴黴素。

而花生經過炒或油炸後,會讓它含有的營養成分大量損失,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等也會被高溫破壞,失去大部分價值。此外,炒炸花生還更容易導致肥胖。

所以,高血脂並非不能吃花生,而是要正確、適量吃。這樣才最有利於病情的控制,不給身體帶來額外的傷害。


魯南製藥小貼士


花生米生吃還是對人體有益的,炒的話,會失去營養,但營養還是會有的,只不過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