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馬上有房網


無論英國脫歐還是不脫歐,整個歐洲和英國的衰敗不可阻擋,未來20年左右,歐洲不會再強


非藥物療法創始人


英國之所以脫歐,根本上是因為英國不承認衰退,還幻想做一個世界大國。因為歐盟的一體化越來越明顯,而歐盟如果發展成為一個國家,那麼英國僅僅是其中的邊緣,英國的不利地位也就凸顯了。

英國雖然是歐洲國家,但是由於區位不同,英國是典型的海權國家,而歐洲其他國家基本上都是陸權國家。雙方的差異和分歧,一直都是存在的,且難以消除。如果英國和歐盟整合為一體,英國的影響力不僅將逐步喪失,英國在歐盟內部也很難競爭過其他國家。


另一方面,英國不是歐盟的創始國,歐盟的主導權也掌握在德國和法國手上,英國在歐盟的地位一直跟不上德法兩國。儘管英國做了很多嘗試,英國在歐盟的地位也沒有發生什麼變化。這種局面,一向高調的大英帝國,如何能夠長期屈身於其他國家之下?

而如果英國脫離歐盟,情況就有所不同了。英國還依然可以像歷史上那樣對歐陸國家指手畫腳,通過在歐洲各國中製造矛盾到達勢力平衡,使英國漁利。並且,英國脫歐以後,還可以投靠美國,安全方面沒有後顧之憂,但是靈活性和單獨影響力卻大大增強了。


此外,英國一直反對歐洲統一。當年英國加入歐盟(歐共體),只是想借助德國等國的發展,來拉動英國的發展,總的來說有利用歐盟的意思。並且,英國加入歐盟以後,英國的保留也是最大的,其經貿和貨幣體系是獨立的,和歐盟並不一致,反而和美國相同,這也為英國脫歐埋下了伏筆。

不過,英國脫歐,得益最大的反而是美國。因為英國脫歐以後,歐盟的實力會受到削弱;同時英國脫歐以後,歐盟勢必永無寧日。如此一來,歐盟也就難以挑戰美國的地位了。


蘇綻


不久前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聽一位經濟學教授從經濟的角度解釋了英國為什麼要脫歐。

第一,參加歐盟不是免費的。英國每年要交納GDP0.5%的會費。2017年,英國GDP為3萬億美元出頭,也就是要交150多億美元的會費。很多英國民眾覺得太吃虧了。

第二,統一市場弊大於利。歐盟實行統一市場,也就是人員、商品、資金、服務可以自由流動,雖然商品自由流動為英國民眾提供了相對廉價的產品,但人員的自由流動,使得東歐各歐盟成員國,如波蘭、羅馬尼亞等國的勞動力大量湧入英國,搶走了本地的部分就業崗位。

第三,統一關稅不利於英國開展雙邊貿易。歐盟的各成員國實行統一關稅,單一某個國家無權自己確定關稅。因此在雙邊貿易中,英國無權跟對方單獨談判,既有損主權、有不利於靈活運用關稅政策。

因此,這些年來英國民眾脫歐呼聲很高,最終通過全民公投決定脫歐。雖然事後部分民眾後悔了,主要原因是失去統一市場將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影響民眾生活質量,但木已成舟,脫歐已成定局。

目前擺在英國面前的問題是,如何脫歐?到底是硬脫歐,還是軟脫歐?顯然,硬脫歐成本太大,而軟脫歐又很難——到底是保留共同市場,還是繼續統一關稅?據這位教授介紹,目前英國國內吵翻了天,各種觀點都有,誰也說服不了誰,就看梅姨怎麼抉擇啦!



江南俗士1972


英國脫歐有很多原因,總的來說是英國本著自己的利潤去衡量,接下來看看我的分析理解。


英國的優越感


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如果不是20世紀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瓦解,現在就成了超級大國了。

工業革命,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

語言,憑藉著日不落帝國的控制力現在還有接近15億人會說英語。

諾曼底戰役,二戰重要轉折點。

因為曾經的輝煌和成就造就英國的優越感,在歐盟中話語權太低了無法爭奪到在歐盟的絕對主導權。英國是歐盟主導的三大力量之一,一直跟德國和法國爭權。與英國不同的是,德國與法國都是歐元區的成員國,而且德國的經濟實力、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都要強於英國,對於英國來說,無法爭到歐盟中的主導權一直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高額付出卻一直嘗不到甜頭

英國每年需向歐盟繳納一定費用,而這些費用卻幫助不到英國的金融產業。要知道英國擅長金融業和服務業,而歐盟貿易優先製作業(就是德國的強項獲益)。而且費用還會用來“扶貧”,2008年,英國支付給歐盟27億英鎊,作為歐盟機構的開支和扶持弱小成員國的資金。2013年,這筆費用上升到了113億英鎊。

正正因為這兩個原因導致英國不斷付出高額的費用卻嘗不到甜頭,幫助德國製作業幫助窮親戚意大利、希臘這些大吃懶。


歐盟法律限制多多

最近的約翰遜突然從演講臺下掏出一包透明真空包裝的英國特產醃魚。說道“這條醃魚是一位全國性報紙的編輯給我的,他是從一位馬恩島醃魚工手裡拿到的,”約翰遜先是講述了這條醃魚的由來,“他(醃魚工)十分憤怒。經過數十年通過郵寄寄送的醃魚,因為歐盟官僚的原因,賣家的成本極大提高。”

就知道歐盟的規則法律限制多多,導致很多成本都不斷增加而利潤卻沒增加多少,削弱了英國的競爭力無法霸佔市場。

還有很多事例,例如加入歐盟就要放棄一些的法律和協議的,還有是加入歐盟並以歐元為其貨幣的國家必須條件,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有利保持其出口競爭力,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


歐盟不斷東擴大,大量移民湧入

為什麼脫歐公投會成功,就是因為根據歐盟人口自由流動條例,東歐移民大量湧入英國並且享受與英國公民同等的社會福利!!英國民眾越來越不滿,從2002年只有43%民眾覺得會損害本國經濟,到2012年已經有接近75%民眾覺得會損害本國經濟。


到底脫歐後英國有什麼好處呢?

1.首當其中就是不用繳納每年數十億到上百億不等的會費了。以2015年為例,英國向布魯塞爾支付的歐盟會費高達178億英鎊,相當於每週繳納3.5億英鎊。按照“脫歐派”的設想,省下的這筆費用就可以貼補英國巨大的公共服務開支。

2.不需要支援窮親戚的了,不必擔心被日益嚴峻的歐債危機所拖累。

3.不需要執行歐盟規規矩矩了,恢復自主法律和制定自己的標準和監管法規。

4.重點是不需要義務接收移民湧入,不斷湧入的移民客觀上佔用了英國大量的公共資源,並搶走了本地人的就業機會。






叉叉超


經過18個月的艱苦談判,27各成員國終於在25日召開的布魯塞爾峰會上達成一致,通過了歷史性的英國脫歐協議。根據協議,英國將支付約390億鎊的“離婚費”,如此鉅額的支出,英國為何執意脫歐呢?小樂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對自己歐盟定位的不滿

英國地理位置遠離歐洲大陸,原先以西南歐為主要國家的歐盟中,英法德三國是其實質的領導者,但隨著近年來歐盟東擴,越來越多的東歐國家加入進來,尤其是波蘭等國,其在歐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英國有逐漸被邊緣化的感覺。這於一心想在歐盟佔主導的英國越走越遠,分手也是合理的選擇。


付出與收穫不對等

英國加入歐盟後,要履行歐盟各項義務,近些年,隨著東歐欠發達國家的加入,越來越多的人利用歐盟成員國自由交流的便利,來到英法德意等發達國家,造成這些國家中下層收入者工作失業,多數人利益受損,於是大家用投票脫歐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地理位置獨立

英國孤立於大西洋上,大陸均衡政策是其幾百年來立國基本國策,其不願歐洲大陸出現強大的國家,自己也不願也無法完全融入歐洲大陸,這點很想我們的東鄰,將來東亞一起化它的心態就和英國現在一樣。

以進為退的策略失誤,變成弄巧成拙

前首相卡梅倫先前幾次向歐盟威脅脫歐,主要是想以退為進,以“脫歐”為籌碼,向歐盟尋求更有利於英國利益和地位,獲得在歐盟的主導權。然而事與願違,英國民眾對於英國脫歐是支持的態度,公投結果居然是支持脫歐,這下就不能挽回了,只能順從民意。

所以,英國這小媳婦要拋棄帶了一大家子窮親戚的歐盟。


小樂故事會


英國脫歐,是一幕體育老師導演的歷史劇,臺上是烏合之眾的狂歡,臺下是傳統政治的落寞。


讓我們一起從英國政府、英國民眾、歐盟三個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到底為哪般?下面我將進行逐一分析。


01. 英國政府:卡梅倫政府冒險失敗,發起所謂全民公投,是導致脫歐的直接原因。


卡梅倫政府發動全民公投,原本只是為了在歐盟內爭取更多的利益,一旦這個目標達成,卡梅倫就可以順利完成連任,但卡梅倫的智囊團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導致公投失控。


① 所謂的全民公投,並非全民參與。

按照我們正常的理解,100位國民,全部參與投票,有51個人意見統一才算贏,這沒問題。那如果只有70個人參與投票呢?只需要36個人就佔到了51%,

實際上36個人最終代替100個人做出了決策,這就是英國這次全民公投的真相


根據英國數據顯示,2016年英國總人數為6560萬,登記參與投票人數為4600萬。那到底多少人參與了投票呢?我們用登記總數4600萬減去脫歐得票數1740萬,留歐得票數1610萬,結論參與人數是3350萬。也就是說,脫歐支持者只佔總登記人數的38%,就決定整個英國的歷史走向,這是何等的草率和荒謬?


② 錯誤的數據分析,誤判了國內民意,也誤判了歐盟的堅決。

英國實行的是代議制民主,也就是用精英代表代理執政,這決定他們從自己所在階層的意願來考慮問題。英國工業聯合會,這是一家聚集了24萬家英國公司的聯盟,他們始終是支持留歐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給了卡梅倫政府底氣。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英國佔歐盟出口總比率達到6.3%,進口9.3%,這個數據一下看過去不起眼,但是別忘了歐盟有28個國家,所以英國政府把他們的市場作為與歐盟談判的籌碼,來謀取符合英國的利益。不同的是,這次歐盟沒有給英國機會。


02. 英國民眾:移民問題矛盾爆發,本地人生活水平持續下降,是脫歐的內部原因


① 工作越來越難找,工資越來越低,說好的幸福呢?

2016年,以建築行業為例,英國本土建築工人每小時的工資只有8英鎊(約合80元人民幣),在3年前還能拿到13鎊,上一次這個價位是在80年代。即使如此低薪,仍然有大量英國本地勞工,連工地搬磚的機會都沒有,為什麼?因為歐洲移民到英國的越來越多


② 外來移民搶工作,搶福利還增加了犯罪率,叔可忍嬸不可忍

工作少,工資少也就算了,東歐這些難兄難弟到了英國,根據歐盟政策有權享受英國福利,免費醫療免費教育豈不美哉?這也就算了,問題在於這些難民素質可高不到哪去,社會犯罪率逐年上升。你犯罪我驅逐,不好意思,歐盟人權法院瞭解一下。


我認為,由這些移民問題帶來的困擾,時任英國政府不能及時地化解,日積月累之下,脫歐正好成了民意的出口,這影響到英國公民做出了擺脫歐盟的選擇。根據聯合國2017年數據,到17年,英國移民人口占比已經達到13%,約合840萬,在世界外來移民榜上高居第10位。


03. 歐盟:內部成員國之間的矛盾難以平衡,拖累英國經濟,是英國脫歐的外部原因


① 歐盟區域自由貿易,想自由發展?不行

作為歐盟五強,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年GDP增長率一年比一年難看,連創新低。英國看著自己的數據,忍不住蹲下來哭出了聲,2014年GDP數據3.03萬億美元,2015年2.9萬億美元,2016年2.66萬億,哪怕是個0.1%的增長,那也是增長,可這是負的。


英國擦了擦眼淚,雙手扶住歐盟的胳膊:這沒法過了,讓我去全球市場尋找新的市場和增長點,比如東方大國,我還能自救。歐盟:不行,請遵守區域規則,我們是一體的。


② 歐債危機是世界經濟泥潭,歐盟五強被五弱抱住大腿

歐盟成立之初,就約法三章,三項自由原則不可動搖:貿易自由、資本和服務自由、人身行動自由。如果大家都是好鄰居,自然你好我好,可是歐盟內部發展是不平衡的,比如有歐洲五強,就有歐洲五弱,即葡萄牙(P)、愛爾蘭(I)、意大利(I)、希臘(G)以及西班牙 (S),其中以希臘破產為世人所知(5字母連讀有驚喜)。

這些國家長期處於國內經濟倒退,對外賣1塊錢,自己要買2塊的東西用,政府的收入還沒有花出去的多。這還不算,偏偏歐盟還是高福利政策,這就像一個黑洞。歐洲五強為了不讓他們經濟崩盤,只能借錢,不夠再繼續借,這就是個無底洞,誰支援誰就有可能被拖進去。


在我看來,英國脫歐,是英國政府的政治冒險失敗,也是英國民眾深陷移民矛盾,生活水平受到嚴重影響,更是歐盟內部經濟發展不均衡,英國開始謀求脫身,種種因素才把這一看似不合理的行為最終淪為現實。


短期內,脫歐對於歐盟和英國都不利,歐盟失去英國的市場,英國失去作為歐盟重要成員的國際話語權,是雙輸;長期內,國際形勢變得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無跡可循。對此,各位怎麼看呢?歡迎留言進行討論。


國際貓


英國脫歐的原因:

1.利益衝突不斷加劇

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政策,被稱為“光榮的孤立”。

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有利保持其出口競爭力,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但這使英國很難真正的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尤其是歐債危機的關鍵時期,由於各種利益分歧明顯,這一傳統強國正在逐步喪失其在歐盟中的地位與參與權。



2.相互猜忌快速發酵

英國保守黨內部也有歐洲懷疑派,不僅如此,還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於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與之相對應,歐盟其他國家民眾對英國的“不可靠”也日漸不滿,認為英國作為歐盟的一員,在融入歐盟的過程中卻表現消極,一直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出局”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其他成員國在整合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會更小。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3.政治選票迫使公投

民調顯示,英國保守黨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卡梅倫的“脫歐公投”言論或有助於其重新獲得部分流向支持脫歐的獨立黨的選票。卡梅倫亦希望以此作籌碼與歐盟談判,獲得對英國更為有利的成員國條件,意圖在歐盟內分得更大一杯羹。

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於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一些英國人認為,英國每年為歐盟會費貢獻80億英鎊,歐盟規章制度給英國造成的負擔多於英國從這個單一市場獲得的好處。去年以來席捲歐洲的難民潮,進一步加劇了歐盟的經濟負擔和安全隱患。面對吸引力下降的歐盟,英國終於決定脫離歐盟“單飛”。


用戶3654370520732829




一、地緣政治的因素

由於地理跟歷史的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政府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的不干預政策。使英國和歐洲大陸一直若即若離。與歐洲大陸國家相比,英國一直遊離於歐洲大陸之外。英國是海洋殖民帝國,對於歐洲大陸國家一直抱有防範心理。作為一個島國,英國最怕的就是歐洲大陸國家統一,對它的話語權造成影響。一直對歐洲大陸國家採取分化策略來保護自己。



二、現實利益衝突跟相互猜忌

作為英國來說,不希望歐洲一體化進程推進。在這一點上,跟歐盟成員有有本質區別。這個也是英國加入歐盟以後,保留自主的財政政策而未加入歐元區的原因。使得英國很難融入到歐盟內部的事務中。再加上,歐盟為了迫使英國承擔更大的責任加入歐元區,從而放棄英鎊。在政治戰略中動力英國的根本利益,而引起英國的反彈。與此同時,英國又想享受歐盟內部的優惠政策,又不想承擔它應該承擔的責任,導致歐盟其他國家對英國感到不滿。尤其是歐洲難民潮,歐債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加劇歐盟的經濟負擔跟安全隱患。英國表現的極不可靠,不僅否認歐元,而且不參與歐盟內部的危機方案。雙方的信任度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三、歐盟內部主導權之爭

歐盟內部成員國的法國跟英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德國又在歐盟內部的經濟總量上保持第一。歐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在經濟上促進發展,在政治上維護自身利益,提高國際地位。但是英國自加入以來,一直對歐盟一體化態度消極。但在歐盟內部獲得了極大的好處,卻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德主導的歐盟就很惱火,讓英國拿出20億歐元補繳歐盟預算,迫使英國正真融入到歐盟內部當中。加快歐洲一體化的腳步。但是英國作為一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有高度的外交自主權跟軍事控制權。不想正真融入歐盟內部,弱化自身的權利。對於法德的動作不接受,再加上美國一直不希望歐洲成為一個整體。利用跟英國的特殊關係,一直在分化歐盟成員國。英國也為自己得利益,對於脫歐的呼聲越來越高,直到英國全民公投。


國際時評


英國脫離歐洲有以下原因:

一、歐盟當中,各個國家的經濟差異大,有富國也有窮國,而富國需要經常援助窮國,比如希臘的債務危機,冰島破產,都是需要整個歐洲共同分擔的;

二、加入歐盟需要每年支付會員費,並且富國多交,窮國少交甚至不交。而英國作為歐盟當中經濟較強的國家來說自然要多交會員費了;

三、歐盟國家護照同行,許多較為窮的國家的人民跑到英國搶當地人的工作機會,侵佔了資源和福利等;

四、在很多經濟的問題上英國無法做主,被歐盟管制。

但英國要退出歐盟也會面臨著一些損失或問題:歐盟是英國的第一齣口地,如果脫歐就意味著關稅就不能互免,與歐盟國家的生意就不好做了,英國的經濟有可能面臨下滑,而且利益這種東西也是相對的,脫歐後英國人也無法暢行歐洲了,這也影響了英國的資金和人才的流入,並且估計將會有7.5萬個金融工作崗位流失。

所以英國提議脫歐後,建立英國歐盟自貿區,以非成員國身份擁有免關稅或少關稅的待遇,但是歐盟人員是不能向英國流動了,但仍然歡迎來英投資、工作的優質移民和遊客、學生等群體。說白了就是不想負擔身為歐盟成員的義務,但是卻享有身為歐盟成員能享受的福利。


無尋什麼


個人認為英國脫歐的原因其實就是英國金融貨幣的發展歷史決定的,二戰前,英鎊、法郎和美元控制著全球的金融和貨幣支付交易系統,是比較穩定的有信譽的全球貨幣。但二戰後,美元開始發力,佈雷頓森林體系就在這個時間產生,而當時的前蘇聯和中國並沒有意識到金融的威力和可怕,一直到70年代,美國由於對外戰爭和消耗,居然讓歐洲和日本的經濟起飛造成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歐洲法德意帶頭成立了歐盟,而英國作為曾經的金融老大,居然被排擠在外,而由於英國對英鎊的自信和擁有全球倫敦交易市場的信心,英國有條件的加入了歐盟,但作為英鎊仍然是獨立於整個系統外的金融交易貨幣,可惜的是歐盟在二戰後美元 為主的交易系統中,一直被美元壓著,70年代的曾經的經濟輝煌也不再來,而亞洲新興區域在近年全球金融市場逐漸出頭,雖然還不成熟,但看著潛力無限,所以為了英鎊的將來,英國的金融系統也想分一杯羹,而脫歐重新調整全球戰略就變成了英國人的選項,而美國對於歐盟過往的金融居然能參與到全球體系裡面堅持到今天,也是非常謹慎,堅決打壓,當然對於英國的脫歐就自然是靜觀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