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姓氏排名第一是哪個姓?你知道有哪些姓氏屬於罕見姓氏?

娛樂630


李,當之無愧的第一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李姓的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漢時期是李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甌時,李姓始入兩廣地區。李耳的後裔入甘肅,發展為隴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為趙郡李姓的名家。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時期,隴西李氏王朝傳19帝,歷時289年,李姓貴為國姓(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者共計58人 創百家姓中之最),各地都有李氏的皇親國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脹。唐朝初李姓開始大批進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時,李姓進入入臺灣。清朝及民國時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2019年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中國百家姓最新排名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排前十。

1.李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張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劉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楊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趙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黃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說到罕見姓氏,無疑要講講百家姓了,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只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后妃。”我們要找的罕見姓氏,就要排除上面百家姓中提到的五百多個姓氏了

至於罕見姓氏我簡單吧,希望能幫到你

1、“毒”姓

這姓氏可真“毒”啊,不但百家姓裡找不到,很多人連聽都沒聽說過。目前中國姓“毒”的僅剩三戶,都在寶島臺灣。據香港媒體報道,臺灣嘉義縣、新化鎮、南化鄉各有一戶“毒”姓人家。其中嘉義縣名叫毒錦坤的這一代,已繁衍男丁六人,也算是開枝散葉了。

2、“第五”姓

曾經在歷史上,從“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都有人姓,如今只剩下“第五”姓了。“第五”是漢高祖劉邦強遷戰國時期齊國的田氏公族時所封,屬於帝王賜姓。此姓最多的人口主要分佈在陝西涇陽和旬邑。

3、“操”姓

其中操姓曾是古代的望族。史書中最早有記載的的操氏歷史人物是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操師乞。其來源並不是曹操後代改姓,而是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後代,可不要弄混淆了。

還有如這些:拓、歲、羋、黑、弋、聊、苟、爨、敬、菅、良、英、樸、遇、遲、刀、昂、保、賓、承、崇、達、端、來、付、過、鄺、歷、力、蘆、樓、門、茆、冒、曲、仕、節、勝、眭、粟、撒、睢、隨、團、宛、刑、忻、用、衣、宜、杲、苑、惲、招、展、區都很少見。


鬼谷書生


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了《二〇一八年全國姓名報告》,對2018年公安機關登記的全國姓氏和新生兒姓名用字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下是統計表格,這個很權威大家看看吧!據統計,全國在用姓氏共計6150個。傳統意義上的“百家姓”,佔全國戶籍人口總量的近85%。其中,王姓和李姓分別名列前茅,戶籍人口數量均超過1億。緊隨其後的是張、劉、陳,如果你行走江湖,我相信大家的好友圈當中絕對有前5個姓氏當中的一個。如果沒有,可能就不是中國人。

  姓氏排名第一大姓是“李”。這個第一隻能用數量來衡量了。根據2017年國家人口普查的統計,最多的姓是”李“,有9530000個人,第二是”王“姓,88900000個人,第三是“張”姓,8480000個人。

  以2018年公安部的官方統計來看,人數排名前五的姓氏依次為:王、李、張、劉、陳。而王姓、李姓這兩大姓氏的戶籍人口數量均超1億人,“王”姓戶籍人口數量為1.015億,“李”姓為1.009億。我所知道的罕見姓氏很少,畢竟多了就不是罕見姓氏了。


兜兜裡有花花


2018年王姓已超過李姓排名第一。現在8萬人口以上的姓氏全國有400個,其中我瞭解的有家譜傳世的罕見姓氏有:

艾、安、敖、卞、別、賓、邴、忒、錦、卜、步、臧、萇、廠、暢、車、諶、成、池、仇、啜、刁、鈄、端木、鄂、法、酆、奉、伏、符、幹、剛、戈、弓、公、宮、古、苟、貢、鞏、鞏、歸、國、過、和、郇、姬、吉、戢、計、家、暨、冀、經、荊、井、景、鞠、闞、雋、匡、來、曠、勞、冷、理、豊、厲、利、酈、溧、練、隆、鹿、茅、昌、蒙、糜、米、秘、明、皮、蒲、亓、綦、潛、強、譙、青、卿、曲、璩、冉、芮、薩、赤、沙、中山、師、侍、是、帥、水、司、宿、歲、索、他塔拉、邰、太、談、屠、危、文、烏雲、鄔、五、郗、鹹、線、相、修、須、鄢、言、羊、陽、仰、葉赫那拉、衣、儀、由、展、戰、湛、真、支、諸、竺、莊、壯、卓、宗。

共144個,歡迎補充。


汪叔華


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了《二〇一八年全國姓名報告》,對2018年公安機關登記的全國姓氏和新生兒姓名用字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下是統計表格,這個很權威大家看看吧!據統計,全國在用姓氏共計6150個。傳統意義上的“百家姓”,佔全國戶籍人口總量的近85%。其中,王姓和李姓分別名列前茅,戶籍人口數量均超過1億。緊隨其後的是張、劉、陳,如果你行走江湖,我相信大家的好友圈當中絕對有前5個姓氏當中的一個。如果沒有,可能就不是中國人。


我仔細看了看我自己的姓氏,排名21,不知道小夥伴們你能否在排行榜當中找到自己的姓氏。要說罕見的姓氏,絕對是複姓,在排行榜當中類似還沒有看到複姓。像令狐、公羊、公孫這些姓氏絕對是罕見的姓氏,總之我是沒見過複姓的人。我到見過姓拖的,大家都叫他“拖把”。

最後,說說你見過身邊那些罕見的姓氏,可以在評論區評論。讓大家看看,哪些罕見的姓氏我們沒有見過?


謀士說


我是文開石,我有答案。

姓氏排名第一大姓是“李”。

這個第一隻能用數量來衡量了。

根據2017年國家人口普查的統計,最多的姓是”李“,有9530000個人,第二是”王“姓,88900000個人,第三是“張”姓,8480000個人。

看來老話說的“張王李趙遍地劉”也要改改了,“趙”姓只排第七了。

最罕見的姓氏。

“難”姓,“死”姓,“老”姓,“毒”姓,“神”姓,“操”姓

最不罕見的罕見姓。

不罕見說的這個字,罕見是拿它當姓氏。下面這些都有用來當姓。

零、一、二、三、四、伍、陸、柒、仈、九、十、百、千、萬、兆。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

春、夏、秋、冬。

上、下、左、右。

年、月、日、時、分、秒。

油、鹽、醬、醋、茶。

更想都想不到的罕見姓:

“饕餮”

在《南史》中記載:”梁武王因東陵王太貪兇,於是就賜姓他姓饕餮。

成功

據說大禹治水成功,他的後代改成這個姓氏,

“屠門”

《漢書·王莽傳》記載中,有杜陵郡人屠門少

“無終/毋終”

《姓考》”無終,是上古的諸侯國,周景王之孫徙封於此,後因地名為姓。“

罕見姓排名第一萌:

“虎”

看著霸氣別讀,它的讀音是(māo)。

現在這種姓氏大多出自回族,出自唐朝時期回族虎巍將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


文開石


全國姓氏排名第一是哪個姓?你知道有哪些姓氏屬於罕見姓氏?


要問全國姓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姓?


根據2019年1月,國家統計局的《新百家姓》數據顯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為全國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達到1.015億人





就是說,王姓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姓





凡是中華子孫,大概沒有人不知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八個字的,從小啟蒙教育就學習《百家姓》,張口就來,第一位是“趙”。





新百家姓,是指相關的機構,對中國人的姓氏進行大規模調查,然後,按照姓氏的人口數量,從大到小進行排序,所得到的姓氏排名,當然,至少要在前一百位的姓氏排名,就被稱為新百家姓。


新百家姓的產生,要追溯到1986年,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袁義達,根據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相關抽樣數據資料,開始對我國的姓氏做統計研究。到1987年,袁義達統計出中國的姓氏有12000個到13000個。


1987年5月2日,袁義達將這次全國姓氏統計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於眾,被稱為“新百家姓”這也是最早的新百家姓。


根據資料顯示:1987年、2006年、2015年的“新百家姓”,前三位排序是李、陳、劉。





2007年、2013年、2014年的“新百家姓”,前三位排序是李、陳、王。

到了2018年,王姓反居全國姓氏第一位 ,人口超過一個億。





王姓是個大姓,它的來源非常複雜。


一說、來自姬姓,周文王之後。周文王第15個兒子叫畢公高,他的後代因為自己是王族之後,就改稱為王。


二說、出於子姓。這一支是商朝忠臣比干之後。比干姓子,是王族,他的後代改過很多姓,其中有些因為自己是王子、王族,就改姓為王。


三說、出自媯姓,齊太公田和之後。田和先祖田敬仲,本是陳國公子,齊被秦國滅了以後,齊國後人因為曾經是王,就改姓王。


據史料記載,在媯姓改王的這支裡,出過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王莽。


四說、源出燕國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





要問我知道有哪些姓氏屬於罕見姓氏?


我知道中國最稀有的姓氏有:

1 天、2 操 、3 青、4 淦(gàn)、5 神、6 問(wēn)、

7 打(dǐng) 、8 死、9 難、10 黒、11、老、 12 毒。



我是有書幸運馨,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繼續關注!如果您有什麼看法,請留言討論!


有書幸運馨


中國的第一大姓現在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在中國王姓人口有9468萬,王姓人口為什麼這麼多呢?

王姓其實是天子後代的姓氏,夏周商天子的兒子往往都會取王姓。所以,他的來源很複雜,有姬姓之王、媯姓之王、子姓之王、夷姓之王。像比干的後代,就是子姓之王,北海東留一些人,自稱是舜的後代,而虞舜曾經居媯汭,所以以媯為氏,這些人後來改姓王,就屬於媯姓之王。還有齊國的田氏,原本是陳國的公族媯完逃到齊國,齊桓公讓他管理田地,所以氏田,到了後面,田齊一脈奪取了政權,成為田齊。而到了秦滅六國,這些田齊害怕受到逼害,但又不想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誰,就改姓王,這也稱為媯姓之王。

可以說,上古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很多王族的後代都改姓了王,這麼說,王姓還真的是王族後代。

來源廣,是王姓多的原因之一。

王姓皇帝中,最有名的大概是王莽。王莽當皇帝的時候,還賜過不少人姓王,也算為王氏人口做出了貢獻。

除了王莽,在五代十國時期,王氏一下爆發了,十國裡有 姓王的,一是前蜀的王建,這位是販驢出身。

另一個是王審知,貧農出身,是閩國的皇帝。也是福建王姓的始祖,臺灣王姓也是源於王審知。

十國裡,兩個姓王的皇帝,這個比例也是相當高了。

當然,比起當皇帝,王姓更有名的是當大臣。

王姓之所以成為中國第一大姓,第二個原因就是王姓成為了門閥。

周靈王有個兒子叫太子晉,因為直諫被廢,後代就姓王,到了戰國末年,秦國有個王翦,就是太子晉的後代。王翦有個孫子王離,也是秦朝大將,在鉅鹿敗給了項羽後不知所終,但他的兩個兒子王元王威分別遷到了山東琅琊、山西太原。發展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這一脈老王是最牛的,晉朝的王馬共天下的王就是琅琊王氏。所以,太子晉的這一脈通常被認為是正宗王氏,但其實除了這兩大郡望,王氏有名的郡望有一百多個,這些郡望的繁衍能力是相當強的,自然導致王氏後代越來越多。

這就是王姓成為第一的原因。而李姓是中國第二大姓,有時候還是第一,跟王氏相差無幾,但論到世界範圍,那李姓就是當之無愧是第一。

為什麼呢?

因為李姓有外援,這個外援就是韓國。

韓國的李姓排名第二,有近六百萬,而王姓極為稀少。

中國的李姓加上韓國的李姓,那自然就成為世界第一大姓了。

而這個原因是一個韓國人決定的。原本韓國會是王姓的第一外援,因為他,韓國變成了李姓的外援,這個人就是李成桂。

李成桂是朝鮮王國的建立者,原本是高麗王國的大將。明初,高麗王不作不會死,派他領兵去跟明朝搶遼東。李成桂算一下成功率,乾脆回馬一槍,把高麗王趕下臺,自己當了皇帝。

這樣,朝鮮王族就成了李。

而朝鮮的平民原本是沒有姓的,到了近代才開始取姓,而他們取姓的方式很簡單,取貴族姓。李做為國姓,當然成為很多朝鮮人的第一選擇。

其實,如果李成桂沒有造反,那朝鮮人很可能會取王姓。

為什麼呢?因為他推翻的高麗王朝就是姓王的。

高麗王朝的開國國君叫王建,跟五代十國前蜀皇帝王建同名,而且很巧,前蜀王建死的那年,朝鮮王建就當了國王。

高麗王建更像宋朝的趙匡胤,原本是後高句麗人大將,後奪了王位,又統一了朝鮮半島,算起來,是中國最給力的隔壁老王了。只是後代不爭氣,把江山送給了姓李的。不然,王姓就不但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了。

再說一下冷門姓,有的冷門姓可是很牛的。比如有一個姓就是如此,它的人口相當少,大概只有數十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萬分之三,可能很多人從來都沒有碰到過這種姓的人。但這個姓卻是中國的第一大姓,號稱萬姓之祖。中國的文化跟這個姓也有莫大的關係,可以說,就是這個姓塑造了中國的精神世界。

這個姓就是姬姓。

姬姓是什麼姓呢?姬姓的一代目就特別牛啦,黃帝就是姬姓。

黃帝出生於姬水,所以就姓姬。黃帝對中國的影響當然更多的是圖騰意義上的。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還沒有實際的考證,但在中國人的心中,我們中國人就是炎黃子孫。這個圖騰把億萬中國人凝聚在了一起。

姬姓再一次統治這片黃色土地是周朝。周朝滅了商朝,周朝就是姓姬的,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發。這兩位是改朝換代的,但對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構建最有影響的卻是周公姬旦。

漢朝賈誼就說: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可以說,中國的世界觀有三個人影響最大,黃帝、孔子以及周公。

黃帝我們講了,是圖騰王。而周公幹了什麼呢?他主要是制定了禮樂,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把家族跟國家聯合在一起。中國的很多制度就是由周公制定並傳下來的。我們說的周禮講的就是周公制定的這一套東西。

而姬姓在周公時代達到了頂峰。因為分封制,姬姓的子弟大多被分封為諸侯王。像魯國、晉國、衛國、曹國都是大國,當然啦,分封的多了,難免有比較爭氣的子孫,也有不爭氣的,像魯國還是可以的,主要文化抓得好,而且它就是周公的分封地。魯國也是周禮這個非物質文化的保留地,其禮儀就是周王室也比不上。

還有衛國,在春秋一開始時也是比較厲害的。當然,最牛的是晉國。晉國當過中國霸主國。不過呢,這些姬姓國家後面都被滅了。魯國被楚國滅了。衛國後面被戎人滅過一次,雖然復國了,但從此落下病根成為小國。晉國這麼牛,但晉國被自己的家丁們給分了。

到了後面,反而是一些非姬姓國稱雄,比如楚國、秦國、趙國。

但文化上,大家還是比較尊重周禮的。

那麼我們再介紹一下孔子。

孔子也是中國文化思想的祖師爺,中國二千多年,絕大部分就是按他的思想去生活的。但是孔子老師的思想絕大多數都是從周公來的,他的理想就是恢復周公的禮樂,他最大的痛苦就是禮崩樂壞。他最大的偶像就是周公。晚年他生病,哀嘆的是自己夢不到周公了。他是感覺自己離周公那樣的禮樂之治越來越遠了。

所以,周公才是儒家的祖師爺。

姬姓的周公對中國的思想做出瞭如此大的貢獻,姬姓又曾經是統治中國的一個姓。說姬姓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就不為過了。

但為什麼姬姓人這麼少呢?

其實姬姓不是少,而是換了馬甲。姬姓國原本有很多,被滅了之後,他們就不姓姬了,而是改姓了國名,比如鄭姓。鄭國是一個姬姓國,它被滅後,國人很多就改姓鄭。還有周姓、魯姓、魏姓、蔣姓、衛姓等等。其實在春秋時期,姬姓就開始分化了,《左傳》裡就說:凡、蔣、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

可以說,姬姓變成了很多姓。

據現在統計,姬姓雖然只有五十萬人口,在百家姓排名297位,但他一共衍生出數百個姓,人口數排名靠前的四百個姓中,就有一百二十個大多源自姬姓,比如老王,老張,老楊等等。

所以,姬姓是為中國萬姓之祖,最牛之姓。


腦洞歷史觀


大家好,我是妖怪的魅力。作為一名文化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名字相當的重要,而名字由姓和名這兩個部分組成。姓代表的就是家族,也代表了一種傳承,因為我們國人對親情看得很重,對家族、家庭也有很強的歸屬感,故而姓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而名則代表了家人對自己的寄託,是家人對自己的祝福。說起了姓,那就不得不提中國的百家姓,這上面提到的就是許多日常生活裡面常見的一些姓氏,這些姓氏都算是大家族存在於世間的見證,是所有共同姓氏者血脈聯繫的見證。

其次那麼我國的這麼多姓氏當中,哪一個姓氏的人口最多?佔據第1位呢?其實公安部門每年都會統計不同姓氏人口數量情況,在2017年時,排名第1位的姓氏應該算是李姓,但到了2018年,王姓已經超越李姓,佔據了榜首的位置。根據統計來看,我國目前有6150個姓氏,而百家姓中提到的姓氏佔所有比例的85%以上。

最後在這麼多姓氏當中,王、李兩姓者佔據人數是最多的,這兩者的競爭也是最激烈,可能今天是李姓排第一,明天就是王姓排第一了。接著往下排,第3位是姓張,張姓在2017年和2018年都排在第3位,在季軍的位置上坐得牢牢的。接著再往下就是劉、陳、楊、黃、趙等姓氏,這些姓氏也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見到的。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文化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妖怪的魅力


我還沒見過比我姓氏更稀有的人了,大的姓氏就不談了,有的是數據給你看,談談罕見姓氏吧,稀有姓氏向來是比較獵奇的,祖上根源更是令人神往,保不準就有哪個大人物是自己的老祖宗,就是吹起牛來也有了“囂張”的資本,你要是姓“贏”,我都有見面拜見的衝動!

我的姓氏很罕見

當然,最大的原因就是,我自己的姓氏就是妥妥的罕見姓氏,比一些所謂的複姓都要罕見,不賣關子,“著”就是我的姓,在我“苟活於世”近30年的時間裡,出了我們村我還沒見過第二個這個姓氏的,古往今來的史書上也找不到一個這個姓氏的名人,這一度讓我“迷茫不已”,沒家的孩子像根草啊!難道我還有這不為人知的“身世之謎”?

浮想聯翩的姓氏

高中時代,跟同學扯到祖上名人,為了給自己找個合適的五百年多前的老祖宗,一度懷疑自己是建文帝的後代,誰讓他的下落是千古之謎呢?而且“著”和“朱”發音只有聲調的區別,且“著姓”作為詞語來解釋話是:世代顯貴、影響大的家族姓氏,常指世家大族的姓氏。

這是《後漢書》張衡傳中給出的解釋,因此我一度覺得祖上還是挺囂張的,以“著”為姓,不說其意思,這字一般人還真不認識,尤其在古代文盲遍地的時代,就算不知從哪個姓改過來的,起碼文化程度屬於高段的啊!

綜合以上推測,聯繫建文帝被明成祖追殺,有傳說曾改名換姓,作為皇帝肯定不願放棄“朱”這個國姓,不改還不行,因此改“朱”為“著”還是有那麼點合理的意思,發音相近不說,還能意指姓氏曾顯貴無比,極有聲望。結論就是把建文帝暫且認為“老祖”,

這一套“詭異”的邏輯在我中學時代,一直深信不疑。

大學之後的我,基本推翻了這種認知,但還保留著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沒辦法,建文帝的下落一天不實錘,就一天不能放棄啊!傳說“老祖”長這樣!

究微探秘的過程

作為國人估計都會對自己的姓氏有所瞭解,作為稀有姓氏的“我們”,對其更是興趣盎然。拋開上邊我那套詭異的邏輯不談,在現有統計的姓氏排行中,我的這個“著”姓,排名2266位,什麼概念?以“一”為姓的,排名1061位,複姓“上官”排名475位,複姓“鮮于”排名1484位,複姓“西門”排名1767位等等,什麼複姓,我才是“稀有動物”啊!

姓氏說明中寫道:不足千人!可能出了我們村就沒了,也可能在某個地方還有那麼幾百號人,跟我們同命相連。

炎黃苗裔,祖上也闊過

隨著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終於發現了靠譜的姓氏來源,春秋時期莒國第十九代國君有著丘公,是目前找到最靠譜的說法了,著丘,故地在今山東莒縣西南,後因避諱孔丘名諱,著丘氏改為著姓或邱姓,根據這種說法,莒國國君為己姓,而己姓是少昊後裔,少昊是黃帝之子,這下好了,昆吾之己姓為祝融八氏之一,咱是妥妥的炎黃苗裔,借甄嬛傳一句話說“臣妾此身,從此分明瞭!”開心的一批!

當然,也有其他模糊的說法,據宋鄭樵《通志·氏族略》記載:渠丘氏,亦作著丘氏,嬴姓,莒國之後居於渠丘,故謂之。也就說也可能祖上是贏姓,也可能是分支,但目前沒找到更多的資料了,不管咋說,祖上都闊過!


書僮聊歷史


根據今年1月公安部發布的最新2018年的全國姓名報告,可以得出現在全國姓“王”的人是最多的。

全國所有“王”姓的朋友,已經達到了1.015億人。

已經超過了上一年,也就是2017年的冠軍“李”姓,成為了最新的冠軍。

當然,在所有的姓氏中,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同時使用了父母的雙姓。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張,李,王,劉,陳這五大姓毫不例外的成為了主力軍。

而在2018年全國的新生兒的取名用得最多的字,卻讓我們有些意外了。

特別是:梓 ,居然能成為冠軍,多少讓我們措手不及。

那麼2018年新生兒取的最多的名字是什麼呢?

根據上面的提示,於是我有理所當然的看到了居然是“梓涵”。

真的是天下之大,取名也是跟風的。只是不知道,幾十年後,這些名字是否也會像“淑芬”,“小芳”,“麗”,“軍”等一樣重複率極高了。

至於罕見的姓氏,那莫過於“睪”姓和“死”姓了。如此奇葩,如果你真的不幸姓了這樣的姓,恐怕真的很難適應這樣的姓氏吧。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