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世界大戰會怎麼打?

1946年7月1日出版的《時代週刊》,封面人物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畫面上,愛因斯坦的頭像居中,背後是升騰而起的蘑菇雲,壓在蘑菇雲上的是著名的E=mc²,封面標題:世界毀滅者。在當期雜誌正文首頁上寫著一段話:看到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充滿爆炸和火焰的恐怖景象,那些喜歡研究歷史事件因果關係的人就會隱約看到一個膽小的、孩子般無辜的男人的輪廓,這個男人有著溫和的棕色眼睛、憔悴厭倦的表情和一頭被大風吹得亂蓬蓬的頭髮。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時代週刊》封面

歷史因果關係告訴人們,在《時代週刊》刊發上述報道前11個月,人類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核武器的使用,終結了史上規模最大的熱兵器戰爭,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肇始這一切的是,1907年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技術員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守恆定律”。這個定律投射於社會科學領域,徹底顛覆了人類文明進程的一般節奏和固有平衡。

科技進步所展現出的駭人威力,讓人類深感恐懼。站在原子時代多米諾骨牌起點的愛因斯坦,也對此百感交集。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曼哈頓計劃”,與廣島、長崎兩枚原子彈的關聯僅限於1939年致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建議“美國抓緊原子能研究、防止納粹德國搶先掌握原子彈”。但他明白,動用核武器所進行的全球性戰爭,會讓勝負失去意義。因為在這樣的戰爭中,人類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實現自保以維繫歷史的線性發展——人類會因此回到史前時代。

愛因斯坦曾用更為生動的話語,表達過上述思想: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是棍子和石頭(I do not know with what weapons World War III will be fought, but World War IV will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

科技先知愛因斯坦,對人類造物產生了自責,甚至一絲自嘲。愛因斯坦所言,可以視作一句讖語,貼在人類邁入核時代的門楹上。這句話流傳至今,始終提醒人類,要對自身能度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破壞性、災難性後果有所預估。

鑑於這句話的巨大影響力,其真實性從來就沒受到過懷疑。事實上,這句話也的確是愛因斯坦所說,毋庸置疑。無論是相關文獻資料,還是眾多引語網站,都認定愛因斯坦享有這句話的專利。

稍有疑惑的是,愛因斯坦說這句話具體的背景場合。儘管很多文字載體承認愛因斯坦說過這句話,然而,對於愛因斯坦在何時何地對何人說了這句話,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相對而言,比較主流的說法有兩種,如下——

說法一:出自愛因斯坦與阿爾弗雷德·沃納的訪談。1949年初,愛因斯坦接受《自由派猶太教》雜誌(Liberal Judaism)記者阿爾弗雷德·沃納的專訪。在兩人交談中,愛因斯坦拋出了這句名言。訪談文字稿,刊登於《自由派猶太教》雜誌1949年第16期(4-5月合刊)。

說法二:出自愛因斯坦寫給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的信件。1948年,愛因斯坦曾以“原子科學家緊急委員會”主席的身份致信杜魯門。信中,愛因斯坦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日趨公開化的對抗和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表達了擔憂,就此他寫下了這句名言。不過,愛因斯坦致信杜魯門並進行勸戒的說法,未經證實。愛因斯坦把羅斯福視作一位可以信賴的朋友,可以開誠佈公、推心置腹,而羅斯福的繼任者杜魯門則完全是另一碼事。

梳理國內出版的眾多愛因斯坦傳記作品,《時代週刊》前主編沃爾特·艾薩克森所著《愛因斯坦傳》(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1月版, 張卜天譯)尤其值得關注。這是一本愛因斯坦的生活傳記,也是傳主所有文稿解密之後問世的首部傳記作品,內容詳盡、資料豐富。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本堪稱權威的傳記中,對愛因斯坦這句名言的出處有了明確的交代。在《愛因斯坦傳》第22章《世界公民,1945-1949》中,作者寫道:“20世紀40年代末,當他(愛因斯坦)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國際化和控制核武器的努力行將失敗時,有人問他下一次世界大戰會是什麼樣子。他回答道:‘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肯定是用石頭!’”(《愛因斯坦傳》第436頁)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愛因斯坦傳》

——在書的同一頁,有關於這段話的註釋:出自愛因斯坦與《自由派猶太教》雜誌記者阿爾弗雷德·沃納的訪談。

就具體措辭論,艾薩克森著《愛因斯坦傳》中的表述,與時下人們熟悉的版本類似,微妙卻不容忽視的區別在於“第四次世界大戰中人們所使用的武器”——前者只有“石頭”,與後者相比少了一根“棍子”。必須強調的是,正是這根少了的“棍子”,牽扯出關於這句名言“多餘的問號”。

既然艾薩克森版《愛因斯坦傳》中這句名言的表述與人們熟悉的版本不盡一致,那麼愛因斯坦會不會在其他場合說過這句名言的親緣版本?更大膽的猜測是,會不會有人在愛因斯坦之前就說類似的話?

關於上述疑問,“引語調查者”(Quote Investigator)的網站提供了關鍵的線索。該網站指出,其實,早在1948年之前,就已經有與愛因斯坦名言十分相近的句子存在,它們出現在不同的文章裡,說這句話的人是一位不知名的美軍尉官。在所有文章中,可考的最早版本出現在1946年9月23日的《威斯康辛州報》上。該報當天刊發了一篇沃爾特·溫切爾撰寫的專欄文章:《危言聳聽的提問和溫切爾的回答》。

《危言聳聽的提問和溫切爾的回答》的寫作背景,是美國將比基尼島列為核試驗基地,由此給當地造成了深重的生態災難和人道危機。此前兩個月,即1946年7月25日,美軍在比基尼島附近的太平洋海域試爆了一枚綽號為“比基尼·海倫”的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水下核爆炸。這枚有著性感名字的原子彈,有著讓人類理性瞬間黑屏的威力,爆炸當量極度驚人,炸沉了11艘巨型軍艦,並炸傷了6艘。蘑菇雲所營造的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令比基尼核試驗基地的每一位見證者都目瞪口呆、失魂落魄。

在文章中,溫切爾記述了當時的一段對話,具有濃厚的電影臺詞韻味——

(核爆之後)過了許久,一位前往採訪的記者向身邊的一位美軍尉官提問:“如果爆發下一次世界大戰,人們會使用什麼武器?”“我不知道,不知道……”尉官回答,“但是我敢肯定,下下一次戰爭,人們會使用長矛。”

長矛,是棍子和石頭的前世版本,它們一起構成了人類在第四次世界大戰中的兵器譜。那位不知名的美軍尉官,他對記者的回答見諸報端。也許,愛因斯坦親自閱讀或者聽旁人轉述了這句話。於是,人類原子時代的締造者將之轉化為對原子武器最著名的警告。其間矛盾,不難體悟。就像《時代週刊》所描述的,蘑菇雲升騰而起,人們可以隱約看到一個膽小的、孩子般無辜的男人的輪廓,這個男人有著溫和的棕色眼睛、憔悴厭倦的表情和一頭被大風吹得亂蓬蓬的頭髮。而他是世界毀滅者。

客觀地說,愛因斯坦的確算得上“世界毀滅者”。如若沒有他的“質能守恆定律”,沒有那個“芝麻開門”的神奇公式E=mc^2,人類就沒有打開核武器“潘多拉魔盒”的鑰匙。遺憾的是,這個假設被歷史無情否定了。

誠然,愛因斯坦提出“質能守恆定律”的初衷是用科技造福人類,他致信羅斯福進行原子能研究是出於對“納粹德國若搶先造出原子彈,人類就將面臨覆滅”的擔憂。但作為一名純粹的科學家,他沒預見到人性的不可預見。而人性的不可預見所排演的戲碼是,一旦原子彈誕生,就意味著上帝造出了一塊他自己都搬不動的石頭。讓人類面臨覆滅的,可能是希特勒,也可能是其他人。比起原子彈來,人類才是一個糟糕的發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