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產後容易發生尿失禁,如何治療和調理?

然然媽咪育兒


前一段時間,湯唯在訪談中,被雷佳音吐槽去廁所次數太多,被大家說說情商低,但是更多人關注的焦點卻是湯唯的隱私問題。其實產後尿失禁尿頻,對於剛剛生產的女性來說是常見的問題。

什麼是產後失禁呢?

產後尿失禁為產後不能如意約束小便而自遺,常伴小便過頻,甚至於白晝達數十次。 多因難產時分娩時間過長,胎兒先露部位對盆底韌帶及肌肉的過度擴張,胎兒壓迫膀胱過久,致使膀胱被壓處成瘻。手術產如產鉗、臀位牽引損傷所致。如體力不佳,產後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壓的因素可影響盆底組織復舊,而發生張力性尿失禁。

引起產後失禁的原因都有什麼呢?

產後尿失禁並不少見,它是因為生產過程中胎兒經過產道時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曰提肛肌)被拉傷或是支配它們的神經血管受傷,而導致提肛肌的鬆弛、萎縮。

分娩過程中,胎兒先露部通過產道,使盆底韌帶和肌肉產生過度伸張作用,特別是初產婦及手術助產如臀牽引術、產鉗助產術、胎頭吸引器助產術等,可直接損傷盆底軟組織產後體力勞動、持續性咳嗽、便秘等均為增加腹壓的因素,可影響盆底組織恢復,使盆底組織鬆弛,導致尿道膨出,膀胱頸下降,尿道上段失去緊張度而變為漏斗形,尿道相對變短而寬,泌尿生殖隔及淺層肌肉損傷如會陰深Ⅱ度裂傷可影響尿道外括約肌的功能,由於這些因素的作用,容易發生產後尿失禁。

產後失禁的症狀都有什麼呢?

小便頻數或失禁發生在產後1星期左右,初起多有排尿疼痛,尿時淋瀝不斷、尿中夾有血絲,繼則小便自遺,苔薄白,脈沉細。

產後尿失禁是屬於張力性尿失禁.當分娩時,胎兒先露部通過產道,使盆底韌帶及肌肉產生過度伸張;特別是初產婦及手術者,如臀位牽引,產鉗.胎頭吸引器等,可直接損傷盆底軟組織,影響復舊可致尿道膨出,盆底軟組織鬆弛,或有會陰切開裂傷等.張力性尿失禁可隨產次增多而加重,中醫稱“產後遺尿”.

產後失禁也有不同的類型

①氣虛型:多產後小便次數增多或失禁,尿液清,面色咣白,倦怠無力,少氣懶言,語音低微,舌淡,苔薄白,脈細。

②腎虛型:產後小便次數增多,甚至白晝達到數十次,或小便失禁自遺,尿色清,面色晦暗,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脈沉細。

③產傷型:難產(滯產)或手術產後,不能約束小便,或尿液自陰道漏出,初起淋瀝澀痛,尿中夾有血絲,繼而疼痛,血絲消失,小便自遺,苔薄白,脈緩。

產後尿失禁都有哪些危害呢?

1、導致陰部瘙癢、潰爛

尿失禁對新媽媽來說簡直是苦不堪言,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和寒冬季節,如果不墊護墊,就會出狀況,長期墊護墊又會因為尿液浸溼尿布產生潮溼的環境,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瘙癢、皮疹、潰爛等,甚至引起陰部的炎症。

2、導致心理上有陰影

輕度的尿失禁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會發展為重度,而重度尿失禁隨時都可能發生尿失禁。頻繁漏尿身上肯定會有一股異味,使得新媽媽羞於出入人前,久而久之,就會給新媽媽造成社交心理障礙。  

凱格爾運動改善產後尿失禁

產後一週內,就可以開始進行簡易的凱格爾運動,越早開始做,越能幫助訓練骨盆底肌肉收縮,預防尿失禁的困擾。  

動作1:呈站立姿,腳尖踮起,並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雙腿用力夾緊,保持5秒鐘再放鬆。重複動作20次以上。  

動作2:呈仰姿,雙腿彎曲,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像尿急無法如廁而憋尿的感覺,先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5秒鐘,然後慢慢放鬆,5~10秒鐘後再重複收縮。運動全程照常呼吸,保持其他部位放鬆,可用手觸摸腹部,不應有緊縮現象。

產後尿失禁是指婦人產後不能約束小便而尿自遺者,產後尿失禁是屬於張力性尿失禁,現代醫學認為,產後尿失禁是由於分娩時,胎兒先露部分對盆底韌帶及肌肉的過度擴張,特別是使支持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組織鬆弛所致,中醫稱“產後遺尿”。
有關專家提出,產後尿失禁可作凱格爾運動來幫助復原,凱皮爾運動就是骨盆底肌肉的收縮運動。經由反覆的運動訓練來複原及加強骨盆底肌肉的功能。骨盆底肌肉要怎麼收縮?可先以中斷尿液的感覺來體會一下。解尿解到一半時,試著讓解尿中止,這時你會感覺會陰部收緊的感覺。多感覺幾次,熟悉了之後就可以隨時作這個運動,剛開始不確定自己是不是作對時,可以在運動時以手指頭放在陰道內,如果感覺到收縮的力量,就表示作對了。
一般產後尿失禁經由凱格爾運動後,多可在三個月內復原。若沒有改善的話,應找婦產科或是泌尿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 出現這一症狀不要感到害怕,下蹲動作不要常做,儘量避免一些需要耗費大量體力的勞動,有重物的話,儘量交給男人做,以免腹部受到過大的壓力。

2、 如果有咳嗽情況,就要先治療咳嗽,可以多吃些新鮮的蔬果,保證排便的通暢性,儘量減少腹壓。

3、 每天堅持做一些可以幫助盆底肌復原的功能操,進行肛門與陰道的收縮鍛鍊,如每天3次左右,一次六分鐘,堅持一個月就能看到很明顯的效果。


sprite媽咪


一般是由妊娠或分娩引起盆底肌群鬆弛所致,這種損傷多為肌性或軟組織性。大多數發生產後尿失禁的媽媽們都會自然恢復,但也有部分人因不重視產後保養,造成尿失禁終身伴隨。

產後應對尿失禁可以通過“膀胱訓練+盆底肌訓練”,方法來調理/改善產後尿失禁,具體為:(1)減輕體重。(2)改善生活方式禁含咖啡因的食品飲料如咖啡、茶等;保持起居作息規律;避免提重物,因為提重物一方面本身腹壓增加,另一方面是拿重物會導致盆底功能損傷情況加重;通過姿勢改變,如打噴嚏時將雙腿交叉,借外加的力量使肌體聚攏;治療慢性便秘和咳嗽。(3)膀胱訓練:白天的時候,可以多喝水、多尿,注意適當控制小便的頻率及小便時間,逐漸延長小便的時間間隔,如從1.5小時,延長至2小時、3小時,提升膀胱充盈尿液的容量。晚上則可以減少喝水。(4)產後盆底肌訓練:持續收縮盆底肌(提肛運動)2-6秒,鬆弛休息2-6秒,如此反覆10-15次,每天訓練3-8次,持續8周以上或更長時間。盆底肌訓練重點是收縮肛門時,腹肌要放鬆,如果不放鬆效果則較不理想。

總的來說,產後一定要避免過早負重和使用腹壓,做好產後保健操,促進盆底組織的修復。一般在產褥期引起重視,正確對待,尿失禁情況都會逐漸減輕以至自愈。



鄧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孕婦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懷孕過程中身體會分泌一種鬆弛素,它會導致盆底肌鬆弛,一旦盆底肌出現問題,便會引發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性功能障礙、大小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等。

1.盆底肌手術(見效快、價格高、易失敗、易復發)

2.生物反饋肌電刺激治療(價格高、侷限大,依從性差、不適合妊娠期女性)

3.凱格爾鍛鍊(見效慢、無副作用)

Kegel訓練是練習者有意識的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進行自主收縮的訓練方式,是盆底功能鍛鍊的代表。

4.陰道啞鈴訓練(易感染、流產等)

各種療法都有各種弊端和優點,綜合來看凱格爾鍛鍊屬於比較安全、穩妥的方法。

那麼何時開始鍛鍊

預防和治療盆地功能性障礙應從妊娠早期甚至前期開始。

盆底肌只有主動訓練才能恢復功能,真正修復好!

盆底肌如何訓練(主動訓練)

1.找到肌肉,要學會控制這塊肌肉,要先找到這塊肌肉,可以通過噓噓找到這塊肌肉,然後採取站姿、坐姿、臥姿去有意識地收緊和放鬆這塊肌肉。

2.開始鍛鍊

個人嘗試的鍛鍊方法分為3種,快速收緊和放鬆、階梯式收緊和放鬆、持續收緊和放鬆。

3.鍛鍊頻率

一次鍛鍊應堅持10分鐘以上,一天鍛鍊三次,每兩天休息一天(讓肌肉得到休息並充分恢復),注意鍛鍊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會導致肌肉疲勞。

還有鍛鍊前最好排空尿液。如果能夠增加大腿、臀部和核心的鍛鍊,效果會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蝶戀花講育兒


產後尿失禁原因

許多女性早產後容易出現尿失禁出現,特別是順產的媽媽常會在生產時因過度用力而出現陰道與尿道的撕裂傷,如果產後保養恢復情況不好,骨盆腔神經損傷嚴重,新媽媽也容易出現尿頻、尿失禁等現象。

產後尿失禁類型

由懷孕生產所造成的尿失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懷孕過程中有骨盆腔底肌肉損傷所造成的尿失禁;另一種是新媽媽在生產過程中,胎兒頭部過度擠壓產道,造成神經肌肉損傷、骨盆腔結締組織撕裂等,也會讓新媽媽出現尿失禁現象。


剖宮產引起的尿失禁治療

剖宮產媽媽尿失禁,多是因為在手術後產婦需暫時使用導尿管,造成膀胱炎引發暫時性尿失禁,多半不用刻意處理,尿失禁的現象可以自行消失。

順產後尿失禁治療

順產媽媽尿失禁,多是由產傷造成膀胱脫垂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由新媽媽本身尿道異常引起的。除了通過藥物手術治療以外,在居家護理保養上,患者還可以通過做凱戈爾運動,緩解由生產造成的膀胱脫垂、子宮下垂等問題。


我是然然媽咪育兒,很高興能夠為你分享孕產、育兒、餵養、產後恢復知識和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謝謝!!!


然然媽咪育兒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為什麼產後容易發生尿失禁如何治理和調養?首先,尿失禁是因為盆底肌肉鬆弛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需要做盆底肌訓練。盆底肌的訓練在孕期做效果會更好。能防止產後的許多問題。當然,產後的尿失禁的媽媽也不要灰心,只要通過努力訓練,也一定能夠勝利的康復的。接下來我帶著您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盆底肌?

盆底是由肌肉、韌帶和片狀組織構成的吊網。顧名思義我們相信盆底為一個富有彈性的蹦床,如承重時間過久力量過大,會因為過度牽拉而肌力減弱,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缺乏運動或多胎生育的媽媽容易發生產後盆底肌鬆弛產生各種不適情況。

盆底肌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a.最大的作用當然是固定器官在其該在的位置,比如膀胱、腸道和子宮。

b.控制排尿和排便。很多媽媽在產後都會有漏尿的情況發生,原因就是肌肉尚未恢復到產前。通過一定的合理主動或被動運動一般在半年內可以逐漸恢復。

c.穩定髖關節、骨盆和下背部關節。過去的文中我們提到,孕期激素水平的改變會使各個關節鬆弛,所以良好的盆底能促使母親的關節各歸其位,防止受傷。

d.幫助人體血液循環,盆底肌的力量足夠好,孕期水腫等不適也能得到相應改善。

為什麼要進行孕期盆底肌訓練?

a.增加肌肉強度和耐力,以支撐懷孕後額外增加的體重,除了肌肉鬆弛外,肌肉過分緊張、也會導致女性盆腔周圍不適合疼痛,以上也都是盆底肌肉力量不足的表現。

b.自然分娩過程中縮短時間,減少疼痛感。

C.肌肉力量強,血液循環自然好,無論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均對傷口癒合十分有利。對於孕期和產後的痔瘡也有緩解作用。

找到你的盆底肌

很多人說這個肌肉看不見摸不著的,到底在哪裡一頭霧水。我們來腦補一個畫面,公共場合你忍不住想要排氣可是大局為重,避免尷尬,一定要忍住,你會怎麼辦?那種感覺,就是提肛。另一種是,你正在暢快地排尿,突然,有人敲門,驚嚇後忍住就是縮陰。有了收緊的感覺就表示你找到了你的盆底肌。

盆底訓練推薦:凱格爾運動

第一階段:簡易練習

a.站立,雙手交叉置於肩上,腳跟內側與腋窩同寬,用力夾緊。保持五秒鐘,然後放鬆。重複此動作二十次以上。

b.在等車站立、辦公室電腦前工作過程中都可以進行。

第二階段:自我訓練

a.平躺、雙膝彎曲。

b.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

C.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

d.想象用陰道吸引某種東西,先想象從陰道入口開始上提,再逐漸沿陰道上升,並支持3秒鐘。重複10次為組,每日3組以上,逐漸增加到25次為一組。

e.使陰道下降,就像將某種東西擠出陰道。支持3秒鐘即放鬆,重複10次為一組,每日3組以上,逐漸增加至每組25次

f.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五秒鐘,然後慢慢的放鬆,五到十秒後,重複收縮。如果覺得收縮5秒非常辛苦,那我們可以從每次收縮2秒開始循序漸進。

盆底訓練注意事項

a.放鬆和收緊一樣重要。收緊後,要記得放鬆讓肌肉得到休息。每次收緊前要保證肌肉已經徹底放鬆了。分娩過程中,助產士會建議媽媽在宮縮間歇放鬆身體,適當休息,如果時刻維持非常緊張的姿態,那段時間便會覺得疲憊不堪。

b.運動全程照常呼吸,保持身體其它部位的放鬆。可以用手觸摸腹部,如果腹部有緊縮的現象,則運動的肌肉為錯誤。如果練習後有腰痠背痛的感覺,同樣說明練習不當,大家需要重新尋找你的盆底肌。

C.如果孕期有任何不適或經產科醫生評估有不建議運動的合併症,請大家暫停練習,配合產科醫生治療。

海格爾運動的操作大家可以尋求專業的醫生指導,也可以在小紅書APP上、西瓜視頻、等多種途徑去了解相關操作視頻看一看,大家一定要注意方法,有問題的話,要及時的請教專業的醫生喲。產後媽媽,一定要注意做運動的力度不要太過劇烈了。良好的睡眠、合理的營養,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的鍛鍊,平時保暖,不吃辛辣冷凍食品、保持清衛生、不幹重累活讓家人幫忙分擔家務等多方面的結合才能使你的一個身體的修復更快更好。總之,愛惜自己才能夠關愛家人,現在出現的問題現在解決。媽媽們不要為了健康省錢、省時間,以後就能夠為健康少花錢少花時間。最後,祝願尿失禁的媽媽們能夠早日康復。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您喜歡我的答覆。歡迎評論關注加轉發,謝謝😜


沅寶俐寶媽


您好,楊藥師為您講解產後尿失禁的原因以及調理。

醫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尿失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與以下5方面有關:

1、女性先天尿路較短,尿道阻力小。

2、懷孕期間很容易造成尿道及膀胱頸的肌肉韌帶鬆弛,從而改變了膀胱與尿道的正常位置。

3、分娩後骨盆肌肉韌帶鬆弛,產後休息不好,過早乾重活而使膀胱下垂,尿道不正常移位。

4、膀胱不穩定或收縮無力。

5、生育子女較多,或產傷恢復不好,導致盆底肌肉筋膜缺陷。

肌力由低分到高分,被分為5級,有些產婦恢復得不錯,盆底肌的肌力可以達到5級,但大多數產婦都是3級以下。

因此,不管有無漏尿情況,盆底肌的肌力都需要鍛鍊。

凱格爾訓練是美國一位婦產科醫生提出的鍛鍊盆底肌肉的方法,它能有效治療產後尿失禁。


執業藥師yang


1.產後容易尿失禁?

因為在生產過程當膀胱被壓迫,子宮會也會伴隨著下垂甚至露出甚至陀螺,盆地肌被撐大撐開,沒有以前的彈性,導致尿液不能被控制,在大笑,打噴嚏等一系列活動中尿液流出.

生完小孩後可以自己百度一下練習收縮盆地肌,幫助盆地肌恢復。

月子期間好好修養,不宜操勞。

產後42天去醫院複查,根據盆底肌評估指數,不合格做盆底肌修復。盆底肌修復可以選擇在醫院做或者外面的產後修復中心做。盆地肌修復其實也是通過儀器教會你怎麼收縮練習盆地,然後平時生活中堅持練習,幫助盆底肌儘快恢復。

產後尿失禁一定要及時做修復,不然這個恢復真的很慢,甚至可能一生跟隨,我的媽媽到現在都還有輕微的漏尿。


mm蛋殼


產後女性發生尿失禁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盆底肌韌帶鬆弛受損

女性在生孩子的過程中,盆底肌受到拉扯,使盆底肌的韌帶鬆弛受損,因而不能再有效的控制和收縮膀胱,就容易發生尿失禁,這屬於壓力性尿失禁。

2,生產傷害

女性在生產中受的傷害,導致原因有第二產程過長、生產次數多、巨大胎兒等,生產過程中實施的會陰切開術也可能造成傷害。

3,女性生產年齡過大

女性年齡較大時,生理功能衰退,雌激素的分泌也相應減少,內分泌失調,肌肉的收縮能力下降,這種情況之下更容易發生產後尿失禁。

那麼如何改善尿失禁的情況呢?

1,盆底肌訓練和修復

進行盆底肌的相關訓練,如凱格爾運動、抬胯運動、陰道運動等,這些鍛鍊能夠有效改善盆底肌肌肉和尿道肌肉鬆弛的現象,從而使漏尿情況好轉。盆底肌受損嚴重的產後女性必要時可以進行盆底肌修復治療。

2,保持良好情緒

放鬆心情,正確看待尿失禁問題。良好的情緒能夠幫助女性穩定體內雌激素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幫助緩解和改善尿失禁的情況。

3,適量的補充些雌激素

飲食中多吃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如豆類食物、木瓜、燕麥等,同時也可以補充些維生素E,促進雌激素的分泌,對於緩解尿失禁也是有幫助的。

當尿失禁情況嚴重、無法改善的時候,建議及時就醫,必要時採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以免進一步加重漏尿,帶來更大的風險。






小護士說健康


為什麼產後會容易尿失禁?

10月懷胎 寶寶從幾克重到產下幾斤的寶寶,孕媽媽分娩後陰道鬆弛導致盆底肌鬆弛,我也是一個盆底肌鬆弛的媽媽,還是混合型。這時候應該及時的去複查並在醫院訓練骨盆底肌,一般醫院都會有42天覆查的項目,醫院也會有產後恢復提供給產婦。一個療程為15天,可以配合機器做電擊治療。療程結束一般不嚴重的就慢慢痊癒了,嚴重漏尿的自己在家做凱格爾運動(也就是提肛運動)或者買陰道小啞鈴來做,對以後的房事也有好處的。平時不要憋尿,一有就儘量去排空,打噴嚏時減少漏尿的幾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喔![玫瑰][玫瑰][玫瑰]




暖暖的媽媽叫娜娜


  •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糞失禁和產後性功能障礙等。其中壓力性尿失禁為尿失禁的主要類型,是指腹壓增加時,膀胱內壓大於尿道內壓而使尿液不自主流出。

  • 產後壓力性尿失禁是妊娠及分娩後誘發的尿失禁,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女性健康和生活質量,被稱為“社交癌”。


引起壓力性尿失禁的危險因素及發病機制:妊娠、分娩被認為是引起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是導致產後女性出現壓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 正常體位時,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軸指向骶尾骨方向;而在妊娠時,重力軸線前移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宮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處在持續受壓中而逐漸鬆弛。

  • 同時,妊娠期激素水平的變化也改變了盆底結締組織的膠原代謝,導致盆底支持結構減弱,當盆底肌肉和膀胱頸後尿道鬆弛時,膀胱頸後尿道逐漸下移,使頸部及尿道的角度改變,當腹壓突然增高時會使膀胱內壓力大於尿道壓力,從而造成尿液外漏。

妊娠、分娩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階段,分娩時肛提肌過度伸展,陰部神經拉伸、擠壓、去神經化,導致盆底肌收縮力減弱,尿道支持結構損傷,膀胱底部和近端尿道向下移位,尿道關閉壓力降低,進而引起壓力性尿失禁。

  • 分娩方式、流產次數、新生兒體重≥4 000 g等都是影響產婦產後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 有研究選擇未育女性105例(對照組)和初產婦255例(包括經陰道分娩組129例和選擇性剖宮產組126例)作為研究對象,於產後6周對其進行經會陰盆底超聲檢查,研究結果顯示,陰道分娩比選擇性剖宮產對盆底結構和功能造成的損傷更為明顯。

  • 另有學者通過對1 713例產婦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經陰道分娩組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率為11.20%,明顯高於剖宮產組的5.7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此外,胎兒經陰道娩出時使用胎頭吸引器等助產器、產後腹壓增高等因素均可造成盆底組織損傷,是產後壓力性尿失禁的重要病因。

  • 有研究發現,產後持續尿失禁與高齡初產、超重或肥胖相關。此外,第二產程延長與產後尿失禁密切相關。


  • 控制體重是A級推薦方式,避免刺激性飲料的攝入屬B級推薦,同時建議規範排尿習慣,避免憋尿過久或排尿中斷,避免強體力勞動、避免參加增加腹壓的體育活動等,另外可以通過提前做憋尿動作比如交叉雙腿、彎腰等方式減少尿液漏出,若有便秘、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易引起尿失禁的疾病,應先治療相關疾病。

  • Kegel鍛鍊是一種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鍛鍊盆底肌最為普遍有效的方法。鍛鍊之前首先要找到正確的盆底肌位置,鍛鍊的核心是重複收縮放鬆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群,避免腹肌和臀大肌的收縮,同時配合正常的呼吸節律,訓練時間從短到長,長期堅持鍛鍊,以促進代謝,增強盆底肌力,從而使之更好地支撐子宮、直腸、膀胱等盆腔臟器保持在正常位置,發揮控尿、控便、維持陰道緊縮度、增加性快感等作用。

  • 另外盆底肌收縮時,要產生會陰部縮緊並向身體內上方提起的感覺,可以在仰臥位自我感知肌肉收縮運動或用手指輕觸感知盆底肌肉收縮。盆底肌康復訓練可以提高產婦交感神經的興奮度,抑制迷走神經興奮,達到對膀胱收縮產生抑制的作用。

非手術治療方法3:盆底肌肉康復器(陰道啞鈴)訓練

  • 該訓練屬初級的生物反饋訓練方法,輔以家庭訓練,堅持2~3個月可以達到預防和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 訓練時採取半仰臥位,緩慢將康復器頭部放入陰道,收縮盆底肌,站立起來可以感覺到康復器上升使之不脫落,達到盆底會陰肌肉鍛鍊的目的。

  • 訓練通過採取有意識、有節律地收縮陰道周圍的肌肉,增加了盆底肌的收縮力和緊張度,有效改善了盆底肌血液循環,對因盆底肌張力降低而導致的產後壓力性尿失禁進行有效的預防。


非手術治療方法4: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訓練

  • 電刺激是通過對陰部神經和盆腔神經的反射性刺激或神經肌肉的直接刺激來加強盆底肌的強度,從而改善尿道括約肌、肛提肌和肛門外括約肌功能,尿道關閉壓隨之增大,同時增強憋尿肌的興奮性,抑制其不良收縮,因此而改善尿失禁狀態。

  • 對於無法正確有效進行盆底肌鍛鍊的患者,電刺激可以提供幫助,通常電刺激和生物反饋同時配合進行治療。

  • 生物反饋是行為治療的一種形式,通過檢測盆底肌肉的電信號活動,將模擬的聲音或視覺信號反饋給患者和醫生,幫助醫生通過反饋的信息瞭解患者盆底肌狀態,讓患者在反饋信號的指導下,學會正確自主的控制盆底肌,主動控制排尿。


非手術治療方法6:其他療法報道中比較多見的有運用穴位按摩、針灸等方法治療本病。

  • 其中電針刺激中髎和次髎穴能調節盆底控尿神經,直接刺激第2骶神經和第3骶神經,從而抑制盆底神經興奮性,增強陰部神經刺激,強化尿道外括約肌的力量,加強對尿道和膀胱頸的控制,增強尿道關閉壓,改善尿失禁症狀。

隨著二孩政策放開,高齡產婦增加,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在不斷增多。但對於盆底肌的康復訓練重視程度不夠。目前應該擴大對盆底肌功能障礙性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從孕前、孕期開始加強宣教及生活方式干預,普及和推廣產後康復治療,讓孕婦及其家屬重視妊娠期和分娩期對盆底損傷的預防,並提高自主鍛鍊的積極性和依從性,減少產後尿失禁的發生率,提升女性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高偉.產後壓力性尿失禁的非手術治療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4(12):47-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