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以色列開發出對抗穿甲彈的主動防護系統?

孤獨的虎王


坦克的裝甲防護和炮彈的穿甲性能就像是矛與盾,兩方面的技術不斷較量,都試圖壓倒對手。隨著時間的流逝,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是穿甲彈技術正壓倒坦克裝甲的防禦技術,坦克越來越難以對抗強大的穿甲彈了。目前,坦克裝甲技術的尖端產品主要是複合裝甲和主動反應裝甲,這些裝甲通過三明治式的複合材料增強防護性,通過不同密度和空腔來剋制破甲彈的射流。而新的主動防護系統更是直接摧毀來襲的導彈,似乎具備了很不錯的防護性。
不過,在穿甲彈面前,現有的主戰坦克都感受到嚴重的威脅。與當年的一顆鋼鐵不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為代表的次口徑穿甲彈,擁有超乎想象的威力。所謂的次口徑穿甲彈,其實就是彈丸口徑小於主炮的口徑。這樣的設計目的是把整枚炮彈的動能集中在較小的彈芯中。因為減小了彈丸的口徑,使得作用在坦克裝甲上的壓強極大地增大,通過這樣的設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穿甲威力倍增。目前,世界各國主戰坦克的穿甲能力都很強,在使用各自優質穿甲彈時,西方主戰坦克穿甲能力一般是2000米距離750mm均質鋼裝甲,而M1A2發射最好的穿甲彈據悉在實驗中創造了超過850mm均質鋼板的記錄,而俄羅斯坦克的數據大同小異,我國新型穿甲彈據稱能夠達到800mm均質鋼裝甲。
相比之下,主戰坦克的裝甲防護實在是不行。即使是美軍M1坦克曾經大出風頭的貧鈾裝甲,正面最厚處(極個別區域)相當於900mm均質鋼裝甲,車體和炮塔正面低於700mm的地方佔據了大多數面積,因此可以認為穿甲威力750mm的穿甲彈有把握擊穿M1正面。而俄軍T-90系列坦克,不加掛主動防護裝甲時,正面防護性相當於550mm均值鋼裝甲,即使加掛反應裝甲,也就提升100mm,約等於650mm均質鋼裝甲,這仍然不足以對抗主流穿甲彈。
至於坦克的側面那就不用提了,由於攻防嚴重失衡,坦克幾乎放棄了對側面的防護,能夠抵抗小口徑武器和火箭彈襲擊是各國坦克的主流設計,側面裝甲沒有任何希望抵擋住坦克主炮的射擊。為了改變這種坦克攻防嚴重失衡的情況,各國設計師雖然有心但是無力,穿甲彈的速度使其不是主動防護系統能夠攔截,而反應裝甲對破甲彈效果好對穿甲彈效果不佳。而繼續增加裝甲厚度影響機動性,因此此路也不通。
最重視生命的以色列公司又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他們正在研發新型的主動防護系統。一般而言,主動防護系統是發射攔截彈直接引爆摧毀來襲導彈。由於穿甲彈速度太快(初速往往在1500米/秒以上,而125毫米穿甲彈高達1800米/秒,相當5馬赫,超音速5倍),主動防護系統很難準確攔截。以色列軍火公司近日公佈名為升級版鐵拳的防護系統,這種主動防護系統的攔截彈不追求直接摧毀來襲穿甲彈,而是在穿甲彈來襲路線引爆,利用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改變穿甲彈的射擊方向。簡單說就是不求攔截,而求改變軌跡。這樣的設計,對於主動防護系統的要求略有下降,因此更有可能防禦高速的穿甲彈。目前,以色列的實驗據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未來,這種只求改變穿甲彈方向的主動防護系統也許會成為坦克的救星。

科羅廖夫


被動防護就是捨棄機動性,提高裝甲車的厚度,不過通過現階段俄羅斯🇷🇺在車臣以及敘利亞的戰鬥來看,越來越不能滿足需要。首先是手持武器的進步很大,對於發生動盪不安的地區,代理人的戰爭,支撐起他們的就是手持武器,現代的坦克,裝甲智能化的提高,禁運等不方便運輸。為此,動盪不安的地區,手持武器越來越先進,利用公事,汽車🚙等就可以實現快速運動和依託,又不受禁運限制,或禁運很難限制軍火來源。但對於清剿部隊來說!沒有主動防禦模式就是致命的。


大馬哈魚12


猶太戰爭販子無論擁有多少先進武器裝備,如果繼續仗著有美國毒瘤撐腰對巴勒斯坦人民燒殺搶掠,而不懂得處世之道,不懂得與鄰為善,遲早會被斬草除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