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朝實行苛刻的侍寢制度?

宋怡婷


經過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發展,到了清朝,嬪妃侍寢制度不僅越來越完善,而且愈來愈奇葩。單從清朝設立的敬事房來看,這其中的名堂就不小。

敬事房,雖然對外宣稱是管理太監、宮女獎懲的機構,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在於,記錄管理皇上和後宮妃子行樂之事的。要是說單是記載一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令清朝皇帝感到憋屈的是,敬事房的主管太監從頭至尾都在監視著皇帝與妃子,直到事畢都不肯罷休。

翻牌子由太監總管負責

首先,由哪個嬪妃侍寢是通過皇帝翻牌子決定的。銀質的牌子上刻有對應嬪妃的名字,每次晚飯過後,敬事房的總管太監都會呈上來讓皇帝挑選。皇帝如果有中意的嬪妃,就把刻有她名字的牌子翻過來,名字朝下。如果沒有,就讓總管太監退下。

這樣一來,選或是不選,選的是哪個妃子總管太監就都知道了。這就好比一個人每天都在以同樣的方式問你,你到底喜歡誰啊?是不是她啊?清朝皇帝的生活隱私有一半在這就暴露無遺。

刻有嬪妃名字的銀質牌子

翻了牌子之後,皇帝回到龍床上躺下,將腳踝露出被子。這時候,總管太監立馬通知被選中的嬪妃進行香湯沐浴,準備侍寢。沐浴完之後,妃子還必須把身上的衣服脫個精光,由太監們對全身上下檢查一遍,確保妃子身上沒有藏有會危害皇帝人身安全的東西。

被選中的妃子進行香湯沐浴

自己中意的妃子,自己都還沒來得及細細審視,卻被這些個太監們先看了一遍,皇帝心裡想必也不怎麼舒服。檢查好後,妃子也不用穿衣服,就用被子裹著,由馱妃太監送往皇帝的龍床之上。到了之後,妃子就從皇帝露出腳踝的那一頭爬進被子裡。

被裹在被子裡的妃子

關上門後,老太監並沒有走,而是在門外候著,監視房裡的動靜。為方式皇帝中馬上風,到一定時間,老太監就會在門外高呼“時間到了”。如果皇帝沒有回應,就過一段時間再喊,喊道第三次的時候,皇帝還不答應,老太監就得行“止乎禮”,進入房中。

皇帝和隨行太監

好嘛,忙著沒工夫答應就直接闖進來,這清朝嬪妃的侍寢制度也是夠奇葩的。無論是誰遇到這事,估計肚子裡都憋著氣呢。打攪了皇帝的好事不說,老太監送走了妃子還湊到皇帝身邊,拿著一個小本本問道:皇上感覺怎麼樣啊?要不要留?我都能腦補出老太監那一臉賤笑的樣子。

好事被耽誤了,老太監還好意思問皇帝什麼感受。作為一個旁觀者,我都覺得夠了。皇帝什麼感受我不知道,不過要是換做我們任何一個正常人,肯定是覺得憋屈得要死啊!

嬪妃以能夠侍寢皇帝為榮

說清朝的嬪妃侍寢制度奇葩,不僅是因為這制度沒有人性化可言,更糟糕的是它完全不顧及當事人的感受啊,是不是?在這麼奇葩的制度下作樂,嬪妃不好受不說,皇帝更是憋屈得不行。

雖然清朝的嬪妃侍寢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帝人身上的安全,但是它卻在皇帝的心裡創造了極大的危機感。可能對於當朝者來說,皇帝身體安全最重要吧,不然這麼又怎會誕生出這麼奇葩的制度呢?


我是小馬哥呀


古代朝中侍寢就是女子在晚上要去皇帝宮中和皇帝發生房事。清朝以前,妃子侍寢後可以留在皇帝寢宮再多歡樂一下,甚至可以到天亮,但是從清朝開始,妃子侍寢後都會被抬回自己的宮中。

清朝的伺侍寢制度

清朝對於侍寢有比較嚴格的規定,為此還特意設置了一個專門管理皇帝房事的地方叫做敬事房,就是用來管理皇帝今天和哪一個女人發生性關係的機構。敬事房的人會在每天晚上皇帝吃完飯之後,端著一個盤子過去。在這盤子裡面有很多綠頭牌,每一張綠頭牌上寫有一個嬪妃的名字,由皇帝放翻到哪一個牌子,就會讓哪一個嬪妃過來侍寢。


在侍寢過程當中,不是皇帝想要寵幸多長時間就玩多長時間。一般不是位份特別高的嬪妃,可能不到二更天的時候就會被抬回去。位份稍高一點的,就會晚一些抬回去。由太監嚴格得把守兩個人行房事的時間。其間,會提醒三次讓這個嬪妃離開,到第3次還不見出來,太監就會提高嗓音,一直到嬪妃離開為止。為什麼這麼苛刻?主要考慮到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皇帝每天都要辦理很多國家事務,所以晚上需要好好休息。假如妃子侍寢以後不離開,那麼皇帝晚上就會很難睡得安穩。這樣就會影響皇帝休息,從而影響第2天上朝的精神狀態。在我國的歷史上不乏皇帝,因為房事勞累而死亡的,為了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清朝的宮廷裡才立下了這個規定。

二是後宮的妃子都很漂亮,她們為了能博得皇帝的歡心,專門學習了房事技巧。如果把一個妃子留在皇帝的寢宮,肯定會讓皇帝沉迷於美色,導致無法早起上朝,耽誤國事。畢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因此清朝宮廷的妃子侍寢,就不能一直留在皇帝的寢宮。



三是因為考慮到得到皇帝一次寵幸不容易,所以很多妃子都會把握住機會,妃子們都非常珍惜這一次機會,都希望最好是通過這次侍寢能夠懷上皇帝的孩子,這樣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就會不斷地去挑逗皇帝。而面對千姿百媚的妃子,皇帝自然很難控制自己的情慾。整夜折騰皇帝,必定會使皇帝的身體得不到休息,身體狀況搞垮了,如何有精神精力去理朝政?一個國家的命運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清朝苛刻的侍寢也是為了國家的前途著想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清朝的侍寢制度苛刻嗎?

有一些傳聞是這樣的:妃嬪在侍寢時要脫光了衣服,卷在被子裡,然後被太監抬進皇帝的寢宮。

問題就在於,這套說法靠譜嗎?清朝歷史上真採取了這種侍寢制度嗎?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當然不靠譜。

你應該聽說過“翻牌子”這個詞吧?這個詞其實說的就是清朝妃嬪的侍寢方式。

但很多人只聞其名、不知其具體過程,對“翻牌子”的流程一無所知,所以才會相信上面不靠譜的說法。

對於妃嬪如何侍寢的問題,故宮專家朱家溍先生的《故宮退食錄》一書,曾有非常細緻的介紹,下面我就來據此說明一下“翻牌子”的過程。


清朝妃嬪侍寢前,牌子到底要怎麼翻?

簡而言之,過程如下:

  • 在皇帝吃完飯時:

太監首領要舉著一個載有綠頭牌的托盤到皇帝面前。這些綠頭牌上都寫有妃嬪的名號。

如果皇帝想要妃嬪侍寢,那麼就翻牌子。如果不想,那麼就不翻牌子。

  • 如果皇帝不翻牌子:

也就是所謂的“叫散”。所有等在燕禧堂的妃嬪都離開回宮。

  • 如果皇帝翻牌子:

被叫到號的那個妃嬪,就從燕禧堂過來陪著皇帝用膳,然後晚上一起睡覺。

整個過程其實就那麼簡單,跟苛刻這兩個字沒有任何關係。你只能說是流程化,但不能演繹過分。

總的來講,很多電視劇對此的理解都是胡編亂造了。


HuiNanHistory


清朝侍寢制度電視劇中演繹過部分,就是皇帝「翻牌子」的部分,翻牌子之後,這邊皇帝回自己的龍床躺下等妃子過來,那邊太監通知被翻牌的妃子洗白白,脫精光,過安檢之後棉被裹著送到皇帝床上,行事過程中,太監也全程門外監控,防止意外和控制時間,完事之後,將妃子送回。記錄管理皇上和後宮妃子行樂之事的機構就是「敬事房」,整個過程感覺皇帝被當作種馬一樣,只是為了傳宗接代,沒有享樂。

至於原因應,下面兩點應該是有的:

1. 確保在皇帝傳宗接代的過程中的安全,妃子洗乾淨,還要檢查,全程監控,不能留宿這些都是為了避免皇帝被刺殺的事件出現。可能和當時清朝皇族作為滿族,漢族還有不滿,還有反清復明這些活動有關。

2. 逼迫皇帝更愛江山,一方面是把這麼隱私的事情搞成流程化標準化作業,完全沒有樂趣,就是讓皇帝更專注朝政,這點應該和明朝多位皇帝沉迷酒色,朝政沒搞好,還英年早逝的前車之鑑有關;還有就是可以避免妃子吹枕邊風,干涉朝政。


破霧科技


古代清朝皇帝豔福齊天,坐擁後宮佳麗三千,令不少人羨慕不已,然而卻是很少有人知道,清朝皇帝也因為這樣的“豔福”感到異常煩惱,甚至是還要專門為此訂立侍寢制度。

古之歷史朝代中,清朝的侍寢制度算是最完善的,不但於此,制度的實施者也明確歸到了專門部門裡,那便是敬事房,他們有權利選擇哪位妃子的牌子被呈上,而且還能“打擾龍興”,以時間已到為由,制止皇帝床榻寵幸交歡,這也便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由來。

清代皇宮內侍寢過程

1、皇帝“翻牌子”

皇帝要選擇臨幸某位妃嬪侍寢,一般都是“翻牌子”決定。

敬事房太監呈上的妃嬪牌子可有講究,他們會根據妃嬪們的“月紅”日子,身體情況等因素先篩選出一批妃子,再在裡面根據其背後的宗族勢力、最近侍寢情況再選擇出一批,這樣既做到了皇帝雨露均霑,也平衡了背後的勢力地位,可謂是用心良苦。

皇帝一般是在晚飯過後,招呼門外候著的太監拿過“綠頭牌”來,在自己決定寵幸哪位,這樣以便於口傳後宮,讓這位“幸運”妃子好好打扮一番,做好服侍準備。

2、被選中妃嬪喬裝打扮

當太監們傳話到後宮知道自己被皇上翻了牌子後,妃子首先是拿出自己積攢的月祿打發好這些太監們,然後便是趕緊精心準備自己,以悅聖心。

一方面吩咐自己的小廚房做些皇帝愛吃的小點心,擺設些水果等,另一方面則是沐浴後胭脂、香水齊上陣,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然後“坦誠相見”的躺在床上,給皇帝陶冶個好“情趣”,爭取“龍顏大悅”,自己也能生下個一兒半女,“母憑子貴”也好博出位。

3、妃子鑽龍床

鑽龍床的意思是指侍寢的妃子需要從床尾爬上皇帝的身子,即從皇帝的腳下爬到皇帝的上身。

皇帝貴為“天子”,所以床笫之事也不是隨隨便便,更是有“鑽龍床”之說,侍寢的妃子以“凡夫俗子”之身靠近請求交歡,自然是要放下身段,奉承迎合。

等到事情完成後,侍寢妃子需要再從床頭再爬到床位,由馱妃太監將她馱出去,而且太監出門的時候,不能背對著皇帝,必須退著慢慢走出去。

4、太監門外侯著

後宮佳麗三千,可皇帝只有一個,都說最難消受美人恩,為了防止皇帝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為了龍體著想,太監們有權利催促皇帝房事“時間已到”。

皇帝進行“人倫之樂”時,如果時間已久,敬事房總管就會在門外高聲提醒“是時候了”,假若皇帝不應,就再催,直至皇帝應聲。

想想雖然自己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房事卻還要被太監限制時間,活的也是相當的“憋屈”了。

為什麼要設置這麼嚴苛的侍寢制度呢?

1、後宮和前朝的權利制衡

大多數的後宮妃嬪都是出自於滿清八旗裡,很多後宮妃嬪和前朝大臣有“家人”往來,兩者相互借勢,一方得寵,另一方也會水漲創高,比如雍正年間的年羹堯便是例子,自己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為大清解除邊患困境,自己妹妹年世蘭便可在後宮更加得皇帝恩寵。

這便是皇帝“翻牌子”的難言苦衷。

2、確保皇帝的人身安全

侍寢時皇帝身邊缺少護衛,如果刺客有意矇混宮內,皇帝很容易有生命危險,妃嬪赤裸在床就杜絕了攜帶暗器的可能,從而避免被刺殺的危險。

明朝嘉靖帝迷信煉丹,讓宮女採集清晨第一滴露水做藥引,長期天黑著就被逼起床採集露水的宮女們不堪其苦。

有一個叫楊金玉的宮女聯合幾個宮女意欲謀殺嘉靖帝,她們來到嘉靖帝寢宮,把一個繩套套在嘉靖帝的脖子上,想要勒死嘉靖帝,奈何慌亂之中,繩子打了個死結,勒了半天這是將嘉靖帝勒昏迷了,一個宮女害怕了,跑去告訴了皇后,這才救了嘉靖帝一命,這就是明朝有名的奇案”壬寅宮變”。

清朝吸取其教訓,侍寢制度更加嚴格了,所以就有了妃子必須赤裸被抬進寢宮的規定。

3、體現皇帝的至高權威

鑽龍床可以體現妃嬪對皇帝的尊重。

侍寢妃嬪即使被奴才們平日裡稱作娘娘,但究其身份也只是皇帝的附庸,也只是個奴才罷了,這也是中央高度集權的背景下,皇權至高無上的側面體現。

可以說清朝如此苛刻複雜的侍寢制度,是一朝朝、一代代皇權下慢慢積累而來的,完全是以皇帝為核心,服務於皇帝的,也是皇權不斷集中的必然產物。


春朝青牛


清朝實行苛刻的侍寢制度在我看來,主要是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嚴格的時間控制,妃嬪不能過夜,防止皇帝過度沉迷美色,從而導致身體虧空,影響皇帝身體健康;二是妃嬪在洗漱完畢之後,會由棉被包裹著由太監們抬入龍床侍寢,這是為了皇帝的安全,怕的是有妃嬪攜帶利器,傷害皇帝。

據清宮檔案記載,皇帝新婚之後,皇后要和皇帝在坤寧宮洞房旁的東暖閣同住三天。紫禁城內的養心殿東側有體順堂,便是皇后與皇帝同居待寢的住所。度過新婚之期後,皇帝仍回養心殿後殿寢宮居住,皇后便選定東西六宮的一處居住。

除新婚期之外,平時皇帝要召幸某妃侍寢,一般都在晚飯時,皇帝親自翻后妃的綠頭牌,皇帝喜歡哪個妃子,便把那個妃子的綠頭牌翻過來,隨侍太監心領神會,馬上稟知某妃到皇帝寢宮承歡。 

 清代嬪妃侍寢與各代不同,皇帝每日晚膳時,決定哪一位妃子當晚侍寢。每個妃子都有一塊綠頭牌,牌面上是該妃子的姓名。備晚膳時,敬事房太監將十餘塊或數十塊綠頭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中,謂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監舉盤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沒有興致,則說聲“去”。若有所屬意,就揀出一塊牌,扣過來,背面向上。太監拿過此牌,交給另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專門負責把將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被裹著扛到皇帝的寢所來。  

出於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備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現刺客,妃子必須裸體來到皇帝寢所。方法是妃子被帶到離皇帝寢所不遠的一間屋裡 脫光衣服,宦官用紅錦被或大衣將她裹上,扛上肩,背進皇帝的寢所。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紅錦被或大衣。後面發生的事情當時人的記載道,“屆時,帝先臥,被不復腳。……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

則妃子從帝腳後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去後,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 ? 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後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手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登也。此 宮禁中祖宗之定製也。”

  

清帝召幸嬪妃,照例在門前倒懸紅燈,在行宮也是這樣。 宮女們入宮時梳辮子,一旦被臨幸並獲得名號,就要把頭髮盤上去。清代自雍正以後皇帝的寢宮多在養心殿後殿。寢宮內東側為皇后來時居住,西間為妃嬪來時居住。養心殿的西側有燕喜堂,據傳說為妃嬪被召時的臨時聽叫處。每到晚膳時,妃嬪們均到這裡等候傳喚。當傳到某妃侍寢,晚飯後到寢宮承歡。其餘妃嬪聽“叫散”後便各回各自的住處。  

清宮規定,皇子生下來,無論嫡庶,皆由保姆抱出,由乳母餵養。皇子一生,照例需用四十人。保姆八人,乳母八人。此外還有針 線上人,漿洗上人,燈火上人,鍋灶上人等。至絕乳,去乳母,添內監若干人為諳達。


海觀世界


在古代,我們中國的王朝更替非常頻繁,大家都對皇帝之位非常熱衷。因為成了皇帝之後,不僅擁有無上的權力和傾國的財富,還能夠擁有後宮三千可以逍遙快活。

歷史上荒淫無道,沉溺後宮者不計其數,甚至有不少帝王還因為好色天下皆知,但清朝卻沒有一個皇帝傳出沉迷美色的名聲,這主要歸功於當時的嚴苛的侍寢制度

為何康熙皇帝會留下如何如此嚴苛的制度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 防止後宮干政

雖然皇室明言,後宮妃子不得干政,但是事實上,妃子對皇帝吹枕頭風還是相當有用的,不明顯干涉政務,但是隻要稍微在皇帝面前提幾句,就有可能對前朝的格局產生影響。而清朝實行了這個侍寢制度之後,皇帝不管在寵幸哪一個妃子,都是有時間限制的。到了時間就會有太監進行提醒,這時候妃子就只能退下了。不讓皇帝和妃子過夜的原因,就是避免妃子在皇帝面前煽風點火。

  • 保證皇帝的安全

作為皇帝,雖然能擁有無上的權利和最頂級的物質享受,但是人身安全卻也經常遭受威脅。想要剷除皇帝取而代之的人很多,所以一不小心皇帝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謀殺。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被翻牌子的妃嬪都需要在侍寢前沐浴更衣,等時間差不多了就脫光衣服,用被子包裹住自己,然後由太監送到寢宮。在這種情況下,赤裸的妃子自然就難以攜帶任何利器或毒物去傷害到皇帝,而這也體現了當時清朝統治的不穩定。

  • 防止皇帝沉迷女色

當皇帝在臨幸妃子的時候,太監並不會走,而是留在門外等候,時刻監視著房間裡的動靜。當規定的時間到了之後,太監就會在門外提醒皇帝,如果皇沒有得到皇帝的回應,太監就過一段時間繼續喊。當喊到第三次時,如果皇帝還不吱聲,太監就會進入房中。在太監的提醒下,皇帝也很難盡興,自然會覺得索然無味,避免了皇帝沉迷女色的可能。

結語

在這種制度之下,大清的皇帝基本都沒有出現因為女色誤國的情況,但當時的妃子,不僅得不到丈夫的半分溫情,還被當作生育工具,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了。


草木皆史


喜歡看清朝宮廷劇的朋友幾乎都會對清朝的後宮侍寢制度瞭解一些,如在《甄嬛傳》中,皇帝與後宮的妃嬪畫面就非常多,每天晚上在皇帝用晚膳的之後,由專門的太監會端著一個大的盤子,裡面放著皇帝妃嬪的牌子,皇帝想要那個侍寢,就隨手把牌子翻過來,然後太監就是通知被翻牌子的妃嬪事先沐浴,然後用被子包裹這身子,由專門的太監背到皇帝的就寢的地方。然後在規定時間後,再有專門的太監揹出去。這就是清朝苛刻的侍寢制度,那麼為何清朝會實行如此苛刻的侍寢制度那,其中原因眾多,根本原因還是為了皇帝本人。

本期貝勒給大家闡述下是由哪些原因導致清朝實行苛刻的侍寢制度?

首先,防止皇帝荒淫過度,荒廢朝政。

在清朝之前,歷朝歷代皇帝中,荒淫過度,荒廢朝政的皇帝不再少數。最終導致葬送江山的皇帝也不在少數,清朝入駐中原之後,很多政治制度都是借鑑明朝滅亡的教訓加以改進的,明朝中後期皇帝多數都是荒淫無道的皇帝,如:明朝萬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天啟皇帝號稱木匠皇帝等等。最終導致宦官把持朝政,導致明朝最終滅亡。

因此,清朝在入駐中原之後,在妃嬪侍寢方面,吸收明朝滅亡的教訓,清朝除了在教育皇子方面十分嚴苛,在皇帝后宮生活方面也十分嚴苛,皇帝寵幸後宮妃嬪除了負責傳宗接代外,清朝皇帝想沉迷後宮妃嬪非常困難。

清朝後宮對待妃嬪侍寢有專門機構,敬事房,專門負責皇帝后宮妃嬪生活,每天晚上皇帝晚飯過後,會有專門太監,端著一個盤子,盤中放著眾多妃嬪的牌子,皇帝想寵幸哪一位,直接翻過牌子,會有專門太監去通知被翻中牌子妃嬪去侍寢。

同時規定侍寢的妃嬪最多隻能在皇帝的龍榻待半個小時就得出來,不然會有專門太監大聲叫喊三聲,在之後,太監會進入把侍寢妃嬪揹走。

清朝這樣規定妃嬪侍寢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皇帝縱情過度,留戀後宮,荒廢朝政。

其次,為了皇帝人身安全。

歷朝歷代,皇帝的安全是相當的嚴密,在皇宮內,除了常備相當數量的大內高手,除此之外,還規定任何人在覲見皇帝的時候不可以帶兵刃。

就是這樣,在明朝的時候,還是發生了宮女合謀謀殺皇帝事情。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時期,就發生十六名宮女和兩名妃嬪意圖謀殺皇帝,當然最終失敗,參與謀殺皇帝的宮女與妃嬪事後都被明世宗嘉靖皇帝凌遲處死。

因此,清朝建立之後,除了確保皇帝的正常安全,在妃嬪侍寢時候,事先都是先沐浴好,然後用被子裹著有專門太監背到皇帝龍榻上,這樣做也是防止妃嬪攜帶兵刃刺殺皇帝。

再次,為了皇帝的身體健康。

縱觀中國數百位皇帝,他們平均壽命只有38歲,皇帝每天要處理國家的大事,日理萬機,要是在沉迷酒色,長時間必然大傷身體健康。

貝勒說:清朝這項苛刻的侍寢制度,加之清朝從小對皇子嚴格教育,所以縱觀清朝皇帝,沒有出現昏庸沉迷後宮皇帝,這跟清朝從小就重視皇子教育有極大關係。


梅花三弄說歷史


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為了防止妃子偷藏利器刺殺皇帝,或者妃子串通太監宮女一起坑殺皇帝;二是為了防止皇帝縱慾無度傷了身體影響江山社稷;三是為了防止出現後宮混亂,妃子私通外臣產出冒牌龍子的事情出現。妃子或者其太監宮女謀殺皇帝的事情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次,如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在寵愛的張貴妃處就寢,因為酒醉亂說話,張貴妃怒火中燒叫上太監宮女一起動手悶死司馬曜;又如嘉靖帝因為修道為了採集處女血經常不讓宮女吃東西,宮女們都非常恨嘉靖帝。有一次嘉靖帝召幸曹端妃,十幾個侍奉曹妃的宮女在凌晨時分趁嘉靖熟睡的時候潛入房間,來到嘉靖的床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繩子套在他脖子上,想要把他勒死。要不是宮女都慌里慌張的把繩子打成了死結,嘉靖皇帝就要被宮女勒死了。


新奇視點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清朝的侍寢制度真的很繁瑣嗎?

確實,在電視劇裡,特別是清宮劇中,侍寢確實是夠有儀式感的。

皇帝在用完晚膳之後,太監進一個乘著眾嬪妃名號標籤的盤子,皇上翻了誰的綠頭牌,就讓太監通知這個幸運的妃子。這個妃子按捺著內心的激動,洗刷後,不穿衣服用被子裹起來,由太監扛到皇帝的寢宮,然後這個妃子從龍床尾部慢慢爬到床頭…………如果皇上寵幸的時間過長,還有專門的敬事房太監在外面輕喊:是時候了……如果皇帝不理,就一遍一遍喊。

這樣看來,真是夠麻煩的。

其實清代的侍寢真的沒有這麼麻煩的,上述的這個過程,只是出現在清代的野史中,恐怕是民間對皇上的一種想象罷了。

在紫禁城裡,妃子們侍寢,就是被選中了之後,和皇上一起吃個晚飯,然後同床共寢,就這樣簡單,更何況,清代的皇帝,有不少時間都不在紫禁城的,京西園林中,或是承德避暑、木蘭秋彌時,這些繁文縟節更是不用了。

民間之所以編造這樣一個程序,就是基於對皇上安全的考慮。

其實,紫禁城裡的皇上很安全了,哪個嬪妃想害死皇上?

大明時候有宮女差點勒死皇帝的事情,那也是宮女,不是嬪妃。更何況還是嘉靖皇帝信方士煉丹之術,採處子宮女經血煉丹,並且不讓宮女吃飯,只能吃桑葉喝露水,這樣搞的宮女苦不堪言,才捨生去勒死皇帝。

一般正常點的皇帝,是不會有宮裡人去謀害的。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