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部隊只有七千人,卻出了四位總統,幾十位牛人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清政府看到了自身軍事實力的不足。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下,清政府在天津小站組建了一支新式陸軍,取名為“定武軍”,全軍共10營4750人。

1895年12月,在多位王公大臣的聯名奏請下,袁世凱接管定武軍,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小站練兵”。袁世凱上任伊始就對軍隊進行了擴編,將定武軍由原來的4750人增加到7000人,並改名為“新建陸軍”,簡稱“新軍”。新軍在管理、訓練等方面完全參照德國軍隊,還聘請了德國軍官擔任教官。

這支部隊只有七千人,卻出了四位總統,幾十位牛人

可能當時誰也想不到,這支只有七千人的部隊後來卻成為袁世凱最大的“資本”,使他成為了北洋軍閥的始祖。從這支部隊中走出了一大批民國初期的牛人,其中有四人成為了大總統,數十人成為了各派系大大小小的軍閥。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位人物。

這支部隊只有七千人,卻出了四位總統,幾十位牛人

袁世凱在完全掌握了新軍之後,開始大力發展這支部隊。到了1905年,通過幾次擴編,新軍建成為著名的“北洋六鎮”,也稱“北洋新軍”,兵力約7萬多人,成了清朝陸軍的主力。1912年,袁世凱逼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遜位,之後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這也是北洋新軍中走出的第一位大總統。

北洋新軍中走出的第二位總統是馮國璋。他早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1896年被袁世凱招至新軍中擔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袁世凱死後,馮國璋被選為副總統。後來大總統黎元洪被逼辭職,馮國璋做了一年多的代理大總統。

這支部隊只有七千人,卻出了四位總統,幾十位牛人

第三位大總統是徐世昌。他是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重要謀士和盟友,曾在晚清時期擔任軍機大臣。1918年,徐世昌接替馮國璋成為大總統。1922年被迫辭去總統之職,此後隱居天津,安度晚年。

第四位北洋新軍中走出的大總統是曹錕。和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等人不同,曹錕出身貧寒,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屌絲。後來在天津小站加入了袁世凱的新軍,靠著能吃苦,不與人計較得失,逐漸得到了袁世凱的器重。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系和皖系,曹錕在兩派系的鬥爭中“漁翁得利”,逐步掌握大權,成為了直係軍閥首領。1923年,曹錕通過賄選成為了大總統。

這支部隊只有七千人,卻出了四位總統,幾十位牛人

除了上述四位大總統外,北洋新軍中還走出了一大批在民國初年叱詫風雲的人物。比如被譽為“北洋三傑”之首的王士珍(另兩位是段祺瑞和馮國璋);“三造共和”的“北洋之虎”段祺瑞;為清室大搞復辟的“辮帥”張勳;曾任北洋政府京畿警備司令、陸軍總長的段芝貴;以及張懷芝、田中玉、李純、陳光遠、王佔元、盧永祥等各省督軍。

總而言之,這支從晚清時期創建的部隊,在民國初期成為了左右全國政治格局的力量,巔峰時期(1916年袁世凱去世前)總兵力達到了120萬。後來,隨著北洋軍閥的分裂、混戰,以及國民革命軍的崛起,北洋軍被逐步殲滅,最終徹底成為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