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打仗時,背上為何要揹著一個大包?專家:雖然醜但很有用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在過去,它曾發動過多次戰爭,致使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深陷戰亂之中。而日本之所以如此好戰,其實和他們的獨特的性格和狹隘的民族意識有關,再加上他們天生矮小,征戰能夠極大地滿足他們的自卑心理。

其中日本武士則是戰爭的重要部分,而這些日本武士在開戰的時候,經常喜歡穿上一種很醜的披風,據說是為了模仿一種劇毒動物。

日本武士打仗時,背上為何要揹著一個大包?專家:雖然醜但很有用

這種披風的名字叫“母衣”,是一種護具,日本武士揹著它就像揹著一個蝸牛殼一樣,看起來非常滑稽。不過這種蝸牛殼雖然看起來非常巨大,裡面卻並沒有什麼秘密武器。事實上,這是日本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護具。

那是在平安時代末期的時候,當時的日本武士在開戰的時候,習慣披上一件長長的布條,從外表看,和我國的披風很相似,但當布條被風吹起的時候,就會立刻膨脹起來,從而達到遮擋流矢的效果。

日本武士打仗時,背上為何要揹著一個大包?專家:雖然醜但很有用

後來,到了戰國時代,有人覺得這種布條的效果不好,於是便進行了改進。他們製作出一個竹籠子,再在竹籠子上罩上披風,這樣一來,即便沒有風,照樣能夠讓披風膨脹起來,從而遮擋流矢。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母衣”了,因此,在戰場上,往往可以看到日本武士的背上鼓起,就像揹著一個用布蓋著的雞籠子。

雖然這種“母衣”的外表很醜,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且並不是所有的日本武士都有資格穿“母衣”。一般能夠穿“母衣”的都是很有身份地位的武士。他們身負著舉旗、傳令的任

務,而且不同任務的武士穿的“母衣”顏色也不同,有黃母衣、赤母衣和黑母衣等等,而這些身著“母衣”的武士又被稱為“母衣眾”。

日本武士打仗時,背上為何要揹著一個大包?專家:雖然醜但很有用

此外,“母衣”還有另外一層解釋,就是指胎衣或胎盤,因為穿上“母衣”就能夠有效地遮擋住來自後方和側方的矢石攻擊,這樣就好像待在媽媽的子宮裡一樣安全,故而才稱為“母衣”。不得不說,“母衣”在古代戰爭中確實是比較實用的一種護具了。

但是到了江戶時期,武器逐漸先進起來,槍炮替代冷兵器,成為了戰場上的主宰。這時候,母衣就無法再發揮它的功效了,因而自此後,日本武士便很少再穿著母衣上戰場了。日本“母衣”已經逐漸成為了歷史,被收藏在了歷史陳列館中。

日本武士打仗時,背上為何要揹著一個大包?專家:雖然醜但很有用

後來,西方人來到日本參觀了日本“母衣”後,覺得很不可思議。這時,一些軍事歷史學家敏銳地指出,日本之所以要發明這種“母衣”,其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防禦作用,而是為了掩蓋日本人矮小的身高。眾所周知,日本人普遍比較矮小,看起來沒什麼氣勢,於是日本武士為了掩蓋這個缺點,才發明這種母衣,這樣起碼從視覺上看起來更大,也更有氣勢。

而且西方人還根據日本人喜歡吃河豚的習慣,發現他們可能是在學習河豚的變身方法。因為河豚是一種劇毒動物,當它受到驚嚇的時候,就會迅速充氣,使自己看起來比之前大幾倍,從而達到恐嚇敵人的目的。不得不說,日本人的腦洞還真是清奇。

日本武士打仗時,背上為何要揹著一個大包?專家:雖然醜但很有用

除了這種類似蝸牛殼的母衣以外,日本人還發明瞭世界上最長的太刀和各種奇形怪狀的頭盔,而這些都是日本人在戰場上經常使用的工具,由此可見,日本人為了戰爭確實是付出了不少心力的。

綜上所述,日本武士之所以要身背史上最醜的披風,一方面是因為這種日本“母衣”能夠起到遮擋矢石攻擊的效果,一方面也是為了掩飾他們自身矮小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