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晚年的錢君匋毅然決定向家鄉捐贈自己嘔心瀝血歷經大半個世紀精心積累的藏品和本人數量極其可觀的精心之作。一九八三年,時年七十七歲的錢君匋便開始考慮百年之後藏品的去向了。這實感於是年六月二日其遠房堂弟、大收藏家、鑑賞家錢鏡塘的突然離世。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前一天,兩人晤面,還暢敘情誼和笑談書畫鑑定的趣聞。次日,錢鏡塘因突發腦溢血溘然長逝。錢君匋有輓聯『昨日樓頭猶暢敘,今朝堂上只哀思』悼之,並寫文章《錢鏡塘先生安息吧》追思,併為之撰《墓誌銘》。此事對錢君匋觸動很大,他開始考慮安排藏品的長久歸屬。據說他當時有三種選擇方案:『第一種,按傳統做法,把一生的積蓄和文物留給三個兒子;第二種,把文物變成現錢如數分發;第三種,把文物捐給國家。』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兩年之後,一九八五年,他『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對「後事」作了決斷:通過學生計安康,向桐鄉縣委表示願意把畢生收藏的珍貴文物全部捐獻家鄉人民』。又越二年,捐贈一事終圓滿告成。對於這一過程,他曾撰文論及:『如果照平常的處理分給兒孫,我能監護的只不過三代而已。再延續下去,他們對這些文物所持的態度如何不得而知,也許吃盡賣光。而我千辛萬苦收集珍護下來的文物,聚則不易,散則極快,不如把這些文物一股腦兒如數捐獻給生我的故鄉。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二金蝶堂(白文)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六朝管花齋(朱文)

由故鄉建立機構來永遠珍護,可不致分散。這不是一件很放心的事嗎?』錢君匋『於是把還得的書畫印章和其他文物,以及歷年來書畫朋友所贈的作品、稀有的善本印譜等一件不漏,捐獻給故鄉。桐鄉縣政府特撥鉅款,由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設計為這些文物建築一座君匋藝術院接藏了,經常把這些文物輪流公開陳列,任人研究參觀』。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鮮鮮霜中菊(朱文)

有遠見的桐鄉黨政班子在當時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拔出其時堪稱鉅款的一百二十萬元,專款專用。有文獻記載了當時情景: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清點捐贈文物,移交給來滬接受文物的桐鄉縣領導及有關人員,文物當晚運往桐鄉。是月十日,建於桐鄉縣城梧桐鎮的君匋藝術院(十月竣工)舉行隆重的落成開院典禮。參加盛典的有浙江省、浙江省文化廳、嘉興市、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處以及桐鄉縣的黨政領導和有關負責人,以及許多著名書畫家,盛況空前。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明 徐渭墨梅芭蕉 197x98

『捐贈的明代、清代、近代和現代的名家書畫、印章、原拓印譜、陶瓷銅石器、自作書畫、印章、封面裝幀及書籍等共計四千八十三件為第一批入藏,並展出部分精品。』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二金蝶堂(白文)邊款

其中明代徐渭《墨梅芭蕉圖》軸、陳道復《松石圖》軸、文徵明《窗前鳴佩》手卷、清代石濤《蘭竹》冊、鄭板橋《墨竹圖》軸、金農《花卉》冊、華喦《綬帶松竹圖》軸、趙之謙花卉八尺屏條等均為稀世遺珍,晚清金石篆刻三大家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的原印為海內首富。

一九九六年,錢君匋又向他的祖籍海寧市捐贈藏品和自己佳作。為此海寧市政府於海寧市區西山山麓建立錢君匋藝術研究館,於一九九八年五月九日正式開幕。

收藏大家錢君匋——富而不傲,晚年捐出自己近半收藏

明 陳淳《松石圖》立軸 148x61.5

二〇一一年,海寧錢君匋藝術研究館編輯出版《錢君匋捐贈館藏書畫精品集》有贊『千餘件珍品報桑梓,十二載光陰續文脈』,便是指錢君匋當年將其收藏的藝術珍品和本人佳作共計一千餘件捐贈海寧之事。這些珍品包括明清董其昌、金農、華喦、虛谷、蒲華、趙之謙、吳昌碩等,近現代張大千、齊白石、潘天壽、劉海粟等名家精心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