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的孫子馬抗真的去亞美尼亞領導獨立戰爭了?

不如無情


馬抗的傳說

近年來,網上流傳這樣的一種說法:馬超的族人馬抗,在目睹馬超被曹操擊敗的現實後,知道馬超鬥不過曹操,於是為求自保,馬抗帶著一部分族人逃到西域,之後輾轉抵達波斯,求波斯國王收留。

有說法認為涼州的軍閥——諸如董卓、馬超等人,其實是漢化的羌人,而羌人和西域各國來往甚多,因此馬家的名聲,波斯國王也素有耳聞,於是決定收留馬抗。


關於馬超家族在羌人群體的影響力,《三國演義》裡面曾提過,劉備死後,曹魏皇帝曹丕趁著蜀漢政局不穩的機會,糾集五路軍隊攻打蜀漢。諸葛亮派遣馬超去應對羌人,理由是在羌人眼裡,馬家如同神靈一樣的存在。果然羌人聞聽馬超出戰,便開始消極起來。這個故事,可以視為馬超在羌人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

波斯國王收容馬抗一行不久,中原皇帝也派去使臣去和波斯國王交涉,要求波斯國王遣返馬抗等人。波斯國王不願意和中原天子交惡,於是打發馬抗前往波斯的附屬國亞美尼亞。

馬抗家族到了亞美尼亞後,在亞美尼亞繁衍生息,到西曆五世紀,波斯加大了對亞美尼亞的壓迫,於是馬抗的後人(已經使用了亞美尼亞姓氏馬米科尼揚)帶領亞美尼亞人起來反抗波斯人的壓迫,經過數十年的奮鬥、努力,最終,亞美尼亞獲得了獨立地位。

那麼,這個傳說是真的嗎?

今人視角的誤差

在中國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晉朝皇帝司馬衷聽說國內很多百姓餓死,於是大為驚訝,居然反問大臣:這些人怎麼這麼傻?沒糧食吃可以吃肉嘛!

於是有了“何不食肉糜”這個成語。並且很多人將這個故事視為一個笑話,但實際上這並不是笑話,很多人在思考一些歷史的問題時,都會用現代人的視角,用來思考古代事件的可能性——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夏朝在埃及,以及馬抗影響亞美尼亞。


西曆十二世紀,金朝滅亡遼朝。遼朝宗室耶律大石逃亡西域,在中亞建立西遼帝國。按照當代人的觀念,中亞距離入主中原的金朝地理上並不遙遠。

但是,即便這樣,耶律大石準備東征金朝的時候,還因為道路遙遠,而不得不放棄東征打算;西遼建立之初,金朝皇帝還曾派人出使西夏,詢問西夏皇帝李乾順:耶律大石在什麼地方?而李乾順對於耶律大石的具體位置,也說不出所以然。

可以說,至少在十二世紀,中亞對於金朝、西夏來說,依舊是宛如天邊的遠方。

同樣,馬抗逃到西域後,中原皇帝未必會知道馬抗去了哪個國家,更不會萬里迢迢派人去波斯,就為了一個叛將而和波斯人交涉。因此這個細節基本上可以判定為虛構。

馬米科尼揚的來歷

根據國外史料,對於亞美尼亞的獨立確實立下汗馬功勞。但是,馬米科尼揚自稱自己來自“西徐亞”(位於今伊朗境內)。而並非來自涼州。

因此,可以判定:馬抗家族領導亞美尼亞獨立戰爭,不過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藤樹先生


在前蘇聯的16個加盟國裡,亞美尼亞非常不起眼。

面積小,只有近3萬平方公里,人口將近300萬。更要命的是,亞美尼亞是個內陸的山地小國,“縮”在雄偉的高加索山脈中,絕大多數地區海拔都在1千米以上。不靠海,也沒有鄰國阿塞拜疆那樣擁有鉅額的石油資源。亞美尼亞有兩個鄰居有世仇:和東邊的阿塞拜疆有納卡爭端,和西邊的土耳其有大殺戮之仇。

不過,地緣環境的“惡劣”,並沒有影響到亞美尼亞人的驕傲。亞美尼亞在西方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亞美尼亞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其二,亞美尼亞人被認為是純血白種人的象徵。在英語中,白種人的正式名字是Caucasian,意思是高加索人,指的是兩個高加索國家:格魯吉亞、亞美尼亞。

由於這些原因,亞美尼亞人自視極高,認為自己是高貴的基督教徒,同時又是白種人祖庭。但是,在國際史學界卻有這麼一個與咱們國家有關係的論點:亞美尼亞有可能是咱們國家人的後裔。

之所有有這個論點,原因在於亞美尼亞有一個重要的家族——馬米科尼揚家族。

馬米科尼揚被認為是亞美尼亞的民族之魂。他的家族在公元4世紀至8世紀,都是亞美尼亞王國的實際控制者。公元5世紀時,亞美尼亞面臨生死存亡關頭,與當時被認為“萬王之王”的西亞最強大的薩珊波斯帝國,在阿瓦拉伊爾大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有一個英雄挺身而出,這個人就是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大將華坦-馬米科尼揚。

圖-亞美尼亞街頭

華坦-馬米科尼揚本人戰死殉國,但亞美尼亞軍卻把薩珊波斯大軍揍得找不著北。薩珊波斯只好承認了亞美尼亞的自治地位,保全了亞美尼亞的民族身份。為國家如此大功,華坦-馬米科尼揚,在一千多年來,都被亞美尼亞當成聖人,後人稱他為聖華坦。

這位聖華坦,以及所有馬米科尼揚家族的成員,據說和中國古代一位著名人物有關。這個人,你一定不陌生——三國的錦馬超,蜀漢五虎上將!

馬超怎麼和數千公里之外的亞美尼亞扯上關係?

馬超為了給父親馬騰報仇,起大軍與曹操作戰。曹魏大將楊阜打敗了馬超,馬超族人被殺光,馬超只好投奔漢中張魯,後投劉備。在馬超族人被殺之時,馬家還有一個分支沒有遭到厄運。馬超的伯父馬翼、堂兄馬抗還在涼州,馬超投奔張魯後,他們自知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投降也是死。為了活命,馬翼、馬抗帶著馬氏族人,沿古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踏著夕陽一路向西。

《蜀世譜》中記載,馬氏族人在馬抗的帶領下“或至西海”。這個西海應該就是現在的波斯灣(阿拉伯灣)。馬抗一家人來到波斯灣,被薩珊王朝的國王送到亞美尼亞。馬抗帶著族人在亞美尼來定居,馬家的後人還娶了國王的公主,成為亞美尼亞貴族。為了與當地人融合,馬氏家族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符合當地風俗的姓氏——馬米科尼揚。《亞美尼亞史》記載:馬米科尼揚家庭的始祖名為馬抗,在公元3世紀由中國遷徙而來。

圖-亞美尼亞街頭

還有一種說法。據公元5世紀亞美尼亞兩位史學家的記載,馬米科尼揚家族的祖先是來自300年前東方秦國的馬米和科納,他們當時與秦國國王陳巴克發生矛盾,戰敗後逃到薩珊波斯避難。波斯國王不喜歡他們,把他們流放到了亞美尼亞,他們的後人不斷繁衍壯大,並把兩位先祖的名字結合成為姓氏,形成了馬米科尼揚家族。

西方史學界考據認為,東方秦國指的應該是漢朝。馬米和科納兄弟正是三國蜀漢五虎上將馬超的後人。馬氏家族本身就有西涼背景,蜀漢滅亡後,馬氏家族後人為了逃難,西遷到薩珊波期,形成了馬米科尼揚家族。

不論哪種說法,馬米科尼揚的祖先,有可能來自中國。馬超祖籍西涼,與西域各國本就聯繫密切,行軍打仗的方式也與中原不同,馬超的軍隊不喜歡用弓弩,而是擅長使用西方式的長標槍等武器,作戰時也是西方式的密集軍陣。兩種說法都提到當時馬家的祖先受到了東方皇帝的通緝,薩珊王朝國王寧願得罪東方,也不交出馬氏後人,說明這些人在東方地位非常高。再對比他們的姓氏——馬米科尼揚,全家被殺,馬米科尼揚家族是馬超後人的可能性,至少存在。

圖-亞美尼亞傳統服飾

不過,很多亞美尼亞人並不認為自己國家的聖人家族,其祖先來自東方。


地圖帝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亞美尼亞史裡有這段記載,而且時間和曹操屠殺馬超家族的時間基本符合,再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不由得不讓人相信啊。

馬抗是馬岱的弟弟,馬超兵敗後和馬岱二人逃往漢中,而留在涼州的馬氏其餘族人則遭到了曹操的屠殺,為求一線生機,馬岱之父馬翼和弟弟馬抗向西一路輾轉到了波斯。


說到波斯,波斯和中國最早在公元前兩百年多年就有所往來,漢朝時無論是政府和民間的交往都非常頻繁,尤其是絲綢之路打通後,波斯更是成了羅馬和漢朝的中轉站。魏晉時期,波斯人也多次向中原王朝派遣使者。

而馬抗作為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世守隴西,不可能不知道波斯的存在,而且和波斯的交集可能要比中原王朝還要多,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馬翼會帶著後人往波斯逃跑了。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曹魏得知了馬抗的去向,便向波斯王討要馬抗,波斯王既不想得罪中原王朝,也不想放棄馬抗,於是就把馬抗送王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原先也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但是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和波斯帝國瓜分,當時亞美尼亞是波斯的藩屬國,宗主國送人過來,亞美尼亞肯定是熱情歡迎,於是馬抗一家就在亞美尼亞定居。

一直到公元五世紀,被波斯控制的亞美尼亞地區因為宗教問題爆發了兩次反對波斯帝國的起義,其領袖就是馬抗後代。

守仁君認為這件事八成不假,波斯和中原王朝的交流是有悠久的歷史的,而中國古代落敗貴族逃往其他國家的也是大有人在,而且時間上也基本吻合。更關鍵的是人家亞美尼亞曆史書上還記錄這件事了。


守仁讀仁


中國後裔成為亞美尼亞民族英雄的說法,見諸於權威史書,但其細節,尚存疑問。

《哈珀—科林斯世界軍事歷史全書》的記載中,他們參與了波斯、羅馬、亞美尼亞的“三國演義”。

《哈珀-科林斯世界軍事歷史全書》中,曾記載了馬姓中國後裔與亞美尼亞的聯繫。

在第六章中國部分的介紹中,寫道:

蜀漢投降後,蜀軍的殘餘勢力,在一位蜀漢王子的率領下向西流竄,進入波斯境內。在波斯的歷史上稱之為馬姆哥。

波斯的沙普爾一世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他們開始為沙普爾效力。數年後,晉帝國皇帝司馬炎,派人前往波斯,要求沙普爾一世交出馬姆哥及其家眷,否則晉帝國就用武力解決。由於面臨與羅馬的戰爭,沙普爾希望能同晉帝國維持良好的關係,他告訴司馬炎:那些人已被送到“地球邊緣的死亡地帶”,很快就將死去。

在第六章的西南亞部分的描述中,這個“地球邊緣的死亡地帶”就是亞美尼亞。

帶有神秘色彩的中國蜀漢王朝流亡王子馬姆哥為波斯駐亞美尼亞的地方總督。這些中國騎兵部隊鎮壓了亞美尼亞貴族的叛亂···隨後,在羅馬的支持下,亞美尼亞王子試圖復國,反抗“波斯統治和他們的中國僱傭軍”。馬姆哥發現自己得不到波斯的支持,就轉而與亞美尼亞王子聯手,驅趕了波斯勢力。

對《世界軍事歷史全書》的疑問:大方向正確,細節常有紕漏

《世界軍事歷史全書》的作者杜派,是世界軍事史學界的權威。

他治學嚴謹,為確定誰先發明弓箭,以及《孫子兵法》的成書時間,他曾3次專訪中國(當時中美尚未建交,這樣的交流不易)。

但是,從石器時代到冷戰時期的全球軍事歷史,信息量巨大,出現紕漏,在所難免。

比如,他在描寫中國三國時期的歷史時寫道:


“三個封建割據國家之間無休止的爭奪,使邊境和地區一些少數民族趁虛而入,不斷襲擊、侵犯中國的發達地區。中國開始進入一個長期的無政府狀態的混亂時期。這個時期國無寧日,差不多維持了四個世紀”。

顯然,他對漢末到隋朝建立的這段四百年史的大體是把握的,不過,三國時期,少數民族趁虛而入的說法是不客觀的。

可見,這部著作大方向把握到位,但細節處多有“邏輯串聯”、“抓大放小”,難免紕漏。

因此,對於他的這些記載,我相信,有中國後裔進入波斯,在亞美尼亞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細節處,如他們是否是蜀漢王子等,並不嚴謹。

《亞美尼亞史》的記載:基本可信

另一部記載馬家在亞美尼亞曆史的,是五世紀時,亞美尼亞“史學之父”莫里謝夫的《亞美尼亞史》。

他記載,三世紀時,一位叫馬抗的人進入波斯。馬抗自稱,他是一位國王的兒子,因為遭到中國皇帝追殺,來到亞美尼亞。隨後,中國皇帝也曾派特使前來要人,波斯君主不願得罪中國,就讓馬抗去了亞美尼亞。

該家族後來為亞美尼亞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415年,阿瓦雷爾戰役,該家族的瓦爾丹,英勇奮戰,不幸戰死。但是,亞美尼亞的反抗精神使波斯人畏懼,最終,波斯,同意停止對亞美尼亞基督教的迫害,亞美尼亞保住了自己的權利。

在今天亞美尼亞首都的一個廣場,依然塑立著瓦爾丹.馬米科尼揚(馬抗家族後人)的雕像!

這段歷史,基本可信。

因為,莫里謝夫與決定亞美尼亞命運的阿瓦雷爾戰役相去不過幾十年,而馬米科尼揚又是該戰役主角之一,對這種人物的身世,他是必須慎重記載的!

身世猜想:存疑

網上盛傳孫盛《蜀世譜》的一段記載:馬岱的父親馬翼,在許昌做了北軍中尉,後來逃回了西涼。馬岱的弟弟馬抗,跟著他父親馬翼一起跑到了裡海。

對於這個說法,本人尚未察到原始出處。

本人雖無緣親見《蜀世譜》,但裴松之註釋《三國志》時,常引用《蜀世譜》,但在馬超這一節,未見引用。相反,裴反而明確寫了馬騰為質期間,授予馬休、馬鐵的官職,卻對這個北軍中尉馬翼隻字未提。


即或馬家當時確實有人逃到了波斯,到司馬炎之時,馬騰之亂也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了(何況馬家仇人是曹操,關司馬什麼事?)司馬炎又怎麼會為此專門威脅波斯呢?

顯然,對於這個中國家族的身世,亞美尼亞人、美國人的記載在細節處都是難以考究的:至少,這位將軍絕不是什麼王子,更不是什麼蜀漢流亡王子。

我認為:確有這麼一位中國將軍在亞美尼亞發光發熱,但他本人未必是馬超家族的成員。

漢末時期的涼州,羌漢混雜、軍閥混戰,有軍事實力的軍閥不可勝數,這種情況下,有人向西尋找發展機會,不足為奇。


晉武帝即位後,涼州大亂,羌族叛亂令朝廷十分頭疼。這種情況下,朝廷諮詢在波斯的羌族強勢人物,應該是比追究遙遠的“馬騰餘黨”或“追殺流亡王子”更靠譜的可能。

因此,我認為:確有來自中國的將領在外發光發熱,不過,未必就一定要是馬超的親戚。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首先需要糾正一個錯誤,馬抗並不是馬超的孫子而是馬超的堂兄弟,馬抗和馬岱則是親兄弟,他們的祖父都是馬平,《三國演義》中錯將馬平寫成了馬肅。


晉朝著名史學家孫盛曾在其編纂的《蜀世譜》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岱弟抗,隨翼西入,或至西海。

根據《蜀世譜》記載,馬超兵敗後逃入漢中,涼州地區也持續動亂,留在西涼的馬抗等人隨父馬翼向西遷移到達了裡海附近,西海是中國古代對裡海的稱呼,而亞美尼亞正位於黑海與裡海之間。

歷史上並沒有記錄馬岱、馬抗的生卒年月,但是根據馬岱留在歷史上的一些記錄可以推算出馬抗的“西入”時間大概是公元215年之後。

在亞美尼亞的歷史上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家族馬米科尼揚家族,根據《亞美尼亞史略》的推測,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創始人來自於遙遠的東方,很可能是三國時期的馬抗,而《亞美尼亞史略》的作者莫夫謝斯·霍列納齊是亞美尼亞著名的史學家,大約生活在公元五世紀,據馬抗“西入”也就不到二百年的時間,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而且根據中國歷史記載,馬抗家族帶有羌胡血統,與中亞和西方各國關係良好,馬超所統帥的軍隊也是“不尚弓弩”而是使用西方軍隊的長標槍等武器,按照這個邏輯推算,馬抗等人為了逃避戰亂選擇避禍中亞或者西方是比較符合邏輯的。

其實在亞美尼亞,馬米科尼揚家族的人也認為自己的祖先是來自於中國,在家族的歷史上還出現過一個大英雄瓦爾丹·馬米可尼揚。

公元451年他率領亞美尼亞人奮起反抗波斯人的統治,雖然瓦爾丹·馬米可尼揚戰死,亞美尼亞人也遭到了慘敗,但是卻鼓舞了亞美尼亞人的鬥爭精神,瓦爾丹·馬米科尼揚說:“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為永生。”這句話後來成了亞美尼亞人家喻戶曉的名言。


一點點歷史


答:是有這種說法,但經不起推敲。

亞美尼亞古國著名歷史學家摩西著作有《亞美尼亞史記》一書,書中有提到:公元二世紀時,中國有大批僑民移居亞美尼亞,主要定居在庫爾德地區一帶。這些中國僑民中,有一個“馬米科尼揚家族”。該家族的人自稱(注意,是自稱)始祖名叫馬姆貢(Мамгон, Mamgon)。說馬姆貢的父親是中國的一位帝王,名叫阿波格。馬姆貢性格很拗,抗父命不遵,戴罪出走波斯。馬姆貢的父親派特使駕臨波斯,揚聲恫嚇,說波斯人如果不交出馬姆貢,就將發兵剷平波斯。波斯薩珊王朝的君主阿爾達希爾一世既不想交出馬姆貢,也不想因馬姆貢招致滅頂之災,就破財消災,燒香送神,禮送馬姆貢出境——馬姆貢遂投奔波斯屬國亞美尼亞。亞美尼亞離中國非常遙遠,國王蒂裡達特斯二世自認為安全得很,大大方方地收留了馬姆貢。馬姆貢後來為亞美尼亞立下了很多戰功,獲得亞美蒂裡達特斯二世分封達隆省,即亞美尼亞的馬氏家族從此興旺發達。

就因為波斯薩珊王朝的君主阿爾達希爾一世在位時間為公元226年至240年,亞美尼亞國王蒂裡達特斯二世在位時間為公元217年至238年,即阿爾達希爾一世禮送馬姆貢出境,蒂裡達特斯二世坦然接盤,時間上對得上,有人就認為這則記錄是真實可靠的。

而中國當代史學家蘇仲翔又認為,這個時間正值中國的三國時期,孫盛在《蜀世譜》有記載:馬超在西涼與曹操對抗失敗後,馬超與堂弟馬岱等人倉皇向南逃入了漢中;馬岱的父親馬翼和弟弟馬抗則率親族數十口,向西逃匿到了裡海。於是,他自動自覺地對號入座,斷言:《亞美尼亞史記》中的“馬姆貢”,就是馬岱的弟弟馬抗!

但是,馬姆貢的事蹟和馬抗的相關記載其實是對不上號的。

《亞美尼亞史記》說馬姆貢的父親是中國的一位帝王,名叫阿波格。

馬抗的父親並非中國帝王,而且也不叫阿波格,叫馬翼。

對此,史學家蘇仲翔有非常狡黠的解釋。

他說,之所以叫“阿波格”而不叫馬翼,那是採用了冒名方式。

而且,“阿波格”,就是“伏波么”的字音演變。

“伏波”是誰呢?那不就是東漢初年的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嗎?

而馬超、馬抗,可不都是馬援的後裔?

……

不管蘇仲翔如何強詞奪理,說馬姆貢就是馬抗,非常牽強、非常生硬,難以服眾。

好吧,退一萬步說,就算馬姆貢是馬抗,但馬抗和馬岱一樣,都只是馬超的族弟,說不上是馬超的後人,即馬超孫子之說是無法成立的。

只有一種可能,亞美尼亞這個自稱來自中國的“馬氏”家族,乃是新疆地區遊牧民族的後裔,只因讀音問題,被好事者附會成了馬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