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較正常的?

社保小達人


有多少存款是正常的呢?我想這個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數額,有存款也正常,沒存款也正常,這個跟每個人所處的年齡段、城市以及其固定資產情況有關,舉個例子來說:一個有房的人,身上沒有任何的存款,與一個無房的人,身上有一萬元的存款,誰更正常一點呢?再者一個已經出來工作多年的人,有個十萬八萬的存款,可能比比皆是,另一個在剛剛畢業的人,有個一兩萬的存款,可能鳳凰麟角,誰更正常呢?

所以有多少存款算正常,這個取決於你的年齡段、城市以及所持有的固定資產等情況。

平均值

根據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各項存款總額為182.52萬億元,其中境內住戶的存款餘額為72.44萬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人口總額約為14億人,那麼人均存款為:72.44萬億/14億=5.174萬元,也就是說簡單粗暴的計算下,你最少要有5萬元以上的存款才算正常水平。

但是存款並不是居民的唯一投資渠道,除了存款之外,還有理財產品以及基金產品是居民的投資主力,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理財產品產品存續規模約為30萬億,基金規模約為50萬億元,考慮到這兩個方面疊加上去,那麼人均存款最少應該有:152.44萬億/14億=10.89萬元,即你差不多要有11萬元才算正常,如果在扣除3億左右的青少年,那麼成年人,人均存款的達到:152.44萬億/11億=13.86萬元。

當然了,任何平均數都沒有意義,因為太多人屬於被平均了,在中國,只要你不是富二代或者拆二代,基本上揹負上房貸、車貸、車位貸、裝修貸等各類貸款之後,能夠保持每個月收支平衡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事情了,談何存款。

總結

除了剛畢業的工作的人之外,其餘的人,如果沒有購置任何的固定資產,那麼我認為一年存下個5000元應該不算一件過分的事情,你可以看看自己多少年了,乘以5000這個數,看看自己是否達標。在沒有任何資產的情況下,也無任何的存款,那肯定是不正常的,這時候如果又推拖被平均也說不過去。


鯉行者


我著得存款越多越好,越多越正常,但是隻能想到正常,難以辦到正常,只能看年齡段來衡量存款的正常。

拿我來說現在55歲了,和年輕人比老了,和老年人比還年輕,算中年人吧,我著得存款比較正常了,因為我是窮人出身,婚後欠債,分家白手起家,在鎮上有一間自建的門面出租,整個住房有280平方,存款達到100萬元,社保也一次性買好了,心不大足夠,在我心目中算正常了,這是我的滿足,也是我的目標,但是還有一個女兒讀高二,有能力供她讀完大學完全有能力的,這也許是我的眼界很淺,著得自己的存款正常。

最後我想聽聽大家對存款多少的正常性,說說你存款的多少吧!




人生如夢158167915


我曾經是一個養老工作者,在養老院工作了十餘年!工作期間接觸過上千老人及其家人,見證了許多關於他或她有關養老的故事!有開心的,快樂的,也有傷心的,難過的。但是很多故事的情節好像都與錢有關!特別是有些老人在老的一刻,把自己的所有養老存款都給了子女,而又在分配上不合理!最終造成了自己的養老受傷,兒女又為了父母的養老錢大打出手!甚至上法院都有。

很多現實故事證明,每一個老人決不能將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決不能沒有一定的養老存款(多少要根據當地的經濟和生活水平來定)。

那麼我為什麼說存款30萬差不多了呢!(老伴另算),首先我有退休金(每月5000多)目前每月用不完還可以存一點。(每年與夫人一起遊山玩水用。一般常見病有醫保報銷,自付不多!如果一切順利!還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二十年。二十年後準備去較好一點的養老院(因為我是幹這一行的,對當地養老機構很瞭解)。二口子的養老金支付也相差不多了!不夠部分由養老存款補貼(注二十年前存款30萬,二十年後翻了一番應該有)!萬一生一場大病!也基本上沒有問題!如果是醫不好的病,這麼大的年齡了!也要有尊嚴的離開,千萬別全身東管西管子插上救命,沒有必要了!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喜歡我的人(老人)請點贊👍我吧!


老趙說養老


對於80後我覺得不負債個十幾二十萬或身家一兩百萬都不算正常。80後現在也三十多歲了,89的都三十了。三十多歲其實已經經歷了很多了。創業對於每一個有血腥的男同胞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至少對於我來說是這樣。有很多人創業失敗,當然也有很多人看到了第二天的太陽。而我是掛在了前一天晚上。我是個89的農村小夥,從大學畢業開始出來創業,從一無所有發展到身無分文,從身無分文發展到現在的負債累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我瞧我自個都上火。但是這也是我希望的,可是結果是我不願看到的。沒關係,奮鬥個幾年,再從新來過。生命在於折騰!每天風雨無阻的穩定的工作可不是我這個有點野性的男人所想要的。


製造君Judy


這個問題很有開放性,沒有統一的答案。

即使是同樣的年齡段、同樣的收入和經濟環境,但是消費方式和理財方式的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存款規模。

就像同樣在一個單位上班,同樣的工作拿著相同的工資,有的人開著寶馬奧迪上班,有的人乘公交上班。

舉個例子吧:

剛畢業上班的時候,一個月4000塊,在辦事處包吃包住,除去經常出去吃夜宵、吸菸等開支,一個月能存個2000元左右。終於在5個月後,我積攢了人生中第一個一萬元,當時很高興的宣稱自己也是“萬元戶”了。

一起分配到單位的一位同事,同樣在5個月後一張信用卡負債4000元。為啥呢?

那年iPhone4剛推出,這位同事就入手了一部花費了5000元左右。再加上他天天花錢大手大腳,晚上喜歡和一些業務員去酒吧喝酒、之後KTV,檯球室,玩網遊買裝備又花費了幾千塊,所以5個月後他就成功的負債4000元了。

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比上年增長11%,增速比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7%;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比上年增長8.3%,增速比上年加快1.5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

2018年城鎮居民的平均工資收入82461元,月均工資7000元左右,但這是稅前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後,實際拿到手的工資4000元左右。

單純的依靠4000元工資,一年不吃不喝不到5萬元,十年也才50萬元。

但就在這十年內,有的人會考慮按揭買房;有的人會考慮租房住,先購車;也有的人會不安於現狀選擇炒股;等等選擇,不同的選擇造成的結果都會不一樣,或者說即使是同一種方式造成的結果都不一樣。

所以,這個問題用具體的數字作為答案是沒有任何對比意義的。



財經札記


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較正常的,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一是當地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越發達,人均存款規模越大。像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人均存款規模肯定是在全國領先水平,家庭存款規模達到100萬元、1000萬元以上非常常見;西部偏遠地區經濟落後,有的家庭存款連1萬元都沒有,這是由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差異。


二是個人能力

個人能力越強,收入越高,存款往往也越多。很多情況下,個人能力差異比地區經濟差異帶來的存款收入差別會更大。一個能力出眾的人,月入10萬元、100萬元都有可能,像是金融行業、互聯網行業的員工,當老闆、做生意的人,都屬於富人階級;但如果你的能力不強,即使有本科、研究生文憑,也照樣只能當一名非常普通的職工,月薪5000元都達不到。


三是個人消費水平


有些人即使賺的比較多,但是消費太過超前,花銷太大,導致一直攢不下錢來,自然存款就很少。比如我身邊有兩個90後的同事,家庭在三四線城市屬於小康水平,生活還比較滋潤,正是因此,她一點攢錢意識都沒有,賺多少花多少。雖然工資1萬多元,但是工作3年最多攢2萬元。


不過還有個90後同事,雖然月薪8000元在北京不算多,但是工作3年卻攢了10萬元,這就是消費水平帶來的存款差異。


四是當地物價水平


當地物價水平越高,老百姓消費支出就越多,攢錢就越困難。有很多城市都屬於工資低、消費高的城市,比如大連、青島、廈門、貴陽等都屬於物價水平超出工資承受能力的城市。


五是家庭經濟背景


也就是拼爹拼媽了,在我國,父母的錢說到底都會給子女,父母有錢,子女也就跟著有錢。父母有錢的話,一方面子女贍養父母方面基本不需要出錢,另一方面買房買車結婚父母還要給很多錢。即使工資不高,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人,存款也會比較多。


雖然中國的富人很多,給人感覺中國好像很有錢,但其實中國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我們來看看下面一組數據,看看不同省市的存款水平和人均存款水平(年份暫不清楚):



北京、上海這兩個國內最發達城市的人均存款顯然是最多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人均收入水平只有10多萬元,有可能是數據比較早,也有可能是錢沒有存在銀行,而是拿去買理財或是買房了。


浙江、天津、江蘇、廣東這些省市也都比較發達,存款規模較高。不過我對於遼寧省能排到全國第5的水平質疑,所以上述存款水平僅做參考,數據可能有點滯後。


存款不多和房價太高有關


中國人之所以存款不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錢都花在房子上面了。在連續十幾年房價持續大漲的背景下,很多地區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了老百姓的實際負荷能力,幾乎是傾其所有湊齊了首付的錢,揹負著很重的房貸壓力。


比如北京市房價平均6.2萬元/平米,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在8000元左右,買一套80平的兩居室要500萬元,按照年收入10萬元左右來算的話,一個普通人不吃不喝要50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所以很多人在北京工作幾年攢了一些錢都選擇回老家買房。


存款多少算正常?我覺得起碼得保證自己到退休之後仍然能維持正常的老年生活算正常,一定要提前規劃養老啊。


小斯筆記


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我說說我的看法。

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認為有套房子,有輛車,再有一百萬存款就足夠了。

有了一百萬存款,房子車子也不缺,我會把這一百萬分成幾部分來打理。

首先,拿出來三十萬,存銀行長期定期,這部分錢主要是以備不時之需的,存在銀行,如果遇到急事要用,就馬上取出來,損失利息無所謂,主要是為了解決問題。

其次,拿出來三十萬,買股票,股票就買一些滬深300的成分股,反正就買大藍籌,不買垃圾股,這些錢買成股票後,基本是不會動它們的,除非哪隻股票漲得太厲害了,就把它賣掉再換一隻股票,除了每年的股票分紅,還能賺股票上漲帶來的收益。

然後,拿出來二十萬,買個固定收益的理財,收益率不用太高,5%~7%就可以,但是要買低風險的,本金有保障的那種,這部分錢就長期買理財賺收益。

再然後,我還要拿出來十萬,給自己和家人買保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給家人和自己多一份保障,總是沒有錯的。

最後,我會給餘額寶裡放十萬塊錢,這就是我們家的日常生活資金,主要是它取用方便,利息比活期存款還高一些。

除此以外,我還要努力工作,讓自己的資產越來越多,節假日帶家人出去旅遊,讓家人享受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快樂。

如果你喜歡這個回答,歡迎轉發、點贊、評論,歡迎關注我,訂閱更多財經、理財、炒股知識和資訊!


投融資那些事兒


做為一名財務人員,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回答一下,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較正常的?我的觀點是存款不是資產,存款不要太多為好。

存款不是資產,不是越多越好

真正的有錢人,會把錢都存在銀行嗎?不會,他一定會投資,讓資金週轉起來,放在銀行裡,只會讓銀行把錢賺走了。

老百姓過日子也是一樣的,你有100萬元,你會都存在銀行嗎?肯定不會,也許你會付個50萬的首付買套房子,再買10萬元的股票、30萬元的銀行大額存單、5萬元銀行理財,最後銀行存款留了5萬元。

這就是普通百姓的資金安排,存款能代表什麼呢?代表你可以隨時使用的錢,應急的錢。

因此,存款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資產的概念,不要越多越好。

那我們平時存款保持多少比較正常呢?

如果你是月光族,我建議要開始存點錢了,一個人、一個家庭都會遇到一些急事,建立適當的存款儲備是非常必要的,人是英雄,錢是膽。

如果你有穩定收入,積蓄較多,我建議你保持適當的存款餘額即可,其他資金一定要進行理財,爭取實現保值增值。

由於城市、農村的物價水平不一樣,每個人的消費水平不一樣,不可能說存款保持在某個固定數額比較正常。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自己的平均每個月消費額,以及近2個月內可能會支付的大額支出,從而來確定一個合理的存款水平。

如果我每月家庭開支在5000元,而下個月會購買車險4000元。我會保持三個月的正常開支額15000元,加上保險費4000元,在銀行裡存款19000元左右就可以了。

即:合理存款額=平均每月開支額

×3+近二個月內大額支出


財務意識流


存款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標準,對於一家之主來說,可能存款要達到讓一個家庭正常生活的水平才是正常,而對於剛畢業的人來說,不是負債已經很好了,因此存款算是比較正常的話,這個參考指標比較模糊,地區不同、年紀不同、收入不同等都有不同的標準。

人均存款
如果從宏觀來說,個人存款達到全國人均存款已經算是處於一個正常水平,根據統計局公佈,2018年住戶存款餘額一共72.44萬億元,按照14億人口來計算,人均存款為5.17萬元,而且近3年保持一個良好的增長。
5萬元可以說是正常的存款水平,畢竟人均達到5萬存款的省市有8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遼寧、江蘇、廣東還有山西,目前我國依然是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如果在經濟比較好的省份5萬存款是正常的,甚至的最低要求,而經濟不算髮達的省份,達到5萬存款已經算不錯的,標準可能更低。
收入水平
根據今年統計局最新發布收入人群標準,低收入人群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人群指收入在2000-5000元的群體,較高收入人群指收入在5000-10000元,高收入人群指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
可見達到5萬存款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等收入人群中最高的5000元,需要存10個月才能達成,而且是淨存款,期間沒有額外支出,因此對於工作有一定年限的人來說,存款5萬已經是一個正常的水平。
沒有存款也是正常的
在現在社會上,告訴別人自己沒有存款也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畢竟沒有存款要麼的是窮人,要麼貸款的人,居民槓桿率高也是我國平均存款低的原因,畢竟大多數都揹負著房貸。
還有社會上鼓勵消費,目前負債人數最多的年輕人,超前消費透支信用已經成為年輕人日常的消費模式,不過在超前消費的同時,存款已經會逐漸變少,甚至變零也是正常事情,“月光族”已經成為不少人的標籤。
而且目前經濟狀態是處於一個低息週期中,因此大多數有錢都會用於投資或者消費,存款只會被通脹率慢慢消耗。
最後總結
多少存款算是正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標準,可以根據個人和家庭的消費情況而定,也可以通過對比別人而定,在現今社會沒有存款也是正常的,畢竟把錢存起來長遠來說是一件虧損的事情,所以目前存款多少是一個正常水平已經變得很模糊,標準只能自己去制定。

財經鳩摩智


朋友們好!

存款16萬左右就算是比較正常的了。2018年,根據存款數據可以測算出來,全國平均家庭存款大概就是16.85萬元的樣子,這個存款數就算是比較正常的了。下面來分析一下。

全國家庭平均存款數據

根據2018年賬戶存款數據來看,全國2018年住戶住戶存款餘額是72.44萬億元,全國人均存款是5.17萬元,這樣的平均存款數據比上年的增速為11.1%。全國家庭總數是4.3億戶,全國住戶存款餘額是72.44萬億元。因此,可以算出來,全國平均家庭存款數額是16.85萬元。

因此,可以看出來,16.85萬元,這個數據就是一個家庭平均存款數據。因此,這樣的家庭平均存款數量也就算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存款數據了。

崗位人員平均工資來看

2018年全國崗位人員平均工資達到了6.838萬元,也就是平均每個月是5698元,如果扣除五險一金還有個稅之後,平均淨收入應該是5.5萬元左右。

如果按照一個家庭擁有兩個職工來算,一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應該在11萬左右。如果按照比較節儉的生活方式來測算的話,大概一個家庭一個月消費5000原來算,那麼一年的總消費應該在6萬左右,也就是說一個家庭大概每年能夠存下來5萬元存款。

因此,如果一個普通家庭想存到16.85萬元的話,按照全國平均收入來算,大概一個家庭需要3年多就能夠存到16.85萬元的存款了。

因此,一個家庭能夠有16.85萬元的存款就算是比較正常的了。


綜上所述,一個家庭擁有16.85萬元的存款就算是比較正常的了,因為這個數據就是全國家庭平均存款數據,而且一個普通家庭大概也能夠通過3年多存到這樣的存款。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