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的屍首,引出五個漢朝列侯,以及一個傳承千年的名門望族

西楚霸王項羽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人生際遇充滿著濃郁的悲劇色彩。所以一直以來,項羽被崇尚著英雄主義的廣大民眾所歌頌。歷代的文人墨客們也寫下了很多著名的詩句來稱讚項羽。比如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在詩中就寫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就像李清照詩中說的那樣,項羽生前威震四海,即便他死後同樣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今天為大家講的就是,項羽死後的屍首,引出五個漢朝列侯,以及一個傳承千年的名門望族的故事。

項羽死後的屍首,引出五個漢朝列侯,以及一個傳承千年的名門望族

項羽之死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項羽兵敗垓下之後,因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最後在烏江畔自刎。劉邦曾經下達過命令,凡是能夠誅殺項羽者,賞賜千金,封萬戶侯。因此項羽的屍體被很多人所哄搶。其中漢將王翳取得了項羽的頭顱,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自得到了項羽身體的一部分,因此劉邦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項羽死後的屍首,引出五個漢朝列侯,以及一個傳承千年的名門望族

五人封侯

其中呂勝,王翳,呂馬童原本都是秦人,後來秦國滅亡之後,加入到劉邦的麾下。關於呂勝的後代,史書上沒有記載。而王翳和呂馬童的侯爵,都在漢武帝時期被廢掉了。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史記》記載,呂馬童和項羽應該是熟人,所以項羽在自刎之前說過,要把頭顱送給呂馬童去領賞。而另一個侯爵楊武,他的爵位則是因為兒子楊去疾觸犯了法律,所以被廢除了。這4人雖然因為搶到了項羽的屍體而被封侯爵,但都沒能長久地保持下去。而在蔭庇後代這方面,這4人更是遠遠不如同樣封侯的楊喜。

”千年望族“弘農楊氏

楊喜之所以厲害,那是因為他開創了一箇中華千年望族,被稱為天下楊氏出弘農的弘農楊氏。楊喜的曾孫叫做楊敞,他曾經做過西漢丞相,還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婿,同時也是弘農楊氏的第一世始祖。而弘農楊氏到了東漢時期,更是名震一時。楊敞的玄孫楊震官居太尉,人稱關西孔子。而楊震的兒子楊炳,孫子楊賜,重孫楊彪都是一時風流人物,均官居三公之位,和當時的汝南袁氏一樣,都是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

項羽死後的屍首,引出五個漢朝列侯,以及一個傳承千年的名門望族

而到了隋朝時期,弘農楊氏還出了一個開國皇帝,他就是楊震的十四世孫隋文帝楊堅,而且當時的越國公楊素也是出身於弘農楊氏。隋朝滅亡之後,弘農楊氏同樣是唐朝四大家族之一,一共出了11個宰相,武則天的母親也是弘農楊氏之人。而到宋朝時期,弘農楊氏更是出了滿門忠烈的楊家將。至於弘農楊氏中其他的知名歷史人物,更是數不勝數的,比如楊修,楊萬里都是著名的才子,文學家。當年的劉邦怎麼也不會想到,他隨手封的一個小侯爵,居然能開創一個貫穿中華千年歷史的名門望族。

項羽死後的屍首,引出五個漢朝列侯,以及一個傳承千年的名門望族

項羽真的是自刎而死嗎?

關於項羽之死,現在大家公認的說法都是項羽在烏江自刎。但實際上,在史記其他人物的列傳中以及漢書的記載中,項羽其實是被灌嬰的部將所殺,也就是上文中被劉邦封侯的5人。有人可能會有所疑惑,為什麼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於項羽之死的說法會不同呢?其實是因為關於項羽之死,當時有很多種說法,司馬遷希望能夠在書中將其保留。所以我們在史記中可以發現,其實有很多事件,司馬遷都在不同的篇章中出現了一些自相矛盾的說法,這其實也是司馬遷著史嚴謹的一種體現。

項羽死後的屍首,引出五個漢朝列侯,以及一個傳承千年的名門望族

我們從現在的角度來分析,以項羽的性格,他自刎而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項羽寧死不肯渡烏江,我覺得這個可能性還是很低的。垓下之圍的時候,項羽就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但是項羽依然帶兵突圍,這說明項羽並沒有放棄東山再起的希望,那麼項羽就沒理由不渡烏江。再者,大戰一起,周圍的百姓都應該逃得遠遠的,而一個漁夫居然恰巧趕到了項羽突圍的地方,並且準備了一艘船,這未免也太巧合了,同時漢軍的軍事部署也不可能出現這樣大的紕漏。所以我覺得,以項羽的性格,自刎而死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也只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而已。如果說項羽因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我覺得這可能就是後世的杜撰,增添其英雄色彩而已,大家對此又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