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字簡化“龍”失敗了嗎?這可不是憑空捏造,王羲之都寫過

對於簡化字,一直都存在著很多的爭議。但是不管贊同不贊同,簡體字都已經在大眾中流行開來了。而且漢字簡化的行為歷史中一直都存在著,不過大都是由約定俗成,民間自行演變,少有由國家自行去推行改變的。這可能也是現在簡化字遭到比較大爭議的地方吧!

我們看下“龍”字,現在簡化為“龍”。除了這個字本身簡化的形象外,因為它的特殊文化含義,也使得大家對它簡化字形有一個比較大的非議。

一、說“龍”不像龍

有人說簡體的“龍”,字形沒有一處像龍,彷彿一個異種,如同遭遇了核輻射而變得面目全非。

於此,我建議大家看看甲骨文裡的“龍”

“龍”字簡化“龍”失敗了嗎?這可不是憑空捏造,王羲之都寫過

“龍”字簡化“龍”失敗了嗎?這可不是憑空捏造,王羲之都寫過

感覺如何?沒有“龍”的豐滿,也沒有“龍”的威武,但這就是比較接近原始人們對龍的描寫。“龍”、“龍”相對而言,現在的“龍”至少形體上還是比較接近原始的龍的。

二、說“龍”是憑空捏造

確實,對於大部分看習慣了原來“龍”字寫法的人來說,簡化總是很難接受的,而且“龍”這個字形相對原來來說相差也有些大。但是“龍”字裡並不是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寫法。

你以為我要說草書體?非也,看圖

“龍”字簡化“龍”失敗了嗎?這可不是憑空捏造,王羲之都寫過

王羲之的興福寺半截碑的字,右半部分是不是很眼熟?這個也不是王羲之的特例

“龍”字簡化“龍”失敗了嗎?這可不是憑空捏造,王羲之都寫過

唐·李邕·李思訓碑

“龍”字簡化“龍”失敗了嗎?這可不是憑空捏造,王羲之都寫過

唐·歐陽詢·皇甫誕碑

“龍”字簡化“龍”失敗了嗎?這可不是憑空捏造,王羲之都寫過

宋·蔡襄·自書詩

所以現在的“龍”並不是無跡可尋

三、“龍”寫出來不好看

或許吧!但是審美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一直用這個來說理,我只能認為這個人泥古不化,學書法也是隻會死臨摹。正如同樣一支毛筆,有的人就能寫出好看的字,有的人寫不出來只能埋怨這支筆太差勁了。

“龍”字到底寫得好不好看,還需要看個人去操作。篆書隸變再到楷變時我想也有不少有“高文化”的“衛道士”去抵抗,他們也有一大堆道理去反駁隸書,從美學、文化等多角度去批判。但都沒有用,因為這適應當時多數人的需求。我國當時簡體字的改造也是有其歷史原由,所以大眾接受了。但也有失敗的一次,那就是第二次簡化改造,簡單點原由就是過猶不及。

最後

在此,並不是說原來的“龍”不好看,只是要理性看待。有些事情已經發生,短時間是很難改變的,不如去坦然接受。接受了,還是可以談談的,來說說你們認為簡體字二改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對於二改的字,看了實在是有些難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