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學習季,看好五糧液追趕茅臺的核心邏輯

這個春節,聚會不了,電影院看不了,旅遊去不了,在家宅著,看電視不如研究股票,難得有這麼多整段的時間去研究股票。

而且,估計各大公司的一季報和半年報都不會太好,尤其與大消費相關的企業,估計他們的股價和業績都會在上半年出現雙殺,但要知道,這是天災,該過去的都會過去,所以,客觀上看,未來兩年,大的機會很有可能在疫情結束的時候出現。

如果這個判斷成立,那麼現在更需要認真去研究之前那些高高在上的企業!

春節學習季,看好五糧液追趕茅臺的核心邏輯

長期以來,一直有朋友問老榕樹怎麼看待茅臺和五糧液,為何這三年選擇了五糧液,而不是茅臺,當然,結果上看,五糧液的確漲幅要高於茅臺。從現在看未來兩年,我認為五糧液在企業表現和業績增速上,依然有可能超越茅臺。

其實,在歷史上,茅臺超越五糧液也是有原因的,從五糧液的小弟成為大哥,不是無緣無故的,如果能夠分析清其中的道理,自然五糧液也存在超越茅臺的可能性。

我們先看兩家企業的市盈率的比值,重點從2013年看起,可以發現這些年來,多數時間,茅臺的估值是要高於五糧液的,從近三年的情況看,在2016 年年初,兩者的估值比為1.0,2016 年 4 月開始,估值比提升至 1.2。2018 年三季度,隨著白酒行業整體景氣度階段性下行,五糧液跌幅擴大,而茅臺與五糧液估值比不斷提高。

至 2019 年初,茅臺與五糧液估值比達到 1.5,依然處於近五年高位。從 2019 年開始,隨著五糧液二次創業成果逐步釋放,相對於龍頭貴州茅臺的估值折價情況明顯縮小。

總體來看,茅臺雖然市值要大於五糧液,但估值上,也要高於五糧液,說明市場上對於茅臺的看法,存在巨大的相對溢價,茅臺在企業層面超越五糧液後,市場帶來的長期估值溢價,在這張圖得到了體現。

春節學習季,看好五糧液追趕茅臺的核心邏輯

其實,從根子上說,茅臺能夠超越五糧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五糧液自身的問題,自身不犯錯,就不會造成當下落後的局面。

而眾多問題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公司的產品品牌過多,因為要走“民酒”路線,公司有著大量的子品牌產品線,反觀茅臺,多年來一直堅持精品高端路線,而且近年來,還有不斷細分高端的趨勢,目前飛天茅臺酒又分為普茅、年份、精品、低度、生肖等。

而五糧液由於濃香酒系列出酒率較醬香酒低,因此產生了大量不宜勾兌的低端酒。五糧液在 90 年代推出了買斷模式和貼牌模式,即通過經銷商買斷或者貼牌的方式來消化低端酒產能。

如果在行業景氣度高的時候,這種方式對於銷售額的貢獻巨大,同時低端酒產能問題得到了有效消化。但從行業的長期發展角度看,也為將來埋下後患,即產品品牌數量過多,消費者容易混淆。

同時,由於產品命名的相似性較高,低端低價的系列酒、貼牌酒也削弱了主品牌的形象。高峰時期,五糧液子品牌、孫品牌數量達上百個,同時很多品牌均冠以“五”、“糧”、“五糧”等字樣。而茅臺瞄準高消費人士,定位更加明確,用清晰的產品結構把握住了高端消費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五糧液品牌的過度開發則在行業景氣度回落階段削弱主品牌高端形象的弊端開始顯現。

其次,粗放的經銷商模式

一直以來,五糧液都是粗放的經銷商模式,也就是大商模式,也就是找到一兩個大的經銷商,就能吃下一大片區域,這個模式的優勢在於拓展速度非常快、且風險低,廠家無需投入資源,由大商對大區進行拓展。

但是隨之而來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公司對於終端把控能力較弱,且“抓大放小”的戰略使得部分地區竄貨嚴重。

反觀茅臺,則一直採用的是小商模式,經銷商之間,無大小差別,雖然渠道深耕需要時日,但是一旦建立起來,企業對於終端的把控較為穩固,也較少有竄貨情況發生,這也就是經常說的渠道深耕,其實在粗放式發展進入存量性競爭發展階段,渠道深耕帶來的優勢是不容易被發覺的,但是後勁很足。

而且渠道深耕的好處還在於帶動提價的有效性,在歷史上,茅臺的提價往往在五糧液的後面,都是五糧液先提價,可效果上看,則是茅臺的效果要遠好於五糧液,導致現在渠道的利潤要遠高於五糧液,所以茅臺經銷商的積極性也要遠高於五糧液。

因為五糧液對於終端把控能力較弱,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比如2012-2015年,公司提價,對於經銷商的信心產生衝擊不說,公司又以不同的補貼政策來提升渠道商的利潤,但是補貼政策的差異,大商通常資金實力雄厚,靠著更高的補貼降低綜合成本,而小商由於量少,拿到的補貼也較低,綜合成本高於大商。因此,小商為了降低成本,選擇從大商而非廠家處進貨。

而大商則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更高的資金週轉率,提高出貨量來維持折扣力度,進而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竄貨問題,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公司和渠道都受到損害。

綜合來看,就能夠發現五糧液落後的關鍵原因,在於品牌不聚焦和渠道粗放式發展,如果改變這兩個短板,不敢說超過茅臺,追上茅臺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茅臺有產能瓶頸,五糧液,沒有!

其實,這個問題,這些年,五糧液集團都在改變,唐橋改變的不夠,或者說看到了,力度遠遠不夠,而從這幾年的李曙光新政看這兩點的改變,還是可以的,產品一直在砍,在聚焦,最關鍵的渠道,則從傳統大商制開始轉為扶植小商,制定更合理的費用政策,這兩年的竄貨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在深耕上,也開啟了千城萬店工程,渠道細化深耕在不斷完善,從業績上看,這兩年,五糧液的增速也十分穩健,可惜的是,不僅五糧液在做這樣對的事,瀘州老窖也是!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