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職稱為目的,或者說取消職稱,作為教師,你還會努力工作嗎?

誰家燕


去沒有職稱的私立.民辦學校看看那些退休的高級教師多玩命,比比公立的年輕清閒在職高級教師怎麼樣?


古今880


教師就是不斷的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愛而工作,取消職稱後,這份愛更純、更濃!

記得是2014年,我接任初三二班班主任工作,任教該班的物理,接手時物理成績位於片區倒數第二,平均分與好的班相差20多分,班風也不好,學風也不濃,還有幾個調皮搗蛋鬼,接到這樣的班,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這是學校的安排,我硬著頭皮接了下來。

為了儘快掌握班上的情況,我每天加班加點找同學談心、交流,很快就對班上每一個人的情況瞭如指掌。在交流中,得知班上有1位同學成績優異,但家庭條件很差,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父親尿毒症,透析了幾次,家裡還欠著一大筆債,母親靠在城裡打小工養家餬口,孩子很聽話,就是性格內向,很少與人說話,獨來獨往的時間居多。我擔心孩子會不會出問題,就到他家裡去過幾次,看望孩子父親,並瞭解孩子的一些情況。

在談到孩子的出路時,孩子父親雙眼通紅,並說老師不知道他們家的具體情況,讓孩子讀完初中就出去打工掙錢,好幫貼家裡,其實,我早就知道他家裡的具體情況,作為家長,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什麼困難可以給老師講,看看能不能幫助到你?他就說沒有錢讀書,就是考上了學校,也負擔不起生活費,所見所聞,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我馬上表態,只要孩子好好讀書,上高中的學費、生活費我全部包了,孩子父親聽了後說了聲"謝謝",好像並不感冒,我再說了一遍,他露著微笑,半信半疑的看著我說:"老師,你說的會不會算話?",當然算話!原來也有人說著同樣的話,可惜沒有兌現,他很失望!

他比以前更努力、更懂事了!中考成績很不錯,順利考入市裡一所重點中學,3年來,每個月都給他打款,我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在去年的高考中,被東北師範大學錄取,我再次承諾,儘自己的努力幫助孩子完成學業!

從那一屆起,學生都叫我Lance爸爸,後來我們校長也知道了此事,開大會時單獨表揚,精神上的富有勝過金錢,我不是標榜自己有多高尚,我在為自己喜歡的事付出,為學生的成長傾注愛而已!

不要問為什麼?我喜歡、我願意,可以吧!正如你喜歡某位異性朋友,願意為她(他)付出所有,甚至生命一樣,你還關心職稱工資是否取消嗎?


Lance課堂


沒有了職稱,我照樣會勤奮工作。

記得當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誰知道什麼是職稱啊?那時候精力充沛,激情四射,跟學生打成一片,每年考試都會得到獎金,家長也非常的贊同。那時候感覺教師工作雖然清貧,但是也挺滿足的,真有一種幸福感。

工作四年後,自然晉級小學二級教師。這個不用評比,不用交材料,感覺挺好。

又工作了五年,自然晉升為小學一級教師。那時候感覺職稱就是一種順其自然的事。根本不把職稱當回事兒。但是工作乾的照樣出色,因為根本就不是為職稱而乾的。從這一點來說,一個教師幹不幹工作跟職稱一點關係都沒有。老師幹工作憑的是一種教學的成就感。

後來,看到別人又評了小學高級教師,也就是中級職稱。自己也想評,但是竟然不夠條件。因為需要各種證書和獎勵。那時候自己埋頭幹工作,根本沒有考慮到各種獎勵的問題。關鍵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發的。

然後,為了評上中級職稱就想辦法取得各種證件獎勵。但是發現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自己感覺為了評職稱而工作,真的不是自己想做的。奮鬥了幾年,終於評上了中級職稱。

評上中級職稱十幾年了。但是,高級職稱太難太遙遠了決定放棄。作為一個老教師,因為上課不會作秀,就評不了優質課。

如此看來,教師並不是因為職稱而工作。曾經職稱有其重要意義。當職稱需要評比時,就會造成很多不公平,甚至腐敗現象。



談學習聊教育


不以職稱為目的,取消職稱,作為教師還會努力工作嗎?當然會努力工作。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看,在原來沒有職稱評聘之前,那個時候教師的工作勁頭,我不用努力兩個字來形容,應該說老師們的幹勁沖天!

不要說別人就說我自己,記得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把自己的被褥搬到學校,在學校吃住。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那真是以校為家,學校那時候也沒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事,就是讓學生好好學習,學習累了,和孩子們去操場玩耍!那時候是包班,一個人負責一個班的所有課,全天都在上課,晚上輔導學生,備課。常常幹到深夜,但是我從沒有抱怨!那時候沒有雙休日只是週日休息,但是週日我還要給學生補課,注意是沒有報酬得補課!



那時候很少想個人的金錢利益得失,那真的是為了一種教育的情懷!

第二,沒有了職稱,可以採取其他的激勵教師的方式!職稱制度有許多弊端,你比如評聘上高級職稱的有的不教課了。有的積極性沒有了。沒有了職稱之後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我們可以每年都對教師進行考核,對優秀的教師進行表彰,有物質上的有精神上的。下一年在重新開始,這樣更能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讓教師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第三,為老師們創造好的工作環境,賦予老師管理的權利,尤其是樹立老師威信,還老師應有的尊嚴!

我在想為什麼那個時候教師收入那麼微薄,教師生活那麼清貧,老師們還那麼玩命的工作,玩了命的教學生,因為那個時候學生都敬畏老師,那個時候學生見到老師都是恭恭敬敬的。那個時候家長無條件得支持老師!學校裡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我記得校長都在教學一線教課!

一句話,老師們乾的順心啊!


景行說教育


我們這一輩退了休的曾經當過十幾立義二十幾年民辦老師後來轉為公辦的老教師,開始幾十年沒有職稱之說,每月只有5元(相當於現在的100元)的補助,生活全靠生產隊的工分。可那時我們的工作積極性,工作熱情,教學任務,教學質量與公辦老師沒什麼兩樣。我們靠對教育工作的熱愛,靠對人民真誠,靠對孩子們愛心工作著並一直幹到轉正幹到年老退休。雖然現在退休了每月拿4000多元的退休金安享著晚年,但仍然懷念著年輕力壯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晚上經常在夢中回到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的中間和他們一道嬉笑打鬧,快樂元窮……(第一行後面“立義”二字改為年字)


正義在胸1


職稱是個好東西,它是教師的追求目標,是教師上進的手段,是區分教師能力的憑證,也是公平公正的提薪依據。但是,關鍵在於職稱評定是否公平公正公開,在評定過程中有沒有鐵帽子王?有沒有暗箱操作?有沒有領導優先?有沒有領導家屬親戚優先?有沒有拍馬溜鬚者優先?有沒有行賄者優先?有沒有所謂的主要領導情婦或相好者優先?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敢負責任的告訴你,任何一個單位,同等年齡,或者一樣的教齡,領導不會讓你先晉級的,我還敢負責任的告訴你,任何一個單位,都有大量的比領導年紀大得多的老教師到現在還對晉中高不報任何希望,因為特殊人層出不窮,晉了一波又來一波,跟本輪不到你。有人說,晉不了級,說明你的成績不夠好,說這些話的人厚顏無恥,定是領導或者是那一部分特殊人。他們說的“成績”應該是拍馬屁夠不夠好,行賄夠不夠好,用姿色甚至肉體勾引人的能力夠不夠好。凡此種種,不以而足。國家的職稱評定政策是好的,“經”都被下面當權者念歪了。如果從制度上下功夫補漏洞,從監管上做到位,只有公開才有公平和公正。所以我還是傾向於繼續採用職稱評定的辦法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取消職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現實的。不過,可以改進它,比如縮短中一與中高的薪級差距,當是一種好辦法。


眼球征服世界23


職稱,工資與教育初心毫無關係,

所有拿著職稱,收入與教育聯繫在一起,不停的在網絡上發牢騷的人,個人認為此人基本沒有教育初心!

我的老師基本都是工人轉過來的,初中畢業基本可以勝任,後來職稱評定的時候,這些人基本在職稱上是吃虧的,順帶著收入自然低了,但工作依然是工作,課堂依然是課堂,

後來我這一批人進入教育,收入不高,最困難的時候七個月不開工資,沒人離開,教學秩序依然沒有改變!

有人會說,難道教師就應該清貧麼?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但我們可以堅信的是,真正做教育的,真的沒有在意自己的收入!

所以,請善待這些教師,

你在謾罵的時候,你要記得,還有一大批教師在默默奉獻,

沒有家教,沒有收禮,沒有校外輔導班!

我目前屬於默默奉獻的人!

工資從二百起步,到幾個月不開資,到今天四千多,沒閒多,沒閒少,績效給多少拿多少,從不因為收入問題去找領導!

我堅信一條,快樂教學,多活幾年,錢就掙回來了!


一個獨自晃盪的人


沒有職稱,大家都可靜下心來工作。教師是良心活,職業道德是最重要的。工作好壞,其實與職稱並無太大關係,無數身邊的事實已證明了這一點。

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或業務素質,是職業道德賦予每位教師的義務。教好書育好人,是教師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是職責之所在,是教師之本分。職稱的存在與否,職稱的好壞與否,都不能證明擁有者是否盡職盡責,而它自從與工資掛鉤以來,便打亂了人心,職稱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滋生了大量不正之風,造成了分配不公,大大貶低了勞動的意義和價值,職稱成了自動印鈔機。

那種認為職稱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是不假思索的幼稚想法。有高職稱就自動有高工資,那我能偷懶就偷懶了,這是人的自然本性,幾歲小孩都會這麼想。何談積極性?!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最影響教師積極性的便是職稱。他甚至干擾了教師的正常思路。多少人困惑,為什麼不按勞分配卻按職稱分配呢?既然按職稱那就玩職稱,不管正路邪路,玩一個好職稱到手,便擁有好工資,工作嘛,到時候能躲便躲。職稱對教師的熱情有五大影響:1、產生惰性。反正職稱已到頂,工資也不少。從此遠離競爭和紛擾,好好保養身體,開始養老。2、產生怠性。反正晉一級或高級無望或放棄,工資比人家少得多,幹也沒勁頭,乾脆得過且過,對得起那份工資就行了。3、晉級前的正向積極性。努力工作,創造條件,爭取晉級。這是晉級前的階段性正向積極性。4、晉級前的負向積極性。巴結上級,爭取獲個縣優市優什麼的,做秀優質課,請人代寫論文,“攻“關評委等。”積極“創條件,積累所需”材料“。5、永久的正向積極性。即使職稱高也要努力工作,堅守師德,絕不偷懶,勿愧對良心(這部分人是良心使然,職稱作用未必很大)。總之職稱負面作用遠大於正面。

職稱可以存在,但不能與工資掛鉤。事實已證明嚴重危害教育。有沒有職稱並不重要。有人擔心,沒有職稱教師們會不會努力工作,倒不如直接說沒有職稱化的工資,教師會不會努力工作。沒有職稱工資,以勞動量為核心、以業績或貢獻為獎勵,教師們一定會一心想著為民服務,把努力工作當作生活第一需要,誰也不敢不作為、亂作為。工作積極性會空前提高,離開職稱(準確地說應是以職稱來定位的工資制度),教師們會更加努力。離開職稱,地球照樣轉,而且轉得更好,更有在軌狀態。

教師是個良心活,是以良心和職業道德為內因,以合理的工資制度為外因,二者有機結合,共同向教育發力,才能促進教育生態良性發展,教育領域方可永葆生機和活力。

職稱不是引導教師努力工作的法寶,請別迷信它!



百姓茶館話人生


教師是一個職業,自然有職業要求的道德!

說心裡話,職稱,從來沒作為什麼目的!

我三十一年教齡,二十年間兩次因為高三班主任放棄了拿到錄取通知的函授,至今是中級!

不給高級就算了,讓人無法理解的就是整天弄那些條件變來變去的折騰,這是與時俱進?還是追求花樣?


贔屓680820


不以職稱為目的,或者說取消職稱,作為教師,你還會努力工作嗎?這題一看就是外行提的,因為作為教師僅憑努力工作來爭取評職稱的話,那可是天方夜譚,很難很難實現。因此職稱評聘跟教師努力工作的聯繫並不緊密,因此即使取消職稱,老師還是該怎樣努力工作就怎樣努力工作,幾乎不受影響。原因聽小徐老師分析一二:

一、從職稱評定的加分項來看,職稱評聘跟教學成績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職稱評定的加分項各地雖然有所不同,但差異並不大,分別包括學歷、專業年限、單位評價、科技成果、綜合獎勵、著作論文六項。

如下圖所示:

其中學歷、專業工作年限、科技成果、綜合獎勵以及著作論文都和教學成績沒有任何關係。

1、科技成果是指承辦課題或者取得國家承認的考研成果等獎勵,雖然在教學中有所運用,但並不能覆蓋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更無法估量。

2、綜合獎勵是指學校根據老師在校期間的綜合評價,在年終考核中認定為“優秀教師”的獎勵。此項認定曾有一段時間是和教學成績相關聯的,我地教委規定凡是在大型聯考中,學生在縣或鎮級取得榜首成績的,給予“優秀教師”的證書獎勵,然而隨著中小學“減負”政策的執行,嚴禁教師評優、評模同學生成績掛鉤,因此,這項獎勵也和教學成績無關了。

3、著作論文,跟教學努不努力沒有關係。

4、學歷和專業年限跟教學努不努力更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只有單位評價這一項中有一個教學成績考核,僅佔10分,但多年來,老師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又一年,真到評職稱時,誰也不會在教學成績一欄卡老師,所以教學成績均是滿分。

所以,從決定職稱評聘能不能成功的分數高低來看,跟教學努不努力幾乎沒有關係,要想評職稱,功夫要放在搞各種各樣的證書上,放在買論文版面上才有一線生機。

二、取消職稱後,老師會不會努力工作呢?小徐老師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既然職稱評定和教學成績沒有多大關係,如果取消職稱,老師們心中沒有了怨氣和不平,相信工作幹勁會一下子提升很多,會更加努力工作的。

三、如果取消職稱,那麼和職稱掛鉤的工資差距也就消失了,但教師工資又不能人人一樣,如此一來,能拉開老師們工資差距的就是績效工資了,績效工資與工作量、工作業績、教學成績等息息相關,為了提高自己的績效工資,相信老師們一定要靜下心來專心教書,再也不會為了評職稱而投機鑽營,託關係走後門,費盡心機,分散教學精力了。如此一來,還怕老師工作不努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