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的12大直轄市之一,本溪市

1949年10月1日,北平改稱北京,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中心,另有11個直轄市(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慶、廣州、武漢(漢口)、瀋陽、鞍山、撫順、本溪)。本溪在建國初期是中國12大直轄市之一。

本溪地處遼寧省東南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123°34′—125°46′,北緯40°49′—41°35′之間。東與吉林省通化市為鄰,西與遼陽市接壤,南臨丹東市,北靠瀋陽市,是沈丹鐵路、沈丹高速的重要樞紐。

  本溪區域總面積8411.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佔80%,耕地面積佔8.7%,水面河道面積佔11.3%,地面結構為“八山一水一分田”,東部、中部較高,南部較低。

  本溪境內河流密佈,有大小河流近200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有19條。主要有太子河、渾江和草河三大河流,另有支流80餘條,形成本溪的主要水系。太子河是本溪境內最大的河流,全長413公里,其中流經本溪境內168公里,經城區西部興安村流入遼陽地界,在海城境內與渾河匯合注入渤海。

建國初期的12大直轄市之一,本溪市


  本溪境內重巒疊嶂、連綿起伏,系長白山地老齡支脈、龍崗支脈的西南延續部分,海拔高度平均為350米左右。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的佛頂山主峰為全境的最高處,海拔為1367.78米,素有“遼寧屋脊”之稱。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8.5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78平方米。

  本溪氣候屬中溫帶溼潤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零上7.8℃,年平均降雨量為793.7毫米,全年無霜期130—150天,冰凍期180天左右。

  本溪市下轄2個滿族自治縣(本溪滿族自治縣和桓仁滿族自治縣)、4個區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3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5個鄉,228個社區,28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47.6萬人,城鎮化率為71%。本溪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礦產8大類45種,其中,鐵礦、煤礦、建材和化工原材料馳名中外,尤以鐵礦石最為豐富,大臺溝鐵礦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鐵礦,遠景儲量突破100億噸;思山嶺鐵礦探明儲量24.8億噸,具有可選性好、有害雜質極低的特性,屬全國鐵礦特種資源之一。本溪的遼硯與端硯、徽硯並稱中國三大名硯。

  產業基礎雄厚,“三都”建設成果顯著。本溪市是瀋陽經濟區重要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遼寧最大的省屬企業本鋼集團坐落於本溪市,擁有世界軋幅最寬、軋製水平最高的2300mm帶鋼熱軋機組和最先進的冷軋生產線,東北地區爐容最大的4747立方米鍊鐵高爐,優質鋼年產能2000萬噸,優質汽車板材年產能110萬噸。天津金橋焊材、天津銀龍預應力、東鑠新材料等一批龍頭企業落戶產業園區,本溪正在加速建設具備完整鋼鐵深加工產業鏈的綠色鋼都。本溪市始終堅持以本溪高新區發展建設為核心,堅定不移支持本溪做強做大醫藥產業,大力培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現已集聚華潤三九、上海醫藥、上海綠谷、天津天士力、吉林修正、日本衛材、韓國大熊製藥等醫藥產業項目126個,獲得GMP、GSP認證及質量體系考核企業40戶。現有註冊劃轉藥械品種652個。引進海內外高層次科研機構50家,創建創新藥物臨床前研究等8個省級公共服務平臺,擁有“國家級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級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集群”等國家級品牌。中國藥都已成為本溪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本溪擁有山、水、林、泉、洞、漂、寺等各種旅遊資源208處,其中國家A級以上景區景點26處,是國內極少數擁有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城市,還是唯一以行政區劃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桓仁五女山城、國家5A級景區本溪水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楓葉之都”“中國溫泉之城”。本溪正在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力打造國內知名的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

  交通快捷便利,是我省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本溪距省會城市瀋陽45公里、桃仙機場29公里,距丹東港、營口港不足200公里,是瀋陽經濟區一小時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一小時內車程覆蓋人口達2200萬。全天途徑進站高鐵、動車組班次近100次。

  教育實力較強,文化旅遊獨樹一幟。本溪市轄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12所,其中普通高中14所,高等院校8所,本溪市高級中學高考錄取率、一本上線率始終在全省保持領先。本溪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擁有積澱深厚的古人類文化、高句麗文化、滿族文化、宗教文化、抗聯紅色文化、地質文化,擁有各類文化遺址遺蹟1215處,本溪廟後山人類遺址被稱為中國“東北第一人”的故鄉,五女山城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溪湖工業遺產群入選國家建築遺產名錄和工業遺產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