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聰明的寶媽會這樣做

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有這樣一種“奇怪”的心理:自己的孩子自己怎麼批評、打罵都行,但如果是別人批評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心裡就會老大不樂意——哪怕對方的批評並沒有問題。

寒假期間,媽媽帶著三歲的鬆鬆去遊樂場玩,在玩耍的過程中,鬆鬆和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男孩發生了衝突:鬆鬆在玩滑滑梯,站在滑梯頂端正要坐下來往下滑,這時那個小男孩衝過來把鬆鬆扒到一邊,自己搶在鬆鬆前面坐了下來,鬆鬆不滿,推了小男孩一把,導致小男孩滑下來的時候嘴唇磕碰出血了。

外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聰明的寶媽會這樣做

配圖來自網絡

小男孩大哭起來,男孩的奶奶趕緊跑過來,怒氣衝衝地衝鬆鬆嚷“你這孩子怎麼打人呢”,鬆鬆媽媽看到對方孩子出血了,也覺得不好意思,於是給對方道歉。但男孩奶奶不依不饒,嘴裡一直罵罵咧咧,說鬆鬆霸道,沒有家教等。鬆鬆媽媽不想和她糾纏了,就衝著對方說了一句“是他自己先不守規矩,非要搶在我們前面的”,然後帶著鬆鬆離開了。


相信有不少家長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自己孩子在外被別人批評了,心裡頭肯定是不怎麼舒服的,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聰明的寶媽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分別應對:

1.如果確實是自己孩子的問題,要向對方道歉,並爭取把教育孩子的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

孩子如果行為上確實存在過錯,比如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打擾別人,或者在餐廳跑來跑去把飲料打翻在別人身上等,這時候對方批評孩子,父母不應該反駁,而是應該馬上主動要求孩子或者自己替孩子向對方道歉

外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聰明的寶媽會這樣做

父母如果快速地表達歉意,那麼對方即使生氣,但看到家長態度良好,一般也不會再咄咄逼人了,這樣家長就能將教育孩子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至於讓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

但是,如果對方得理不饒人,那麼孩子即使有錯,父母也不應任由對方使用不當的言辭批評孩子,可以在行使了自己應做的事情(道歉或賠償)之後,帶著孩子快速離開。

2.如果自己孩子沒有錯,對方仍批評孩子,父母可正面回應,維護孩子,不讓孩子被冤枉

孩子在外玩耍的時候,難免和其他孩子發生一些矛盾,這本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沒有什麼後果,父母其實不必過多幹涉。但是,有些家長卻不這樣想,只要看到自己孩子吃了虧,也不管自己有沒有理,就批評別人家孩子,就像鬆鬆媽媽遇到的那位男孩奶奶一樣。

外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聰明的寶媽會這樣做

如果碰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任由孩子被他人批評,而是應該向對方講清事情的真相,告訴對方“你批評錯了,應該向我的孩子道歉”,維護孩子的利益,不讓孩子平白被人冤枉。

3.不管哪種情況,父母事後都要及時安撫好孩子的心理

孩子被外人批評,涉及到孩子的自尊心和麵子,所以心理受到的傷害往往比受到父母批評要嚴重。所以,不管錯誤是不是在孩子身上,父母事後都應該及時安撫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孩子被冤枉的時候。

當然,如果孩子是因為有錯誤而被外人批評,父母事後還應該趁機教育孩子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幫助孩子修正自己的言行。

外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聰明的寶媽會這樣做


孩子被外人批評,身為父母可以參考上面所說的這3點來處理,但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注意避免這樣兩種極端的做法:

  • 1.不分是非包庇孩子

有些家長比較縱容孩子,孩子犯了錯還意識不到,或者明知道孩子有錯在先,但一看到別人批評自家孩子就失去了理智和是非,只想著保護自家孩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熊家長”了。

如果別人的批評在理,父母就應該虛心接受,一味地護孩子其實就是縱容孩子犯錯誤,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犯起錯來更加肆無忌憚,最後形成歪曲的是非觀念。

外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聰明的寶媽會這樣做

  • 2.跟著對方一起罵孩子

很多時候,別人批評我們的孩子,是因為孩子確實有錯,這個時候,有些家長會出於生氣或者要面子之類的原因,當著別人的面狠狠地罵自己孩子,這種做法也是不妥的。

孩子被外人批評時,本身就會比較驚慌、害怕,渴望得到父母的保護,此時如果父母再跟著外人一起罵孩子,無疑是把孩子推到一個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會讓孩子覺得非常絕望。

外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聰明的寶媽會這樣做

其實總的來說,就是父母在處理孩子被別人批評時,要堅持一個原則:既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得到教育,又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保護和愛

今日話題:你遇到過自家孩子被別人當你的面批評的情況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呢?歡迎大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