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

吳堅信


答: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 寶寶1歲左右,就要改用杯子喝奶,適時戒了奶瓶。從杯中喝水,並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口腔技能,它對寶寶發閉口唇音如“p”“b”“m”,起到積極作用,要是寶寶死活黏著奶瓶不放,語言發育可能會受拖累。

2、 在寶寶開始學語言時,最好不要在他面前說方言,全家人都說普通話,以免混淆寶寶的語言認知。

3、 給寶寶創造一個很好的語言環境,像家裡人不要說髒話,周圍環境不會讓寶寶學會髒話等等。

4、 要給寶寶開口說話的機會,讓他自己表達一些基本需要比如要喝水、吃東西等,爸媽不要太“屁股一撅就知道放什麼屁”,搶在寶寶表達自己需求之前就代辦了,反而會讓他們偷懶開口。

5、 寶寶的牙齒一定要保護好,齲齒也會影響到寶寶的發音。

6、 聽力也要保護好,聽力受損也會影響到寶寶學習語言。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其實就是對寶寶進行智力啟蒙。因為智力啟蒙的第一要訣是語言輸入

我把自己的育兒方法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女兒一歲半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很清晰地表達自己;能背誦四句短詩。到了四歲半便開始自己閱讀。這些都得益於早期對她的良好啟蒙教育。落實到具體做法上其實很簡單,就是多和寶寶說話,儘早進行親子閱讀。


一,和寶寶的語言交流可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這件事從寶寶一出生就可以進行了

剛出生的寶寶似乎聽不懂語言,有些家長就很少和寶寶說話,錯失了良機。在我女兒出生的第一個月,平時餵奶、換衣服、換紙尿褲等,我都會和她說一說:“寶貝,媽媽幫你換上乾淨的紙尿褲,這樣小PP舒服多了吧?”……

和寶寶交流時,聲音平和,避免誇張或故意把音量提高八度,把尾音拉得很長。也不要沒話找話說個不停,否則對寶寶來說就成了噪音。

二,儘早進行親子閱讀。在女兒快1歲半的時候開始給她讀睡前故事(這件事可以更早進行)。每個寶寶都是愛聽故事的,閱讀習慣越小越容易培養。親子閱讀持續了將近三年,在女兒還不到三歲時,無意中發現她識字,到四歲半已經開始自主閱讀了。五歲時看一本6、7千字的短篇小說,已經是非常輕鬆的事情。短時間內能積累這麼大的識字量,都是基於大量的閱讀,識字變成一個非常簡單而自然的過程。

這裡特別強調下,識字一定不要用笨辦法,不要單獨拿一個字讓孩子死記硬背,這樣會早早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通過閱讀識字的方法在我的文章裡有詳細敘述)。

我是育兒達人AngeL媽,用科學的方法育兒,歡迎點我關注。


像天使守護你


我們家寶寶十五個月的時候,就會說:爺爺、奶奶、媽媽、爸爸、阿姨、哥哥、妹妹、姐姐、兔兔、龍龍、坐著、呱呱、貓貓、狗狗、頭、鴨鴨、嘴巴、蘿蔔、外婆、apple、馬馬、跑、走等二十幾個詞語。小孩子的塑造性很強,很多事情你要和他說,他能夠聽得懂。


1、重複說,反覆說,不厭其煩的說。

比如學說話,多和人打招呼。

去散步,看見了阿姨,我會主動和他說,前面有個阿姨,我們和阿姨打上招呼好不好,我們和她說,阿姨好。他學不出來,我也不急,會誇張的,大聲,拖音,阿-姨-,慢慢的他會發出姨的聲音。現在每次抱他出門玩,看見奶奶,老遠就叫人家奶奶。很多人我都不認識,他自來熟的和人打招呼,叫奶奶,爺爺。奶奶們,爺爺們就會很高興的停下來和他說說話。有時我都覺得尷尬。

看書時,我會和他說,這是阿姨,我會重複和他說很多遍阿姨,中間會停頓幾秒鐘,看著他學著重複我說的阿姨,說的不對,我也不會糾正,只是多次重複阿姨,讓他觀察我的發音時口型,他會學著我的樣子,自己無意識的發出聲音,有時念的是對,有的是錯。

關鍵是家長的心態不能急。

小寶寶只是才開始學著說話,他不知道對錯,對於對錯也沒有概念。每次我們家思源會模仿出來我發出來的聲音,我會很誇張的對他說:“寶寶你還棒哦。來,媽媽親一個。”他會很開心。當他不願意開口說的時候,我也不強迫他。很自然的和他說著玩,有意識的把想要教他的詞語告訴他。

2、用於生活中

比如說:坐著這個詞語我們沒有可以教他,只是每次吃飯的時候會和他說:寶寶坐著,媽媽弄飯給你吃。突然有一天,寶寶爺爺和我說:我們家寶寶會說坐著了。當時他也在旁邊,停著爺爺和我說。聽完後:我立刻就鼓勵他:“寶寶好棒哦,媽媽愛你。”順便親了他一下。晚上爸爸下班回來,我又在爸爸面前說了一遍。爸爸也表揚了他。現在每到吃飯的時候,非常自覺的要求,“媽媽,坐著。”

3、玩遊戲

我們家寶寶好多詞語都是玩遊戲中學會的。現在他喜歡玩這樣一個遊戲,他指你說。這個遊戲是每一天必玩項目。玩法是他指某一樣東西,你要把物品的名稱說給他聽。你慢了或者沒來及回答他,就開始不願意。對此樂此不疲。家裡有一個地墊,沒事趴在地下,指著上面的小動物讓我說給他聽。重複練習,有事不光說名稱給他聽,還可以自己編故事,增加寶寶的邏輯性。其實不管長與短,關鍵是你和他互動,讓孩子覺得好玩。


玖月成長記


和寶寶說話就可以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寶寶出生後眼睛是閉著的,前三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但是寶寶在母親懷孕6-7個月就會有聽覺發育,開始聽到母親的說話聲、心跳和腸鳴音。這也許就是胎教的啟蒙吧,因為可以聽到聲音了。

我家寶寶出生後,我就可以是對寶寶微笑,寶寶20天就可以笑了,寶寶就有模仿能力了,寶寶就會笑。

我家寶寶現在2周10個月了,現在語言能力很好,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叫媽媽了,那是第一聲媽媽,很開心。覺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家寶寶會笑之後,我就開始和寶寶說話,無論是幹什麼,都要和寶寶說,比如吃飯,喝奶,換尿布,拉臭的時候,我都會和寶寶說,這是我哥哥告訴我的,這樣可以刺激寶寶的語言能力,寶寶說話會早。我的經驗是多和寶寶說話,無論是什麼,就會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

反之,如果和寶寶沒有交流,作為父母只是玩手機的話,很多寶寶4歲的時候,還是不會說話的,這不是單單說話晚的問題了,這時候寶寶已經錯過語言發育期,恢復很難的,這不是危言聳聽,電視新聞有報道的。


寧靜致遠16


說說我的個人經驗吧。

我家大寶說話相對也比較早,二寶也一樣,說話都不算晚,吐字也很清楚。

大寶在咿呀學語的時候,經常給她講圖畫書,她也很喜歡看書,也會要求我給她講書。也會經常給她放兒歌聽,聽得多了,她慢慢也會模仿了。

二寶或許是受大寶的影響,說話也挺早。看書講繪本,聽兒歌這些他倆都很喜歡。

可能這些對於孩子語言的開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孩子還不會說的時候,多跟TA講,多讓TA聽,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會儲備各種詞彙,等會開口講話的時候慢慢就會脫口而出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夜惋馨空


我家寶寶五個月時就一直喜歡吚吚呀呀地說著唱著,特別想開口說話的樣子。

其實,這可能和我喜歡說話有關,從我家寶寶出生到現在六個月,我就一直在鍛鍊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執行的。

第一,我每天都會陪她聊天,唱歌給她聽,還會念一些詩詞啥的,讓她聽得多就能有這個感覺了。

第二,只要是陪寶寶說話唱歌,我就會看著她的眼睛,寶寶也會很認真地看著我,有時還會跟著我的動作,嘴巴一動一動的,特別好玩。

第三,除了我和寶寶之間的互動,我還買了一些可以說話唱歌的早教機,這樣就可以時刻讓寶寶聽到一些聲音,而且是她喜歡的聲音。

總之,也不要太刻意地去培養寶寶說話,順其自然就好了。



想要討論更多育兒知識,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愛笑寶媽歐丹丹】。歡迎指正我的觀點,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為我點贊,謝謝!


愛笑寶媽歐丹丹


語言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吧。平時可以跟娃多說話,她說一個字的時候,回應她,幫她組詞。她偶爾發出mama的音的時候,趕緊欣喜若狂地回答,哎!我在這裡,我是媽媽。玩玩具時,告訴她這是紅色。紅色的球。去超市,指給她看,跟她說,這是蘋果,甜甜的蘋果。我們買蘋果。中午吃蘋果。這樣,儘量不說長,咬字清晰。當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她就會有一個爆發期,會突然蹦出很多讓你意外的字詞的。

到二歲多,掌握一定詞彙的時候,就不要再幫她把話說完,而是等她說完。這樣能慢慢練習說句子。


歡樂雙胞胎日常


嬰幼兒語言的發展可分為語言準備期及語言發展期兩個階段,語言發展期是從1歲左右能說出第一批真正能被別人理解的詞開始,在這之前為語言準備期。

1 語言準備期


①反射性發聲階段嬰兒1個月以內的哭是他與成人交往的一種形式,但是未分化,即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哭聲都是相同的音調,成人無法從中別,1個月以後的哭聲具有分化性,媽媽能區分這種哭聲表示飢餓,而另一種哭聲則表示疼痛等,大約從第5起出現非哭的聲音,嬰兒在玩弄自己的發音器官時偶爾發出的聲音,最初發出類似元音a、o、u、e等,然 後發出p、m、h、k等輔音,這些音無意義,只要一張口,氣流從口腔中出來就能發出,只是因嘴張開的大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聲音,也無需舌、唇的動作參與,因牙齒未出,也就沒有齒音;

②咿呀語段大約5個月時,嬰兒以發音作為遊戲,出現元音和輔音的結合,如:ba、pa、ma,毫無意義,但嬰兒從中得到快樂,如果爸爸、媽媽認為他已會“叫人”而出現喜悅的表情,將對嬰兒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更能調動嬰兒發音的積極性,到9個月時咿呀語達到高峰。通過咿呀語,嬰兒學會調節和控制發音器官的活動,為以後真正的語言產生和發展創造條件。

2 語言理解的準備

①語音知覺嬰兒對語言的刺激非常敏感,出生不到10日的新生兒就能區別語音和其他聲音。只有具備了區別細微差異的聲音,才能理解人的語言;

②詞語理解8~9個月時,或者更早一些,嬰兒已開始表現出能聽懂成人的一些語言,並作出相應的反應,例如,問“爸爸在哪裡”時,嬰兒頭轉向爸爸,但是最初的反應並非對詞的確切反應,而是包括詞在內的整個情境的反應,例如,問他“貓咪在哪裡”,頭也會轉向爸爸一側,

③ 11個月時,嬰兒才能從複合的情境中解脫出來,詞作為信號而引起相應的反應,這時才真正理解詞的意義。在語言的準備階段,寶寶雖能模仿發音,這時嬰兒的發音也還不是很清楚,需要大人去猜測,才能到懂。而且寶寶可以聽懂的詞很少。在這個階段,很多家長認為寶寶聽不懂、不會說話,所以不和他說話,這樣沒有語言環境常常會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反之,多和寶寶說話聊天,使寶寶每次感知某物體或某動作時都能聽到大人說出關於,某個事物(或動作)的詞,在寶寶大腦裡逐步建立起關於這個事物(或動作)的印象和詞之間的暫時聯繫,從而促進嬰兒言語的發展。

3 語言發展期

語音的發展 語音指語言的聲音和特定詞彙要表達的含義的緊密結合。兒童是通過學習詞來學習語音的,而不是被動地模仿成人的聲音。兒童在語音發展到一定的時候,獲得了把聽覺模式轉換成自己發音的方法。最初階段可能有發音上的錯誤,在學習及成人糾正的過程中逐漸得到糾正。

1、口語中句法結構的發展

① 1—1.5歲半出現不完整的單詞和句子,可以用一個單詞來表達更豐富的內容。例如,“飯飯”可表示“我想吃飯”,也可表示“這是飯飯”。大人理解兒童單詞句時要與說話時的情景及其他動作相結合後再進行理解

② 在1歲半~2歲時寶寶會出現“電報語”,即2個或3個詞組合的句子,例如“媽媽抱抱”、“寶寶吃”,表達的意思比單字詞明確些,但句子斷續、簡略、不完整。1歲以前僅說出1~2個詞,以後迅速增加,1歲半時詞數100個,2歲時300~400個,3歲時1000~1100個,4歲時1600個,5歲時2200個,6歲時2500—3000個。

③ 2歲左右的語言大部分是完整句。形容詞、代詞、連接詞也逐漸增多,由鬆散的句子逐步成為結構嚴謹的句子。寶寶在學會語言的過程中也學會語言技能,包括聆聽者和傾訴者兩方面的技能,這樣才能達到語言交流的目的,寶寶語言發育需要良好穩定的語言環境、生活環境、活動遊戲,成人與兒童言語交流是語言素材的來源,在良好的語境下,寶寶會模仿成人的語音和詞語,在成人的鼓勵、重複與強化引導下,兒童語言就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兒科醫生鮑秀蘭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給到足夠的語言環境和引導,會出現孩子語言遲緩的情況,那怎麼才能預防和改善孩子這種情況?

寶寶在學習語言階段,需要一個良好的大環境和正確引導。

分享一些提高孩子語言發育的小技巧

●增加寶寶生活經驗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通過不斷地模仿,聯繫獲得的,父母可讓寶寶多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如:逛公園,購物等,擴展孩子的生活圈。

●提供認知環境

父母提供一個安全環境,讓寶寶摸,去探索,這對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製造說話的機會

讓寶寶學習說出自己的需求,如要抱抱,喝奶,尿尿等簡單的詞句。

●讓孩子多聽,刺激視聽感官

視覺,聽覺是語言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平時讓寶寶多聽音樂 ,童謠,有助於語言發育。

●提供適當玩具

提供寶寶日常生活玩具和遊戲,可增進對各種詞語的認識。

●增加親子互動

當孩子稍有語言表達能力時,父母就要專心傾聽孩子說話,並鼓勵孩子發出聲音。

●多做口腔運動

多動嘴巴,舌頭,可幫助孩子咬字清晰,說話清楚,可讓孩子吹泡泡,口哨等。

●多跟寶寶說

寶寶出生後就多跟寶寶說話,引導寶寶發音,多交流,把語言信息留在孩子腦子裡。

●利用身體器官學習

父母可教寶寶認識身體各部位名稱,讓孩子跟著一起說,家長語速要慢,嘴型誇張,讓孩子一起學習。

●不要逼孩子說

孩子想要某個東西,家長就拿著東西讓孩子說,不說就不給,這樣會造成孩子對說話有一種厭惡的心裡,孩子要先理解語言,才能表達語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學漢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果快樂育兒”

嘻嘻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說話早,有的走路早,排除孩子的遺傳因素,我們可以這樣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

1.多對孩子說話,不停的說。媽媽在和寶寶“對話”的過程中,要看著寶寶的眼睛。話儘量說得簡短,寶寶還不能夠理解複雜的句子,所以媽媽與寶寶之間的語言要簡短、準確、清晰,並且要多次重複,讓寶寶熟悉。

2.用上肢體語言。寶寶對能動的物體的注意力比靜止的物體更集中。所以媽媽在和寶寶說話時,最好配合肢體語言。如小狗叫時,用手做小狗的耳朵,腿彎曲跳一跳。

3.變換表情。新鮮的事物最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寶寶在學習需要過程中通常是看著媽媽的表情進行的。所以豐富的表情更能增加寶寶說話的興趣。

4.接寶寶的話。當寶寶自言自語時,如果你能及時接話,會讓寶寶很開心,對語言的興趣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們在和孩子對話時最好用自然的方式。為了孩子的語言能夠正常發育,我們首先要拋棄教孩子說話的想法。語言是傳遞信息的手段,通過和他人交流,多聽、多模仿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的詞彙積累其實就在我們和孩子的日常對話中積累的。說多了,積累自然就多了。孩子越小,輸入的內容越容易接收,雖然沒有顯性的效果顯示,但它就像硬盤一樣存儲了信息,等有一天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調取。

親愛的,你好!我是每文木木,很高興通過文字結識你。解疑答惑也是很辛苦的,關注我吧!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