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01

我叫杜甫,字子美,人送外號唐代詩人“千年老二”。

本來說到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可是我的偶像詩仙李白。

但其他人是不服了,時不時來個“七絕第一”,還有什麼“存詩第一”,好像得個“第一”都很容易一樣。

大家說我寫詩寫了一輩子,只得第二,沒得第一的原因,是不夠“飄”、不夠“狂”。

李白夠狂吧,狂到上天那種,而在大家看來,我好像從來就和“狂”這個字不沾邊。

但如果你還以為我只是一個整天唉聲嘆氣的糟老頭子?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試問哪個盛唐詩人不狂?

不狂就別說自己是盛唐詩人。

02

我們老杜家,能狂是因為有資本。

上有集政治家、軍事家和經學大家於一身的遠祖杜預,入得文廟,也入得武廟。

還在初唐的時候,我的爺爺杜審言就說,屈原的《離騷》,王羲之的書法,皆是傳世名作,但這兩個大才子也只能做他的學生。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沒錯啊,“吾祖詩冠古”,爺爺都這麼狂了,孫子也不能差嘛。

“詩是吾家事”,其他人也只是打打醬油,當然這是開玩笑,別介意。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在我少年時,就說要做參觀王都的“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可不是別人,正是我自己。可想而知,我的才華有多麼出眾。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我的賦能和楊雄匹敵,“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跟我差得不多,李邕都想認識我,連寫“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王翰都想跟我做鄰居。

很多人說我在吹牛皮,管他信不信呢?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我的志向是建功立業,成為一代賢臣,讓我的君王成為像堯舜一樣的明君。

03

只要你讀唐詩,你就知道我追星。

追誰呢?

就是大唐詩人之首的天才李白,我就是李白的小迷弟。

從我懂事起,我就知道李白這個人,也讀過他的詩。

公元745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消息傳遍了大唐,看到李白回家的路線,正好經過我家啊,那是不是得跟偶像見一面?

我慕名求見,誰知一見李白誤終身。李白真的瀟灑得要死。

我要到了簽名,合了影,想要告訴全天下的人,我感覺自己幸福得快要上天了。

哪知李白前輩說:“小子,我看我們有緣,有沒有時間跟我一起去旅遊啊?”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天哪,我以為我聽錯了,趕忙說:“好好,有時間有時間。”

於是,我們開始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公元745年,天寶四載,我寫了一首詩送給我的偶像:“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李白回了我一首:“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這首詩被我珍藏了起來,時不時就拿出來看看。

公元747年,我35歲,第一次來到繁華的長安。我的日常,就是不停加入各種微信群,向那些大神發出好友邀請,我的社交圈不斷擴大,然後各種喝酒,嘮嗑,對詩,唱K……

那段生活實在太難忘了,我特意創作了《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八仙固然瀟灑,但誰都比不上我的偶像“酒中仙”李白。

04

結交了這麼多大咖,我也不再是那個懵懂少年,性子裡多了份沉穩。

曾經,我也參加過全國統一科舉考試,結果很殘酷:落榜!

但我並不在乎這個結果,這只是個意外,回到旅途,整理心情,25歲的我在泰山上大吼“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別看我今天落榜了,以後我就是主峰,你們只是些小山包!我堅信:自己的未來,一定是鮮衣怒馬。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令,天下人才入京赴試,我又找來歷年真題,好好做了一番準備,結果被坑了,還是沒有被錄取。

放榜那天,我連走路都有點踉踉蹌蹌,我決定出去散心,臨行前,我想起經常提攜我的尚書省左丞(國務委員)韋濟。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這個社會太醜惡了,再有才華有理想的人,也會遭受種種不公,我不服!

05

眼看其他人都做了官,仕途通暢,唯獨我磕磕絆絆一事無成。

說不焦慮那是假的,連心大的李白也有借酒消愁的時候,我也常常想一醉方休。

公元755年,我當了一個名為河西尉的小官,“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氣盛的我還認為這種小官不做也罷。於是,朝廷就讓我做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就是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的。

那時我已經四十四歲了,困於長安也十年有餘,為了生計,我接受了這個我看不上眼的職位。

十一月,我回老家奉先,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

“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那一瞬間,我崩潰了,我真的想好好哭一場。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生活就在這個時候愈加艱難了起來。

安史之亂後,我把所有的沉痛都化作靈感,如同戴著鐐銬跳舞一般,我將悲憤注入筆鋒。

755年開始,到770年離世,我很忙,身體的痛苦比不上心靈的痛苦,我不斷地去寫,一寫就難以停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我寫國破,寫家亡,寫離,寫別,寫歷史長河中發生的每件事情。

大家說我是“詩聖”,是“詩史”,其實這只是我老杜的一番慰藉。

不管是少陵野老,還是“天地一沙鷗”,我都為傷痛而鳴,為士人的使命和責任而鳴。

因為我不僅愛李白,也對大唐愛得深沉。

杜甫(712年—770年)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生平簡介: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731年,開元十九年,十九歲的杜甫出遊郇瑕。二十歲時,杜甫漫遊吳越,歷時數年。

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回故鄉參加“鄉貢”。

736年,開元二十四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於是赴兗州省親,與蘇源明等一起,到齊趙平原,作第二次漫遊。

744年,天寶三載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會見了詩人高適,這是第三次漫遊。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

745年,天寶四載,他在齊魯又與李白相見。

747年,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

755年,天寶十四載,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又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

757年,至德二載四月。杜甫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

768年,大曆三年,杜甫思鄉心切,由於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曆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折回潭州。

770年,大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

770年,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代表作: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名句:

1.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

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興八首.其一》)

人物關係:

祖父:杜審言

父親:杜閒

母親:不詳

弟弟:杜穎、杜觀、杜豐、杜佔。

朋友:李白、孟浩然、王維、高適、岑參

參考文獻:

1.白壽彝.中國通史·隋唐時期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97

感謝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諸葛學堂”!

本來說這個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為排在我前面的是我偶像詩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