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假髮之於非洲女性,

就如同口紅之於中國女性。”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在非洲這幾年,最令我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我的頭。嗯,我的意思是說理髮。

儘管理髮館在非洲遍佈大街小巷,幾乎是除了啤酒館之外的第二存在,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勇氣走進它們。所以在非洲這些年,頭髮都是我自己打理的。

注意 下圖不是本人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為什麼呢?因為我實在是不敢相信他們的理髮師。

並不是出於嫌棄或者說是瞧不上,而是源自於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如果你行走在非洲的街頭,你會發現十個非洲的小夥子,其中有九個都理著一模一樣的光頭。

小男孩也大部分是光頭的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顯然,當地的理髮師對剃成光頭以外的男性發型是比較陌生的。

理髮店裡主要工具也是小推推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跟非洲的Tony老師還是不太合適的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不過,這不能怪理髮師,也不能怪非洲的審美。非洲人長著一頭細密捲曲、貼著頭皮生長的頭髮,這種頭髮長長了以後會蓬亂得跟雞窩一樣,很不好打理。

我們日常一把梳子就夠用了

而非洲姐姐則需要很多很多把梳子

甚至經常需要用到

我們一般人幾乎都沒怎麼見過的鋼針插梳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天然的頭髮留長要很久

且護理起來十分的費時費力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各種護髮產品用完以後的自然頭髮

雖然彈彈的手感會好一些

但仍然是十分的不適合凹造型的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所以當地的男性基本上都會剃為光頭,女性則會扎小辮。

或者用假髮來挽救自己的花容月貌。

戴假髮的步驟也很繁瑣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不過 戴好之後確實是另一種感覺了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實際上,對於中國人來說,假髮可能在生活當中是一個比較少見到的東西,其適用人群也只是少數,又或者說,是在一些特別的場合,如電影片場、廣告片場、cosplay現場才偶爾見到的東西。

所以很多人對非洲姐姐戴假髮的印象

多數如下圖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或者這樣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其實對她們來說是很平常的

就相當於化妝的一個步驟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假髮之於非洲女性,就如同口紅之於中國女性。現在的中國姑娘如果要出門約會,口紅是標配。在非洲也是一樣,妹子出門肯定是戴著假髮的,沒戴的話,要麼說明你們關係足夠親近,要麼就是她根本不想見你。

在非洲,家裡沒有三四頂假髮的妹子不好意思說是懂生活;沒有定時去理髮店換一套假髮編的新發型只能說明錢包過於窘迫。當一個妹子推遲了和我的約會,其理由往往是勞神費時的編髮工作還沒弄完。

編髮這個非洲女性的日常操作

對手殘黨來說還是不容易完成的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假髮可以說是啤酒之外的第二剛需,理髮店分佈密度僅次於小酒館的事實就能證明這一論斷。

非洲女性對假髮的喜好,催生出一個龐大的假髮市場。2017年,非洲的發製品消費額達到了43億美元以上,我在法蘭西城所認識的每一位女性都深度參與進了這個數十億美元級的大生意中。

當然 不少假髮也產自中國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我的女性朋友小R,只要我見她次數間隔一週以上,她就會換另一個頭發出現在我面前。

比如說今天是個直髮,下回換個捲髮;今天是黑色頭髮,下回換個金色頭髮;今天是長髮,下回換個短髮;今天扎個小辮,下回換個爆炸頭。有時候還會讓我一下子有點認不出來。

我比較喜歡這種髮型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其他我常能見到的姑娘也是不時出現一夜“長出”一頭長辮的情況。像她們這樣的年輕姑娘,一般的髮式是將假髮接在真發上,然後貼著頭皮編成或粗或細的小辮。

而下圖這個我們印象深刻的長辮子

也是把假髮和長髮編在一起的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而文章開始部分洗頭的非洲姐姐的自然發

可以算長髮了

一般常戴假髮的女性頭髮長度可參考下圖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小姑娘則會在小辮上串上各種彩色的珠子和其他小發飾,走起路來一顛一顛甚是可愛。

小蘿莉髮型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除了編成小辮的假髮,也有現成的髮套,多半是大波浪或者直髮。大波浪尚顯自然,而廉價的直髮則常常會一綹一綹聚在一起,同時在頭皮上留下一個PS新手練習摳圖一樣的生硬的髮際線。

然而對直髮的迷戀似乎某種程度上矇蔽了她們的雙眼,好像假髮只要是直的,以上這些缺點都可以視而不見。

髮際線略生硬的直髮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不過,儘管她們對假髮充滿了熱愛,但她們在見到真發的時候還是非常非常羨慕的。

我就有過很多這樣的經歷,一些尚不曾見多識廣的年輕人,他們會頗有禮貌的問我可不可以摸一下我的頭髮,我當然會滿足他們這個小小的請求。

如果對方是一群孩子,就成了羊入虎口,每個人都來爭先恐後地過來摸頭。

羊入虎口的感覺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當然這都不是惡意的,只是一種好奇,是想要感受一下這種烏黑亮麗、修長平直的真發究竟是什麼樣的。

大概每一個遊走在非洲基層的慈眉善目的中國人,特別是長髮飄飄的東方佳人,也都會有類似的經歷。

當來自兩萬公里外的原生直髮從非洲女性指間絲滑而過的時候,作為全世界最龐大的假髮消費群體中的一員,她們終於有了一個標準,可以對市面上的各類良莠不齊的假髮髮質做出一個終極裁斷,但是也只能在心中發出一聲羨慕而絕望的嘆息。

金色大波浪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對於非洲以外的人來說,一頭漂亮的原生頭髮是引以為傲的,而非洲人通常認為美的頭髮卻是人造的。

這其中固然有髮質的原因,但歐洲式金色捲髮和東亞式黑色直髮的流行,多少隱喻著非洲人對自己身體的不自信。畢竟在北京的街頭能看到留著髒辮的中國人要遠少於在法蘭西城裡看到的戴著直髮髮套的非洲人。

這種在“將什麼定義為美”中對自身的否定,更明顯地體現在了他們對膚色的偏好中。

一張人類膚色分佈圖

不同地方的非洲人之間膚色也是有差別的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我一個非洲哥們G君,他有一個黑白混血的女朋友,姑娘的爸爸是法國人。他經常會很自豪的在社交網絡上po混血女朋友的照片的,平常也會不時的跟朋友炫耀。並且,他的女朋友在學校中也是非常受歡迎。

這不是個例,實際上所有在非洲生活的混血人和皮膚更淺的人總是會更受異性青睞的。

只要有機會,非洲人就會想娶一個白人婦女,作為自己的妻子,或者說嫁一個白人男性,作為自己的丈夫。如果真的能實現的話,這是一件能為自己的家族爭光,且非常有面子的事情。但之所以很多人沒有這樣做,只是因為他們缺少社會資源,缺乏社會地位而已。

圖為一個南非家庭

而膚色更淺的家庭成員則更受歡迎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這種對於淺膚色的追求,形成了一種畸形的“皮膚漂白”文化。

根據聯合國2008年的一項調查,非洲人口第一大國尼日利亞有77%的女性正在使用各種皮膚漂白產品,這一數字在鄰國多哥也達到了59%。在加蓬,另一家機構作出的調查顯示,在16-40歲的青年婦女中有六成人在努力漂白著自己的皮膚。

我們要注意,中國常見的美白,很多情況下只是因為皮膚被曬黑了,或者說是有點發紅、發暗,所以會使用各種美白產品,而非洲人,是真的在漂白自己的皮膚。

各種皮膚漂白產品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儘管同樣生活在非洲大陸的古埃及人早在三千年前就開始有意識地美白自己,但如今盛行在黑非洲的皮膚漂白文化則非古已有之,而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新興現象。

上世紀六十年代化學工業的發展才為廣大愛美的非洲女性提供了一個可以往自己的臉上塗抹各種皮膚漂白產品的機會。

街頭的美白產品廣告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但這類廉價且缺少規範化管理的美白產品中往往含有超標的對苯二酚,在清除了皮膚中的黑色素的同時往往帶來疥瘡、毛囊炎等皮膚病和顏色深淺不一的斑塊,嚴重者甚至還會患上皮膚癌。

但即便如此,各種“危言聳聽”的社會新聞還是阻擋不了前赴後繼的漂白大軍。

一個極端的例子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按照科特迪瓦社會學家A.Koutouan的說法,非洲婦女這麼做是為了“變得更像西方人”

實際上深色皮膚的同胞,似乎長期以來在世界上就是一個落後,一個吊車尾般的存在。長期積貧積弱,深色的皮膚無法喚起他們對於自己族群的認同感和自信心,但是地中海和大西洋對面的西方人,卻被蒙上了一層美好的面紗,隱喻著美麗、有力、高級、財富、文明等等。

特別是自從大眾傳媒普及以來,電視、廣告和雜誌中充斥著美好的白人女性的形象,這使得上述的聯想更加深入人心。積極愛美的女性開始漂白自己的皮膚,之後更多的女性也被從眾效應帶動了起來。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當然,日益壯大的皮膚漂白文化同時也觸發了激烈地反對的聲音。當地的朋友L君曾經給我展示了幾張漂白失敗的女人的照片,無不鄙夷地將這些崇洋媚外的女性批判了一番。在和女生小A聊到這個話題時,她則自豪地宣稱她就喜歡她自己的膚色。

一些和他們持有同樣想法的人,在法國、在非洲,成立了各種反皮膚漂白的社會組織,更加大聲地反對這種西方中心主義的審美。

與此同時

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倡導摘下假髮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出生在南蘇丹的著名模特

Alek Wek

也在走秀的時候摘下了假髮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這固然是件好事,可是也從側面反映了非洲人自我認知時的尷尬境地。

尼日利亞學者沃萊·索因卡在談及非洲學者鼓吹的“黑人性”時說,“一隻老虎不會聲稱他的老虎性,他猛撲。”

同樣地,對皮膚漂白的反對聲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安且無奈的非洲人被迫做出的姿態,是在缺少話語權的環境下尋找自我認可。

製造業界有句話:“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賣技術,四流企業做產品。”同樣的道理,放在世界範圍內的審美話語權中依舊適用。

如今的世界,審美的主流標準仍然是由西方人制定,在“將什麼定義為美”這個話題上,非西方文明缺少發言權。

然而,世界也在向著一體化,同時也是再地方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包括非洲、中國在內的所有非西方文明,都需要認真思考這個一體化與多元化同在的矛盾語境,並努力建立起一個全新的、現代化的自我認知。

“假髮帝國”——假髮於非洲人的意義所在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