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理理我啊”家長的“情感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家庭暴力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工作的繁忙經常會讓我們忽視了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自身存在的責任,有的父親簡單的認為,自己賺錢養家就好了,對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各種事宜太太去管理就好了,自己不需要多過問。

於是,“喪偶式育兒”爆發,越來越的家庭陷入了婚姻危機。在這樣的環境裡,不僅夫妻關係緊張,其實孩子也容易受到影響。

“媽媽,你理理我啊”家長的“情感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家庭暴力

寶媽靜靜在自己24歲的時候迎來了第一個寶寶,因為對孩子的重視,她開始學習許多的育兒內容,請教一些老師,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相反,自己的丈夫作為一個商人,在孩子的教育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會因此和孩子發生矛盾,因為平常的交流不多,丈夫不知道如何同孩子交流。

有一次,在陪孩子堆積木的時候,寶爸坐在一旁辦公,小寶寶對爸爸說“爸爸你能陪我玩一會兒堆積木嗎?”

結果寶爸對孩子說:“我正忙著兒呢,讓媽媽和你玩,別吵。”

孩子一下子就哭起來了,嘴裡還喊著“壞爸爸,壞爸爸”,一時間,寶爸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孩子。

“媽媽,你理理我啊”家長的“情感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家庭暴力

一、家長對孩子“情感忽視”的原因

面對這樣的場景,你是否也覺得熟悉呢?

家庭教育裡,父母對幼兒情感的疏忽,往往會加劇親子間的矛盾。

許多寶媽寶爸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和自己一起生活,幾乎沒有怎麼離開過,為什麼到了青春期如此叛逆呢?看看,在孩子幼年的情感需求中,家長們就先關上了門。

對幼兒情感關懷的不重視,是寶媽寶爸們“犯錯”的首因。

就像靜靜的丈夫一樣,在孩子的教育裡,他總覺得這不是自己的事情,從而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愛。疏忽,大意,不在意,是家長們對孩子情感忽視的直接原因。

二、日常生活中,家長哪些行為是一種“情感忽視”

“媽媽,你理理我啊”家長的“情感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家庭暴力

1、 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不只是寶媽寶爸單方面的錯,有可能兩個人都有錯。因為在教育的過程中,寶媽覺得寶爸什麼都不會,加入只會亂了自己的手腳,乾脆讓寶爸別參和了。

而寶爸的態度也是自己賺錢就好,那麼孩子的情感就受到了輕視。

2、 不陪孩子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裡,你陪孩子的時間是多少呢?陪伴的缺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問題的直接原因。

日常生活中,因為陪讀的缺少,家長通常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別說想法了,連最基本的習慣可能都搞不清楚。

情感的忽視由此而來,甚至已經錯過了,許多家長都還沒有感受到。

三、家長的“情感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家庭暴力

“媽媽,你理理我啊”家長的“情感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家庭暴力

1、 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健全的愛與關懷,是一個人自信心的重要源泉。

喜劇演員金婧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她的父親是個殘疾人,他的腿沒有辦法彎曲。她不喜歡父親到學校裡找她,因為她們學校是很高的樓,父親的腿是沒有辦法走樓梯,面對嘲笑,她的父親總是一笑了之,說這個渾小子,我還可以跳的,硬跳。

金婧說,父親是保證她人格完整的很重要的一個人,父親也沒有讓她覺得沒有媽媽這件事情不好——金婧的媽媽在她小時候離開過幾年。

對孩子情感的關懷,要重要於對其成績的專注,這是一個人生活的底氣,也是自信心的組成部分。

2、 讓孩子享受被愛的權利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尋求一種被愛的狀態,不愛說話的李宇春是這樣,表面嘻嘻哈哈內心安全感匱乏的金婧也是如此。家長對孩子情感需求的關懷,會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這是一份愛的感知,告訴孩子:你正在被愛並將持續被愛。

四、避免“情感忽視”,家長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關愛?

避免情感忽視,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在孩子的情感表達面前,我們該如何表達自己的關愛,回應孩子愛的索求呢?

“媽媽,你理理我啊”家長的“情感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家庭暴力

1、 及時回應孩子

當孩子回家興高采烈的向你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時,不要用“嗯嗯,哦哦”來回應孩子,而是問問孩子當時的情況,自己的心情,為什麼這麼在意等。簡單的交流可以給孩子莫大的鼓舞,這是我們家長該做的功課之一。

2、 包容孩子的脾氣

一些時候孩子並不是真的在無理取鬧,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被看見。被看見的原因大概是孩子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又或者今天爸爸媽媽沒有對他笑等。學會理解孩子的情緒,包容孩子的脾氣,你會發現自己的小精靈鬼並不是真的那麼調皮,他的愛也很明顯,只是父母們經常會忽略。

3、 給孩子表現的機會

有小垃圾需要丟,別擔心,放心讓孩子去做,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他一定具備某種能力。生活中實踐的各種機會,可以讓孩子有充分的理由和空間去表現自己,這將會幫助孩子排解情緒,表達情緒,合理的安排自己。

別再大包大攬,你的孩子需要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奇葩說第六季》冠軍詹青雲,一位年輕的哈佛大學才女在家庭的問題上,是這樣說的:“我們中國人那麼講家庭的價值,可是大家發現嗎?我們中國的家庭慣見分離,我們總是在為更好的生活做準備,我們總是在為人生鋪好前程,又鋪好後路。”

“媽媽,你理理我啊”家長的“情感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家庭暴力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允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