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的“自律”,最近在網上出了名。


她上了一檔幫助女生變美的節目,鏡頭詳細地記錄了她護膚、做瑜伽、對著鏡子練習微笑的過程。並且拍到了兩張貼在她浴室牆上的“美麗計劃表”:


7:00 起床一大杯水

7:30 早餐

8:00 練習體態15分鐘

9:30-11:00 健身私教練習

……


表格的詳盡程度宛如考前計劃,時間精確到分鐘。除了每日計劃,她還制定了一週計劃:週一減脂2斤,骨盆康復;週二減脂2斤,增加腰臀比:週三後頸背部訓練…


節目裡的嘉賓震驚得合不上嘴,問她如果發生一些不可控的變化怎麼辦?黃聖依認真地回應說:“我們可以接受生命中的一些變數,但計劃還是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她從小就是個熱愛規劃的人,不只在“美”這件事上。


——


《Young Face》第七期,我們採訪到了極度自律、活在“標準”裡的黃聖依。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採訪在黃聖依公司的新辦公地點進行。有點空曠的大廳裡,懸掛著兩幅她巨大的寫真,照片裡的她擺著女明星們最擅長的姿勢,眼神清冷而專注,讓羊想到青春期追星時在牆上貼滿的花花綠綠的海報。


黃聖依伴隨著“噠噠”的高跟鞋聲款款而來。真人比鏡頭裡還要清瘦,一頭烏黑的長髮,臉上帶著標準的笑容。沒有想象中的穿著華麗,但看起來講究而舒適。


十月末的天氣,下了一點小雨,已經起了涼意。但因為要上鏡,黃聖依脫掉了天藍色的小香風西裝外套,露出裡面精緻少女的粉紅色毛衣。


為了配合機位,她坐上了高腳凳。腳下懸空,黃聖依覺得有點不雅觀,連忙招呼工作人員找來一個墊腳的箱子。然後優雅大方地坐好,採訪開始。


從外觀上來看,她似乎一直沒什麼變化,也是極少數在時隔十幾年後,依然會用顏值驚豔到觀眾的女明星之一。


但又不是完全沒有改變,比如她的面頰。比起少女時期滿是膠原蛋白的膨膨的臉,如今她的面頰變得瘦削,被時間雕刻出稜角,顯得冷靜而堅定。


這期的Young Face,我們選擇了黃聖依的面頰部位。這是時間在她身上略過的痕跡,也是這些年間,她在對自己高標準的要求中,沉澱下來的成熟與坦然。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是個標準的美人。


完美的頭骨,小巧的臉蛋。一雙小鹿眼水汪汪的,山根精緻挺直,肉嘟嘟的嘴唇,嘴角輕微下垂,看起來倔強、清冷、無辜又楚楚可憐。


是觀眾喜愛的清純少女模樣。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功夫》劇照


早在中學時期,黃聖依就意識到了自己“長得很好看”。那時候她在少年宮的跳舞隊,經常出去演出,並因為外貌成為被議論的焦點。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中學時的合影


直到現在,她的顏值和身材依然是女明星中的標杆。


面部狀態從來沒有崩過,體脂常年保持在20以下,產後三個月,順利把自己瘦回到90斤。而這些,完全是靠她不斷地做計劃和頑強的自律意識堅持下來的結果。


黃聖依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她有一套細緻的餐飲、作息安排,以及一系列近乎苛刻的身材管理標準。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的變美規劃表


在她的概念裡,不存在“沒有時間”這樣的詞語,“忙”只是為懶惰尋找的藉口:“其實人沒有那麼忙的,所有的時間都是可以自己協調的”。


工作不多的時候,她會強迫自己一定要在某個時間睡覺,某個時間清醒,然後嚴格地按照表格飲食、護膚、運動。


生完孩子後,她開始需要控制體重了。喜歡甜食的黃聖依會完全剋制自己的慾望,吃少油少鹽的清淡食物,然後針對某些部位做特定的訓練。


她從來不覺得這些計劃是禁錮,反而享受其中,享受這種自然的、健康的生活狀態,享受所有的計劃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並且按照自己想法運作的感覺。


黃聖依信奉一種自然吸引力法則:認為身體是一個宇宙,一個磁場,只要是潛意識裡真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並且身邊所有的因素都會幫助你。


在我看來,也太佛了。


至於標準之外的事,她是從不嘗試的。


就像儘管很早就聽說過圈裡流行做醫美,但黃聖依坦言自己從沒做過。她甚至認為自律的力量,完全可以勝過醫美的手段。


“我覺得我們的皮膚、狀態是可以通過身體去自愈的,包括通過飲食、健身等方式加快新陳代謝。超出年齡和自然規律太多的東西,跟我的理念可能不太相同。”她若有所思地說道。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的這套認知標準和規劃習慣,是從小就開始養成的。


父母很早就教導她:女孩子要對自己負責,要知道現在在做什麼,未來要做什麼,以後的方向是什麼。


正如網上傳言,黃聖依的父母都是上海的高級知識分子。父親畢業於清華大學,海外留學回來後在大學擔任教授;母親是《新民晚報》的編輯,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


他們認為女孩要接受一些藝術薰陶,才能有好的修養。所以黃聖依從小接受到的,就是有規劃、高標準的教育。


五歲開始被安排上培訓班,唱歌、跳舞、繪畫、游泳,現在市面上熱火朝天的各種培訓,她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經歷過了。


父母為她請最好的老師,比如她的游泳課老師是上海游泳隊的教練;舞蹈老師也是少年宮裡最好的——從舞蹈學院請來的教授級別的專家。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童年照


高中時,黃聖依參加了一個主持人大賽,那些從小被培養的藝術修養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她拿下了最佳上鏡獎和年度大獎,甚至進入電視臺開始主持節目。


而這些都沒有影響到她的學習成績,黃聖依高中讀理科,成績非常好,還是班裡的英語課代表。她一直學習很努力,高考前通宵苦讀,有一次因為看著書睡著了,被應急燈燙傷,在手臂上留下了一條永遠的疤。


最終黃聖依憑藉文化課第一的成績考進北京電影學院。


但直到這時,成為演員,都還不是黃聖依父母對她未來的規劃。


父母認為演員是太不穩定的工作,想著她讀完電影學院還是會回到上海——她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甚至跟母親約定好了,如果當不了演員,大學畢業就去考一個研究生,找一份踏實的工作。


但是,她遇到了周星馳,初露熒幕大放異彩,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規劃。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功夫》劇照


父母沒有阻攔她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分析了未來可能會面對的得與失後,將人生的主權交到了她自己手中。


習慣了優秀的她,初入行時有滿滿的“野心”。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她迫不及待想證明給父母、給觀眾看,自己是一名好演員。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但誰也沒想到,星女郎出身、一夜爆紅的她,十四年後會在一個比拼演技的舞臺上遭遇遭遇演技的質疑。


不只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就連黃聖依本人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表現會跟想象中有那麼大的落差。


採訪中,這位曾炙手可熱的花旦坦言:失誤的原因應該是很久沒有演戲,對舞臺不敏感,對行業規則也不太熟悉。


但同時,好學生黃聖依又認識到,這次的經歷給她上了一課。


她曾經以為自己“演戲還不錯”,後來才突然明白:自己之前是個太過於中規中矩、靠本色出演吃飯的演員了。


“我以前演的很多戲,很少有去塑造角色的,大部分都是本色出演,大家看到的,無論是美也好、仙也好、梨花帶雨也好,都是一個很本色的呈現。”黃聖依坦誠地講到。


從《功夫》開始,她所習慣的表演方式,一直都是乖巧地把最本真的自己表現出來後,被動地等著導演用鏡頭去捕捉到自己閃光的、美的地方,然後導演有選擇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很少有自己的主動表達。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功夫》劇照


這一次的失誤,讓她幡然醒悟,原來曾經的那套演戲標準早已行不通。


演員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很多有靈性的演員被埋沒,而每年也有大批的新演員擠破頭地想要鑽出來。黃聖依重新審視自己,定了新的標準:演戲時要加入自己主導的想法,去主動駕馭角色。


“讓大家不是因為這個人物才看到你,而是你給了這個人物生命,給了他更多的內容、細節和精髓的東西。”黃聖依緩緩地講出自己的理解。


再遇到一些角色時,她會從劇本、臺詞、人物的服化道等方面進行多重的考量,力求加入自己的表達,把人物演得更好。


為了挑戰自己,最近,黃聖依不顧爭議,再次參與錄製了於正主辦的一檔演技比拼的綜藝。


網絡上的聲音紛紛擾擾,有鼓勵的,也有看笑話的。黃聖依有自己的標準,坦然一笑:“沒關係,我不太在意那些遠在天涯的聲音”。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十幾年後的今天,對於事業上的起伏,黃聖依已然豁達了很多。心態的轉變跟結婚生子的經歷有關。成為母親,讓她放下了很多以前在意的東西。


不少人對於她在事業巔峰期去結婚生子的選擇不能理解,但黃聖依覺得這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一個女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應該做她最適合、最符合那個階段應該做的事情。”她淡淡地解釋道。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與楊子


婚後的黃聖依有了新的人生標準:像水一樣柔和,又有很強的適應性,順利通過積石、險灘,最終還能繼續向前。


她視自己的母親為生活的榜樣:“她會彈鋼琴、畫畫、寫書法,是一個知識女性,同時又很勤儉,持家,代表了中國傳統的女性形象,單從這點來說,還是挺吸引人的。”


和楊子結婚的十二年裡,黃聖依也不斷向著這個目標靠攏。


這是一段備受輿論矚目的婚姻,為了保護楊子與前妻的女兒,兩人隱婚八年,黃聖依一聲不吭,忍受了八年漫天的流言蜚語。


“其實剛開始確實有點委屈的,但總是要有取捨吧。”相比於大眾的輿論,黃聖依更在意的身邊人的感受,“犧牲”自己去換來家庭的和諧,是她在權衡之後做的選擇。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黃聖依與楊子


學霸出身的黃聖依其實有著理性、聰明的頭腦,甚至早在上大學期間就開始買房做投資,也有過一段收藏奢侈品包的習慣,不是為了好看,只是為了包包的升值空間。


但楊子似乎總習慣把黃聖依描述為一個“花瓶”。早年間曾在採訪中當面說黃聖依“沒什麼文化”,最近的綜藝裡,他又把妻子稱呼為“聰明的笨蛋”。


黃聖依:活在“標準”裡

△楊子錄製綜藝節目


黃聖依對這些評價並不在意,而是用soulmate來描述自己和揚子的關係:“他就是那樣的一個類型,我在處理很多事情上比較溫和一些,所以我倆還挺搭的”。


她的柔軟之處還在於,總能在生活中找到對方的閃光點,這是黃聖依結婚十二年總結出的婚姻之道:“特別是女性對男性,一定要有一種崇拜的心態,你才可以讓自己覺得快樂,不會處於一種很消極的狀態當中。”


《媽媽是超人》中,黃聖依與兒子的相處一度引起網絡討論,兒子安迪對她的疏遠、低默契度,似乎都成了她很少陪伴孩子的證據。


節目錄完之後,黃聖依不再把拍戲當成生活的重點,而是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來陪伴兩個兒子的成長,努力成為一個“達標”的好媽媽。


正如一直以來社會對女性的普遍要求:做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要經濟獨立,還要美。黃聖依在36歲的前半生裡,扮演過不同的人生角色,不管是哪一種,她都在試圖成為最“標準”的那一個。


這樣的選擇沒有什麼對與錯。比較重要的是,在流動的人生中,當“標準”發生變化時,向上的狀態沒有變,努力做得更好的心,也沒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