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廣東男友,去哪都穿個拖鞋短褲,感覺很隨便,說幾次也不改,有什麼辦法讓他改變?

中山汽車資訊


我是北方人,來廣州幾年了,現在背心短褲,拖鞋是標配。一般不是特別的場合,不喜歡穿長褲,鞋子之類的。大家都知道,廣州這邊的天氣常年溼熱,每次從老家回來,下了飛機或者火車出來第一感覺就是太熱了,渾身都黏糊糊的,溼漉漉的。太難受了,北方的熱是乾熱,就算你出汗,一會就烤乾了,所以也不是特別的難受。在廣州不一樣,出了空調間身上天天都是掛著小汗珠。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再穿著長袖,長褲,身體裡的汗水全都悶在衣服裡,更加難受,怎一個捂字了的。所以還是穿短褲相對清涼些!另外我給你說下為什麼穿拖鞋,首先還是熱,出汗腳捂著是真的不舒服,再說廣州的天你也摸不準,出門不下雨回來下了,不管你皮鞋,波鞋,全都當水鞋穿了。說了這麼多希望你能理解一下。




笑聞天下123


其實你們不瞭解廣東人。在改革開放前,廣東人穿著更隨便。穿木拖鞋,汗背心就可上街,喝茶。有些小地方在房間裡拉根繩子,所有衣服都搭在上面。現在已經講究多了。我覺得與是不是覺得自己有錢沒關係。廣東天氣很熱,廣東人講究吃,不講究穿,這種傳統習慣還是有變化的。(我不是廣東人,但多次去過廣東。)


xl8076


穿拖鞋短褲咁繫好囉,我70歲同個女朋友去街一樣著一件短衫,穿一條牛頭褲加拖鞋,去開工也一樣,還要開一部牛角扇呢,南方天氣熱,氣溫32度以上就焗得好厲害,個陣時就要開冷氣,現時這麼熱的天氣,我也見過有人還穿長的牛仔褲,還著波鞋,特別是波鞋好焗腳㗎,如果是熟人的話我多數都會罵他叫不要這樣穿著的,這樣的回答你滿意了嗎?


用戶9890412940450


剛開放的時候,廣東人來到內地都是西裝領帶,感覺廣東人穿著很規矩的樣子。於是內地也開始流行起了西裝,後來來廣東發展,還特意準備了幾套西裝,結果發現根本用不著,廣東人穿著很隨意,特別是那些有些有錢人。而那些穿西裝打領帶的,不是做廣告推銷的就是酒店保安。


萬能2458353


廣東人,真的是比較穿著隨便的,一是天氣原因,悶熱,我在江西待家裡都不會不停留汗,而到了廣東,天天短褲短袖,外加標配三角拖。然後你一注意看,會發現年輕人,中年老年都愛這樣穿,廣東熱呀,沒辦法,沒有空調,沒法活呀,而且我住的地方不僅悶,蚊子還特多,還有牆上總有小隻的壁虎爬著。一到夏天,快成案板上的烤肉,受不了,還想穿別的,等冬天吧,一年另外幾個季節完全可以短袖短褲標配過活。


葉視


看到這個問題,聯想到三十年前,社會上剛流行“組合櫃”的時候,當時,本地的木匠還不太會做,大多都是請南方的木匠在家做,他們七八個一群,一個工頭負責找活,幹完上一家再幹下一家,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都是穿個大褲頭,背心,做活倒也是方便。因為當時社會上剛流行西服領帶,他們都打扮也是鶴立雞群。後來又流行休閒裝,人們穿著稍顯寬鬆的衣服,不管是華麗的、素雅的,還是上面繡個小花小雀的,亦或是運動裝,看著接地氣,穿著舒服。

如果你接受他做你的男朋友,就要包容他,畢竟生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男人還要看他的品質,睿智,和在生活中的能力。


海棠仙仙


你真的找對了,對象,廣東有錢就是這樣,我也是廣東人,84年我在一個工廠上班,去鄰廠參觀,看見一個人,穿著短袖中短褲和拖鞋,直入倉庫,然後我問那個倉管,這人是誰,那個倉管,偷偷跟我說,這個是老闆。恰好這個老闆,也是廣東人,定居香港。


用戶3700614400728


我今年夏天買了三對拖鞋,到現在十幾度了也喜歡穿拖鞋出門,下身短褲上身套件衛衣,我資產不多,現金存款也很少,在村裡有三間自建房,但不是股民所以沒分紅,有的話一家人每年也有個二三十萬吧,兩套地鐵旁商品房,平時代步十幾萬的日本車,出去充撐場面時我才穿正式點的開臺德國車,我身邊的朋友外人眼中都看不出有錢沒錢,數億身家跟打廠工的都一個“邋遢”樣,我們也不分彼此,平常出去聚會吃喝玩樂都是AA制,偶爾有位遇到開心事大喊一聲今晚我請客,大家馬上就屁顛屁顛的出來吃“狗大戶”,這就是咱普通廣東男人的生活方式。圖是剛剛打車時拍的[呲牙]



滷臘肉


我身為廣州人,一時也不知道腫麼回答你這個那麼刁鑽的問題。小姑娘你可能是個白領,金領吧?身邊的同事什麼的,都這樣穿的,男友的穿著可能不順眼。反正我出門,只要不開車,就一定是拖鞋,短褲,長褲也可能。哈哈哈!


青竹葉青


在廣東如果沒有拖鞋,是沒辦法過春夏秋的,因為真的熱。上至六七十歲老人下至會走路的寶寶拖鞋是生活,居家,外出必備神器。請不要見怪不怪!

曾經有一個北上深居多年的白領,一回到老家,就看到一群穿著拖鞋,中長褲再加上短袖T恤的人們,就一臉嫌棄。但當他在家照顧他老母親半個多月後。他也不知覺的加入這個行列中了。因為動不了一會就各種出汗,如果你還西裝革履。你就永遠無法做到在洗臉洗手的時候順便伸腳到水龍頭底下享受清涼一下的那種冰爽!

所以姑娘,請入鄉隨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