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上廁所是用紙擦屁股嗎?

糖寶__


在元朝之前,基本上沒有皇帝如廁是用紙的,元朝和元朝之後,有皇帝是用紙的,但大多數還是用的絲綢。

雖然造紙術是在東漢發明的,但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紙的造價都是十分昂貴的。用紙來寫字尚且困難,何談用紙來如廁呢?


歷朝皇帝通用之物——絲綢



中國自古以來紡織業就很發達,絲綢的產量也相當高。雖然尋常人家用不起絲綢,但即使再小的國家,幾塊絲綢還是用的起的。古代的皇帝,大多數用的都是絲綢。

那麼,還有少部分廉潔的皇帝用的是什麼呢?

元朝之前——廁籌



廁籌這個東西,還有一個俗稱“攪屎棍”。它是用竹片或木片製成,大約20—30cm長,寬度有人的兩個手指寬。放在廁所裡,待如廁完畢後,會用這廁籌颳去汙穢,然後將其洗淨,留作下次之用。

關於廁籌的最早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資治通鑑》中有這樣的記載:“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雖然楊愔是宰相,但北齊皇帝高洋還是讓他給自己送廁籌。

在宋馬令的《南唐書.浮屠傳》中也有對廁籌的記載:

“後主與周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

南唐後主在曾在寺廟之中跪拜,為顯虔誠,親自為寺院僧人削廁籌,削完往自己的臉上刮,覺得不舒服,再繼續加工。

在徐霞客的《本草綱目》中也有對廁籌的記載,還把廁籌當做了了一味藥材。

元朝及元朝之後——草紙



到了元朝,草紙才逐漸在皇室推廣。

《元史》裡有這樣的記載:

“侍昭睿順聖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

闊闊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兒媳婦,在她還是太子妃的時候,非常孝順她的婆婆察必皇后,在皇后如廁之前,闊闊真都會先用自己的臉把手紙蹭得柔軟才拿進去給婆婆用。

到了明清的時候,用草紙逐漸成了大家的一種習慣,不僅皇室用,民間也有許多人用。因為草紙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相比於絲帛來說具有更好的吸水效果和更好的體驗感,用起來也比絲綢效率要快的多。

那麼各位,你們有沒有上廁所沒有紙的經歷?又是怎麼解決的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唄!


譯鑑


這是一篇自帶氣味的文章。

造紙術是漢代的一大發明,但一直到元朝,這一技術產品才被運用於人們最實際的生活——如廁。後人推測,紙張運用到如廁中,可能因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落後,缺少漢民族“敬惜紙張”的意識,所以紙張才被運用到人們的生活中。


在此之前,人們用於擦拭汙穢之物的是“廁籌”,也就是木頭片或者竹片,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動手削竹片供僧徒如廁時使用,並且還用面頰檢驗質量,看看是否光潔滑爽,算是禮佛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

竹片的問題在於毛刺比較多,如果手藝不好,竹片不夠光滑,使用起來就可能傷了使用者的臀部,實在是一件大煞風景的事情。

明清皇帝如廁使用的手紙比較昂貴。

據明代謝肇涮(1567年至1624年)所著的《五雜俎》記載:“大內供御溷廁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蠶所吐成繭,織以成帛,大僅如紙。每供御用之物,即便。”這種皇帝如廁使用的手紙是四川一帶所貢的用野蠶繭織成的粗布條,如手紙一般大小,用後丟棄。

有這樣一則比較有趣的故事,說有個太監看著皇帝用完這些“珍貴的手紙”就丟掉,覺得怪可惜的,就一張張收集起來,清洗曬乾後,就織成一幅簾帳,掛在他的小屋子裡。

一次,皇帝閒遊散步,正好看到這個簾帳,覺得怪有特色的,一小塊小一塊織成的簾帳,很像僧人的百衲衣。簾帳吸引了皇帝的眼球,就問此為何物所制?

太監自然不敢撒謊,就戰戰兢兢,如實招供,說這是您老人家使用過的手紙做的。皇帝聽完大為驚愕,覺得這太可惜了,就下令此後如廁用紙替代,不再使用帛了。


再來看看外國的吧。

古希臘人用的是鵝卵石,叫“pessoi”,這種鵝卵石很多都比較輕薄,邊緣很光滑,質感很接近大理石。有考古學家在公元2世紀的古希臘遺址中,就發現了這種鵝卵石。一開始考古學家覺得這是一種用來下棋的棋子,但在進一步研究,化學檢測出的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

還有一些很“小眾”的。

據說俄國的皇帝會用鵝的脖子;日本皇帝會用蟬的翅膀;法國皇帝用的則是粗麻繩。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北歐的維京人,他們會使用羔羊的羊毛來擦拭,當然,這種方法並不常見,據說當時的海盜還會用北歐的一種蛤來擦拭。

當然,也有使用“左手”的。


金兔歷史


我們先來聊一聊古代人“擦屁股”的事。

在唐代之前,人們擦屁股用的是“廁籌”。

雖然,在東漢時,蔡倫就改進了造紙術,讓紙更加普及。但是,紙到唐朝時才開始被少數人“擦屁股”。在這之前,古人用的最多的是“廁籌”。

廁籌又稱廁簡、廁轍和攪屎棍,其實就是大便後用來拭穢的木條或竹條。每次用完以後,要衝洗乾淨(也可能不洗),插到地上,以備下次使用。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是用一尊神像為他捧廁籌。

在黃易寫的《尋秦記》中,項少龍回到秦朝以後,上廁所找一位老人要紙。結果,老人家在茅坑邊拿起地上插著的一塊竹片遞給了他。這塊竹片,就是廁籌。

當時,無論高官地主還是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用的廁籌。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北齊文宣皇帝高洋暴虐無道,他上廁所時,就曾讓宰相楊愔親自給他送廁籌。

“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

唐朝時,紙開始被用於擦屁股。

在唐代《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中,曾記載佛教有規定,不能用“文字故紙(帶字的紙)”擦屁股。估計這是怕有和尚撕經書擦屁股。而且,在明清時期,也是禁止用“帶字的紙”擦屁股。

既然有這個規定,肯定是有人用紙擦屁股了。

據說,到明朝初期,皇帝用“帛”(絲綢)擦屁股。後來,明孝宗朱佑樘發現有太監把他擦屁股用完的“帛”收集起來,洗乾淨做成了簾子。明孝宗這才知道,原來帛這麼貴,比紙貴多了。於是,下令以後宮中都用紙擦屁股。

清朝時,關於慈禧用的廁紙在《宮女談往錄》中也有記載。

慈禧上廁所叫“傳官房”,“官房”指的就是馬桶。(現在的日本有一個“官房長官”,跟這個不是一回事。)慈禧一說“傳官房”,太監馬上把慈禧御用的馬桶用頭頂著送過來。慈禧用的這個“官房”可是件國寶,檀香木製作,整體形狀是一隻壁虎,眼睛鑲了寶石。“官房”裡面鋪著香木末,每次用完都要刷洗更換。

慈禧用的廁紙,也很有講究,是細軟的白棉紙。用之前,還要宮女仔細加工。先往上面輕輕噴水霧弄潮溼。然後,用銅熨斗輕輕的熨燙兩遍,把紙毛熨平。這是一個技術活,紙不能太乾,太乾的話容易發脆。成品必須又柔軟,又幹淨,又沒有稜角。製作完成以後,摺疊好,放在匣子裡備用。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傳說用純金泊絲綢,害我在故宮廁所了許久沒貨,還倒貼門票。真是一悔幹愁。


聚釺歸


紙肯定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候的紙還是比較珍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