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後最令人煩惱的是什麼?

正保493


買車後的煩惱確實也很多。就拿我自己來說,由於不是全款購車,每個月需要還車貸,車貸一個月小兩千,如果再算上房貸壓力,其實不小了。

在買車以前,我想很多人不能充分深刻理解“汽車是一個長期消耗品”這句話。但真擁有一輛車後,保險、油費、停車費、過路費、維修費、罰款等等,算起來是一比不小的支出。我們按一輛15萬的車來計算,如果按正常開,每個月的支出費用大概在1500-2000元。


當然,總是談錢就沒意思了。有些人即便能輕鬆負擔起用車費用,但依然覺得買車後有不少煩惱。為此我採訪了一些朋友,其中一些挺有代表性的,我們一起看看。

1. 朋友A(某豪華品牌車主)——為借車煩惱

用朋友的話說:“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是大吉之日,適合迎婚嫁娶,所以自己的車總有那麼幾天需要拉出去支持一下。總擔心颳了車,又不好意思說不借。”

借車這件事確實是很多豪華車主的煩惱之一,不借吧,別人說你不給面子;借了吧,又擔心車子出問題。兩頭都是難。


2. 朋友B(某非豪華品牌中級車車主)——為爭面子煩惱

不得不說我這位朋友有點虛榮心作祟。由於他周圍都是做生意的,自己買的車雖然是頂配版本,但因為掛的不是豪華車標,總覺得會被一些朋友鄙夷。由於是剛買的車,直接賣掉又覺得很不划算,同樣兩頭是難。

3. 朋友C(某小型SUV車主)-為衝動買車煩惱

朋友C是一位衝動型購買者,當初因為覺得小兩口不需要注重空間,喜歡追求時尚動感,所以買了一臺小型SUV。不過沒一兩年功夫,孩子已經準備出生,現在明顯覺得車子太小,想換車但是小孩出生以後的支出費用把他給嚇退了。

總結以上來說,汽車是消耗品,也是具有強大“面子屬性的移動工具”,我們的用車煩惱大多與此有關。


不過還是得說,有車和沒車的生活會有很大不同。雖然買車後有很多要吐槽的,但有車的好處也有不少,比如它能擴大生活半徑。

沒車的時候能省就省,活動圈子一般不會超過市內,但是等有了車,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會按捺不住想要再跑遠一點。類似的,像下雨天有車就會方便很多,不用淋雨的感覺簡直不能再好。


東拉西車


買車最令人煩惱的事兒就是修車,有一個同事,買了款國產車,具體什麼品牌不說了,免得說是車黑,買來之後,跑了2000多公里,發動機怠速抖動,眼瞅著發動機轉速錶來回擺動,只能去4S店維修,可是4S店還不知道啥原因,說是檢查一下發動機,把車扔在4S店幾天,最後結果是其中一個缸點火線圈有問題,免費更換點火線圈,這點還不錯;但是車開到5000多公里的時候,天窗異響,好像吹口哨,這怎麼能忍;就這樣來來回回,反反覆覆,保修期內,去4S店跑了十幾趟,這可不是正常的常規保養啊,每次維修都要花兩三天,讓車主情何以堪!現在這車,跑了2萬多公里,賣掉了,然後重新買了輛合資車,可能真是傷透了吧!

其實現在買車最主要的是方便,但是車老是壞,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不但沒有增加方便,而且讓你多了一個區修車的經歷,慢慢的你對車輛知識的掌握趕上普通修車隊了,真是越有車越煩惱,越煩惱生活質量越不好,這怎麼受得了!

所以,對於車主來講,開車最重要的就是車輛穩定,耐久性好,小毛病少,如果車輛駕駛感,換擋平順性再好一些,油耗再低一些,那就更好了!其他的什麼造型,配置,內外飾當然重要,但是在車輛小毛病簡直不值一提!

給大家建議一些耐久性好,車輛小毛病少的車系,豐田,現代,起亞,本田,東風日產,別克,雪佛蘭這些車型質量還算不錯,小毛病較少,如果有意向的,可以關注一下!

在此,建議大家,買車之前一定要打聽好,車輛有沒有小毛病,最好找車主詢問一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實在不知道該問誰,就關注“汽車概況”並私信平臺吧!


汽車概況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四點,但是相比於帶來的便利性,這些也就不算事了

1.被刮擦和刮擦別人

購車大概有2年有餘,大大小小的刮擦有十來起,最嚴重的一次是去年過年,被限寬的石墩給擦了,副駕駛的門變形嚴重,後來去4S店換了門,來回處理有半個月樣子,真是心疼。

類似下面的擦痕,有好幾處,也懶得去處理了。

刮擦到別人也是麻煩,處理耗時間,走保險費事。

下面掏錢的就不細講了,大家都懂的。

2.加油時掏錢

3.保養時掏錢

4.每年的保險費


磊磊侃車


汽車原本是用來提高生活質量的,但買車之前如過不做好功課的話,後期不僅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還真有可能令人出現一定的煩惱,所以買車之前準備工作是相當重要的,先分享一件身邊的事情,然後再說一下買車之前應該要做好哪些方面的考慮。


本人有一同學在市區工作,家離單位也很近,大概兩年前跟我聯繫說準備買一輛最好在10萬元以內的車,主要用來上下班代步,起初並不太建議現在就買,主要是上下班一個來回滿打滿算都不到10公里,買車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平時騎個電瓶車挺好的,下雨下雪時有公交車也很方便,可能是看到很多同事都有車,心裡難免有些想攀比,無奈之下建議他買個威馳或者飛度,開起來經濟省油還方便,後期保值率也都不錯,可是感覺車太小沒聽,後來也不知是自己想的還是聽別人的買了一輛手動擋H6,去年年底見面時說有些後悔,開著不方便油耗還高,到現在快兩年了說在家曬鐵,一共跑了還不到6000公里。

這就是典型的利用不起來,買車以後沒有真正的發揮作用,而且還不只是放在那裡這麼簡單,整車同樣處於一個不斷貶值的狀態,所以買車之前一定要想好有沒有必要,如果就類似我同學這種,沒有什麼硬性需求的話,除非手裡資金特別充足,否則不太建議買車,還有汽車在選型上同樣重要,不僅是選擇什麼樣的車還有價格,如果就在市區上下班代步,轎車相比SUV更合適一些,還有理智的購車預算個人感覺不能超過資產的30%,否則很有可能會降低生活質量,畢竟買車以後還得買保險、加油等,如果預算佔比過高的話,那可能會出現有句話說的那樣:“原本以為買得起車就能加的起油,可後來買車以後發現真加不起”

汽車是生活中的一個大件,後期不是隨隨便便想換就能換的,如果買不對車,就會使得生活中出現一定的煩惱,所以買車之前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綜合考慮,後期才能真正起到該有的作用。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車實說


主要有2點,停車和違章扣分。

我的車是卡羅拉,至於油耗挺低的。保養也是必須的。

但是現在車太多了,在大城市根本就沒地兒停,路邊上全都是停車,以至於車都擁堵,沒法走了。

有時候往路邊停,回來一看接了罰單,讓人很鬱悶。分不夠了得跟人借,欠下人情不好還。

我在青島,免費的停車場,基本上找不到了,路邊停,也有人收費,而且你交費也沒地方停啊。


哞哞牛塔克


唉,我買車最大的煩惱是親戚同事借車,親戚朋友都有車,因為我買的是電車嘛,買的時候各種挖苦嘲笑,電瓶車啥破玩意兒!破玩意兒就破玩意兒吧,我自己開!可是買完車不一樣了,家裡長輩叔叔大爺,舅舅姨,其實他們都有車,可是沒事兒就找我借車!說你的車不限行,電便宜!長輩借車,一個人借自己開走了,兩三個長輩來用車,沒人開我還得當司機,拒絕了還說我不懂事!同事也是,週末郊區出去玩兒,拼車,肯定是我,回來還得說,真怕沒電了,真怕爆炸了,你怕沒電爆炸別用我車啊,我乾脆不去,不借,然後開始各種說你小氣!同事拼車出去玩兒,油車加油平攤,電車不給錢,加班單位油車給報油費電車說沒規定不給報,我倒不是在乎錢,就說這種事兒!


雲彩的哥哥


下面說下買車後帶來的煩惱吧。座標廣州,作為一線城市,經常上下班堵車是避免不了的,本來買車後想上班更加方便一些,現在上下班經常遇到堵車,每天也要早早起床,之前是去排隊坐地鐵,現在是去塞車。

還有,就是停車太麻煩。每天早上去公司晚的話基本上就沒有車位了,就要停到外面收費區。晚上回到小區晚的話也是沒車位,有時候要繞幾圈才能找得到。

由於現在這臺車是分期買的,最讓人痛苦的還是每個月的還款日,每個月的工資本來就不多,還要還車貸3000多,扎心啊。油費保險這些就不說了。

以上這些就是目前遇到的煩惱,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都市車評


買車雖說是值得慶祝的事兒,但買車後的煩惱也徒增不少。說起最令人煩惱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經歷,說說買車後讓我煩惱的事情吧!



第一煩:親戚朋友來借車左右為難。相信很多有車的朋友,對此都感同身受。雖然現在家家有車,借車的情況也不常見,但不知道為啥有人就是愛借別人的車開。都是親戚朋友,既然張嘴借了,你不借顯得你小氣,借吧還擔心刮蹭和違章,反正就是左右為難。

記得我剛買車那會兒,表哥三天兩頭來借車,當時挺為難的。因為當時我還在實習期,他開車又不拘小節,真擔心他闖兩次紅燈,就把我的駕照給報銷了。於是每次來借車,我把行駛證給他,並囑咐他小心點開,別違章別酒駕。後來有次剛出大門,輪胎就紮了,換上備胎走了,最後還是我自己去補的輪胎。從那以後,他再也沒來借過車。

第二煩:拿你當司機有事隨時召喚。現實中有這麼一號人,從不把自己當外人,把你的車當她自家車用,你還得免費給她當司機。


“大兄弟,你要是有空,開車替姐去辦點事,姐給你加油”。這種事,一次兩次也就算了,都是自己人誰好意思要油錢呢?接二連三地來找你用車,每次都要給你加油,礙於面子又不好意思讓她加,自己出人出車最後還得出油錢,你說這種情況煩不煩?

第三煩:開車走親戚多花冤枉錢。我對這種情況也是深有感觸,去年一年,只算生孩子擺酒席的就多達11次。因為每次都要開車拉人,去了多少得隨點份子錢吧,一次也就一兩百,一年隨出去2000多。而且每次去飯店,還要來回開車接送親戚。第四煩:去城市裡辦事兒停車難。在農村開車的話,停車不犯難,找個犄角旮旯隨便一停都沒事兒。去城市裡辦事就不同了,停車真難,到處車滿為患,路邊又不能隨便停車。

最近,去醫院看望病人,看門口放著車位已滿的牌子,就想著在路邊停一下,剛停好還沒熄火,看到叔叔拿小本過來,嚇得趕緊挪走。在醫院裡轉了好幾圈,剛好碰到一輛車出去,趕緊停進去了,稍微慢一點又讓別人搶了先。

好了,買車後我的煩惱說完了。那麼,買車後最令你煩惱的是什麼呢?歡迎大家留言,也說說自己買車後的煩惱吧~


我的農村日常


我是大魔王,我來分享

車子本就是個交通工具,但是國人進入私家車生活時間並不久,於是就有了很多買車時幸福,買完車苦惱的事情發生,我總結了下身邊人買完車後的煩惱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能引以為戒。

1,買完車就後悔的人;這種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平時生活半徑比較小,工作的地方離家很近公共交通也發達,買了車一年就只能跑幾千公里,買回去完全是供著,當初為了面子和“人家都有車”買了,但是使用頻率太低放在那裡貶值。

還有一種是當初買車聽了各種大神、親戚朋友、各種專家的意見,結果買了一個別人喜歡的車而不是自己喜歡的車,這種情況在很多第一次買車人的身上;買車的時候諮詢了身邊一大堆人的意見,唯獨忘了問自己想要什麼,結果買回來一個別人眼裡的好車……

2,力不從心;現在汽車購買方式中貸款按揭越來越方便,方式也是越來越多,而且商家為了促銷甚至打出“一成首付開新車”這種噱頭,吸引了很多原本經濟上不允許當又想買車的人,低首付買上車以後,高額的月供嚴重的制約了自己的生活品質,讓自己變成車奴,車本是為人服務不是人給車打工。我建議在買車時要算好這筆賬,每月的車貸支出最好不要超過自己每月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所以大家要量力而行。

3,停車難;相信在大城市這個問題會一直困擾著大家,公共基礎設施的落後和快速增長的汽車保有量,停車位一位難求,週末想跟朋友聚會最害怕的就是到吃飯的地方找不到停車位。

4,養車成本;現在養一部車要多少錢,花哪些錢? 每年的車的保險、油費、保養費用、過路費、停車費(小區+公共)、停車費、交通違章罰款這些都是常規支出項目,以一部車每年平均跑1.5萬公里來計算,那麼一年的養車費用基本上就是這部車價格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二十萬的車一年車不多兩萬左右的費用。

5,汽車三包法規政策不完善,導致消費者被綁架;現在汽車三包法規條款過於苛刻,今年四月的西安奔馳漏油研究生坐引擎蓋維權事件中,三包法規居然成為4S店搪塞消費者的理由。這就導致很多消費者在汽車質保期內不敢去外面做保養,只能硬著頭皮在4S店挨宰…… 完全脫離了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機制,4S店反而以質保和三包作為武器來限制消費者,所以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和三包法急需要完善和修訂。


出現吧大魔王


這個我是深有體會,那時候也是剛畢業沒多久,我就跟爸媽商量買輛車,因為我和爸媽都是在外地工作,平時過年回家走親戚啥的感覺沒有車不方便,他們也是比較贊成我的想法。從那一刻起,就開始了選車之路,每天不停的在汽車之家看新聞看論壇看配置,那個時候對車啥的也是不懂,雖然駕照拿了有幾年了,那時候是在大二時期考的,但是平時根本就沒有開過車,頂多看看汽車資訊啥的,對一個車的好壞駕駛感受啥的都不懂。然後我也沒有去各大4S店去試駕,那時候吉利帝豪GS剛出來,一看外觀不錯很是喜歡就決定買這個。畢竟是第一輛車也沒有想過買好的,因為可以拿來練練手,即使碰著了也不會心疼。

而且當時本地還沒有4S點,我還和爸一起去外地4S看的車,簡單試駕了一下就直接定了,還需要等兩個月的時間,好不容易兩個月熬過去之後剛提車的時候那是興奮啊,沒事就喜歡開車溜溜。可是過段時間新鮮勁過去後才發現,買了這個車一點用處都沒有。因為我的工作離家很近平時騎著電瓶車五分鐘就到了根本就不需要開車,況且現在市區那麼堵,不僅浪費油還浪費時間嗎,平時休息了我也很少出去,因為城市太小,根本就沒啥玩的 。所以天天車就放在那。但是我從網上看,說要是長時間不開,對汽車本身還不好容易壞。那我就比較鬱悶了,開了不知道幹嘛去,不開容易壞,所以開始有段時間我是到了星期天就沒事開出去溜達一圈,但是又沒事啊,所以特別無聊,還浪費油費,還要定期保養,這都是錢啊,每年的保險費等,一年算下來需要不少錢,但是用的地方太少太少。就基本浪費在那
所以說車這東西就是一個代步工具,根據個人需要來定,如果生活中真的用不到,不要因為面子等問題而去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